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作文写作:2020年战疫热点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高考作文写作:2020年战疫热点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

ID:345107

大小:27.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高考作文写作:2020 年战疫热点最新素材积累及范文详解 话题:家书抵万金 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直击素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典型素材”“相关报道”,请你给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感谢和敬 意,不少于 600 字。 【典型素材】 【新华网连线湖北】给战“疫”前线妈妈的一封信 新华网福州 2 月 26 日电(刘默涵)“亲爱的妈妈:您好!妈妈您在‘前线’还好吗?我想你了……”读着儿子写的亲笔信,黄中灿 的眼眶不禁湿润了。8 岁孩子稚嫩的话语,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黄中灿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护士,有着多年的重症监护经验。从 2 月 9 日奔赴湖北算起,黄中灿在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星期。 黄中灿是厦门地区最早报名参加一线战“疫”的医护人员之一。 报名支援一线的时候,黄中灿换掉了家里不太好用的洗衣机,手把手教 8 岁的儿子操作新洗衣机。儿子很诧异:“妈妈,你都在家, 为什么要教我用洗衣机。”她没有过多解释,但心里却有些担忧:“我不在家时,希望这爷俩能照顾好自己。” 2 月 8 日晚上 10 点多,黄中灿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后,匆匆收拾行囊,此时的孩子已经睡下。第二天一早 7 点,她没有叫醒还在睡 梦中的儿子,便匆匆出门。抵达武汉后,黄中灿和队员们马上投入培训和一线工作,每天都紧张忙碌。为了不增加儿子的思念,休息时 间她也没太多联系家里。 不久前,黄中灿的老公在给儿子检查作业时,无意间在书本中间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妈妈您在‘前线’还好吗?我想你 了……病毒真可怕,妈妈您真伟大……您教我的用洗衣机的方法,我已经会了……” 读着老公拍照发过来的信,黄中灿的泪流了下来。“我一直对他比较严格,本以为我离开家几天,没人管他,应该会更开心。” 当天拨通家里的电话后,儿子用稚嫩的童声问道:“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黄中灿只能告诉孩子说:“快了快了,病毒消灭了, 妈妈就会回家了。” 在问完孩子的功课、作业进度后,黄中灿答应孩子,回到家后,便给他买一个喜欢的玩具做礼物。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工作,和之前在厦门的工作内容其实差不多,临床护理、执行医嘱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内务和患者的生活护 理也要做。” 黄中灿说,因为戴着两层口罩、穿着防护服,医护人员静息状态下会有点缺氧,给患者擦洗、更换床品,就喘得不行, 半个小时的活动量都有点够呛。 “累是累一点,但现在是特殊时期,都能克服。”黄中灿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打赢这一场硬仗早日回家,然后给老公、孩子一个 结实的拥抱。 (2020-02-26 新华网) 战“疫”前线的家书:深深感受着光荣与温暖 “武汉,加油!”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情绪表达,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说,更多了一份思念、煎熬。他 们就是前线白衣天使的家人。 2 月 8 日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在这个花好月圆人团圆的节日里,赴武汉救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士李宗育收到了一件特 别的礼物:父亲亲手写下的家书。 宗育: 驰援武汉已十天了,佳节来临,更生思念! 和武汉一样,正月以来,几乎没有晴朗的天气,人们对元宵节的期许,也不似以往,都在积极应对疫情,只盼疫 情早点过去。虽然经历着思念和煎熬,但也深深感受着光荣与温暖。 这段时间,你们医院多位领导经常嘘寒问暖,工会还送来礼品。前天,江北新区领导又亲自登门慰问,送来许多 小食品、水果。昨天又接到两个电话:一是电信公司已赠流量;二是妇联要派专车每周一次免费送菜上门,我这心里 只有满满的谢意和感动。因此,家里一切都好,你完全可以放心! 我和大家一样,也在关注一线,关注你们。我每天看新闻频道,现在,武汉地区的患者人数还在增多。如你所讲: 是时候保护他们了!通过此次选择,我感到你真的长大了,但作为父亲,仍然想嘱咐你几句:一要做好防护,因为做 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二是一线同仁都是各地精英,你要虚心学习,积极协作,一起战胜疫情。女儿,相信不久,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祝你早日凯旋,为你加油! 父字 2020 年元宵节前夕 时间回到大年三十,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护理管理微信群却消息不断:报名去支援武汉。28 岁的李宗育毫不犹豫:“我未婚,父母未老,无牵挂,我去!” 李宗育是 CCU(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师,已经有五年多的工作经历。“我相信自己能胜任。长期红色熏陶下的我,现在 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有 40 年党龄的父亲的支持下,我义无反顾。”李宗育说。 “幸有爱女学木兰,不计安危赴前线。父女原是相依命,儿行千里此心牵,时时扶杖倚门望,置酒布宴待凯旋!”李宗育的父亲李 浩是退伍军人,得知女儿能出征驰援武汉,他曾赋诗《送吾儿赴武汉战役》送给女儿。 今天已经是李宗育投入战斗的第 13 天,连续收到父亲两封家书,李宗育很是动容:“我将尽我所能,护理和照顾病人,战必胜!” (2020-02-09 新华网) 【相关报道】 来自陌生人的 150 条鼓励短信 为了抗击疫情,湖北省中医院护士蒋方琴自腊月 29 号起就没有回过家,她十分想念家中年幼的女儿,加上身边也有同事被隔离,身 处隔离病房的她情绪一度崩溃。 为了安抚妻子的情绪,蒋方琴的丈夫任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号召大家发短信鼓励妻子。十多天来,蒋方琴已经收到了近 150 条来自陌 生号码的短信鼓励。 “加油!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辛苦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照顾好自己哦”“大部分短信都是给我加油打气的,还有给 我讲笑话的。”蒋方琴说,每一条短信她都认真阅读,看到大家对一线医护人员的鼓励,内心感到莫大的安慰。 “我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生活协助,还有病情观察、消毒隔离等等,事情比较多也比较杂。”蒋方琴说:“我们医护人员 只是普通人,现在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向前冲。”(张潘 胡梦 万凌翔) 一封来自兼职“邮递员”的信件,请查收 2 月 5 日,武汉市第三医院监控摄像头兼职当了回“邮递员”,发出了一封特殊的信件。 因办公条件有限,无法使用手机。上海市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仇超勤,通过科室监控,传递给大家一份祝 福,愿大家平安! (2020-02-06 新华网) 王大夫,你的“情书”爱人回复了 王晨是甘肃省中医院的医生,他的妻子张燕琴是甘肃省中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名护理人员。 妻子支援武汉后,王晨写了一份特别的“情书”,2 月 4 日他录了视频发给爱人。今天,张燕琴回复了。两人隔空对话道不尽一句 珍重,也把思念和牵挂化作一句“武汉加油”! (2020-02-05 新华网) (二)范文导写 【阅读范文】 叶瑞晨写给身处抗疫一线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传染病蔓延的可怕之处,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说实话,在此之前,虽然你们平日里也需要接触到无 数病患,可是我很少担心过,因为我相信你们的专业与能力。然而这一次,我却怎么也放不下心来,我担心,担心防控没做到位,担心 你们也会受到感染。 疫情发生后,你们开始早出晚归,七点、八点、九点……甚至深夜才回家。在万家灯火,大家都已经在家中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你 们也许才刚刚摘下口罩,连一口水还没来得及喝。然而回到家中,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往往医院的一通电话你们就要立即动身,哪怕 才刚刚拿起碗筷,哪怕已经熟睡,你们都在所不辞。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待在家里有多么无聊,可是我多么希望你们也能待在家里啊!然而我知道你们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你 们守护着万千百姓的生命,所以你们要"逆行",而这场"逆行"不仅是在南昌,甚至会在更远的地方。我也知道,停下来好好休息,好好 地过个年对你们来说已是奢望。 你们总会充满歉意地和我说难得回来一次却没有办法好好陪我吃个饭。我虽然很遗憾但也非常理解你们,因为我知道那是你们身为 医务人员,身为人类与病毒这场战争中的一线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身为你们的儿子,我为你们骄傲。 爸爸妈妈,我很庆幸这次回国,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所有与病毒斗争中的医务人员,以及你们,是多么艰辛与伟大。我明白, 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普通人,都像你们一样,有父母子女,你们也会担忧,会害怕。可是你们总说,穿上白大褂就有了守护生命的责任, 因此在这场疫情中,为了这千千万万的生命,为了我们,你们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而我,以你们为荣,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平安 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爱你们的儿子:叶瑞晨 2020 年 1 月 30 日 【导读评析】 “爸爸妈妈,我知道面对疫情你们或许也会担忧,也会害怕。可是你们总说,穿上白大褂就有了守护生命的责任,在这场疫情中, 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为了我们,你们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我以你们为荣!”——这是叶瑞晨写给身处抗疫一线父母的一封信。 叶瑞晨的父亲叶小群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母亲李春平在医院公共卫生科工作。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 情发生以来,叶小群夫妇始终奋斗在抗疫一线,每日早出晚归。他们的儿子叶瑞晨在国外念书,今年过年回家也无法与父母吃上一顿团 圆饭。因此用纸笔写下了这封书信,向“逆流而上”的父母表达由衷敬佩与牵挂,祈祷安康归来。在这个别样的春节里,让我们对万千 医务工作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积累运用 一封迟到的回信 黄诗晨小朋友: 你好! 几经微信辗转,今天偶然间在我小学同学的微信群中看到了你 2 月 5 日写给我的信,已过了 16 天。我认真读完后,不禁感 动得流下泪水。你小小年纪,字里行间就流露出家国情怀,不仅理解医务工作者,还充满了爱心,想必你一定是个好孩子、好 学生。虽然你无法直接把信寄给我,但我还是看到了这封信,并决定回信给你。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几乎席卷全国,湖北省疫情严峻,特别是武汉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响应党 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征武汉,抗击疫情,这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你在家里呆着不出门,这件事做得很对。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听从居委会安排,这样可以减少疫情传播,无形中, 你也为国家做了贡献。同时,你还可以借这段时间,在家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一举两得。你想到捐出压岁钱,说明你心地善良、 热于助人,心中早已播下了爱的种子。希望你能继续发扬这种美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看到你的学校是罗源校区,相信你一定是个很棒的孩子。希望你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让 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祝愿你有一个理想、幸福的人生。 我在武汉安好!不要担心,我会做好防护,这是我的本行。待我平安凯旋回归后,我一定与你联系,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代我向你的父母、老师们问好! 祝: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一位尚未认识但可信赖的朋友:赵淑好 2020. 2.21 【相关背景】 【新华网连线湖北】黄诗晨同学:医生给你回信了! 新华网福州 2 月 22 日电(蒋巧玲)“几经微信辗转,今天偶然间在我小学同学的微信群中看到了你 2 月 5 日写给我的信, 已过了 16 天。”21 日,身在武汉抗疫一线的赵淑好满怀感动,给一位名叫黄诗晨的同学回信。 黄诗晨同学是罗源校区七年级的一名学生。疫情发生后,她呆在家中不能外出,但一直通过网络和电视关注着福 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半个多月前,她在网上看到关于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委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院感管理及疾控处副处长、主任医师赵淑好的报道,以及赵淑好妻子的采访视频,深受感动,便给赵淑好写了一封信。 黄诗晨在信中说,看到这些报道后,她也想为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便要求妈妈帮她捐出了压岁钱,自己也因此第一次感 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赵淑好说,自己偶然看到这封信后,心里很感动,于是提笔写了这封回信,希望黄诗晨继续呆在家中,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致最可爱的人! ——一名武汉康复患者给四川医疗队的感谢信(节选) “病毒很无情,人间有大爱”。我很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我又很幸运,遇到了一批专业而又敬业的医护人员,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记得帮我办理入院手续的是一位方医生,她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后,热情又高效地帮我办理了入院手续,很快我就住进了 病房。不一会儿医生和护士就来到了病房,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及身体状况。 他们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虽然只能大概看清楚他们脸的轮廓,但是我仍然能真切感受到他们那遮挡 不住的亲切笑容。接着,我又听到了他们那充满青春气息而又带着浓浓四川腔调的声音,顿时感觉好像病毒也没那么可怕了。 慢慢地我发现在他们的防护服背后都写着他们自己的名字和地方。他们大都来自于四川绵阳。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四川人有 着一种天然的好感。面对武汉疫情,他们千里迢迢背井离乡,不怕牺牲,驰援武汉。 四川人一开口说话给人的感觉就特别亲切,充满热情、声音抑扬顿挫,令人感到特别开心。每天早上 6 点,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并喊上一嗓子:“起床了,量体温啦!”听着他们亲切爽朗的声音,虽然身在病 房,但让人感觉幸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上午 8 点,他们就会给我们送上早餐并叮嘱我们一定要多吃一点,这又让人感到亲 人般的温暖。吃完早餐后往往就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了,不断地挂瓶、打针,但时不时还和我们聊上两句,关切地问我们有没 有哪里不舒服,鼓励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多喝水,经常下床走一走。在他们面前,仿佛我们根本就没有携带病毒一样。看 到他们一点都不害怕,我那颗紧张和不安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也就更加感觉不到害怕了。 渐渐相处久了,彼此也慢慢熟悉起来,偶尔我也会主动和他们聊上两句,笑着问他们:“为什么武汉的疫情这么严重,你 们还志愿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援我们呢?”他们总是淡淡地一笑说:“因为四川和湖北是好邻居啊,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你们湖 北人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啊。”我真没有想到得到的竟然会是这样的一个回答,朴实而又真切,合情而又合理,谦虚而又无 私,小爱里又充满着大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中国人民最朴实的情感和最传统的民族精神。 “助人者,人恒助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面对地震,还是抗击疫情,这种声音总 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响彻神州大地,这种精神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鼓舞和激励着我们,给予我们最无畏的希望、最无穷 的勇气以及最巨大的力量。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而延绵不息的精神所在吧。 后来我从 6 楼病房调整到了 15 楼,医护人员也跟着变了。刚开始我还觉得有点遗憾,想着和 6 楼的医护人员刚刚熟悉却这 么快就分开了,但很快新的医护人员来了,他们一开口我就感觉还是那么熟悉和亲切,那爽朗的浓浓的川音又回来了。 没过几天,我们这里又住进了一位 85 岁的病人。大爷由于耳朵不太好使,医护人员就把想说的写给他看,有时大爷说武汉 话他们不懂,我们就用普通话复述给他们听。他们基本每隔 2-3 个小时就会帮大爷换一个氧气瓶,那氧气瓶比他们人还要高, 又很重,他们每走一步就努力地挪半圈,再走一步,就再挪半圈,很是吃力。每当看到他们用柔弱的身体去挪氧气瓶的时候, 我就感觉他们好像已用尽全身的力气,他们挪动的不是氧气瓶,而是爱的力量和生命的希望。 有时我们几个病友都忍不住感叹,碰到这样的情况和病人,哪怕就是自己的子女,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样无微不至吧。该 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面对凶猛的病毒,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而面对病人,他们又化身为天使,温 柔以待、永不言弃,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隔离病毒,但是不隔离爱。 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们面对疫情选择义无反顾,不怕牺牲;为什么他们面对病人总是那么充满耐心、而又那么 温柔;为什么你对他们发脾气他们还总是冲着你微微一笑。 难道他们不怕病毒吗?他们当然怕,但他们更怕的是病人未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照料;更怕的是即使他们百般呵护,拼尽 全力,在肆虐的病毒面前仍然是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难道他们不会痛苦也不感觉劳累吗?要知道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 想的更多的是病人,担心的是病人的病情,一心想着竭尽所能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却往往忘了他们自己。他们也有亲 人,也想回家,也期盼团聚,但他们最大的希望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早日出院和他们的亲人团聚。 武汉很不幸,成了病毒的发源地和重灾区;但是武汉又很幸运,因为武汉是中国的武汉和中国人的武汉。只要我们万众一 心、众志成城,一切都会过去,终将春暖花开。 【相关背景】 新华网成都 2 月 12 日电(郑玮)大年三十入院,正月十五元宵节出院,因感染新冠肺炎,武汉市民范先生在武汉市红十字 会医院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用范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不好的开始,却是一次美好的结束。住院期间,范先生得到了四川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2 月 10 日,范先生在出院后,特意给四川医疗队写了一封感谢信,向他心中最可爱的人致敬。 范先生写道:“我笑着问他们:‘为什么武汉的疫情这么严重,你们还志愿冒着生命危险来支援我们呢?’他们总是淡淡 地一笑说:‘因为四川和湖北是好邻居啊,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你们湖北人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啊。’”这样的回答在范先 生看来,朴实而又真切,合情而又合理,谦虚而又无私,小爱里充满着大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中国人民最朴实的情感 和最传统的民族精神。 “我很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我又很幸运,遇到了一批专业而又敬业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范先生在信中写道,“武汉很不幸,成了病毒的发源地和重灾区;但是武汉又很幸运,因为武汉是中国的武汉和中国人的武汉。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切都会过去,终将春暖花开。”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