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新课标Ⅲ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答题卡)3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 文科综合·历史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 史书体例有所创新 B. 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 社会阶层发生变动 D. 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25.西汉前期,社会活跃着许多大盐铁商,他们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庞大,有的冶铁商同时役使上千人的劳动力。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农业,扩大地产。这一变化 A. 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B. 反映了政府宽松的商业政策 C. 强化了自耕农的存在基础 D. 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26.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据此可知,宋代 A. 家庭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B. 商业竞争异常地激烈 C. 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 ‎27.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 A 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 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 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 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 ‎28.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19世纪 60年代以后,中外商人因贸易而发生的财务关系,通常都是经过经纪人或洋行买办和当地钱庄进行清算的。此外,洋务企业还经常向钱庄借款,如到1883年8月,轮船招商局已欠庄款175万两以上。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钱庄( )‎ A. 标志近代金融业已经转型成功 B. 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融入世界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直接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29.有学者认为:“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不许离其宗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 A. 宣扬民主观念,反对专制 B. 提高国民素质,推崇宪政 C. 抨击传统道德,捍卫共和 D. 解释宪法含义,力主共和 ‎30.年代不清的报纸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辖。这段文字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将 A. 与时俱进,改变二大奋斗目标 B. 捐弃前嫌,与国民党联合执政 C. 停止反封建,与地主阶级合作 D. 大局为重,与国民党党内合作 ‎3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66-1976‎ ‎1978-1984‎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8-17.13‎ ‎17.92-23.01‎ A. 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 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 C. 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 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32.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 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 C. 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 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 ,开卷以东方文明为首,“第一次,欧洲的标准是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的,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 A. 改变了欧洲人原有的世界观 B. 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 C. 加快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D. 表现出对东方文明的反思 ‎34.斯大林1930年3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严厉指出:“某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理智和冷静的眼光。我指的不仅是地方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别省委工作人员和个别中央委员。”斯大林的这一做法 A. 彻底终止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失去了苏联广大农民信任与拥护 C. 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 D. 促进了集体化运动健康稳定推进 ‎35.1949年9月,美国墨西哥湾所产石油实际离岸价格为每桶2.71美元,而波斯湾产地石油价格每桶0.39美元,运到美国后交货价格每桶也只有1.60美元。这-状况 A 引发了第三世界反霸斗争 B. 阻碍了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C. 刺激了产油国家走向联合 D. 造成了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6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清代民间教育的兴衰与官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政府对民间教育进行督查和考核,在经济上,还通过拨款给学田等方式在经济上对民间教育施加影响。清代的民间教育以四书五经、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作时文等科举课程。从形式来看,清代的民间教育包括书院、家塾、私塾、族塾、义学等。这些民间教育承担了孩童的启蒙教育,为官方教育输送大量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学子。‎ ‎——摘编自严雄飞《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1923年,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致力于中国的民间教育,该会在华北地区创立了若干实验学校。如下表:‎ 校名 地址 学生 课程及年限 平民育才学校 翟城(村)‎ ‎31‎ 育才课程: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人格修养、治村大纲、公文须知、平民教育、社会调查、社会教育、农业科学、家庭科学、乡村卫生、群众心理、交通常识、信用合作、现代历史、人生地理。年限:2年 妇女育才学校 翟城 ‎22‎ 第一实验平校 东建阳(村)‎ ‎43‎ 农民初级课程:千字课、习字、珠算、周会、唱歌、注音字母 第二实验平校 定县城内社会教育办事处 ‎33‎ 第三实验平校 定县南街 ‎44‎ 第四实验平校 定县西街 ‎27‎ ‎——摘编自田玉立:《民国时期教育团体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49年底,新中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青年开门,以期大量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为此,新中国大量开创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技术夜校、技工学习班、高等学校工农学习班等工农教育形式。到1955年,工农群众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有5500万,1956年则达到6600万。‎ ‎——摘编自魏雪《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与清代民间教育相比,民国时期创办的实验学校有哪些不同?并指出其不同产生的原因。(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农教育的意义。(6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退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并促进世界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20世纪西方发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地方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启发下,群众自发集资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全国人大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随即许多地方开始出现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互助互济的集体医疗站。1959年,卫生部正式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步走向普及化。它不仅为农村社会成员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而且承担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孕产期保健、计划生育、地方病疫情监测等任务,并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工作和饮食及饮水卫生、爱国卫生等工作。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摘编自钟雪生《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等文 ‎(1)根据材料概括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7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出于维护远东地区和平的战略考虑,积极主张改善自中东战争以来的中苏关系,提议立即恢复中苏邦交。其后双边关系虽然在贸易、中东铁路、外蒙古等问题上出现过一些障碍,但由于日本的不断扩大侵略,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苏联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中苏两国政府都有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的愿望。1938年8月21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从军事上、财政上、物资上积极援助中国抗战,不仅给中国以巨额贷款,还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派遣军事干部和志愿航空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以保障其东部地区的安全。这种愿望随着欧战的爆发,表现得更加明显。苏联在援助中国的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东西两西作战,也在谋求与日本改善关系。中苏关系再次趋于冷淡的转折点是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苏联不惜以牺牲中国、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促使日本坚持南进政策。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即1945年2月,苏联出于战后远东战略格局的考虑,与美、英首脑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这个协定是苏联再次以牺牲中国主权而与美、英大国所作的幕后交易,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谴责。‎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华政策调整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杜估少时亲眼看到过开元、天宝的盛世,眼界开阔。但他一生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因此,他宄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从766到801年,杜佑历经36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典》。《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竞委穷源,以收会通之效,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他的注文.大致可分为释音义、拳故典、补史事、明互见、考史料五类。他对于前史所载,从不轻于置信。或参稽载籍,或博访通人,认真地加以考订。杜佑这种治学的精神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佑撰写《通典》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杜佑编纂《通典》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7分)‎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