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作文素材 : “国潮风”来袭!如何应用于作文写作?
这几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前有麦当劳推出的“故宫桶”,成为新晋网红;李宁携时尚国潮大
秀“行”,登上纽约时装周;《国家宝藏》、《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引领
“新综艺风潮”……
后有,把大白兔奶糖的香涂在手上,把六神花露水的味揉进酒里;还有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
外套、老干妈卫衣、马应龙唇膏……
观察最近的流行指数,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吸引了众多目光,传统品
牌和潮流文化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不得不说,“国潮风”在短短两年间迅速成为潮流新标杆。
何谓国潮?
“国潮”并不是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潮流碰撞的必然结果,以品牌为
媒介,文化为语言,不局限于某一行业,某一形式;衷于原创,拥有自己的文化态度和匠艺淬炼,从
而引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国潮”这件事。
热点聚焦
“国潮”崛起,从“旧”到“新”
也许许多 00 后不知道,70、80、90 年代,百雀羚、回力鞋等国货凭借可靠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
受到国人的喜爱。但随着国际品牌的涌入,这些品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前。如今,这些原以为已经
“消失”的国民品牌,其实正以全新方式回归。还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新国货,不断地给人们制造惊喜,
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如今的国货,已经不仅仅是“国货”。它们更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各方力量汇聚
推动的成果。
——经典产品,涅槃重生
2000 年后,百雀羚借着打文化牌重回市场热销榜,而且还登录各大电商平台,再次成为国产“爆
款”商品。同时,大宝、安安等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日化用品在沉寂多年后,也全新回归,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美容必备品。
不服输的“国民球鞋”回力,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老厂址上开设第一家旗舰店,顾客络绎
不绝,买回力鞋居然要排队。后来,回力再次针对年轻消费者调整布局和策略,如今不少 90 后、00 后
脚上一双双新回力鞋时尚感爆棚。
像回力一样,卷土重来的还有北冰洋、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通过崭新的品牌推广和长期苦练内
功转型升级,消失多年后再次回归并很快得到国人认可。
——“新国货”层出不穷
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产生的“化学反应”
正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
市场。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 80 余亿元的大生意。一支笔的蜕变,
折射了国货的“复兴”。
“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正推动
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万物皆可跨界联名“国货”爆款
去年,泸州老窖推出同名品牌香水;周黑鸭×玛丽黛佳推出鸭脖味口红;六神×RIO 定制花露水味
鸡尾酒;大白兔奶糖×美加净联名款奶糖味润唇膏……一波又一波的国潮跨界好物,让我们叹为观止
的同时,彰显出国民老字号强大的包容度、创造力。
今年,国潮依然充满奇思妙想——云南白药×北山制包所首推“包治百病”、冷酸灵×小龙坎打造
“火锅牙膏”…… 还有国潮奇趣限定的旺旺民族罐,自然堂京剧面膜……国潮,已然成为一种弥散在
整个社会意识中的潮流。
品牌+品牌、品牌+IP、品牌+名人,这三种最常见的联名方式,稳稳击中消费者们求异、跟风并存
的消费心理,知名 IP 带来的品牌附加值,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溢价空间,比如曾经限量销售的六神花
露水 X 锐澳鸡尾酒礼盒,连酒瓶子都有卖家开出 365 元的价格,远远高于两个品牌原本产品的平均价
格。这,就是联名的力量。
国潮涌动之下,于品牌而言,“万物皆可跨界联名”。
随着新一代中国青年视野的成长、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以及中国设计师的丰富多元,让市场
审美进一步多样化,不少从小吃惯了“西餐”的中国消费者,重新发现了国风之美。更富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更接地气的售价,以及更符合国人情怀的元素……拥有这些特征的国货
品牌正在联合形成一股全新的中国之潮,俘获无数年轻而不浮躁的消费者。
时评示范
“国潮”兴起,国货的春天来了?
文|人民日报评论
“国潮”的热度,跟年轻的态度息息相关。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
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这些涵盖衣食住行的国潮品牌,既满足了时尚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
又凸显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这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谋而合。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
个性,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让“国潮品牌”收获了大量
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但是,“国潮”并非“横空出世”,也不是简单的“复古怀旧”,相反拥有深厚的底蕴、内在的逻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潮”的兴起,其实就是国货的崛起。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
创周边,“国潮”里总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曾经,“进口”还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不得已的“替
代品”。然而时至今日,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的人不少,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国货也越来越多,
背后依靠的正是沉淀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态度。当撕下“老土”“过时”的标签,一件件情怀
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国产商品、一个个跟跑并跑乃至弯道超车的国货品牌应运而生,自然就成了消费者
惊喜之后的购物首选。
对曾经的欧美潮、韩潮、日潮多羡慕,对今天的“国潮”就有多珍惜。实际上,消费既是一个经
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概念。如果说国货是这股时尚潮流的物质基础,那么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
文化自信就是这个流行趋势的精神内核,让“国潮”在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穿
透力。
“国潮”不仅打开了广阔的市场,也打开了不少人或妄自菲薄、或自惭形秽的心扉。因为它让更
多新生代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只要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潮
流可以土生土长,时尚就能风起本土。
当然,被“种草”就可能会“踩雷”,火爆的“国潮热”其实也有隐忧。比如,一些现象级潮牌做
工粗糙、制作简陋,只在包装上主打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有的爆款产品山寨抄袭、过度营销,与真正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味道相去甚远。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正在破坏“国潮”不断迭起的乐章。无论是
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是否能够良性发展。倘若
把“国潮”当噱头、拿文化做外壳,只堆砌元素符号不深耕核心价值,那么再热闹的潮流长此以往也
将难以为继。
就在最近,一部脱胎于中国本土神话的动画电影叫好又叫座,一部打着中国本土标签的科幻电影
失望又失利。这样的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国潮”来之不易、维系之艰。唯有以更高的追求、更严的
标准、更好的水平制造国产商品、挖掘国货价值、呵护国产品牌,市场才会繁荣不止,“国潮”才会澎
湃不息。(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