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综合突破课件及训练(共14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综合突破课件及训练(共14套)》 共有 1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 二 三 四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 物质变化的判断 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从微观上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若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改变 , 则是化学变化 , 反之是物理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 . 物质性质的辨析 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不是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如果是 , 就是化学性质 ,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一 二 三 四 3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性质与变化的区分 :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 是一个静态概念 , 常用 “ 易、会、能、可以 ” 等词汇描述 ; 变化是一个过程 , 是一个动态概念 , 表示正在或已经发生 , 多用 “ 变成了 ”“ 生成了 ” 等词语。例如 , 酒精能燃烧 , 是化学性质 ; 酒精燃烧 , 是化学变化。 (2) 性质与变化、用途的联系 :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变化和用途 , 物质的变化和用途反映其性质。 4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 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及催化剂等。温度升高 ,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 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一 二 三 四 二、质量守恒定律 1 . 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 “ 五个不变 ”“ 两个一定改变 ” 和 “ 一个可能改变 ”, 即 : (3) 可能改变 :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的意义上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 二 三 四 2 . 应用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定量解释某些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发生改变的原因 , 关键要明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 总和 ” 中的内含物 , 即反应前的物质必须是 “ 参加反应 ” 的所有物质 , 反应后的物质必须是 “ 生成 ” 的所有新物质。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 要把气体的质量计入反应前或反应后的总质量中 , 不能遗漏。 通过相关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或设计实验探究时 , 设计的化学反应原理中若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 该反应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一 二 三 四 三、化学反应类型 1 . 化学反应类型的划分 (1)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抓住各反应特点记忆 : ① 化合反应 —— 多变一 ; ② 分解反应 —— 一变多 ; ③ 置换反应 —— 一换一 ; ④ 复分解反应 —— 交换成分。 (2) 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 ① 氧化反应 :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 ② 还原反应 :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中的两个过程 , 两者必然同时发生 , 这种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一 二 三 四 (3) 从能量角度划分。 ① 吸热反应 :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从始至终需要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 : C+CO 2 2CO 。 ② 放热反应 :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 : 物质的燃烧 , 金属与酸反应 , 生石灰与水反应等都属于放热反应。 一 二 三 四 2 . 基本类型与特殊类型的关系 (1)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 , 且一般存在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 , 复分解反应中不存在氧化与还原。 其关系如下图左所示 : (2) 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 ( 见上图右 ) 。 一 二 三 四 四、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1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按照 “ 一写二配三条件 , 四要瞄准放暗箭 ( 标注 ‘↓ ’ 或 ‘↑ ’ )” 步骤书写。 (2) 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要从以下方面检查 : 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 是否配平 ; 反应条件是否已注明 ; 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标正确 ;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一 二 三 四 2 .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含杂质物质的计算。解题时 , 要把不纯净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才能进行计算。计算出纯净物的质量后再换算成实际的不纯净物。 (2) 天平问题的计算。要依据天平两边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 (3) 无数据或缺少数据的计算。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寻找 “ 相等 ”“ 相同 ”“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 等关键词。利用等量关系 , 列式进行计算。 (4) 数据处理型计算。解题时 , 要从数据中发现规律或结论 , 排除干扰数据 , 选出完全反应物质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一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例 1 】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 3 个有趣的实验 : ① 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 , 用酒精灯加热 ,2 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 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 , 还用酒精灯加热 , 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 ,1 分钟后把石灰石再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 , 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③ 向 ② 变红的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 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石灰石不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 B. 实验 ① 中 , 在受热的条件下 , 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 在实验 ① 中 , 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2) 通入氧气 , 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 , 正确的是 (    ) A. 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 B. 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 C. 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 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 , 提高了灯焰温度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3) 在初中阶段 , 涉及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 : A. 可燃性 ;B. 热稳定性 ;C. 酸性 ;D. 碱性 ;E. 金属活动性 ;F. 非金属活动性。 在上述变化中 , 酒精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填代号 , 下同 )     ; 盐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4) 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解析: 实验 ① 用酒精灯加热石灰石 , 石灰石没有发生分解是由于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 通入氧气 , 提高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 使石灰石分解了 , 但氧气不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 , 也不能改变其性质 , 更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 体现了酒精可燃这一化学性质 ; 向变红的溶液中滴加盐酸 , 红色消失是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 体现了盐酸的酸性。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答案: (1)A   (2)D   (3)A   C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二   质量守恒定律 【例 2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 , 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甲一定是化合物 , 乙一定是单质 D.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解析: 反应前后相比较 , 甲反应后质量减少 , 为反应物 ; 乙质量减少 , 为反应物 ; 丙质量增加 48.75-6.25=42.5, 属于生成物 ; 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 , 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也有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该反应为甲 + 乙 丙 , 丙一定是化合物 , 甲和乙有可能都是单质 , 也有可能是化合物 , 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答案: B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三   化学反应类型 【例 3 】 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 关于下列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① 属于化合反应 B. ② 属于置换反应 C. ③ 属于复分解反应 D. ③ 属于吸热反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解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 故 ① 属于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 故 ② 属于置换反应 ;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 故 ③ 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 同时 ③ 属于放热反应 , 只有 B 正确。 答案: B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四   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例 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用 CO 高温下还原赤铁矿 ( 主要成分 Fe 2 O 3 )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金属镁着火不能用 CO 2 灭火 , 因为镁能在 CO 2 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基本类型是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解析: (1)CO 在高温条件下与 Fe 2 O 3 反应生成 Fe 和 CO 2 。 (2) 在点燃条件下 ,CO 2 和 Mg 反应生成 C 和 MgO, 反应符合 :“ 单质 + 化合物 单质 + 化合物 ”, 属于置换反应。 (3) 根据图中信息 , 反应物是过氧化氢 (H 2 O 2 ), 生成物是 H 2 O 和 O 2 , 反应条件是催化剂。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考向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例 5 】 向 10 g CaCO 3 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 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当 10 g CaCO 3 恰好完全反应时 ,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 。   (2)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写出计算过程 , 结果精确到 0.01%)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解析: (1) 由图像可知 , 当 10 g CaCO 3 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40 g;(2) 由 10 g 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氯化氢的质量 , 然后再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40 (2) 解 : 设 40 g 稀盐酸中含有 HCl 的质量为 x 。 答 :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8.25%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考向四 考向五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