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ID:343253

大小:78.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2-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坚决革除滥食野生 动物陋习,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目录: 1.该跟“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相揖别了! 2.遏制野生动物交易需要法律之手钳制 3.“永久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是时候了 4.善待野生动物 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5.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6.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信息公开机制迫在眉睫 | 疫情反思 7.疫情之下人大紧急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 专家呼吁野味全面禁食 8.环球网评: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9.陕西: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该跟“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相揖别了! 发稿时间:2020-02-12 15:18:00 作者:邓海建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要防控疫情,须追本溯源。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真相仍有待拨云见月,但禁食野生动物的 必要性与迫切性已然板上钉钉。从 17 年前的 SRAS 到 17 年后的新冠肺炎,大自然以严肃 的面孔,一再提醒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相辅相生,但别靠太近。   有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来源于野生动物的人类传播病比例已经超过 70%。如果我们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回望一下,那些几乎都跟野生动物有染的重大疫情何止叫人脊背寒 凉:比如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是黑鼠传到跳蚤,再传人;又比如 20 世纪初导致 5000 万左右人口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可能来自于鸟类;再比如,2014 年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 毒,源自“丛林肉”买卖……病从口入的教训,在食用野生动物历史上,多是极为惨痛的教 训。   可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有时会忘了这种身边的风险。前几年就有数据表明,据 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野生动物的走私交易利润达 100 亿美元。现实其实都无须这些数字 来佐证,看看各地或隐蔽或张扬的餐桌上——穿山甲、果子狸、老虎肉、海龟、野兔、野 鹿、孔雀,还有花样繁多的羊鞭酒、老鼠酒、蛇酒……美味消费与猎奇心理之下,加之以形 补形等迷信思想作祟,“好吃的”与 “不好吃的”野生动物都成了腹中之物。   还有一个追问,容易被我们忽略: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固然病毒多多,人工养殖的“野 生动物”就安全了吗?据统计,我国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研试材为目的的人工 繁育野生动物种类约 100 种,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约 50 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 100 万 人,年产值约 500 亿元。值得警惕的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仍面临防疫检验等诸多 现实问题。换句话说,养殖出来的那些蛇、鼠、孔雀,可有个靠谱的检验检疫标准在兜底? 这个问题,想来就让人心惊。   滥食野生动物之祸,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首当其冲的是病毒,确切说,是病毒异化和 传播的未知风险。俗话说,无知者无畏。“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背后,说到底,还在于对 自然规律缺乏敬畏心。人也好、野生动物也罢,乃至于亿万不知名的病毒,都是这个世界上 生态法则内的存在。甚至可以说,人类历史相较于野生动物和病毒的生命链条,时间跨度是 很短的。滥食野生动物,打破的是亿万年延续的生态平衡,打开了病毒库的潘多拉魔盒,这 种无知且无畏的行为,是对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极不负责任。  值得肯定的是,疫情暴发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 发布公告,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代表委员和科学家们, 也联名呼吁尽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是的,事关 14 亿人健康安全大局、 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任何为滥食野生动物开脱的说辞和辩解,必显苍白无力。   如果说直立行走是人猿相揖别的标志,那么,禁食野生动物恐怕也是人类拥抱现代文明 的标配。(邓海建) 遏制野生动物交易需要法律之手钳制 时间:2020-02-12 11:54:29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李红军   新冠肺炎疫情仍牵动人心。在民众对“野味”的关注达到历史峰值时,仍有人顶风作案。 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拟修改动物保护法,并提出加大打击和惩治 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力度。同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 易专项执法行动,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   长期以来,华夏大地上刮起了一股野味饕餮之风,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天上飞的,地上 跑的,水里生的,海里游的,几乎无所不包。穿山甲、果子狸、竹鼠、孔雀、蛇.....凡是能 动弹的野生动物,几乎无一例外地上了人们的餐桌。有专家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的集中爆发 可能与蝙蝠有关,更有专家指出,人们热衷捕食的穿山甲有可能是宿主。虽然新冠肺炎的病 毒究竟来自哪里目前尚无定论,但来自野生动物已经是毫无疑问。   野生动物携带有各种病毒已被科学家所证实,很多野生动物中都存在大量病毒、细菌、 寄生虫等,有可能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隐患。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 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这次全国人 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拟修改动物保护法,并提出加大打击和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 物行为的力度,以法律的形式对野生动物交易进行遏制,可谓正当其时。   遏制野生动物交易需要法律之手钳制,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禁食野生动物成 为人们的道德自觉和文明习惯;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守土有责,主动作为,严格按照 《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不断加大对贩卖、倒运、买卖野生动物的惩处力度,发现一起, 处理一起,不姑息,不迁就,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一些非法交易者心存敬畏,不敢轻易地 造次。   我们知道,每一种野生动物都有它们的生物链,它们在大自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平衡 角色,每一种野生动物的灭绝都会造成“断链”,从而影响到整个生态平衡,衍生出生态失 衡的严重后果。令人遗憾的是,现实语境下很多人只顾满足口腹之欲,从来不计后果,这是 一种很危险的举动。   遏制野生动物交易需要法律之手钳制,再也不能让这种行为野蛮生长。2003 年的非典 来自于野生动物,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来自于野生动物。这些严峻的现实昭示人们,不尊 重大自然,人为地去破坏生态平衡,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这次新冠肺炎所造的损 失是巨大的,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整个春节人们只能呆在家里,惨痛的现实应该促使人们 警醒了。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大开杀戒只能自吞恶果,无情的现实已充分印证 了这一点。遏制野生动物交易需要法律之手钳制,愿它成为社会共识。 “永久关闭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是时候了 2020 年 02 月 12 日 16:30:29 来源:新京报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著名传染 病学专家维尔特·李普金来到武汉了解疫情后,提出两点建议:1.请一定要永久关闭野生动 物交易市场,并且对野生动物、家畜、屠宰行业进行有效监管。如果不关闭野生动物交易,10 年后,可能会有新的疾病暴发。2.建立全球防疫体系,每一个成员国都要共享数据,共 同面对人类复杂的公共卫生及健康问题。 吃野味不会“高人一等”,只会远离文明 李普金是著名的“病毒猎手”,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教授。他在 1999 年暴 发的美国西尼罗疫情、2003 年中国 SARS 疫情、2017 年印度脑炎疫情中均做出过贡献。 李普金在传染病领域中率先使用消减克隆和高通量测序,发现和鉴定了 800 多个与人类、 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疾病相关的病毒,并发明和实施了一系列诊断平台。 李普金从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角度向中国提出的抗疫建议,专业性是值得信任的。这一 建议后面深藏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显然需要仔细审思。 现在疫情已经有了阴转晴的迹象,包括湖北武汉在内,全国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疫情 终将被战胜,而战疫之外,为了防止故态萌复,为了让中国走向更健康、更文明的状态,显 然有必要给“野生动物交易”画上句号。 在国人的饮食中,有部分人总认为“家味”没有野味好。体现为,他们相信,吃野味是 生活上档次的体现,也是值得炫耀的一种面子。当然,更有人一厢情愿地认为野味比家味有 营养,味道好。 这一切不过是想当然。屈指算来,在演化进程中,人类驯化和栽培的作物有约 1500 种, 广义上可分为大田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三类。其中可供人食用的粮食作物有上百种。人类 驯化和养殖的动物更少,只有几十种,但这已经足够供应和满足人类对蛋白质、脂肪、糖、 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需求了。 其次,无论是驯化作物还是动物,是人类智慧和生产力提高的体现,更是文明的标志。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依靠驯化食物来满足自身生存需求,还可以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文化、 科学和其他生产活动,生产出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甚至可以说,一个社会和民族,越 是远离野味,文明程度也越高。 野味并不比养殖动物“更有营养” 古代的西亚北非,驯化出了冬小麦、葡萄、石榴、胡萝卜、各种豆类作物,以及驯养了 猪、绵羊和牛,相对应的文明是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 古代南美洲主要驯化出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花生等作物,也驯养出了羊驼等 动物,相对应的是玛雅文明和奥尔梅克文明等。 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驯化出了粟(小米)、黍(糜子、黍子)以及水稻等作物,也 驯养出了猪、狗、牛、羊,相对应的是中华文明。 以印度次大陆为中心的南亚驯化出了大麦、小麦、棉花和枣等作物,也驯养出了绵羊、 山羊和大象等牲畜,相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 同时,人类驯化和养殖的作物和动物的营养也远比野味高得多。水稻和小麦虽有野生的, 但在口感和营养上与农业种植的水稻和小麦相比是云泥之别。 在动物性食物上,以养殖鱼和野生鱼为例,主要以一般的营养元素、必需氨基酸和鲜味 来评判。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人工养殖和野生生长的长吻鮠(江 团)、中华倒刺鲃(青波)、草鱼、鳙鱼(花鲢)4 种鱼进行水分、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和矿元素、氨基酸指数的对比,结果表明,在野生鱼和养殖鱼的质量、长度都大致相同的情 况下,饲养条件越成熟,养殖鱼的营养价值越高。 我们对自然所知甚少,敬畏野生动物也是“自保” 我们人类虽然驯化了自然的很多植物、动物,但也不得不承认,对于自然我们依然知之 甚少。 如今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尤其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野味都纳入人类的食谱 当中,这不仅是人类中心主义的集中体现,也破坏着地球生态的平衡。没有哪种野生动物是 天生的“食材”,它们处在各自的食物链中,共同维持着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一旦食物链断 掉,将面临不可知的后果。另一方面,即便从人类利益来考量,野味带给人们的也是不安全。它们是传播疾病的重 要源泉,因为野味身上有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相当数量对人是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 等。一只蝙蝠身上就有上百种微生物,其中很多我们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各种中间宿 主的变异,对人类的攻击可谓“刀刀见血”。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艾滋病、埃博拉、SARS 等都是吃野味引起的。其他一些野生动物, 如蛙和蛇是人们常吃的野味,但是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和微生物太多,其中某些迭宫绦虫最多。 有报道称,科学家曾在一条蛇身上发现了 150 多只迭宫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而人工养殖动 物则可以大量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也减少疾病的发生。 “家味”既比野味香,也比野味的营养好,还比野味更安全。吃“家味”应当是当今人 们的不二选择,更是文明和素养高的体现,也是人、生物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善待野生动物 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2020-02-10 20:04 来源:澎湃新闻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这 类病毒原本存在于野生动物身上,把它们引到人身上的祸源,与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 嘴——乱杀、乱吃野生动物有直接关系。 根据武汉卫健委的通报,头一批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都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有关。调查显示,此前在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现象。多家野生动物交易 商铺公开售卖竹鼠、狗狸獾、果子狸等几十种野生动物。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 585 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 33 份样 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 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错误观念下的野味饕餮 这并非第一次由野生动物交易、食用引发的疫情。 2003 年,SARS 疫情,最早出现在广东的 11 个病例多数都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历 史,包括运输者、交易人员、餐馆厨师以及服务员。同一时期,科研人员在广东野生 动物市场的果子狸体内分离和检测到了 SARS 病毒。 17 年过去了,新型冠状病毒追根溯源依然指向了野生动物的交易与食用。1 月 26 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 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然而,禁令之下,仍有一些商家顶风作案。 1 月 28 日,湖北咸宁查处一个地下非法野生动物经销点,现场依法收缴麂活体 1 只、 死体 1 只、皮 9 张、鼬獾活体 1 只、黄鼠狼皮 1 张。 1 月 29 日,在广州一农贸市场里,依然有人偷偷出售竹鼠、山鸡、蛇等野生动物。 1 月 31 日,位于南澳街道海港路 42、44 号的深圳市大鹏新区名顺海鲜档海鲜池摆 放有 2 只鲎,属于广东省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目前已立案调查。 …… 1 月 31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野生动物管控工作进行 再安排再部署,强化野生动物管控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并重点围绕六 方面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很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吃‘野味’。”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 理站站长、研究员冉景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们都迷信所谓自然野生,认为野生 动物的营养价值比人工养殖的要好,认为野生动物稀奇所以大补,甚至把能吃到野生 动物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偷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 相关调查发现,国内有 53 种蛇被端上餐桌;由于无节制食用,亚洲 90 种淡水龟 中 3/4 受到生存威胁;过去 10 年,超过 100 万只野生穿山甲被猎捕。 其实野生动物的口味并不好。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光峰表示,野生动物的口感普遍较差,因为它 们的肌肉纤维更发达,肌间脂肪更少。而且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多数情况下和养殖动 物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异。 “很多人吃野生动物是为了获取其食疗价值。比如,认为吃蝙蝠可以滋阴壮阳,但 这其实完全是人们一相情愿的想法,没有科学依据。”阮光峰说,还有人称“吃穿山 甲可以通乳”,但实际上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它的主要成分 为β-角蛋白,和我们人类的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科学家测定发现,穿山 甲鳞片中各氨基酸组成和我们常吃的猪蹄没有显著差异。 野生动物不仅在营养上没什么优势,吃了还可能致病。“人类历史上夺走近 2500 万欧洲人生命的黑死病,祸首就是来自野兔、旱獭的鼠疫;导致 SARS 的冠状病毒源 自蝙蝠,并以果子狸为中间宿主;类似的还有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等等。”阮光峰说, 虽然吃的时候烧熟、煮透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但在捕捉、运输、储存及销售过 程中,相关人员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动物活体或冻货,依然有很大的概率被各种细 菌、病毒感染。因为这些野味没有经过正规的检验检疫,一旦携带可传染人的病原体, 后果不堪设想。17 年前的 SARS,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是惨痛的教训。 野生动物保护立法还有待完善 让今天的教训不再上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公众对立法杜绝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食用的呼吁,其实部分诉求已经在现有《野 生动物保护法》中得到了体现。”甘肃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史玉成说,比如,禁 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十一条);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二十七条);禁止以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 物及其制品(第十五条)。 但是,他同时指出,现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立法也存在一些缺漏和不足。比如,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因出售和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的重大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事件 及其应对未做任何规定;对三类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国家一级 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 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之外的其他野生动物贸易和食用可能引发的后果没有给 予应有的关注,且与《传染病防治法》衔接不足;《刑法》规定的“出售、购买、利 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对行为人的行为带来重大公共健康事件的后 果预设不足等。 史玉成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应扩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对象,把可能引发病毒传 播的出售、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纳入规制范围;明确规定因野生动物交易和食用引发 病毒传播甚至重大公共健康事件的法律责任;实现与《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等法 律的充分衔接。 监管落实不到位是另一个软肋 法律的不完善只是一个方面,“反观引发这次疫情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主要的问 题还在于法律规定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史玉成说,网上一张广为流传的华南海鲜 市场“野味报价表”显示,该市场中交易的野味名单中有些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而售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明显属于现行法律严格禁止的行为;报价表中有些 属于“三有”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需要有严 格审批和检疫程序方能售卖,该市场成为病毒传播的源头区,只能说明审批和检疫程 序形同虚设。 冉景丞指出,今后要加强对野生动物买卖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市场 监管局要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进行认真的核实梳理,要区别对待非法来源与合法来 源的野生动物,规范运营标准。林草部门要对自然界中的陆生野生动物加强监测,了 解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以及疫源疫病的情况,加大对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监管。农 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监管,以及利用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进行农村扶贫 脱贫的引导和技术指导。公安部门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对非法捕猎、运输、贩卖野生 动物的行为予以严惩。 “多方合力,这样才能够保证社会的安宁,保证野生动物资源不受破坏,也保证经 济、社会、生态、文化和谐健康发展。要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直接接触,保持安全距 离。对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里可能有的人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城市管理、文化 等部门要严格监管,斩断一切可以传播人畜共患病的渠道,这样才能够保证动物疫病 不向人传播扩散。”冉景丞强调。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马爱平 原标题:《善待野生动物 别让舌尖上的疫情重演》 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2020-02-12 15:46:53 来源:央视网   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各方面对此反映强烈。日前,全国人大常委 会法工委已经部署启动《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拟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列入 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   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类需要尊重、保护自然已然成为普遍共识。长期以来,对于与野生 动物的关系,我们更多是对物种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思索。我们尽量避免“竭泽而渔”是为 了将来更好的“物尽其用”。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即为“保护野生动物,拯 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而对于非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却 语焉不详。   动物保护被分了等级,但病毒传播却并不管人类的分级。众所周知,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因其生活在野外,且生活习性不同,会携带大量病菌、寄生虫(卵)等,特别是一些人畜共 患疾病,是移动的传染病源。可是,17 年前 SARS 的前车之鉴未能让个别人对“野味”却 步。这次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又指向了不当利用野生动物。不得不说,这一次, 我们真的痛了。我们有必要站在人类存亡的高度反思禁食野生动物。   增强人们公共健康意识,引导人们自觉远离舌尖上的危险自然是题中之义。而同样重要 的还在于,我们需要反思以法律为载体的行为规则究竟是出了哪些问题。中央依法治国办、 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于 2 月 10 日出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 表示要依法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   相关意见的实施势必使得对出售、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执法更为严密,惩戒更为 严厉。我们须意识到,刑罚毕竟只是最后一道防线,还须着重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在完善 的法律责任体系中,对于不构成犯罪的不端行为,也需要对之施以相当的行政处罚。当前对 于少量食用珍贵野生动物的食客以及卖家,相关行政处罚责任还远远不足。如何构建集民事、 行政、刑事于与一体的责任体系,值得深思。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注重防控食用非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危险。   可以说,弥补规则漏洞的任务落在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以及《动物 防疫法》这三部法律上。首先,有必要实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增补,将普通野生动物纳 入规制范围。其次,加强《动物防疫法》与《食品安全法》,以及该两部法与其他法律的衔 接,将未通过检疫的野生动物明确规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甚至在经过充分论证后, 完全禁食野生动物。如此,包括“十倍赔偿”在内的《食品安全法》上各层级责任都将在禁食野生动物领域实现有效对接。只有责任范围无死角,责任位阶无缝隙,法律之网才能真正 实现疏而不漏。 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信息公开机制迫在眉睫 | 疫情反思 2020-02-11 20: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关注 继 03 年非典之后,今年又出现了新冠病毒疫情,从国家各个职能部门到每一位 公民,谁都无法置身事外,尤其是国家各职能部门,在大灾大难面前更应肩负起自己 的责任。事出到现在,舆论沸腾,人心不镇,我们应认真反思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在我国,针对野生动物存在一种赫赫有名的证,一种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 证”,还有一种环节叫“出售、收购、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审批”。 这是由各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审批执行的,也就是林业部门负责此部分事宜。笔 者先谈违法部分:举个例子,很多公司,企业,明明其宗旨与驯养、繁殖或是出售、 购买、利用野生动物无关,业务范围明显就不应该包括驯养、繁殖或是购买、出售、 利用野生动物,本就不符合审批规定为何还能顺利取得该证件或通过审批?我们很疑 惑这种企业拿证、通过审批是哪些级别通过的呢?这中间是否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我们 不得而知。再说回合法部分:经过法律程序审批通过,贩卖野生动物明面上就是合法 的了,但是这个批准是否真的符合标准呢?针对野生动物的实验方案写得是否清楚, 可操作性有多强?野生动物合法来源是否真的清晰、用途是否合理,这些都考量仔细 了吗?很大概率存在没考量仔细就被审批通过了的,那么这些表面上合法的野生动物 在流入市场后真的就百分百安全了吗?谁能保证它身上不携带有任何致病的细菌或 是病毒呢?所以我们说,野味流入市场引起病毒传播,这些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冠病毒究竟是被违法出售的野生动物带来的,还是被已经合法审批出售的野生动物 带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野生动物市场的混乱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我们也 曾接到过多地公众反映身边发生乱捕滥杀、利用野生动物牟利的情况。那么,野生动 物保护相关的林业主管部门在某些方面是否做得不到位,有渎职之嫌呢?渎职在笔者 理解也可大致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便是自己审查疏漏批了个不该批的证;中 度就是明知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但也并不深究随意给批了证;重度便是从野生动物的 驯养、繁殖等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获取相应利益,甚至触碰刑法。尤其是“重度”渎 职,外界的怀疑是有理由的,正如最近几年绿会一直致力保护的穿山甲,申请相关政 府信息公开总是屡屡碰壁,甚至会和政府部门走入司法程序,正是因为各地林业部门 对野生动物管理、审批工作不公开、不透明,缺少公众参与,使社会公众无法知晓野 生动物生存的真实状况,所以很难采取高效、精准的保护措施,而是把时间消耗在了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等行政、司法程序上。 再说回武汉现状,因为笔者没有身在武汉,所以无法得知病毒究竟蔓延到了何种程 度,但通过不间断的新闻记者报道、微博、知乎等各大网络平台的消息来看,武汉目 前情况非常不容乐观。此次疫情应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到,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的信息公开机制非常有必要且已经迫在眉睫,包括猎捕、繁育、经营利用审批许可全 过程均应实时全公开;涉及特别濒危和公众关注度高的物种,在审批时须进行听证等。 林业部门的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如不从根本上改变,很可能下一次疫病又在慢慢走 来...... 疫情之下人大紧急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 专家呼吁野味全面禁食 时间:2020-02-12 09: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林方舟 新冠疫情之下,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介绍:当前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不够,野 味市场泛滥构成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   野生动物保护法最近一次修订在 2016 年,修改后增加了“禁食”规定,不过范围仅包括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换句话说,不在此范围内的“野味”都是可以合法食用的。   然而,病毒从不挑剔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市面上大量没有经过检疫的野生动物曾经或 即将进入消费者的口腹。已有多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通过修法,将“禁食”范围扩大至所 有野生动物。   时隔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再启修法   距离 2016 年野生动物保护法最近一次修订后 4 年,新的修法计划又被提上日程。   南都记者获悉,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拟 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列入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 改进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修改野生 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工作,以依法加大打击和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   他表示,当前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不够,对一些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没有坚决取缔、 关闭,甚至在很多地方,野味市场泛滥,相关产业规模很大,构成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   现行法律: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都能吃   17 年前,野生动物引起的 SARS 曾给公众敲响警钟,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也被 指极有可能同样来源于食用野生动物。   长期以来,“野味”为何一直存在于人们的餐桌之上?   按照现行法律,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可以合法食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 物保护法》和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于 1989 年开始实施。法律规定,野生 动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I 级和 II 级)、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和三有保护动物(国 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经过几次修订,在 2016 年修订后增加“禁食”规定,不过纳入“禁食”范 围的仅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动物、三有保护动物和不在以上名录内 的野生动物并不在禁食范围之内。   然而,病毒并不会挑剔宿主动物是否受保护,蝙蝠就是例子之一。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团 队梳理各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名单发现,仅有湖南(22 种)、海南(7 种)、天津(1 种) 把蝙蝠纳入到了地方重点名录里。在其他省份,对蝙蝠保护基本无法可依,可以肆意捕捉、 贸易和食用。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告诉南都,三有动物名录共有 1480 种陆生脊椎动物, 远远多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例如果子狸、獾、刺猬等可能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并不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它们可以合法地登上餐桌,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了隐患。   赵翔介绍,目前已知的不在以上国家重点、地方重点和三有名录内的野生动物还有 100 0 余种,这些动物更加缺乏明确的法律保护依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滞后   据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不过,该名录自 1989 年实施以来,仅于 2003 年进行过一次微调。去年,国家林草局拟调整名录,修订稿 拟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772 种,相比现行的 342 种大幅增加,不过修订版还没 有正式公布。   业内普遍认为,该名录更新滞后,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匹配。上 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长秋认为,《刑法》针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专门设置了 “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但对于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则完全没有涉及。 因此即便这类行为客观上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例如 2003 年的 SARS 危机与如今的 新型冠状病毒之害,其行为也不构成犯罪,也不能够被处以刑责。“这使得刑法这一最具有 强制力和调整效能的部门法难以介入对野生动物的全面保护。”   刘长秋还表示,“没有买卖就不会有杀戮”,现行立法仅规定野生动物的猎捕、贩卖、加 工等供应侧环节,在购买和消费的需求侧却没有采取应有的规制措施。   野生动物检疫缺失增加卫生风险   除了立法方面的规定,市场需求、监管执法漏洞也为“野味”交易提供了空间。   以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为例,非法贸易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2018 年世界 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印度穿山甲盗猎和非法交易调查报告》提到,印度偏远部落地区出售 一只穿山甲获得的收入,等同于当地人四个月的平均收入总和。   在中国也是如此。据媒体报道,在 2016 年查处的一起特大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 野生动物案件中,即将流向餐桌的“野味”价值高达上亿元。报道称:“穿山甲收购价格仅为 几百元一只,可到了餐桌上,价格就高达近 2000 元一公斤,以一只穿山甲 6-7 公斤计算, 仅一只穿山甲就能给产业链带来近万元的收益。”   “野味”经济的行政管理与监督执法,靠的是多个部门的协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从捕猎、驯养、售卖到登上餐桌的合法程序,需要林草部门核发的狩猎 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或经营利用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林业部门的审批给予商家发放营 业执照,农业部门核发检疫证。   繁多的手续看似在每一环节都设置了关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漏洞。  赵翔介绍,首先,法律规定非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狩猎证以及驯养繁殖许可证仅需要县 区级林草部门审批,林草部门除了核发证件,还负责行政执法,“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基层利益链非常复杂,很难避免灰色交易,这也给举报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很多时候只能查到商家的营业执照是否有野生动物的经营范 围,以及经营利用许可证,很难再往上追溯到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猎捕证,这也减弱了市场监 管部门执法的强度。   此外,赵翔还表示:“野生动物的检疫证基本是缺失的。”目前农业部门制定的检疫标准 都是针对家养动物,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因为缺乏对疾病和病原的研究,也只能按照最接近的 家养动物来,很多野生动物类群(比如竹鼠)基本没有检疫标准可参考。“检疫技术的缺失 也在增加食用野生动物的风险。”   非法捕获野生动物“洗白”现象难监管   实际情况中,野生动物交易从业者拥有的合法证件,还为“洗白”创造了条件。   据悉,业内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盗猎者将非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先放到有驯养繁殖 许可证的场所短暂笼养,再进入市场后就披上了合法的外套。   一位在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南都告诉南都,实际中对“洗白”现象 执法难度大。例如,从外观上看,很难判断一头人工驯养的豪猪与一头野外猎捕的豪猪有何 区别。   另一方面,数量也是执法人员经常面对的难题。“经营利用许可证通常会明确具体可以 销售的数量,但实际中很难判断该数量是否符合许可证的要求。”此外,对于驯养繁殖,初 代动物繁殖后的数量、存栏量等数据统计模糊不清,实际中也很难与许可证明确的数量比对。   此外,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普遍不足。上述人士介绍,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基层 人员进行野生动物基础知识的培训。“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里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还不够丰富, 许多基层执法者其实也和普通人一样,对野生动物的专业知识不太了解。”   多位学者联名呼吁“禁食所有野生动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已有不少机构和业内人士呼吁“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法律 明确“禁食所有野生动物”。   1 月 24 日,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教授牵头,征集 了十九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学者联名签字倡议,呼吁杜绝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 交易。   倡议提出:“控制甚至杜绝野生动物的食用和相关贸易,已经不仅仅是生态保护的需要, 而且对公共健康的风险控制意义重大。”   赵翔建议,修订后的法律规定禁食所有野生动物,同时增设“白名单”制度,经过科学评 估和多方讨论,列出可以食用的“野生动物”清单,而非目前名录采取的“黑名单”制度。  “从执法角度讲,黑名单管理力度弱于白名单”,赵翔称,“给基层执法人员列出几百种 不能吃的清单,和列出几十种可以吃的清单,执法难度是远远不同的。”   还有声音指,“野味”难禁,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的观念仍停留在以“利用”为前提,而非 “保护”。   对此,19 位联署者之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振基表示:“许多野生动物在人 类诞生之前已经存在,不是为人而生的,也不是天生就该被人所利用的。”他呼吁,敬畏自 然,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环球网评: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2020 年 02 月 11 日 16:01 来源:环球网   1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就疫情防控中,社会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进 行解答。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表示,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方面普遍要求进一步健全野生动物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 法交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加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源头控制。   事实上,早在 1 月 26 日,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 传播途径,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就决定,即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 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病从口入”,这用在滥食野生动物上一点都不为过。也可以想象一下,恶劣的生长环 境暂且不言,那臭气熏天的宰杀现场,甚至带着大量寄生虫的野生动物,如何成为是“舌尖 上的美味”?至于“食用野生动物能滋补身体”传言,更是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们食用野 生动物,除了消费观念落后之外,大多还有着一种猎奇性心理,殊不知,这是在拿自己的生 命健康逞一时之快。   不仅不能“滋补身体”,滥食野生动物甚至还会带来健康风险。有研究表明,人类传染 病的病毒 70%来源于野生动物,包括鼠疫、SARS 等。比如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就 被指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或中间宿主。当前就养殖的家禽家畜而言,有相对干净的生 活环境、可靠的饲料来源、较为完善的免疫制度,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没必要冒着染 上病毒的风险去食用野生动物。   国家已经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这部法律曾在 2016 年作过一次系统修订,确立了 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从猎捕、交易、利用、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各个 环节作了严格规范,特别是针对滥食野生动物等突出问题,建立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 2020 年,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拟将增加列入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打击 和惩治乱捕滥食野生动物行为的力度。   “野生动物和植物是最珍稀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一环,缺了哪一个都可能出现大问题。滥食野生动物不仅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而 且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从而引起整个生物链的崩溃,破坏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的产品相对来说比较稀缺,非法经营和售卖野生动物产品在经济利益方面有着 较大驱动力。因此,加强相关立法,为惩治违法消费行为提供明确、充足的法律依据,实现 野生动物捕猎、生产、经营、消费的全链条管理刻不容缓。同时,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野 生动物监管、规范野生动物利用,引导人们避免受文化陋习影响而食用野生动物,防范人与 野生动物交叉感染疫源、传播疫病。(寰平)陕西: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来源: 陕西日报 作者: 师念 日期: 2020-2-11 11:01:52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生态基因库”和“美丽中国芯”。自然科学家歌德曾说:万 物相形而生,众生互惠而成。保护秦岭,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 是保护人类自己。   环境好了 野生动物多了   1 月 19 日,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跃明在汉江鸟类考察中, 偶然拍摄到一只中华秋沙鸭,这是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拍摄到这一物种。   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与大熊猫、华南虎、 滇金丝猴等齐名的“国宝”。除了中华秋沙鸭,值得一提的还有彩鹮。2019 年 3 月,彩鹮第 一次来到美丽的汉中濂水河畔,并成功自然繁殖出 4 只幼鸟。汉中成为我国唯一有两种鹮科 鸟类同时繁殖的地区。   野生动物种类增多,说明陕西生态环境持续转优。自 1998 年秦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 商品性采伐,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建设为主以来,秦岭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69.65%, 现已建成各类保护区 33 处,总面积 850 万亩,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形成初具规 模、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群。   在秦岭保护方面,2007 年,陕西颁布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国 率先为一座山脉立法;2019 年,结合陕西实际和秦岭保护紧迫性,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 环境保护条例》,为促进秦岭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目前,秦岭地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 587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12 种、国家 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63 种。“秦岭四宝”的种群和栖息地面积呈“双增长”。朱鹮发展到目前的 350 0 余只;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达到 345 只,野外遇见率、数量增幅和密度居全国之首;羚牛、 金丝猴种群数量分别达 4000 只、5000 余只。   开展专项行动 惩治违法犯罪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陕西野生动物的数量、种类增多,栖息地面积扩大,而由此产生的涉 及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也不断出现。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 年陕西全面开展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开展后,陕西多部门相互配合、联合作战。省林业局对全省 61 个自然保护区、 211 个国有林场等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聚集区开展监测巡护和清山查套,增设保护人员, 完善保护设施,增添巡护设备,强化巡查措施,缴获枪支、套、夹、网等猎捕工具 3611 件, 从源头上减少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全省餐馆、饭店、酒店、农家乐、农贸市场、旅游景区等场所, 检查督促,发放宣传品,逐一签订《拒绝经营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承诺书》,加强农村地区和 偏僻山区排查力度;截至 2019 年年底,累计出动检查人员 36 万余人次,摸排检查各类商户 65 万余家,检查电商平台 0.8 万余家次,查办案件 64 件,有效遏制了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流 入市场,阻断野生动物交易的非法利益链条。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路口”管控,切实做到“逢车必查”。截至 2019 年年底,全省 6831 处检查站共查验车辆 986.1 万辆次、行李 4262.3 万件、邮件快递 515 78.2 万件。   万众齐心,成效显著。2019 年,陕西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 案件 304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452 人,形成了严查、严防、严打、严治的强大声势,有力震 慑、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保护生态资源 共建美好家园  我国国土空间可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陕西国土空间约 70%为生态空 间,生态空间的质量和“颜值”,关系着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是否能永续发展。   不仅是陕西,任何一个地方的生态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保护野生动物,就 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播源和传播途径,省林业局从冬春 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封控隔离等方面,全面加强陆生 野生动物管控,并发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项措施》,细化封控隔离措施, 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   此外,1 月 30 日,省林业局向全社会发出坚决拒食野味、抵制违法行为、共建美好家 园、倡导绿色理念、落实从严管控 5 项倡议,呼吁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资源,为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贡献。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 石。(记者 师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