专题七 热点题型专题知识整合专题知识整合
一 二 三
一、信息情境题
1.特点
信息情境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从所给的信
息来看,大部分是陌生的,信息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文字、
表格、实验仪器或装置、试剂、标签、图形图像等方式呈现;从所
给信息的内容特征来看,往往从高科技、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
社会热点(如环保、能源、粮食、医药保健)等方面取材,考查获取
知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类型
信息的内容包含着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式、
性质、用途、使用注意事项或者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
化学知识。专题知识整合专题知识整合
一 二 三
3.解题策略
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
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
识与基本实验技能。解题时一定不要因试题的新颖而害怕,要有求
胜的信心,注意题给信息和条件是解题的必要因素。专题知识整合专题知识整合
一 二 三
二、开放性试题
1.特点
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扇形题、发散题等。
一般是指那些正确答案不唯一或是思维过程不唯一的试题。近年
来出现的开放性试题,一般是根据初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命题立
意较深刻,设问开放, 答案灵活,评分尊重创新意识,使得答题过程也
是一个创新过程。
2.类型
主要包括试题中条件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等类型。
3.解题策略
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思考。但要抓
住题中所给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不能离开题中给出的研究方面。专题知识整合专题知识整合
一 二 三
三、科学探究题
1.特点
这类试题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
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要素进行考查,
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比较、分类、概括、抽象
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2.类型
较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二是调查、
辩论等活动。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制取、物质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探究和对物质成分的探究两个方面。
3.解题策略
该类试题貌似复杂,有的知识还比较陌生,乍一看觉得很难下手,
但事实上解答该类试题所需要的知识和解决方法,都是已学过的或
有相关信息等,解题时只要静下心来,读懂题意就可攻克。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一 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左方框图中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解析:(1)由图示可知,左方框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
的,属于混合物;(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2个
C2H2分子和2个H2O分子在催化剂和加压的条件下生成2个C2H4O分
子,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H2O C2H4O,该反应由两
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1)混合物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二 根据信息探究解决方案
【例2】一辆满载浓盐酸的槽罐车在某地发生泄漏,当地消防大
队官兵闻讯急赴现场,发现罐体尾部有大量白气冒出,车尾有大量
黄色盐酸滴下,盐酸泄漏的瞬间浓浓的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浓
烈的酸味……消防人员用水稀释泄漏的浓盐酸,同时调运大量石灰
对现场进行处理。如果你亲临现场处理,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
其中。
【事故危害与分析】①盐酸有腐蚀性,会造成环境污染。②挥发
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事故处理方案】(1)有人提出可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理由是
。
(2)另一人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不能使用指示
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 ,因为 。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 。
(4)你认为“浓浓的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酸味”的处理方
法是 。
【事故处理反思】
(5)若用碱液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然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
定不含盐酸,我们还应该取处理后的土样, 来进一
步确定。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解析:(1)在选用某种碱时,要考虑环保、价格等因素,所以用石
灰水较合适;
(2)由于石灰水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有腐蚀性,撒多了会造成
污染;
(3)应考虑用与盐酸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且价格便宜,如石灰
石粉末等;
(4)因为该酸雾成分是盐酸,所以也可以向空中喷洒石灰水;
(5)在题中所说不能确定的条件下,可选用pH试纸来检验。
答案:(1)石灰水 价格低,腐蚀性小等
(2)是否完全反应 反应无明显现象
(3)碳酸钙 能通过现象来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4)可喷洒石灰水
(5)溶解后用pH试纸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三 条件开放
【例3】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例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
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请再举两例:
(1) ;
(2) 。
解析:要得到“相等”这一结论,可列举多种情况。如:(1)化学反
应前后,元素种类相等,原子个数相等;(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
外电子数相等;(3)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时,表示在该交点所对应
的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类似的“相等”还有很多,只要开动脑
筋,即可检索出合理的答案。
答案:(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2)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
量(符合题意即可)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四 过程开放
【例4】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锥形瓶中,发现气
球鼓起来了。你推测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为(写出一种即可,下同)
,滴管中的物质可能是 。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锥形瓶中,发现气
球也鼓起来了。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解析:由图A知只要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即可鼓起。使气球
鼓起来的方法有多种:①CO2与NaOH、②HCl(气)与NaOH、
③HCl(气)与H2O、④NH3与水等,可任选其一。由图B知:只要锥形
瓶内气压增大,气球即可鼓起。气球鼓起来的方法也有多种:①活
泼金属与酸、②H2O2与MnO2、③碳酸盐与盐酸、④铵盐与碱、⑤
固体NaOH与水(放热)等。不同的方案,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体现出
解题方法的开放性。
答案:(1)CO2 NaOH溶液
(3)锥形瓶内外存在压强差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五 结果开放
【例5】下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图中,你能够得
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答出两条即可)
(1) ;
(2) 。
解析: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来解答。
答案:(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2)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六 对实验过程的探究
【例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整理药品时,发现氢氧
化钠溶液的试剂瓶未塞瓶塞,且试剂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
们怀疑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
验。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1)小李同学认为小王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
(2)小李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A为 ,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3)小王同学在测定溶液pH实验中,由于紧张先将pH试纸润湿后
再去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你认为他测出该溶液的pH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反思】
(4)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5)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小李实验所
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 (填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6)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解析:(1)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的溶液pH也大于7;(2)钡
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所以小李同学的实验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
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
BaCO3↓+2NaCl;(3)将pH试纸润湿后再去测溶液的酸碱性,会使酸性、
碱性减弱。用湿润的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的pH,氢氧化钠溶液
碱性减弱,pH偏小;(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
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5)要证明氢氧化钠溶
液是否变质,即证明是否含有碳酸钠,向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酸(盐
酸)、碱(氢氧化钙溶液)、盐(氯化钙溶液)均可;(6)要除去上述变质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答案:(1)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
(3)偏小
(5)HCl
(6)Ca(OH)2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考向七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
师让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
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
硝酸钠中的某一种溶液。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溶液的哪一种,他
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
式是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能简化,同样可以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解析:(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
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
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不会是碳
酸氢钠和硝酸钠;(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
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
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
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Na2CO3+BaCl2 BaCO3↓+2NaCl,BaCO3+2HCl
BaCl2+CO2↑+H2O;(4)由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
否有气泡产生。专题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例析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六 考向七
答案:(1)氯化钠
(2)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不为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