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中华文明探源
第一框 中华文明的曙光 [见学生用书 P92]
1.早期农业的发展
(1)时间、地区:距今__一万年__前后,__黄河流域__和__长江流域__的一些地区开始进入__
新石器时代__,并出现了__早期农业__。
(2)表现: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__粟作__农业区和__稻作__农业区。
地区 自然条件 农作物 农业区类型 历史影响
黄河中下游
地区
气候适宜,黄土
层深厚,易于开
垦和耕作
大量种植__耐旱
的粟__
北方粟作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
地区
雨量丰沛,水网
密布,气候温暖
大量种植__喜湿
的水稻__
南方稻作农业区
这种农业生
产模式一直
延续到今天
2.手工业的兴起(1)原因: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起。
(2)表现:__陶器__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①最初的陶器都很简朴、粗糙,以__实用__为主。
②渐渐地,一些陶器的质地越来越细腻,造型越来越精巧,器表的图案越来越丰富,体现了
高超的__制造技术__和非凡的__审美情趣__。如在山东日照出土的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
为“4 000 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3.文字的雏形的出现
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__刻划符号的陶器__,他们推测,这可能是中国__文字
的雏形__。
4.阶级分化
(1)原因:生产发展带来了__剩余产品__,社会分工推动了__商品交换__,这一切打破了原
始聚落的宁静生活。
(2)表现:
①生产关系:原来共同分享资源的公有制慢慢解体,__私有制__出现了。
②社会关系:先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悄然改变,人们因__财富__和__权力__的不同而分化
为不同的__社会阶层__。如在浙江余杭__良渚遗址__的一处墓葬出土了玉琮等大量玉器。考
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赫人物。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__早期国
家__。
5.古代城市的出现
(1)原因:伴随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__
城市__演变。
(2)表现:在黄河流域就发现了一些距今约__5__000 年__的古城遗址。
(3)特点:古城由城墙围起来,__城墙__既是城市的__管理边界__,也是城市的__防御设施
__。城里分布着__住宅区__、__手工业区__、__墓葬区__等,具有明显的__城市规划__的痕迹。如在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地下陶质排水管。
6.宗教信仰的萌芽
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还出现了__自然崇拜__和祖先崇拜(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等宗教
形式,有__巫师__专门负责宗教活动。不少遗址还发现了专门用来祭祀的__大型祭坛__、__
神庙__。(如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原始先民手拉手跳舞的情景;
东北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中,发掘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女神庙及彩色女神头塑。)
◆思维延伸
图腾崇拜
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发掘的距今约 6 000 年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动物图
案。墓主人左侧是用蚌壳摆塑的龙图案。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图腾崇拜。
事实(考古发掘) 观点(反映的信息、结论)
(黄河流域)
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4
000 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
作”)
黑陶杯体现了原始人类高超的制造技术和非
凡的审美情趣。黑陶杯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
的礼器,这说明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阶级
分化的现象
(长江流域)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中出
土的玉琮
玉琮上的符号可能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
奏;玉琮制作精细,不是谁都可以拥有,说
明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
(黄河流域)平粮台
古城出土的陶质排
水管
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此图说明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
系统(黄河流域)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先民通过歌舞活动来庆祝丰收和胜利,
哀悼死者,驱除鬼怪,说明当时社会上已经
产生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辽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和出土的女神
头塑
遗址以圆形祭坛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形成
一定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已经形成
了较为明显的等级观念。女神头塑可能是祖
先崇拜的表现
(黄河流域)龙虎堆塑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安徽和内蒙古出土的
新石器时代玉器
体现了我国原始先民对龙的崇拜
一、选择题
1.下列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手工业逐渐兴起 ②早期农业出现 ③公有制慢慢解体,私有制出现 ④国家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下列出土文物中,与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标志无关的是( A )
A.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里发现的用火遗迹
B.在黄河流域发现的距今约 5 000 年的古城遗址
C.在长江流域一处遗址中发现的玉器
D.在辽河流域一处遗址中发现的祭坛
3.被考古界誉为“4 000 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的是( B )
A.后母戊鼎 B.蛋壳黑陶杯
C.玉琮 D.四羊方尊
4.下列关于在黄河流域发现距今约 5 000 年的古城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由城墙围起来 ②城墙是城市的管理边界 ③城墙是城市的防御设施 ④城里分布着住宅
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考古学家根据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推测,中国文字的雏形可能是( A )
A.刻划符号 B.图画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多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刻划符号的陶器,他们
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6.公共设施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能反映出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已有很实用
的基础设施的是( C )
A B C D
7.小明去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参观,发现在同一时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有陶器、玉器,
多达 180 多件,有的只有一两件,甚至有的什么也没有。这些现象说明( C )
①存在明显的贫富差别 ②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③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出现 ④因财
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题干中的“有的随葬品有陶器、玉器,多达 180 多件,有的只有一两件,甚至
有的什么也没有”可以得出,当时社会贫富差别明显,社会分配不均,故②错误,应排除。
8.从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如图),可以发现( A )
①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 ②原始人通过歌舞来表达感情 ③原始人的精神家园日趋丰富
④我国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先民经常通过歌舞活动来庆祝丰收和胜利,哀悼死者,
驱除鬼怪,等等。该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原始先民手拉手跳舞的情景,没有体现我国对龙图腾的崇拜。
二、非选择题
9.观察图片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图 2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
箭头、鱼叉、鱼钩
材料二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一些距今约 5 000 年的古城遗址,城里分布着住宅区、
手工业区、墓葬区等;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 5 000 年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说明距今约 5 000 年前,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从事什么产业?这些产
业的产生都离不开什么自然条件?
【答案】农业和渔业。这些产业的产生都离不开河流。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与半坡、河姆渡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原始的聚落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迈进,同时人们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如图),周
身蜷曲,吻部高昂,毛鬃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
代最早的龙形玉器。材料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
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
的传人。
——《龙的传人》
(1)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材料一,请你判断红山文化处于什么时期。
【答案】新石器时代。
(2)从两则材料中,我们能感受到从古到今人们对“龙”的崇拜。你认为中国人为什么崇拜
“龙”?
【答案】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它蕴含着自然崇拜,反映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
登的愿望。沿袭至今,更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无所畏惧、开拓奋进的意志。
(3)我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龙”的精神?
【答案】略。(结合中学生实际,围绕“龙的精神”作答,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