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目标定位】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1.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2.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小团体主义
3.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
1.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3.提高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集体主义原则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集体中的小群体。
2.难点:反对小团体主义。
【课堂设计】
一、情景导入
歌曲导入:
教师在课前可以播放一段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如《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让学生谈一谈这段音乐的节奏如何、旋律如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的节奏与旋律,我们的集体生活也有节奏与旋律,那么,集体生活中的节奏是什么?旋律又是什么?节奏与旋律如何实现和谐?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1.我在多个集体中
我在集体中的角色
活动一:细数角色
请问:你所在的集体有哪些?在这些不同的集体中,你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集体是有层次的,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在我们的学校,学校是大集体,班级是小集体。在我们的班级,班级是大集体,小组是小集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
- 3 -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P67-68 探究与分享,并添加第(3)问:如果你是小倩,听到同学们的讥讽,你有何感受?如果你是小鑫,听到同学们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教师总结: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活动二:解决冲突
继续完善 P67-68 探究与分享,添加以下两问:
(4)如果你是小倩,请你为同学们作出解释,为什么要给校长写信?如果你是小鑫,说说为什么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
(5)小鑫的做法,会有什么后果?(对个人、对班级)
教师总结: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集体中的小群体
(1)小群体的形成及影响
活动三:现身说法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是否生活在小群体中?你所在的小群体是怎样形成的?
②与小群体中的同伴交往后,你有怎样的变化?
③你认为小群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归纳出小群体的作用。
(2)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四:我来评判
学校要举办校园歌曲卡拉OK比赛。小鑫同学是七年级(1)班的文艺委员,她很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在这次比赛中获胜。恰巧学生会聘请她做评委。同学们都很高兴,嘱咐她一定要为自己班的同学打高分。但王琳却站出来反对,并说那样做就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
请思考:(1)同学们要求小鑫为自己班的同学打高分,似乎是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什么王琳说那是小团体主义?
(2)在本次比赛中,集体利益究竟是什么?
(3)小鑫该怎么办?
(4)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让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面对类似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 3 -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学会解决角色冲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板书设计】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