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逻辑,归于逻辑
--用逻辑学知识解决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一)什么是逻辑: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语(logos),原意指思想、
理性、规律、言辞等。
推理
命题
概念
逻辑规律
逻
辑
思
维
方
式(二)如何读懂社科文
逻辑学 写作 阅读
预习案第四页《诸子之学》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结构
论述对象
论点
总分式、对照式、
并列式、层进式
论证方法:举例、道
理、类比、对比、比
喩、因果论证、引证
法、归谬法
概念
命题(判断)
推理、证明
思维方法读懂社科文
1.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习惯,把握
主要观点,不纠结于术语和语言严密性;
2.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整体把握文本的结构,
划出“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过渡
句,中心句,观点句。
观点
结构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
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
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
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
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
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
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
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
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2018年全国卷一 历史视域下的诸子之学概念 阐释
命题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
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
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
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
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
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
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
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
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
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
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类比论证类比论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
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讲过
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
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
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
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
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
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
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
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
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
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
的统一。
结论:观点
分论:命题(判断)
序号 步骤 文本
1 概念、(论
题)
2 命题、观点
句
3 子命题、分
论点
4 论证结构
(层次关系)
5 论证方法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拿来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总--分---总
诸子之学
狭义
广义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统一
照着讲
接着讲
概念
阐释
结论
类比论证1、概念是什么?
2、阐释概念内涵?
3、论证方法?
4、段落关系?
5、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道理、举例、比喻、对比、类比、引证
法、归谬法
并列、总分总、递进、正反、因果论述类文本
概念
观点
论证
结构
阐释
说理性
逻辑性
源于逻辑
命题
归于逻辑 用逻辑去解决
2018全国卷I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
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
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
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
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一、概念:
1、定义: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
的思维形式。
本质属性:内涵
具体范围:外延a b
全同
关系
a
包含
关系
bb a b
交叉关系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
a b a
偷、窃 学生、中学生 教师、作家
战争、和平 冠军、季军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理解概念
【原文】二段: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
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原文】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原文】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
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新课标卷Ⅰ《美的内涵》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
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
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
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
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B
提示一:理解词语(概念),一定注意比
对该选项,是否符合原文概念内涵与外延。概念扩大与缩小
[2017全国Ⅱ·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
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
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
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
认识。
【比对分析】“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原文说
的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扩大了范围。例3、【选项】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
态下,
【原文】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
种状态下没变化,
提示二:如果原文大概念换成选项中小概念,选项
是正确的。
如果原文小概念选项中换成大概念,是以偏
概全。也就是说,原文中概念选项中可以缩小化,
不可以被扩大化。例1:【选项】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
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
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原文】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
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
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偷换概念• 提示点三:注意原文中表示指代的词语“
”“ ”“ ”“ ”“ ”“ ”等。比
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选
项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
其 之 这些 这个
那个 那些第二节:命题与推理又称为判断。命题是陈述事情
况,对事物作出断定的句子。
一、命题:
在论述文本中,每一个选项就都
是一个命题。练习2:
【2019年全国卷Ⅰ·1】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
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
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
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
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就能
是
是 因为
无须考虑
(只要)
(二)、抓住关键词,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判断动词、关联词语(三)、命题的简化(紧缩)
练习2:
【2019年全国卷Ⅰ】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
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
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
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
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只要A 就能B
A是B
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A是B 的依据 因为C是D的读者
A无须考虑B的需求。
充要条件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否定判断练习3:【 2018全国卷III·1】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
发展丧失了基础。
B.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
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
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
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 使得
和 都面临
都需要
是不一样的 需要
抽象意义
是
根本原因
判断句 因果关系
判断句判断句
负判断 判断句
因果关系的判断句例1 【2017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
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
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
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
涵的理解。
为了
提示一:目的关系的复句一定注意目的。
应对气候变化
原文: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
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例1 【2017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 )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
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
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
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
涵的理解。
实际上就是 限制排
原文:空间维度的国际公平、国内公平,时间
维度的代际公平
放的问题
是指 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
原文:第三段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
义务
提示二:判断句,A是B,要注意B项概念
范围是否偷换。例2 【2017全国Ⅱ】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
时代。
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
系。
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
步。
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 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
元转型。
是明代社会
提示二:判断句,A是B,要注意A项概念
范围是否偷换。
原文:明初社会例2 【2017全国Ⅱ】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
时代。
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
系。
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
步。
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 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
元转型。
推动
提示二:判断句+判断句,A推动了B,从而
推动D,要注意第二个判断句主语是否偷换。
从而推动
原文: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
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例3 【2018年全国卷Ⅰ】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
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
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
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
的过程。
脱离了
提示三:否定判断,要注意肯否倒置。
【2017全国Ⅱ】1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
已无关系。
【2018全国卷Ⅰ】3.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
的。
【2019全国Ⅰ】1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019全国Ⅰ】3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
成。
已无关系
无须考虑
互相隔膜的
无助于例4【2019年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
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
因为
提示四:因果关系,要注意强化因果、因
果倒置。
因此例4【2019年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
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
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
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
乐和消费需求。
就能
提示五:条件、决定被决定关系,
注意是否颠倒:A决定B,还是B决定A
条件是否短缺: A、B导致了C
充分与必要条件是否混淆:只要A,就B
只有A,才B
只要总结:
敏感点一:阐释重要概念的判断句时,要
注意:概念与后面的阐释是否对应
敏感点二:关系复句中,要注意:逻辑关
系是否成立
敏感点三:主语为并列关系时,要注意:
主语与后面的阐释是否一一对应论述文本
第一题,概念、判断
第二题,结构、论证方法
第三题,判断、推理。推理:
又叫推断,由已知判断推
出新判断的过程。例5.【2017全国卷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
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
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
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
种视角。
请迅速划出下面四个题中表明句子逻辑关系的词语,
如果 就
如果 那么
【2017全国卷Ⅱ】3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
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2019全国卷Ⅰ】3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
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如果
就
如果 就
不P 不必q
p q
不p
不会 q 不p
不q假言命题例6【2017全国卷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
会崛起。
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
化很快。
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
重要作用。
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
元和开放。
如果 就可能
【2018全国卷Ⅰ】3.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
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必要
提示六:原命题:如果p,那么q。
==>否命题:如果不p,那么不q。,在逻辑的
角度可真可假,必须认真判断。
如有“可能”,则该句正确,如没有可能性判断,则考虑其他条件,是否也可能导致该结果。
如有“必须”之类的字眼,则要考虑说法过于绝对 。
要如果例6【2017全国卷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
会崛起。
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
化很快。
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
重要作用。
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
元和开放。
可见
可见我们先看一个三段论:
大前提:承德一中是承德人的。
小前提:我是承德人。
结论:承德一中是我的。
偷换概念,违反了逻辑学中的“同一律”,
即三段论中的大小前提中的概念必须是同一概念。
承德人
承德人
集合概念
单独概念我们再做一个练习,请补上小前提。
大前提: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小前提:
结论: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提示七:“由此可见”“可见”“由此来的的启示”这类
字眼,通常是由原文做出的推断。注意是否偷换概
念,是否强推,推断结合是否符合文意。
小前提应该是成化年间时尚兴盛。这里把“时尚兴盛”偷换成了“青
花瓷兴盛”。犯了 的错误,违反了逻辑中的同一律。
成化年间时尚兴盛。
偷换概念高中教材中的逻辑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梳理探究部分的《逻辑与语文学
习》
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