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
绝密★考试结束前
宁波“十校”2020 届高三 3 月联考
历史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
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
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学者在评价某制度时指出:“它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天下共主’
的理念,魏晋时期促成士族门阀政治的出现,明清时期,则为晋商的成功提供人力、财力、物力
等方面的支撑,从而佐助晋商强盛起来。”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充分展现出紧急时刻,人们团结友
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根据行文风格和内涵判断,此诗句出自《诗
经》的
A.《风》 B.《雅》 C.《颂》 D.《礼》
3.荀子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
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要求打破宗法等级 ②带有“举贤”思想
③追求人与人的平等 ④背离孔子礼治主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与纸相关的论述
中,正确的是
A.因东汉蔡伦发明得名 B.因原料价格昂贵而不易普及
C.经由波斯再传往欧洲 D.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5.有学者称:“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这种牵制机制一直贯穿封
建社会的始终。”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这种“牵制机制”的有
①汉朝的内外朝制 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行省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有著作描述:“由御街南往,过州桥,两边多饮食店;……东去东角楼,‘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门面广阔,每一交易动即千万’;东区,有瓦子;东十字大街为‘鬼市子’,‘每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对这一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由“鬼市子”可推测出是唐朝 B.由“瓦子”可推测出是元朝
C.由“御街”可知都市商业繁荣 D.“草市”交易已经通宵达旦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 共 8 页
7.“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其余万事各有一根本,如理财以养民为本,治兵以择
将为本。”发出上述言论的古代思想家还提出了
A.敬鬼神而远之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8.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将其
封闭,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而到了 19 世纪末,清政府则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
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
C.“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D.清政府尝试缓解统治危机
9.有学者认为:“到 1927 年 4 月,北伐军在 10 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
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这
个“直接目标”是
A.动摇北洋军阀统治 B.打击帝国主义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实现国共合作
10.有著作评论中美关系:“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
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以下说法与之不符..的是
A.“痛苦”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效仿”主要指建立中华民国
C.“合作”的起点是在 1972 年 D.“对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
11.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观察下图,对当时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判断正确的是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场形势图
A.从北往南依次推进 B.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C.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
12.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部分)。据此分析,“一五计划”
时期
产品名称 计算单位 1957 年计划产量 1957 年实际产量
钢 万吨 412 535
生铁 万吨 467 594
原油 万吨 201 146
粮食 亿斤 3856.2 3901
棉花 亿斤 32.7 32.8
A.工农业都超额完成指标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3.今年是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取消人民公社 40 周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的地方。同年,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成就还有
①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 ② 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
③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④ 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代表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4.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印记。作为津津乐道的结婚“三大件”,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所不
同。70 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 年代:冰箱、电视机、洗衣机。90 年代:电脑、空
调、摩托车。21 世纪:房子、车子、票子。这反映了
70 年代三大件 80 年代三大件
90 年代三大件 21 世纪三大件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①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开始成为时尚
② 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 新科技对人们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④ 缔结婚姻的物质基础普遍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按照自然法理念,人人生而平等。但当这一理念向实践提出挑战时,罗马统治集团最终择取的
态度还是强调万民法,回避自然法。这说明了
A.万民法高于自然法和人为权力 B.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C.自然法未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D.自然法受现实因素限制难以完全实现
16.人的本质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是哲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思想家主张“求知是所有人的
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他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伏尔泰
17.“(他们)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对一些自古以来被
设想为必然的、具有绝对价值的存在大胆地提出质疑,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
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材料中的“第一次启蒙运动”
A.从宗教和神话转向自然 B.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C.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 D.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18.15 世纪后期,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
金才能治愈。”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
A.治愈疾病 B.商品输出 C.追求财富 D.资本输出
19.下图所示的英国海外贸易发生在
A.16 世纪 B.17 世纪 C.18 世纪 D.19 世纪
20.美国宪法之父汉密尔顿在美国制宪会议上说:“所有的社会都分成了少数派和多数派。少数派包
括富人和出身名门的人士,多数派包括人民大众……应该使少数阶级在政治上享受特殊永久的
地位。他们可以阻止多数阶级的骚动……人民!人民是一个大野兽!”对他的主张解读不正确...的
是
A.实行精英政治 B.限制民众权力
C.限制政府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5 页 共 8 页
21.下图是 1890—1938 年美、英、德、俄国/苏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①、③分别是
A.美国、德国 B.美国、俄国/苏联
C.英国、德国 D.英国、俄国/苏联
22.2019 年 4 月 15 日,著名古迹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卡西莫多心爱的钟楼建筑尖塔在大火中倒
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中那令人动容的场景不复存在。与《巴黎圣母院》创作风格相似
的是
A.《唐璜》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
23.“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
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这段话出自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24.“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
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种经济模
式是
A.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B.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C.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D.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5.《左传》记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史记》记载的商纣王“酒池肉林”,是个暴君。毛泽东同
志曾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
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东夷,打了胜仗,但损失也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
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这说明了
A.历史真相扑朔迷离,历史的真实是不可认识的
B.历史没有统一定论,应该允许各成一家之言
C.历史的真相是由矛盾的陈述之中整理出来的,是有可能认识的
D.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6 页 共 8 页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成果就是……解决
了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展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坚持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付丽、冯广通《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轨迹》
材料二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
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
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及其
主要内容。(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讲话内容的题目、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6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
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
开放市场。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三足鼎立,成为协
调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世界贸易组织 135 个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 90%,我国与世界
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同样也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90%。……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
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直接推
动因素,并简要概括这一因素给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哪些条件。(5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二中“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目标以及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
的关系。(5 分)
28.习近平曾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
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643 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特地在今拉萨河畔的红山上,为她修
建了红山宫。……红山宫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达赖五世圆寂后,布达拉宫再次扩建。康熙帝
特派 114 名汉、满工匠进藏,参加扩建工作。这样,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
——摘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图 1 图 2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阐释:①有学者认为“和亲”使得唐蕃关系融
洽,但其它措施同样也有重大作用。请简要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列举除“和亲”以外的
其它民族措施。②建筑是历史显形的见证,“和亲”在建筑上也有所体现。请简要概括布达
拉宫的建筑风格,并指出呈现这种风格的原因及它的历史地位。(5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图 1、图 2 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及相应的职责。观察图 2,请
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疆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6 分)
(3)材料三图片所示的西藏自治区成立于哪一年?请指出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
名称并说明这一制度对西藏发展的影响。(4 分)
宁波“十校” 历史试题卷 第 8 页 共 8 页
29. 巴黎,曾经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角逐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1783 年 11 月 2 日,也就是《巴黎和约》签订的 2 个月后,美国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发
表“告别辞”:“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想到这
一点只能激发起我们的惊叹和感慨之情。而美国军队在长达 8 年的时间内几乎忍受了所有可能的痛
苦与挫折,他们所代表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坚韧精神正是一个永恒的奇迹。”
——引自《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
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 1919 年的和约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
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
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19 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
但不愿意直接参与。1948 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
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西欧 6 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上世纪
60 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 1963 年和 1967 年两度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
年 12 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 1972 年 1 月达成协议。1973 年 1 月 1 日,英国正
式加入欧共体。 ——《人民日报》,2016 年 6 月 25 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83 年签订的《巴黎和约》的主要内容,指出“同一个
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最终达到了什么“战争目的”。并简要概述和约签订地所在
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和作用。(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19 年的和约”的名称及主要内容,并指出“1919 年
的和约”的性质。(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 1951 年没有签订《巴黎条约》的原因。结合 20 世纪
六十年代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分析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原因。(4 分)
命题:余姚中学 杨 靖
审题:奉化中学 胡露优
效实中学 桂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