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4讲义单元检测课时训练(带解析共34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4讲义单元检测课时训练(带解析共34套新人教版)》 共有 3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质量检测(四)‎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均之二策(权衡)‎ ‎③秦贪,负其强(倚仗)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牵引)‎ ‎⑤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⑥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 ‎⑦陵降,不敢求武(访求) ⑧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⑨如惠语以让单于(礼让) ⑩治威严,整法度(治理)‎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⑥⑧⑨‎ C.①⑥⑦⑨⑩ D.③④⑤⑧⑩‎ 解析:选A ④引:延请;⑧当:判处;⑨让:责备。‎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两个“以”均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A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B项,指示代词,这/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动词,成为/介词,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匈奴与汉和亲 D.公车特征拜郎中 解析:选C C项,古今意义都是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通过结亲建立友好关系”。A项,“指示”古义为“指给……看”,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特征”古义为“特地征召”,今义为“可以作为人或事情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宜皆降之 ⑦何久自苦如此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2‎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④⑥⑦⑨ D.②④⑦⑨‎ 解析:选A “膏”为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动词的使动用法,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的使动用法,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⑧意动用法,⑨动词的使动用法。B、C、D三项与题干中的“膏”均为使动用法,A项中的⑧为意动用法。‎ ‎5.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连辟公府不就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王来何操 解析:选B 例句与B项都是被动句式;A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各句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汉朝史学家,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其《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其史学著作《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C.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四史”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东晋陈寿的《三国志》。‎ D.张衡,东汉人,字平子,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他的《灵宪》属历法书籍,诗歌有《四愁诗》等。‎ 解析:选C 陈寿是西晋时期人。‎ 二、阅读能力训练(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12‎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C.决负约不偿城 决:决定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解析:选C C项,决:必定。‎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①其势必不敢留君 ②王必无人 C.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毕礼而归之 ②且秦强而赵弱 解析:选B A项,介词,凭借/介词,拿;B项,副词,一定;C项,介词,趁机/介词,通过,经由;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献璧后,蔺相如采取了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这些行动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2‎ B.“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先写其动作,“持”“却”“倚”,显示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动作迅速,快而不慌,退而有意;“怒发上冲冠”,更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 C.蔺相如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相视而嘻”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们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 D.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在“完璧归赵”后,秦、赵两国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蔺相如与廉颇的矛盾也得以缓解。‎ 解析:选D D项,“蔺相如与廉颇的矛盾也得以缓解”错,选段中并没有交代二者的矛盾;再者,蔺相如加官,逐渐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因此“蔺相如加官”为蔺相如和廉颇两人的矛盾加剧埋下了种子。‎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4分)‎ 译文:  ‎ ‎ ‎ ‎  ‎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1)大王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很傲慢,拿到了璧,递给妃嫔们传看,来戏弄我。‎ ‎(2)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赵国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 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 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并缚其党十余人。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 十月丁卯,辛爱与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京师戒严。帝大惊,谕阁臣徐阶曰:“朕东见火光,此贼去京不远,其令兵部谕诸军并力剿逐。”明日,选以寇东遁闻,为将士祈赏。帝疑,以问阶。对曰:“寇营尚在平谷,选等往通州矣,谓追杀者,妄也。”‎ 12‎ 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膑、溱战殁,镇力战得脱。寇留内地八日不退。给事中李瑜遂劾选、绅与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俱逮下诏狱。又二日,寇始北去,京师解严。‎ 初,谍者言寇将窥墙子岭,部檄严待之,而三卫为寇导者绐选赴潘家口。寇已入,选、绅惧得罪,径趋都城,屯东直门外,旋还通州。及遣镇等御,又不胜。内侍家蓟西者,哗言通汉父子实召寇。帝入其言,益怒。法司坐选、绅、诏守备不设律斩,镒等戍。帝谕锦衣朱希孝坐以纵通汉勾贼罪,复下选诏狱。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刑部如帝指论选死。即戮于市,枭其首示边,妻子流二千里。绅论死系狱,诏及镒等戍边。帝虽怒选甚,但欲诛其身,法司乃并坐其妻子。隆庆初,始释还。‎ ‎(节选自《明史·杨选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B.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C.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D.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 解析:选A “三河”“顺义”为地名,都是“掠”的宾语,“掠”后不应断开,排除B项。“围……于郑官屯”是状语后置句,语意独立,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具体说来,此人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 C.丁卯,丁卯年是干支历里干支经年的其中之一。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 D.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 解析:选B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错,应为“朝廷官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2‎ A.杨选是嘉靖时期的进士。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在巡抚朱笈被逮捕后,被破格提拔,代替朱笈。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 B.杨选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时,逐条上奏封疆极弊十五事,皇上多采纳他的意见。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 C.嘉靖四十一年副总兵胡镇将通汉及其同党十多人捉住,杨选以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作为释放通汉的条件。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因此受到赏赐。‎ D.皇帝因听信传言治杨选、徐绅、冯诏守备不设之罪,杨选不承认。皇帝虽然特别恼恨杨选,但只想诛他本人,法司则连带问他妻子儿女的罪。隆庆年初,他的妻子儿女才被释放回家。‎ 解析:选A “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错,应为“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4分)‎ 译文:  ‎ ‎ ‎ ‎  ‎ ‎ ‎ ‎  ‎ ‎(2)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4分)‎ 译文:  ‎ ‎ ‎ ‎  ‎ ‎ ‎ ‎  ‎ 参考答案:(1)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送回他的父亲。(“质”1分,判断句式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2)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给皇帝。(“承”“止”“质”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杨选,字以公,是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升任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杨选越级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因父丧回家,第二次被起用,仍然任原职。‎ 嘉靖四十年(1561)朝廷提升他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他逐条上奏封疆存在的十五条弊端,皇上多听从他的请求。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进升兵部右侍郎。‎ 12‎ 第二年五月,古北口守将派遣哨兵出塞,朵颜卫抓住其中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要赏赐,副总兵胡镇将他捉住,并将他的同党十多人捆缚起来。通汉的儿子恐惧,带被抓住的哨兵到墙下,请求交换他的父亲。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送回他的父亲。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半年换一次。杨选急驰上疏报告皇帝知道,并自夸有方略。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受到赏赐。‎ 十月十一日,辛爱和把都儿等人大举从墙子岭、磨刀峪毁墙入侵内地,京师戒严。皇帝大惊,告诉阁臣徐阶说:“我看见东边的火光,说明此贼寇离京城不远,下令兵部告诉诸军并力剿除驱逐敌人。”第二天,杨选报告皇帝说敌寇向东逃遁,并为将士祈求赏赐。皇帝怀疑这件事,就问徐阶。(徐阶)回答说:“敌寇的军营还驻扎在平谷,杨选等人往通州去了,说是在追杀敌人,简直荒谬。”皇帝(因此)怀恨杨选。敌寇逐渐向东,大肆抢掠三河、顺义,包围诸将付津等人于郑官屯。杨选派遣副将胡镇偕同总兵官孙膑、游击将军赵溱攻打敌人。孙膑、赵溱战死,胡镇竭力作战才得以逃脱。敌寇逗留内地八天没有退走。给事中李瑜于是弹劾杨选、徐绅和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将军严瞻等人,他们都被逮捕下狱。又过了两天,敌寇才向北离去,京师解除戒严。‎ 起初,侦察的人说敌人准备窥探墙子岭,兵部檄文要求严阵以待,而三卫为敌寇引导的人欺骗杨选说敌寇开赴潘家口。敌寇已经侵入,杨选、徐绅害怕获罪,径直趋向都城,屯兵东直门外,不久返回通州。等到派遣胡镇等人抵御敌人,又不能取胜。有住在蓟西的内侍,纷纷传说通汉父子实际招来敌寇。皇帝听到这个话,更加恼怒。法司以杨选、徐绅、冯诏守备不设之罪按律论斩,卢镒等人贬戍边关。皇帝告诉锦衣卫朱希孝问杨选放纵通汉勾结敌寇之罪,又将杨选下诏狱。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给皇帝,刑部按皇帝的意思判杨选死刑。立即在街市斩首,斩头并悬挂到边关示众,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两千里。徐绅被判死罪拘囚在狱里,冯诏和卢镒等人被贬戍边关。皇帝虽然特别恼恨杨选,但只想诛杀他本人,法司则连带问他妻子儿女的罪。隆庆初年,(他的妻子儿女)才被释放回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9分)‎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 12‎ 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选自《明史·铁铉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 B.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 C.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 D.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 解析:选C “南北道”做“断”的宾语,指截断南北交通,故在“道”后断开,排除B、D两项;“之”是结构助词“的”,“锐”指锐气,在此应断开,排除A项。‎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给事中,古代官职名,因给事殿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B.擢,指提拔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徙”“改”“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尚书,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执掌文书奏章,后来成为古代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总兵官,是明清两代武职官名,始属临时差遣,后因边境战事时起,渐成常设官员。‎ 解析:选B “迁”指调动官职,“左迁”指贬官。‎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B.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从临邑赶到济南,与盛庸、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12‎ C.朱棣攻济南时,铁铉采用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的方式对抗,并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D.燕王即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背对着燕王坐在朝堂上大骂不止。让他回一次头也没有做到,铁铉最终被凌迟处死。‎ 解析:选C “铁铉采用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的方式对抗”错,应是朱棣。‎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5分)‎ 译文:  ‎ ‎ ‎ ‎  ‎ ‎ ‎ ‎  ‎ ‎(2)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5分)‎ 译文:  ‎ ‎ ‎ ‎  ‎ ‎ ‎ ‎  ‎ 参考答案:(1)德州被攻陷后,燕军收缴了城中储存的上百万财物,势力更加强大,于是攻打济南。李景隆又被打败,向南逃跑。(“陷”“储蓄”“益张”“南奔”各1分,句意1分)‎ ‎(2)不久发生了意外,燕王还没有进城,铁板就突然落了下来,燕王大惊而逃。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也没有断掉,燕王策马逃走。(“失约”“惊走”“仓卒”“鞭马驰去”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12‎ 铁铉,是邓州人。洪武年中,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官职名)。曾经审判疑难案件,案情立即清楚。太祖很喜欢他,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任山东参政。李景隆北伐之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白沟河,一个人逃到德州,守城部队都望风而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慨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和盛庸、宋参军等人誓死守城。燕兵攻打德州,李景隆逃跑来依靠铁铉。德州被攻陷后,燕军收缴了城中储存的上百万财物,势力更加强大,于是攻打济南。李景隆又被打败,向南逃跑。铁铉与盛庸等人登上城墙抵抗敌人。燕兵筑堤挡水,水灌济南城,又布下长长的包围圈,昼夜不停地攻击。铁铉用计焚烧了燕兵攻城的器械,并不时地出兵攻击。又派遣一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士兵都欢呼。铁铉在城墙上埋伏下精兵,等燕王进城后,放下铁板攻击他,又另外设下伏兵和断桥之计。不久发生了意外,燕王还没有进城,铁板就突然落了下来,燕王大惊而逃。伏兵出击,而桥在仓促之间也没有断掉,燕王策马逃走。燕王很愤怒,千方百计进攻济南。一共经过三个月,终于因为铁铉牢固的守卫不能攻下(济南)。在这个时候,平安将军率军二十万,将要收复德州,来断绝燕军的粮道。燕王害怕了,于是解围回到北方。燕王从发兵以来,攻打真定两天没有攻下来,就马上放弃离开。燕王认为只有得到济南才可以截断南北相通的道路,划定版图,金陵也就不难图谋了。所以乘着大破李景隆的锐气,全力攻打,期待一定会打下来,最终却被铁铉等人挫败。惠文帝听说后很高兴,派官员慰问犒劳,赐铁铉以金币,分封了他的三代后人。铁铉入京谢恩,皇上赐他赴宴。凡是铁铉所建议表述的都予以采纳。后又提拔他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晋职为兵部尚书。让盛庸代替李景隆做平燕将军,命令铁铉参与军务。这年冬天,盛庸在东昌大败燕王,斩杀了他的大将张玉。燕王逃回北平。从燕兵进犯开始,在中原南北每天都要挑起战事,但是王师取得的大捷,没有像东昌之战一样重大的。从此燕兵南下进军经由徐州、沛县,不敢再取道山东。等到燕兵步步紧逼时,皇上命令辽东总兵官杨文率领他所指挥的十万大军与铁铉会合,来断绝燕军的后路。杨文的军队到了直沽,被燕将宋贵等人打败,没有一支抵达济南的军队。四年四月,燕军向南尾随王师到了小河,铁铉与诸将不时地取得胜利。连续交战直到灵璧(今河南灵璧),平安将军等人的军队被击溃,平安被捕。不久盛庸也遭遇败绩。燕军渡过长江,铁铉驻兵淮河边上,军队也被击败。燕王登上皇位后,将铁铉抓至京城,铁铉背对着燕王坐在朝堂上大骂不止。燕王让他回头,最终也没有做到,铁铉最后就在街市上被凌迟处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三、表达能力训练(9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无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__①__。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积的心理,__②__,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视镜上。同样道理,__③__,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把它所经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视镜中。然而在了解它们间的这些内在联系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 答:①  ‎ ‎②  ‎ ‎③  ‎ 参考答案:①并非两个截然分离的概念 ②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精神对应点 ③文化是经心理体验的文化 ‎20.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考生在语文学科中需要记忆的知识也随之增加。很多考生苦于记忆内容庞杂,该记住的内容总是难以记住。请观察下面有关记忆数量和内容的曲线图,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给同学们提出两条备考建议。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连贯。(3分)‎ 12‎ 答: ‎ ‎ ‎ ‎ ‎ ‎ ‎ 解析:题目先设定了考前需要记忆、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这个答题情境,要求考生结合两幅图提出备考建议。图的难度不大,“遗忘曲线”的特点也很好总结,且与考生的学习息息相关,很容易给出合理的备考建议。具体作答时,要适当进行归类概括,以使语言表达更简明、连贯。‎ 参考答案:①在备考古诗文默写中,记忆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从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会更好。如果脱离文意,只是纯粹去读去背,效果会很差。②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应该在开始记忆后的前两天,抓紧复习,及时巩固,这样遗忘的速度会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位住在非洲的农夫,了解到了各地不断发现钻石的消息,便卖掉了自己的农场,走遍非洲大陆寻访价值连城的钻石。但他什么都没找到,最终破产,投河自杀了。与此同时,农场的新主人在农场中捡到了一颗山鸡蛋般大小闪闪发光的石头,出于好奇,他将这块石头装饰在了自己的斗篷上。一位访客看到这块石头后,震惊不已。他告诉这个农场的新主人,这块斗篷上的石头,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农场的新主人说:“什么?整个农场全都是大大小小的这种石头啊。”确实如他所说。农场的新主人靠自己拥有的这几英亩的钻石,成了亿万富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故事寓意很丰富。财富不是仅靠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自己去挖掘的人、依靠自己土地的人,属于相信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奇迹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英亩钻石”,只要努力开发自己所属的那块领地,而不是去盲目探索其他所谓更富饶的牧场,就一定能得到它。‎ 12‎ ‎[参考例文]‎ 收获自己的钻石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旅行;有人说人生的成功在远方……而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英亩钻石”,只要努力开发自己所属的那块领地,而不是去盲目探索其他所谓更富饶的牧场,就一定能得到它。‎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 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他的《兰亭序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书圣?‎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表明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别人的土地很广袤,也许别人的土地很富饶,而她只有三尺讲台,但只要它属于自己,便要将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就可以收获遍地的钻石。王生英,无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我们不必东奔西跑去寻找所谓的成功和财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的成功和财富就在我们的土地上。只要你努力开掘,你会发现,你原来也拥有一英亩钻石!‎ ‎[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观点鲜明,以不同人对人生的看法开头,提出“只要努力开发自己所属的那块领地,而不是去盲目探索其他所谓更富饶的牧场,就一定能得到它”的论点。紧接着运用三个事例来佐证观点——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杜甫追求完美的理想,“最美乡村教师”王生英三尺讲台贯春秋,他们都收获了自己的钻石,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与人生的辉煌。论证过程中叙议结合,行文流畅。文章内容充实,结尾回扣主题,首尾呼应。‎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