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答稳答——常考题型分类突破
一、选择题命题研究及解题技法
(一)选择题选项“2类型”
细研2道选择题的选项,根据选项命制方式和考查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类型:
1.简单概括转述型选项
(1)选项特点
选项的相关表述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原文中的信息较为集中),只是在表述上或概括性更强,或部分文字有“区别”(增、删、变等)。
(2)解题技巧
找准选项和原文的对应信息,精心比对两者差异处是同义转换,还是异义转换。
(3)示例分析
(2018·全国卷ⅠT7—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分析] 本选项属于“简单概括转述型选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信息。原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主要在材料三的最后一段(原文请回看P108)。联系这一段中日本研究人员的观点可知,“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属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在此段中都有直接的表述。但选项说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则在文中没有任何依据,欧洲和日本只是在巨额资金投入上犹豫不决,不能说明它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并且原文是说“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难以涉足”并不代表“尚未涉足”,由此可见本选项理解错误。
2.概括转述加推断型选项
(1)选项特点
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原文中的信息较分散,往往跨段落或跨材料),但也有部分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语句,属于推断性信息。
(2)解题技巧
①对于能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的,与上面“单一概括转述型选项”一样,要仔细比对转述与原文信息是否一致;
②对于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对应信息的推断性信息,要关注这部分信息是否有依据(或与原文观点一致),或者与选项中的其他信息是否存在恰当的逻辑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等)。
(3)示例分析
(2018·全国卷ⅠT8—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21
[分析] 本选项属于“概括转述加推断型选项”,选项中除了画波浪线文字外,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信息(原文请回看P108);画波浪线文字属于推断性信息。从材料一第二段“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和全文有关通信的实验来看,我们有理由推断,关于通信安全的“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选项的前半部分分析恰当;从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也恰当,但是纵观三则材料,都没有找到中国和欧洲这样做“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依据,所以选项最后一句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二)选择题准解“3步骤”
[典例示范] (请判断下面选项的正误)
(2018·全国卷ⅡT8—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原文信息]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解题演示]
第一步:选项切片,标关键词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点
21
由题干切片中标出的关键词找到原文对应的语段。这里由选项中的关键词“不足”“导致”“新技术和新产品”,可确定原文对应语段为材料四。语段中的“首先……其次……”等语句与选项对应。
第三步:视情比对,确定正误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研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其次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因此,“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是“科研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原因之一,选项推断属以偏概全,故不正确。另外,原文是“很难直接转化”,而选项是“无法直接转化”,选项言过其实,夸大了事实。
[应用体验]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调研、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2015年,图书出版业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政府部门出台的多项政策、举措更加有力;图书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持续显现。曾一度遭到电子商务冲击的实体书店,近一年来,伴随全民阅读的推广开始逆袭。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大型书城,这些大型书城注重“体验”和“服务”,引入亲子阅读、创意生活、数字体验、咖啡餐饮等多元业态,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摘编自陈敏利《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6)》]
材料二:
21
(摘自杨伟《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
材料三: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如电子图书的开发,网上书店的建立,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图书出版的影响范围。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资源可以免费获得,因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图书具有的版权是图书出版业实现利润的基础,在图书版权原有的营销模式中,版权价值仅局限于版权的转让。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版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文字,版权可以扩大到视频、游戏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可以间接产生更多的利润。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让图书在传播过程中实现增值,比如在互联网传播中可以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
(摘编自顾丽萍《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
B.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
C.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D.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
解析:选D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认真比对。本题各项的答题信息都是材料二的图表,要注意对图表中所列数字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归纳概括,与选项的看法或观点仔细比对。D项,“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和“也将趋于平稳”的结论解读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呈现“时升时降”的状况,从中也得不出“也将趋于平稳”的结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1
A.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诸多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及时出台,为实体书店和网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这表明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
C.各类出版社为加快产业升级,纷纷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实现网络技术和图书出版的融合发展,这拉近了出版业与市场的距离。
D.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图书版权产生的间接利润、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等都会给图书出版业带来新的增值。
解析:选A B项,根据材料一第一段,选项中“实体书店向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属无中生有。C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第二句,选项中“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中的“已有”属于将未然说成已然。D项,从材料三中最后一句“互联网还能够成为图书传播的平台……加载商业广告,产生巨大的效益”可以看出,“广告效益”是互联网带来的,而并非选项中所说的“图书作为传播平台产生的广告效益”。
二、主观题命题研究及解题技法
(一)命题研究——主观题考什么(概括分析)
高考设问
命题分析
考查实质
(2018·全国卷Ⅰ)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由题干关键词“报道的侧重点”“不同”“为什么”“简要分析”可以看出,该题考查考生在对文本信息的概括整合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的“不同”及“原因”。
1.共性是什么
该题型都是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要么侧重信息的整合分析,要么侧重信息的比较分析,信息的指向性都十分明确,“源于文本材料”这一答题原则都应始终坚守。
2.为什么这样考
(1)文本特点决定
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来源本身就是侧重信息传播的新闻消息、调查报告、知识性读物等,这些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丰富,因此围绕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分析进行考查,正体现了文本特点决定考查特点的规律和原则。
21
(2)高考命题整体布局决定
全国卷现代文考查分3块,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其中三块考查各有侧重,论述类重逻辑思维,文学类重审美鉴赏,实用类重信息获取。所以说高考非连续性文本围绕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分析进行考查,正是高考命题整体布局的需要。
(2018·全国卷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由题干关键词“哪些相关方”“各方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该题侧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概括分析,先确定相关方,然后依次概括其具体作用。
(2018·全国卷Ⅲ)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
由题干关键词“图书出版业”“哪些转变”“概括说明”可以看出,该题侧重归纳概括图书出版业的变化。
(2017·全国卷Ⅰ)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由题干关键词“概括说明”“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该题考查概括能力,重在不同点的概括。
(2017·全国卷Ⅱ)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由题干关键词“怎样”“简要概括”可以看出,该题考查概括能力。
(2017·全国卷Ⅲ)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由题干关键词“概括说明”“作用”可以看出,该题考查概括能力。
(二)解题技法——主观题怎么答(3步流程)
[典例示范]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P122),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21
此题题干对答题内容作了三条限制:一是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二是必须限制在“图书出版业发生的变化”,三是概括说明。这已经给考生指出了答题的方向和范围,答题时应从“互联网+”的优势方面考虑。
第二步:找信息,巧概括
材料
具体信息
概括要点
材料一第二段
第一句:“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
第二句:在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出版社积极打造自身的数字出版平台,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相关工作。
第三句: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营销手段多样,赢利模式改变,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
材料二
把两个图表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网络销售也已成为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图书出版营销手段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
材料三
第一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总领本则材料,领起下文图书出版在互联网下的改变。
第二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
第四句: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
第五句至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目的是要获得利润。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许多图书……产生巨大的效益。
赢利模式多样化。
[参考答案] 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
1.信息区间确定失误:很多考生将信息区间局限于“材料三”,这极可能是因为材料三的首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考生误认为信息区间在第三段,而忽视了其他两则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要点。
21
2.只会简单摘句作答:比如有的考生直接摘取“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为一个答案要点,缺乏归纳提炼。其实,高考中信息概括题极少有摘句直接作为答案要点的,都需要进行概括压缩。
[应用体验]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2017年4月5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21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怎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整合信息的基本要求,这也表明应从“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手段、方式等角度入手,读文时要围绕这些要求圈画、筛选信息要点。
第二步:找信息,巧概括
通过读文可知,答案信息集中于材料一的图表以及材料二。
信息区间
对应改进措施(手段)
1.材料一图表表明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都比较欠缺。
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掌握分类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
2.材料二第一段“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
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养成良好习惯。
3.材料二第一段“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
4.材料二第二段“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是政府的责任”。
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养成良好习惯;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
21
5.材料二第三段“前不久……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
作为居民,应该提高垃圾分类的认知,并养成良好习惯。
6.材料二第三段“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作为政府,应该完善处理设施,制定奖惩措施。
7.材料二第四段总结说明居民和政府各扫“门前雪”、各负其责,才能把垃圾分类处理好。
居民和政府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第三步:遵原则,细加工,规范表达
参考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非连续性文本”提能训练(一)
(时间:25分钟 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1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了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C.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解析:选A 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选项“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未然变已然,混淆时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解析:选C A项,原文是“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未然变已然。B项,不是“高校”努力构建,构建的主体是“教育部”。D项,“不建议”于文无据。
3.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答:
解析:题干已明确是“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那就先划分材料二的结构层次。材料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层内容对应某一方面的具体措施,简明扼要予以概括归纳要点即可。
参考答案: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研究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②教材建设方面:推动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的转化。③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每点2分,意思概括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21
材料一: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新闻机器人用时25秒写了一条速报,这条新闻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全球首发。
这让人们想起了9年前的汶川地震和4年前的雅安地震。同样是地震,同样是媒体全天候关注,短短几年间,新闻的模样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获取新闻的方式,微博发布、微信互动、客户端即时更新、视频直播随时在现场……多端口呈现已成为每一场“新闻战役”的标配。
“当下爆款新闻产品,多是社交媒体与移动传播相结合,最接近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人民日报社的H5产品就是很好的证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崔士鑫认为,如果不是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很难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
崔士鑫提到的“天文数字浏览量”,是这些产品实现内容影响力提升最形象的描述。
在2014~2016年间,国内83.7%的报刊出版单位,制定了未来3至5年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90.12%的报刊出版单位出台了媒体融合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融合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喜迎十九大之融合发展:
开启媒体报道新时代》)
材料二:
《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已近6.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近6.2亿。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6年1~3月网络新媒体调研数据)
材料三:
纵观传媒业的发展进程,技术一直是驱动其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的平衡。
21
如果说web1.0和web2.0的关键词分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那么web3.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它与传媒业的耦合,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并将内容生产范式从媒体精英式的内容产出和用户生产内容转换到算法生成内容。
在西方传媒界,机器新闻写作自2006年首次被引入以来,已经在体育报道、财经报道、气象报道等诸多领域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美联社更是在机器写作之外,启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第一家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传媒机构。在中国,机器新闻写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其也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平台发力”。从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到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再到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有研究表明,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关联在一起。
(摘编自喻国明等《新闻人的价值位移与人机协同
的未来趋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6年1~3月,在用户常用的媒体形态中,用户使用比率最高的是视频类网站/APP,最低的是杂志。
B.对比两年前,除纸质传媒、电视(不联网)和广播电台外,其他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都呈上升趋势。
C.电视(不联网)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减少与互联网电视的用户使用比率不断增长的对比,显示出新兴媒体形态具有强劲生命力。
D.从图表可知,五年以来,新兴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增长强劲,传统媒体形态的用户使用比率下降明显。
解析:选B B项,根据图表,可知户外媒体的用户使用比率在最近3个月也有所减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端口呈现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标配,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时代潮流;根据材料二可知,这种新潮流形成的用户背景原因。
B.在技术“喜新厌旧”本性的作用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必然将实现新媒体形态对传统新闻方式的彻底淘汰,九寨沟地震新闻报道即是例证之一。
C.在2014~2016年间,国内三分之二以上的报刊出版单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制定了融合发展战略规划文本,出台了具体措施与工作安排,并付诸实施。
D.“智能化”催生了机器新闻写作,这些写稿机器人的不断涌现以及升级换代,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机器人的全面参与、主导是未来传媒业发展趋势。
21
解析:选A B项,“必然将实现……彻底淘汰”夸大其词。C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只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单位进行了项目实施。D项,根据材料三中的“无不暗示着传媒业深层次的改变”可知,选项中的“已带来传媒业的彻底变革”言过其实;且“智能化”机器人只能是被“引入”和“应用”,绝非主动的“参与、主导”。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时代媒体报道的特点。(6分)
答: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如从材料一第一段最后可以知道“新闻推送实现快速全球发布”;从材料一第二段最后可以知道“多端口获取、呈现新闻”;从材料一第三段可以知道“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从材料一第五段最后可以知道“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从材料三第一段可以知道“技术驱动变革,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平衡”;从材料三最后一段第一句可以知道“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
参考答案:①新闻推送实现快速全球发布。②多端口获取、呈现新闻。③出现类似天文数字的浏览量。④报刊业融合发展已经从加和式转型进入质效并重时期。⑤技术驱动变革,整个传媒行业在残酷的“破”与“立”之间寻找着动态平衡。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全面渗透。
“非连续性文本”提能训练(二)
(时间:25分钟 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21
选项
非常了解(%)
了解(%)
不是很了解(%)
一点不了解(%)
没有考虑过(%)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2
15.6
2.5
0.8
选项
很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没有考虑过(%)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
23.5
21.2
51
0.3
4
人际交往能力
22.6
37.9
36.7
0.3
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
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21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
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C.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
D.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
解析:选A A项,“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应是“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B.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是比较关注的,总体认识比较到位。
C.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
D.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21
解析:选B A项,“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C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中“高三年级”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项,“‘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说法错误,根据表格“不具备”一栏中最大值是“5.9”可知,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创新意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6分)
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之后再迅速浏览所给材料,确定答案所在的区域,最后概括答案要点。本题中要求“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浏览材料后发现,只需围绕材料四就可回答此题。通过材料四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通过材料四中的“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通过材料四中的“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参考答案:①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②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③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在苹果商店,一根长1米的数据线售价为19美元,而在美国电商亚马逊的网站上,功能、长度相同,排在第一名的产品是来自中国生产的安克,售价只有7.99美元,亚马逊上用户评分最高星级为5星,有3 363位用户为它打出了4.5分的高分。很多美国民众认为,一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来自中国、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价格将上涨,“美国政府这样做,最后埋单的是美国普通消费者”。特朗普政府对产自中国的钢铝产品额外征税决定公布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算了一笔账:额外征税将会给美国相关行业增加26 346个就业岗位,但对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下游产业来说,关税提高了钢铝价格,导致成本增加,企业裁员,从而减少495 136个工作机会,最终结果是468 790个岗位的净流失,也就是说,每创造一个就业,将损失18个就业。
(摘编自《“每个美国家庭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美国国内批评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
材料二:
21
[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人民币原油期货成功上市,首周总成交额近1 160亿元,成交量超过27万手,日均5.4万手,合5 400万桶原油。这一日均数量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值得指出的是,人民币原油期货的看点其实是人民币,这是继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将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人民币国际化再上台阶》)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的。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了,“买买买”的消费能量让全世界刮目,任何聪明的商人都会垂涎,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成为主引擎。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80万亿元大关,已从当年的“小个头”成长为今天的“新巨人”,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话语权与日俱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再是高个子欺负矮个子,而是两个世界级巨人的博弈。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中国经济颜值高气质好,经济增长由原来更多依赖出口转向消费主导,国内消费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
(摘编自《这场贸易战,中国有底气打赢!》)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21
D.
解析:选C C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四第二段可知,首先不是“中国经济总量超80万亿”才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二者并没有先后或因果关系;其次,也不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才使得“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巨人博弈”,而是因为中国已经成长为“新巨人”,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话语权与日俱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的计算可以看出,征税将导致美国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成本增加,出现岗位的净流失现象。
B.材料二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稳中有升,跨入“2时代”,而3月份则较2月份有所回落。
C.根据材料二可知,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和环比呈现正比变化趋势。
D.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且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解析:选B A项,“征税将导致……”不正确,材料一说的是“额外征税将会……”。C项,“同比和环比呈现正比变化趋势”不正确,由材料二图表可知,2017年4月到6月等月份同比和环比的变化趋势并没有呈现正比。D项,“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并不是“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的”的原因。
6.北京时间2018年4月4日,针对美方开出的征税清单,中国正式亮剑。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亮剑”的底气有哪些。(6分)
答:
21
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由材料一可概括出“中国制造”对美国家庭影响巨大;由材料三“人民币原油期货成功上市”等内容可概括出人民币不断国际化,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由材料四第一段内容可知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其他国家而言,失去中国市场,将对本国经济影响巨大;由材料四第二段可知中国在经济上已成为巨人;由材料四第三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可概括出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更加依靠国内而非外部。
参考答案:①“中国制造”对美国家庭影响巨大。②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增长更加依靠国内市场而非国外。③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对美国等国家而言很重要。④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⑤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最大的增长动能,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巨人。(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