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高考作文写作:2020 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 3 则
某市晚报“青年调查”栏目针对该市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对未来的想法如何”时,
27%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53%的同学“比较模糊”,还有 20%的同学“十分渺茫”,但他们都表示可能会把理
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被问及“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 45%的同学选择
“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表明会“比较努力”,还有 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
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佳作赏析】:
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还记得小时候拍着胸脯立志做科学家时的骄傲与坚定;又是否曾和朋友一道诉说自己的梦想而彼此争执不下?
儿时的稚嫩常被家长津津乐道,可儿时的梦想如今怎么说不出口了呢?
我们青年一代,是乳虎是朝阳,是春前之草,是长江初发源。生机和希望从我们身边散发,未来的动向有待我们奋
斗。国家领导人曾说,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这正是当下新生的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与期待。
可我们之中迷茫动摇的心态不在少数,模糊的理想与规划如何托起青年肩上的重任?随着教育的发展,封闭式学习
的漏洞逐渐扩大,除了成绩单上下滑的排名,你们还能被什么刺痛?社会与国家的转变和发展是否被视而不见;环境污
染、资源短缺,逆全球化思想的沉渣泛起,这些时代的问题怎能被我们置之不理?
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我们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
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
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诚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中国也已旧貌换新颜,可这就说明我们青年人可以停止奋斗了吗?
享乐利己主义的流传,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淡化,可时代正在变化!时代的旋涡不容许你站立其中,唯有顺势而为才能在
其中穿梭自如。“欲粟者务时,欲治因势”,时代的洪流下更需要我们青年人脚踏实地的追逐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
的使命。
青年一代,更要小心沾染上“暮气”,“丧文化”的席卷和风靡不是拥抱时代的积极态度,而像李子柒那样把宣传乡
村文化的理想付诸实践,给世界带来田园牧歌的惬意享受才是我们面对时代的正确态度。
志向无需遥不可及,而是引领你前行的方向;实现理想也非难事,只要拥抱时代,与时势相向而行,让我们青年一
代都能心存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名师点评:该文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说起,回应材料中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进而申明青年人坚守理想信念的
重要性。在倡议青年人坚守信念,与时代同频共振时,作者能结合时代社会特点,敦诫青年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
积极践行。文章注意到了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内容贴合材料;行文能把个体体验和社会认知相关联,抓住青年人自身特
点分析问题;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欠缺之处为思考比较表面,有所论,但还不够深刻;在希望和建议部分还有点避实
就虚。
让理想之花开遍时代的原野
福建省 林汉桂
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一份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调查引发热议,虽然大部分同学选择付出努力去实现,但却少有同学对理想信念较
为了然于心。正如理论之于实践,理想信念是奋斗进程中的指路明灯。若无理想信念,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冤枉路。
对此,我们不禁疑惑:作为时代新人的我们怎么了?
抑或是多元的文化浪潮让我们迷失,抑或是家庭的考量让我们犹豫。究其根本,是心中价值取向的迷惘,亦是对未
来不确定性的畏惧,让我们们本应盛开的理想之花渐显凋零。但放眼时代的原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价值多元重塑。而
内心迷惘的我们,又如何在纷繁的外部环境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立足点?作为被社会建构着的我们是如此,社会则亦是
如此:信仰缺失了,“丧文化”便生根发芽,和谐有序社会环境杂草丛生;理想沦亡了,“混文化”就大行其道,行稳致
远的发展道路平添阻碍。
但批判终究只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时代的责任绝不容许我们一昧道德飙车。伟人不因为他们出身的伟大而伟大,
而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彰显着他们的伟大。而平凡的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也终将聚沙成塔,汇聚起一股推动历史
进程的力量。求学东瀛,是周总理的“不酬蹈海亦英雄”;雪线送邮,是其美多吉的对理想的默默守护。无数平凡的人种下无数坚定的理想之花,时代的原野一片葳蕤,在此,我呼吁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出切实行
动,争当时代弄潮儿:
由内而外,寻找个体价值,不盲从,做自己。狂飙突进的时代,意见冲突早已是家常便饭。理想的分歧本身没有错,
但正如王元化先生所指出,“浪潮之坏在于抹杀不同的意见”。在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下,留一颗纯净的心,寻找自己的
价值存在,方能将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直,更避免信息化产物的影响。西谚有云:“有信仰,才有希望”。不正是如此吗?
“为者长成,行者长至”,诚哉斯言。正如写作业不能只动脑不动笔,实现理想要拼搏,要奋斗,是我们都知道的
普世道理。不积跬步,无论如何都无法致千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唯有坚持,才不会“心中满当当,两手空荡荡”。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的理想,是同时代的发展相联系的。”个人理想的实现伴随着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强盛,
而国家的强盛又促使我们向更高的理想奋进。让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融合,让个人、社会、国家一同前
进。
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看心灵的原野繁花似锦。在时代的原野种下一颗种子,我们心灵的原
野更加生机勃勃。种下的种子,即便终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能开出一朵鲜花,留人余香。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名师点评:作者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倡议书),在高度概括材料调查报告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出两个问题的要义,
围绕核心话题 “理想信念之于时代青年”展开倡议。基于现实的写作关照,写作者对青年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明确
具体(多元化、信息化、现实利益考量等)推因探讨,并就此引申出对青年的不良影响(迷失、犹豫、迷惘,“丧文化”
“混文化”等)。文章铺垫到位,倡议水到渠成:青年们由内而外,笃定理想信念,做自己;更需要反躬自省,并践行
于生活实践,将个体与社会、国家融合起来,才能走宽走直人生路,争做弄潮儿,担当时代大任。文章优胜之处在于,
析因深刻,挖掘内涵,问题与结论紧密相连,紧扣时代特色。全文思路清晰,内蕴丰富,语言理性有力,能够通过倡议,
引发同学们深层次的思考,结合自身情况,感触体悟,行动出来,真正达成倡议呼吁的效果。
扎实干之土壤,开理想之花
——致中学生的一封倡议书
福建省 陈艳燕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
发展,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一代代青年的理想与抱负造就了今日之中国。没有五四青年的理想,就没有民众思想的觉
醒;没有青年革命战士的报国理想,就没有今日和平的环境;没有改革先锋敢闯敢拼的理想,就没有今日经济的腾飞;
没有刘永坦、南仁东等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理想,就没有今日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时代变迁鼓舞着青年树立远大的理
想,而理想的实现又不断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眼看步入成年生活的日子即将到来,心中难免有迷茫和无助。但若是我们静下心来,拨开眼
前重重的迷雾,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聆听时代的声音,我坚信,你会找到答案。这个理想,当是对社会有
进步意义的,当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或许你会说,理想太远大,与生活太遥远。可若是连远大的理想都不曾
拥有,以何作为前行的目标和动力呢?理想信念的缺失,必然导致坠入虚无的深渊。何况,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理想信念并非是冲锋陷阵,捐躯报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可以是成为一名敬业负责的
教师,让知识之美代代相传;可以是投身科研,助力科技发展;也可以是坚守基层,为民服务,热心奉献。理想信念可
以有很多,只要是为社会奉献,就是崇高的!
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实际行动的护航。在这个最适合竭尽全力顽强拼搏的青春年华,吾辈着实应当脚踏实地、努
力奋斗。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将宏伟的理想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并矢志不
渝的坚持,那么日积月累,理想之光离我们就不远了。追寻理想的道路必然会有荆棘和风雨,但只要我们不怕吃苦,永
不言败,如同女排队员一般“拍拍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星辰大海触手可及。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更需要青年一代接过接力棒。没有理想、无所谓目标的
逃避态度不可取;空有理想、不知奋斗、坐等成功的投机思想也不应有。我倡议: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明确理想,坚定
信念,扎实肯干,实现价值!
鲁迅有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愿我们都能拥有“肯做工夫的庸人”精神,
以理想和实干作为两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油奋斗吧,吾辈青年!
福建省杨阳点评老师:文章能够紧紧围绕“中学生理想现状调查”结果展开,集中解决了作文材料
中“调查结果”暴露的两个问题:理想信念模糊和实现方式不明确,指出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应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
值的统一”,并用“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来实现。写作中,能够用事例支撑观点,用修辞手法修饰语言,用名言强化
说理,文章较有气势。若能在兼有倡议书要素的同时,融入审辨思考,并结合中学生实际就“如何做”给出具体指引,
倡议内容会更具深度与现实针对性。
2020 年高考作文预测:《独立当世,志在四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 643 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 5 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
半数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脱发。“熬夜失眠”“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成脱发主要原因。对大学生来说,脱发不是
个大问题,但却是个很好的提醒。它提醒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少有人走的路》说:“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
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
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
体不限。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材料一关键词明确,谈的是自我管理的内容。材料二侧重于心智的独立、成熟。两者材料都属于青
年成长的范畴,一则侧重于生活的独立,一则侧重于心智的成熟,立意应当不能偏离这一范畴。
独立当世,志在四方
年华似水,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名高中生。十几年来,一直有那么一些人鞭策
我奋进,给我以自信的力量,他们的故事鼓舞者激励着我生活的每一天。
好男儿志在四方。人总是要有点志气的,着名画家徐悲鸿先生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屈原生活在楚
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
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
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
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志向是人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
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成大事者必先立志。我想起了心怀天下的范仲淹,西楚霸王项羽,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辛
弃疾,以及仰望向空的泰勒斯。他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辛,最后也能有所收获。人们会为自己的目标去
奋斗,哪怕过程多么艰难,也不会畏缩。
第一季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正是这样一个例子,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他,10 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 岁学习
游泳,14 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6 岁学习打字,19 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 7 级水平的钢琴
曲《梦中的婚礼》;22 岁,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
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
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只要心中有梦,没有双手也能创造奇迹。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
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
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
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
量,下心励志,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
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高考作文押题、老师下水作文:《点点荧光,把夜照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 2020 年这场战“疫”中,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
毒而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
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
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慰问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教师作文】
点点荧光,把夜照亮
——给环卫工人们的一封慰问信
敬爱的环卫工人们:
大家春天好!
春光正好,武汉长达 76 天的封城已经结束,空寂无人的街道不再是你们寂寞的战场,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再次成为
每个人的乐园。尽管疫情的阴霾还在,但浓黑的黑暗已经过去,因为无数温暖的光汇聚武汉,一同照亮了这个英雄的城
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们也是驱赶黑夜的光源。
不同于彩虹的颜色,你们是一束独特的橙红色的萤光,温暖、坚毅、实在。橙红色的本是你们普通的工作服,但你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因为责任和担当,勇于奉献和付出,让自己成为照亮城市的橙红色的萤光。在武汉的每一个街
头都有这样一束荧光,在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留下过你们的脚印,在每一个需要清洁的地方也都有你们的身影,大大城市
里小小的荧光一起让武汉燃起星星点点的希望,最终祛走黑暗,迎来春光。
要成为照亮别人的荧光,需要自己先去面对黑暗。在武汉封城后的至暗时刻,所有居民都在家隔离,这个时候,家
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为了守护别人的安全,你们依然奋战在武汉的街头,平时本就繁重的清扫工作,此时更多了感
染的风险,但你们还是照常拿起扫帚,从这条街扫到那条街。整洁干净的街道让武汉这座城市看起来依旧体面,因为你
们冒着感染的风险收拾起这座城市的“伤痕”,让这座城市能够去接纳更多人,而不是吞噬更多的生命。
感谢你们为武汉的付出。感谢你们在最恐惧的时刻,直面感染的威胁,清洁所有角落;感谢你们在最黑暗的时刻,
扫起一筐筐落叶,催出整个春天。武汉已经解封,你们依然是这座城市的荧光,感谢你们在和别人一同欢庆的时刻,依
然坚守岗位,对武汉进行彻底的打扫消毒。
“我的城市生病了”,彼时,我们一起为武汉的空寂难过;“樱花已经盛开了”此刻,我们一起为武汉的康复欣喜。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因为有点点荧光,照亮黑暗。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照亮黑暗的光,你们是橙红
色的萤光,在黎明之前照亮街道,在破晓之后带来洁净。
感谢你们在疫情期间的付出,也感谢你们在每个平凡日子的闪闪发光。
此致
敬礼
青年教师
2020 年 4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