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冲刺:缅怀逝者,勇毅前行 阅读写作导写练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每一个生命的离世,都留给我们无尽的哀伤;“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每一个为公
共利益而舍生忘死的英雄,都值得我们尊重与缅怀。2020 年清明节,我们作别逝者,举国同悲,举国同心,举
国同进。人类的苦难还将继续,生者当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攻坚克难,更加勇毅前行!
缅怀逝者,勇毅前行
(标题即论点,基调沉重,催人奋进。)
①清明时节,追思悠悠。2020 年 4 月 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由举国上下进行清明追思活动引入话题。)
②这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在这场抗击疫情斗争中,我们失去了众多骨肉同胞。他们当中,有与病魔较量、
不幸被病毒感染以至献出生命的医务人员,有夜以继日工作、突发疾病不幸殉职的公安干警,有冲锋在前无私
奉献、不幸倒在最前沿的党员干部,有与病毒顽强抗争、不幸病亡的普通群众……他们都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骨
肉、生死相依的亲人。手足之情、同胞之谊,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情感。让我们低首,默诉心中那份不
舍的亲情挚爱;让我们追思,愿他们带着亲人的爱与思念安息长眠。(清明追思的意义之一:对逝者深切缅怀。)
③这是对生命价值的崇扬。“国之兴也,视民如伤”。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新时代领路人一开始就明确
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
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从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
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到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再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
逝世同胞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上下同心者胜,众志成城者赢。让
我们在哀悼中感受生命的宝贵、崇扬生命的价值,更鼓起不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清明追思的意义之二:对
生命价值的崇扬。)
④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彰显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展现了敢
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展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
格,展现了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求实态度,展现了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宽广胸怀,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
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变得更加坚强、
更加不可战胜;她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补偿。(疫情只会让英勇的中华民族越挫越勇。
她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⑤风雨过后,生活还将继续;逝者安息,生者自当坚强。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从胜利走
向新的胜利,既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也是生者义不容辞的使命。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攻坚克难,更加
勇毅前行!(升华主题,提出希望。逝者已逝,生者当自强,更加勇毅前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来源:2020 年 04 月 04 日《人民日报》01 版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时代警语】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一个善于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不可战胜;她在灾难中
失去的,必将在自己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利用所给材料续写四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这 场 疫 情 防 控 的 人 民 战 争 、 总 体 战 、 阻 击 战 , 展 现 了 敢 于 斗 争 、 敢 于 胜 利 的 英 雄 本 色 , ,
, , ,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材料:
同舟共济 勇于担当 守望相助 命运与共
把握规律 开放合作 甘于奉献 崇尚科学家国情怀 崇高品质 求实态度 宽广胸怀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英雄无畏,不过是一个个平凡人挺身而出。这个
冬天,我们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请你写一封信感谢那些在抗击疫情中无私奉献的人们。要求情感真挚,不得
套作,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向逝者默祷致意,为未来负重疾行
又是人间四月天,湖水清,春光明,百花开,万物生。然而,明媚的春光照不透疫情的阴影,这注定是一个
让数亿人黯然神伤的“清明”——在今天,我国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汽车、火车、
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这个庚子清明,我们为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犹如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笼罩在整个武汉的上空,并给本应欢乐
的春节蒙上了浓厚的阴影。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改变了举国上下十数亿人的日常生活轨迹。
如今,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住了本土疫情,但病毒依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肆虐,所到之处,无不令人忧心。
数万人的生命戛然而止,他们背后的家庭因此而破碎;近百万人被感染,大部分感染者仍在与病毒顽强抗争。
“清明无客不思家”,清明是对原乡的思念,对人生的回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人们可能没有办法回到家乡,
为逝者上一炷香、捧一抔土。但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为逝去的亲人、为蒙难的同胞、为同此凉热的世人,
默默祈祷、静静哀思。
在庚子清明,我们深切缅怀在疫情中牺牲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湖北省政府评定的 14 名在疫情防控一线牺牲
的首批烈士中,有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有无畏逆行的公安干警,也有心系民众的社区工作者,为了更多人的
安康,他们真的是“拼了命”。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我们不愿看到灾难中的牺牲,但这种为了公共利益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在任何时代,
任何场景下,都值得最高的礼遇和最深的崇敬。
在庚子清明,我们深切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同胞,无论他来自武汉,来自湖北,还是来自异国他乡。他们或
许就是我们的至亲手足,或曾与我们擦肩而过,也或这一生都不会遇见。他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喜怒哀乐,也
同样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只是由于与病毒的一场遭遇便被“阴阳两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场病毒让人相互隔离,却也把人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都与我们有关。这场疫情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抗疫比拼,而是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向病毒的宣战。战线
或有不同,但这里不存在旁观者,也不存在“抄作业”,同一个评价标准横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面前——有没有
守护好自己的民众,是否尽力为感染者提供了可靠治疗与妥帖服务。
在庚子清明,让我们把所经历的一切都“刻骨铭心”。疫情是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一次大考,
很多大事件和战“疫”面孔都会被记录在历史的主页之上。同时,武汉和湖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上的漏洞,
那些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与教训,也都应该牢牢铭记。在这场罕见的疫情中,我们既是亲历者、见证者,
更是铭记者、书写者。我们不该轻易遗忘。
铭记不是为了沉溺于悲伤,而是为了从最扎实的历史地基上,构筑起希望的高塔。“死亡不是生命的敌人,
死亡使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疾病让我们不再视生命为理所当然。”一场疫情,让公共部门看清了肩上的千斤重
担,让医者再次擦亮救死扶伤的初心,让学子期待校园的朗朗书声,让工人想念机器的阵阵轰鸣,让农民回味
起曾经静谧的田园牧歌。为此,我们要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为自己、为社会,继续负重、
奋力前行。
自古至今,清明都有着“歌哭悲欢”的两面,我们在这天慎终追远,也在这天积蓄力量。我们终将结束这场疫
情,也将加速回归常态,而对逝者最真挚的缅怀,就是循着他们的期待,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春来春往,
时不我待。唯有铭记过往、提速前行,方能守住清明的本意,方能强化自我期许与激励,不负这来之不易的春
天,不负我们所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