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7042

大小:917.9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数学期中试题 1.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函数 定义,求出 ,即可得到 的值. 【详解】因为 , ,所以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已知角终边上一点,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 2.设两个单位向量 的夹角为 ,则 ( ) A. 1 B. C. D. 7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然后用数量积的定义,将 的模长和夹角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 , 即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模长,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在 中,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则角 的 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的 θ ( 1,3)P − cosθ = 10 10 − 1 3 − 3− 3 10 10 OP cosθ 1, 3x y= − = 2 21 3 10r OP= = + = 1 10cos 1010 x r θ −= = = − a b , 2 3 π 3 4a b+ = 13 37 2 2 2 3 4 9 +24 +16a b a a b b+ = ⋅      a b , 2 2 2 23 4 9 +24 +16 =9+24cos 16 133a b a a b b π+ = ⋅ + =      3 4 13a b+ =  ABC , ,A B C , ,a b c cos cos sinb C c B a A+ = A 3 π 6 π 2 π 2 3 π【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可得 ,由 可求得 ,根 据 的范围求得结果. 【详解】由正弦定理得: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边角互化的应用,涉及到两角和差正弦公式、三角形内角和、诱 导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4.已知 D,E 是 边 BC 的三等分点,点 P 在线段 DE 上,若 ,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推出 x+y=1,然后利用 x,y 的范围,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xy 的最值. 【详解】解:D,E 是 边 BC 的三等分点,点 P 在线段 DE 上,若 , 可得 ,x, ,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并且 ,函数的 开口向下, 对称轴为: ,当 或 时,取最小值,xy 的最小值为: .则 xy 的取值范围 是: 故选 D. ( ) 2sin sinB C A+ = ( )sin sinB C A+ = sin A A ( ) 2sin cos sin cos sin sinB C C B B C A+ = + = A B C π+ + = ( ) ( )sin sin sinB C A Aπ∴ + = − = ( )0,A π∈ sin 0A∴ ≠ sin 1A∴ = 2A π∴ = C ABC AP xAB yAC= +   ( ) 1 4,9 9      1 1,9 4      2 1,9 2      2 1,9 4      ABC AP xAB yAC= +   x y 1+ = 1 2y ,3 3  ∈   2x y 1xy ( )2 4 +≤ = 1x y 2 = = ( ) 2xy x 1 x x x= − = − 1x 2 = 1x 3 = 2x 3 = 2 9 2 1, .9 4   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5.已知 , 是奇函数,直线 与 函数 的图象的两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 ,则( ) A. 在 上单调递减 B. 在 上单调递减 C. 在 上单调递增 D. 在 上单调递增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整理函数的解析式为 ,由函数为奇函数可得 ,由 最小正周期公式可得 ,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单调性即可. 【详解】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 , 函数为奇函数,则当 时: .令 可得 . 因为直线 与函数 的图像的两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 结合最小正周期公式可得: ,解得: . 故函数的解析式为: . 当 时, ,函数在所给区间内单调递减; 当 时, ,函数在所给区间内不具有单调性; 据此可知,只有选项 A 的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辅助角公式的应用,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三角函数解 析式的求解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 ) ( ) ( )sin cos , 0 2f x x x πω ϕ ω ϕ ω ϕ= + + + > , < ( )f x 2y = ( )f x 2 π ( )f x 3,8 8 π π     ( )f x 0, 4 π     ( )f x 0, 4 π     ( )f x 3,8 8 π π     ( ) 2 sin 4f x x πω ϕ = + +   4 πϕ = − 4ω = ( ) 2 sin 4f x x πω ϕ = + +   0x = ( ) 4 k k Z πϕ π+ = ∈ 0k = 4 πϕ = − 2y = ( )f x 2 π 2 2 π π ω = 4ω = ( ) 2 sin 4f x x= 3,8 8x π π ∈   34 ,2 2x π π ∈   0, 4x π ∈   ( )4 0,x π∈6.在 中, , , 是边 的中点. 为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 足 ,则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 ,将所求数量积化为 ; 由模长的等量关系可知 和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的特点可将 和 化为 和 ,代入可求得结果. 【详解】 为 中点 和 为等腰三角形 ,同理可得: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利用模长的等量关系得到等腰三角形, 从而将含夹角的运算转化为已知模长的向量的运算. 7.在 中,角 , , 所对的边为 , , ,且 为锐角,若 , , ,则 ( ) ABC∆ 2AB = 2AC = E BC O ABC∆ 2 2 2 OA OB OC= =   ·AE AO  1 2 1 2 2 3 2 ( )1 2AE AB AC= +   1 1 2 2AB AO AC AO⋅ + ⋅    AOB∆ AOC∆ AB AO⋅  AC AO⋅  21 2 AB 21 2 AC E BC ( )1 2AE AB AC∴ = +   ( )1 1 1 2 2 2AE AO AB AC AO AB AO AC AO∴ ⋅ = + ⋅ = ⋅ + ⋅         2 2 2 OA OB OC= =    AOB∴∆ AOC∆ 21 1cos 2 2AB AO AB AO OAB AB AB AB∴ ⋅ = ∠ = ⋅ =       21 2AC AO AC⋅ =   2 21 1 1 314 4 2 2AE AO AB AC∴ ⋅ = + = + =    D ABC A B C a b c B sin 5 sin 2 A c B b = 7sin 4B = 5 7 4ABCS =△ b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化简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到 ,由 ,求 得 ,最后利用余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于 ,有正弦定理可得: ,即 由于在 中, , ,所以 , 联立 ,解得: , 由于 为锐角,且 ,所以 所以在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故 (负数舍去) 故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面积公式在三角形求边长中的应用,属于中档 题. 8.已知 是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 为平面 内一点,则 的最小 值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出点的坐标,利用向量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求 2 3 2 7 15 14 sin 5 sin 2 A c B b = ,a c 7sin 4B = cos B sin 5 sin 2 A c B b = 5 2 a c b b = 5 2a c= ABC 7sin 4B = 5 7 4ABCS =△ 1 5 7sin2 4ABCS ac B= =  5 2 1 5 7sin2 4 7sin 4 a c ac B B  =   =   = 5a = 2c = B 7sin 4B = 2 3cos 1 sin 4B B= − = ABC 2 2 2 2 cos 14b a c ac B= + − = 14b = ABC∆ P ABC •( )PA PB PC+   6− 3− 4− 2−得最小值,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以 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则 , 设 ,则 , 所以 , 所以当 时, 取得最小值为 ,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问题,根据条件建立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是解答的关 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二、多选题 9.已知 ,如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C. 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 ; D.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求出向量 坐标,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向量共线以及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即 可一一判断. 【详解】由 , BC (0,2 3), ( 2,0), (2,0)A B C− ( , )P x y ( ,2 3 ), ( 2 , ), (2 , )PA x y PB x y PC x y= − − = − − − = − −   2 2( ) ( 2 ) (2 3 ) ( 2 ) 2 4 3 2PA PB PC x x y y x y y• + = − ⋅ − + − ⋅ − = − +   2 22[ ( 3) 3]x y= + − − 0, 3x y= = ( )PA PB PC• +   2 ( 3) 6× − = − (2,4), (4,1), (9,5), (7,8)A B C D AB AC ⊥ ABCD AC BD 7 29 145 85AB AC+ =  , , ,AB AC DC BD    (2,4), (4,1), (9,5), (7,8)A B C D所以 , , , , 对于 A, ,故 A 错误; 对于 B,由 , ,则 , 即 与 平行且相等,故 B 正确; 对于 C, ,故 C 错误; 对于 D, ,故 D 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属于基础题. 10.下列各式中,值为 的是( ) A. B. C. D. E. 【答案】BCE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解: 不符合, ; 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符合, . 故选: . ( )2, 3AB = − ( )7,1AC = ( )2, 3DC = − ( )3,7BD = 14 3 11 0AB AC⋅ = − = ≠  ( )2, 3AB = − ( )2, 3DC = − AB DC=  AB DC 21 7 14 29cos , 14550 9 49 AC BDAC BD AC BD ⋅ += = = × +      ( )| | 9, 2 85AB AC+ = − =  3 2 2sin15 cos15° ° 2 2cos 15 sin 15° °− 21 2sin 15°− 2 2sin 15 cos 15° °+ 2 3tan15 1 tan 15 ° °− A 12sin15 cos15 sin30 2 ° ° °= = B 2 2 3cos 15 sin 15 cos30 2 ° ° °− = = C 2 31 2sin 15 cos30 2 ° °− = = D 2 2sin 15 cos 15 1° °+ = E 2 2 3tan15 3 2tan15 3 3tan301 tan 15 2 1 tan 15 2 2 ° ° ° ° °= ⋅ = ⋅ =− − BCE【点睛】本题考查二倍角公式的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 11.已知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若 ,则 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B. 若 ,则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C. 若 ,则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D. 若 ,则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利 用 正 弦 定 理 可 得 , 可 判 断 ; 由 正 弦 定 理 可 得 ,可判断 ;由正弦定理与诱导公式可得 , 可判断 ;由余弦定理可得角 为锐角,角 不一定是锐角,可判断 . 【 详 解 】 由 , 利 用 正 弦 定 理 可 得 , 即 , 是等边三角形, 正确; 由正弦定理可得 , 或 , 是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不正确; 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 , 则 等腰三角形, 正确; 由正弦定理可得 ,角 为锐角,角 不一定是锐角, 不正确, 故选 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判 断三角形状的常见方法是:(1)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 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2)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 求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3)根据余弦定理确定一个内角为钝角进而知其为钝角三 角形. ABC∆ , ,A B C , ,a b c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 = ABC∆ cos cosa A b B= ABC∆ cos cosb C c B b+ = ABC∆ 2 2 2 0a b c+ − > ABC∆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 = = A 2 2sin A sin B= B ( )sin sin ,sin sinB C B A B+ = = C C ,A B D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 =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 =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 = = ABC∆ A sin cos sin cos sin 2 sin 2A A B B A B= ⇒ = 2 2A B= 2 2A B π+ = ABC∆ B sin cos sin cos sinB C C B B+ = ( )sin sin ,sin sinB C B A B+ = = ,A B ABC= ∆ C 2 2 2 cos 02 a b cC ab + −= > C ,A B D12.已知函数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为偶函数 B. 的最小正周期为 C. 的最大值为 2 D. 在 上单调递增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首先将 化简为 ,选项 A, 的定义域为 , ,故 A 正确。根据 的周期和最值可判断 B 正确,C 不正确。根据 可判定 D 正确。 【详解】 , 选项 A, 的定义域为 , ,故 A 正确。 B 选项, 的最小正周期为 ,故 B 正确。 C 选项, ,故 C 不正确。 D 选项, 由 的图像, 由图可知: 在 上单调递增,故 D 正确。 故选 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同时考查三角函数最值和单调区间,属 于中档题。 ( ) sin cosf x x x= + ( )f x ( )f x 2 π ( )f x ( )f x 3 2 4 π π    , ( )f x ( ) 1 sin 2f x x= + ( )f x R ( ) ( )f x f x− = ( )f x sin 2y x= 2 2( ) sin cos 2 sin cos 1 sin 2f x x x x x x= + + = + ( )f x R ( ) 1 sin( 2 ) 1 sin2 ( )f x x x f x− = + − = + = ( )f x 2 π π ω = max ( ) 1 1 2 2f x = + = ≠ sin 2y x= ( ) 1 sin 2f x x= + [ 2 4 ]3π π,三、填空题 13.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则角 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正弦定理,考查了同学们解决三角形问 题的能力.由 得 ,所以 由正弦定理 得 ,所以 A= 或 (舍去)、 14.已知 ,则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已知条件,求得 值,利用“1”的代换的方法将所求表达转化为只 含 的式子,由此求得表达式的值. 【 详 解 】 由 得 , 故 . 所 以 , 分 子 分 母 同 时 除 以 得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考查“1”的代换以及齐次 式的计算,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基础题. 15.已知函数 ,若对任意 都有 ( ) 成立,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的 ABC∆ A B C、 、 a b c、 、 2, 2,a b= = sin cos 2B B+ = A 6 π sin cos 2 sin( ) 24B B B π+ = + = sin( ) 14B π+ = 4B π= sin sin a b A B = 2.sinsin 14sin 2 2 a BA b π = = = 6 π 5 6 π 3sin( ) 2cos( ) sin2 π α π α α− + − = 2sin sin cosα α α− = 6 5 tanα tanα 3sin( ) 2cos( ) sin2 π α π α α− + − = sin 3cosα α= − tan 3α = − 2sin sin cosα α α− = 2 2 2 sin sin cos sin cos α α α α α − + 2cos α 2 2 tan tan 9 3 6 tan 1 9 1 5 α α α − += =+ + 6 5 ( ) 2sin( )4 6 xf x π= + x∈R 1 2( ) ( ) ( )f x f x f x≤ ≤ 1 2,x x R∈ 1 2x x− 4π【解析】 【分析】 根据 和 的取值特点,判断出两个值都是最值,然后根据图象去确定 最小 值. 【详解】因为 对任意 成立,所以 取最小值, 取最大 值; 取最小值时, 与 必为同一周期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对应的 ,则 ,且 ,故 . 【点睛】任何一个函数 ,若有 对任何 定义域成立,此时必有: , . 16.设非零向量 , 的夹角为 ,记 ,若 , 均为单位向量, 且 ,则向量 与 的夹角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 , ,再根据向量点 积的公式得到向量夹角即可. 【详解】由题设知,若向量 , 的夹角为 ,则 , 的夹角为 .由题意可得 , , . 1( )f x 2( )f x 1 2x x− 1 2( ) ( ) ( )f x f x f x≤ ≤ x∈R 1( )f x 2( )f x 1 2x x− 1x 2x x 1 2 min 2 Tx x− = 2 8| |T π ω= = 1 2 min 4x x− = ( )f x 1 2( ) ( ) ( )f x f x f x≤ ≤ x∈ 1( ) minf x = 2( ) maxf x = a b θ ( , ) cos sinf a b a bθ θ= −   1e 2e 1 2 3 2e e⋅ =  1 2( , )f e e  2 1( , )f e e−  2 π 1 2 1 2( , ) cos sinf e e e eθ θ= −    2 1( , )f e e−  1 2sin cose eθ θ= −  1e 2e θ 2e 1e− π θ− 1 2 1 2( , ) cos sinf e e e eθ θ= −    2 1 2 1( , ) cos( ) sin( )f e e e eπ θ π θ− = − + −    1 2sin cose eθ θ= −  1 2 2 1 1 2 1 2( , ) ( , ) ( cos sin ) ( sin cos )f e e f e e e e e eθ θ θ θ⋅ − = − ⋅ −        2 2 2 2 1 1 2 1 2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e e e e e eθ θ θ θ θ θ= − ⋅ − ⋅ +     32sin cos 2 θ θ= −∵ , , , ,向量 与 的夹角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向量数量积的应用,以及向量夹角的求法,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有 两种形式,一是 ,二是 ,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1)求向 量的夹角, (此时 往往用坐标形式求解);(2)求投影, 在 上的投 影是 ;(3) 向量垂直则 ;(4)求向量 的模(平方后需求 ). 四、解答题 17.设两个非零向量 与 不共线, (1)若 , , ,求证: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 ,使 和 同向.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根据向量的运算可得 ,再根据平面向量共线基本定理即可证明 三点 共线; (2)根据平面向量共线基本定理,可设 ,由向量相等条件可得关于 和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并由 的条件确定实数 的值. 【详解】(1)证明:因为 , , , 所以 . 1 2 3 2e e⋅ =  3cos 2 θ = 1sin 2 θ = 3 1 3 32sin cos 2 02 2 2 2 θ θ − = × × − = 1 2( , )f e e  2 1( , )f e e−  2 π 2 π cosa b a b θ⋅ =   1 2 1 2a b x x y y⋅ = + ·cos · a b a b θ =   ·a b a b a b b   ⋅ ,a b 0a b⋅ = ma nb+  a b⋅  a b AB a b= +   2 8BC a b= +   3( )CD a b= −   , ,A B D k ka b+  a kb+  1k = 5BD AB=  , ,A B D ( )ka b a kbλ+ = +    λ k 0λ > k AB a b= +   2 8BC a b= +   3( )CD a b= −   2 8 3( ) 2 8 3 3 5( ) 5BD BC CD a b a b a b a b a b A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共线, 又因为它们有公共点 , 所以 三点共线. (2)因为 与 同向, 所以存在实数 ,使 , 即 . 所以 . 因为 是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 所以 解得 或 又因为 ,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三点共线的向量证明方法应用,属于基础题. 18.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且 . (1)求 的值; (2)若 , 边上的中线 ,求 的面积.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对题中等式 应用正弦定理化简后即可求出角 ; (2)首先根据余弦定理和中线 求出边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 即可. 【详解】(1)∵ , 【 ,AB BD  B , ,A B D ka b+  a kb+  ( 0)λ λ > ( )ka b a kbλ+ = +    ka b a kbλ λ+ = +    ( ) ( 1)k a k bλ λ− = −  ,a b  0, 1 0, k k λ λ − =  − = 1, 1 k λ =  = 1, 1, k λ = −  = − 0λ > 1k = ABC∆ A B C a b c (2 3 )cos 3 cosb c A a C− = A 6B π= BC 7AM = ABC∆ 6A π= 3 (2 3 )cos 3 cosb c A a C− = A 7AM = b (2 3 )cos 3 cosb c A a C− =∴由正弦定理得: , 即 , 又∵ ,∴ ,∴ , 又 ,所以 ; (2)由 , ,知 ,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 解得 ,故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属于基础题. 19.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为 , , , . (1)求角 的大小; (2)已知 ,且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若 ,求 的值. 【答案】(1) ;(2)9 【解析】 【分析】 (1)化简得到 ,根据余弦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2)根据正弦定理得到 ,再利用余弦定理得到 ,联立方程得到 , 再利用余弦定理得到答案. 【详解】(1) , , 由余弦定理可得, , , . (2) , 外接圆的半径为 , (2sin 3sin )cos 3sin cosB C A A C− = ( )2sin cos 3sin 3sinB A A C B= + = ( )0,B π∈ sin 0B ≠ 3cos 2A = ( )0,A π∈ 6A π= 6B π= 6A π= a b= ACM∆ 2 2 2 72 14cos cos 3 2 bb C b π + − = = = − 2b = 2a = 1 1 3sin 2 2 32 2 2ABCS ab C∆ = = × × × = ABC A B C a b c ( )( ) 3a b c a b c ac+ + − + = B 22 3ac b= ABC 3 a c< AC AB⋅  3 π 2 2 2a c b ac+ − = 3b = 3 3a c+ = 3 2 3 a c  = = ( )( ) 3a b c a b c ac+ + − + = 2 2 2a c b ac∴ + − = 2 2 2 1cos 2 2 a c bB ac + −= = 0 B π< < 3B π∴ = 3B π= ABC 3由正弦定理可得 ,可得 , ,① 由余弦定理可得: , 解得: ,② 联立①②可得: ,或 ,由 ,可得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向量的数量积,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应用能力. 20.设向量 , ,其中 , ,函数 的图象在 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即函数取得最大值的点)为 ,在 原点右侧与 轴的第一个交点为 . (1)求函数 的表达式; (2)在 中,角 , , 的对边分别是 , , ,若 , ,且 ,求边长 . 【答案】(1) ;(2)3 【解析】 【分析】 (1) ,根据周期得到 ,代入点得到 ,得到解析式. 2 3 3 2 b = 3b = 22 63ac b= = ∴ 2 2 2 29 ( ) 3 ( ) 3 6a c ac a c ac a c= + − = + − = + − × 3 3a c+ = ∴ 2 3 3 a c  = = 3 2 3 a c  = = a c< 3 2 3 a c  = = 2 2 2 9 12 3 3cos 2 22 3 2 3 b c aA bc + − + −∴ = = = × × 3ccos 3 2 3 92AC AB b A∴ ⋅ = = × × =  ( )sin 2 ,cos2m x xω ω= ( )cos ,sinn ϕ ϕ 2 πϕ < 0>ω ( )f x m n= ⋅  y ,16P π     x 5 ,012Q π     ( )f x ABC A B C a b c ( ) 1f C = − 3 2CA CB⋅ = −  2 3a b+ = c ( ) ( )sin 2 ,6f x x x R π = + ∈   ( ) ( )sin 2f x xω ϕ= + 1ω = 6 π=ϕ(2)解得 ,根据 得到 ,再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因为 , 由题意 , , , 将点 代入 ,得 , 所以 ,又因 , , 即函数的表达式为 . (2)由 ,即 ,又 , , 由 ,知 ,所以 , 由余弦定理知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解析式,余弦定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和综合应用能力. 21.已知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 满足 , , . (1)若 ,求角 值; (2)若 与 垂直,求 的值; (3)当 时,存在两个不同的 使得 成立,求正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3) 【解析】 【分析】 为 的 2 3C π= 3 2CA CB⋅ = −  3ab = ( ) ( ) ( ) ( )sin 2 ,cos2 cos ,sin sin 2f x m n x x xω ω ϕ ϕ ω ϕ= ⋅ = ⋅ = +  5 4 12 6 T π π= − T π∴ = 1ω∴ = ,16P π     ( )sin 2y x ϕ= + sin 2 16 π ϕ × + =   ( )2 ,6 k k Z πϕ π= + ∈ 2 πϕ < 6 πϕ∴ = ( ) ( )sin 2 ,6f x x x R π = + ∈   ( ) 1f C = sin 2 16 π + = −  C 0 C π< 13 2 3 2 2m +≤ < m 13 2 3 2 2  +    , a b 1a b= = 3a kb a kb+ = −   0k> a b ( )f k a b= ⋅  ( ) 1f k tk≥ − [ ]1,1t ∈ −求出实数 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由 两边平方得, ,展开即可求出 k 的值; (2)根据 ,可求出 ,再将 变形为 ,设 ,然后解不等式组 ,即可求出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详解】(1) 由 得, ,因为 , 所以 ,即 ,解得 . (2)由(1)可知, ,所以 , 变形为 ,设 ,所以 对任意的 恒成立,即有 , ,解得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量积的运算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 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k = 7 20 3k −< ≤ 3a kb a kb+ = −    2 2 3a kb a kb+ = −    2 2 3a kb a kb+ = −    ( )f k a b= ⋅  ( ) 1f k tk≥ − 21 1 04 kkt k ++ − ≥ ( ) 21 14 kt kt k ϕ += + − ( ) ( ) 1 0 1 0 ϕ ϕ  ≥ − ≥ 3a kb a kb+ = −    2 2 3a kb a kb+ = −    1 2a b⋅ =  ( )2 21 2 3 1 2ka b k ka b k+ ⋅ + = − ⋅ +    ( )2 21 3 1k k k k+ + = − + 1k = ( )2 21 2 3 1 2ka b k ka b k+ ⋅ + = − ⋅ +    21( ) 4 kf k a b k += ⋅ =  ( ) 1f k tk≥ − 21 1 04 kkt k ++ − ≥ ( ) 21 14 kt kt k ϕ += + − ( ) 0tϕ ≥ [ ]1,1t ∈ − ( ) ( ) 1 0 1 0 ϕ ϕ  ≥ − ≥ 2 2 1 1 04 1 1 04 kk k kk k  ++ − ≥ +− + − ≥ 7 20 3k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