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应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应用

ID:301202

大小:15.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6-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整合应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问题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自主探究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和个性选择进行整合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一、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作用(一)、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求,洋溢着现实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相关,而且能够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石油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就小学科学而言,由于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1、录音播放。《声音的产生》这课内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感觉到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录像再现。学习《地震和火山》一课时,学生提问:“地震发生时是怎样的情况,火山发生时是怎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我播放录像《5.12地震》场面。房屋的倒塌声,人们的呼喊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地震的现场。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3、网络下载。学习《探索宇宙》这课时。什么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科学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我在小学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恐龙的一些其它知识也了解了许多。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吸引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三)、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科学课程体系结构之中。科学综合性学习是以科学学科为依托,注重科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科学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可以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教材中有《看月亮》这课时,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科学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矿物、石英等。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矿物、石英,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昼夜交替》这课,让学生画出昼夜半球图,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昼夜半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地球仪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3、虚拟假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科学问题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探索宇宙》和一些实验课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四)、提供个性选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将“自主探究”作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进行倡导和推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由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办到的,在网络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而由学生自主进行查找,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的非线性方式,更适合学生按需而取,按需而学,为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相关资料与信息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中注意的问题(一)、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二)、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科学实验课、探究课、调查课等。因此、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三)、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科整合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理解太绝对,太片面,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往往当制作的课件较为新颖时,看似丰富多彩,学生反而会杂乱无序,不去思考,只看热闹。也许不用课件的课堂还会紧张有序,但用了实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很热闹,但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学生是占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点没体现出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四)、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时的各个小问题,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使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