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导写: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经典重读”作文讲评及名师下水范文展
原题再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阅读、文化灿烂的民族,故而留下了许多有关读书的警句,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
会吟。”“年少不知书中味,再读已是书中人。”“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见,好文章是需要重读
的,因为重读后,往往会给人带来新的体会。请从下面四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为你将要
参加的学校读书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重读这篇文章后带给你的新思考与新体会。
鲁迅 《孔乙己》 李白《蜀道难》 朱自清《荷塘月色》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一、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作文题,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过分侧重于时事与宏大主题,甚至 有脱离学生生活之嫌,本题旨在适
当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侧重对读书与文化的思考,符合当下的“学习强国”主旋律。
第一要读懂材料的旨向:
首先,材料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也为写作划定了基调一一认同阅读,赞美阅读。
其次,材料又进一步确定了写作的方向一一重读,并肯定了重读、多读的意义是“带来新的体会”,所以, 材料
的写作限定性是谈新体会,这就是意味着不能简单地重复所读文章的内容或一般的解读与思考,而且要求联系现实,
谈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能自圆其说。
二、写作提示
《荷塘月色》:
由联想江南釆莲,联系现实得出“得不到的,往往在心中是最美的”的结论。
《孔乙己》:
从孔乙己的处境与尴尬身份角度出发,思考现实中也存在大量的“孔乙己”,思考现实“孔乙己”产生的原因并提出
建议等。
现代孔乙己的可悲状态:
1.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会学以致用;
2.只认为自己得那一套理论是对的,不与时俱进,却天天念叨人心不古。
3.好吃懒做,四体不勤,什么都不会做。
4.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屑于放下身子从基层、从小事做起。
5.不懂如何与别人交流与相处,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小圈子。
现代孔乙己形成的原因:
1.家长、学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方式。
2.社会急剧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来临,更是打破很多固有行业和固定收入,不断破旧立新,击穿了很多人自以为
旱涝保丰收的蜜汁自信。
3.不思进取,不思改变,抱残守缺,已有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社会的进步。
4.好高骛远,不顾及现实,对自己的期待远远高于自己的实力。
《蜀道难》:
由“难”出发, 分析内容得出:只有难走的蜀道上,才看得到“百步九折”的青泥岭之景,才能有“扪参历井仰胁息”
的绝世体会,才能有“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暦,砾崖转石万壑雷”的险异经历。联系现实,思考要想取
得卓越的成就,就得经历一番“蜀道之难”。
你很容易想到:没有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不可说空话,注意把“难蜀道”具体化。
另外,不要仅仅把目光囿于个人的奋斗和崛起,请关注我们建国之路、改革开放之路的艰辛,我们伟大的“民族复
兴”理想,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了这个梦想所走过的风云激荡,水深火热,血泪交织之路,风雪中执着前行,酷暑
中见末路繁星。(《在惊涛骇浪中拼出海阔天空》)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可以继续寻找现代社会囿于困境,固执拘泥的人。也可以由文中的“套中人",反弹琵琶,对“套”的内涵进行重新
诠释,再联系现实的那些值得肯定的“套中人”,展现其状态,肯定其精神。
“套”新解:
外——自然规律,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命运共同体内——敬畏之心(自然、规则),社会公德,修身自省
新“套中人”:
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把职业当作事业。(人民科学家,各行各业的模范)
把握规律,与时俱进,拓宽思路,改革创新。(政治革新,时代先锋人物)
自律,慎独,修身,子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讲好中国故事里的道德模范)
拥护法律,遵守规则,能积极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大局观,不自私狭隘,包容互让,把小我融入大我(时代、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
发言稿的格式
发言稿写法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几个问题或几点意见,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
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
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
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
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发言稿的结尾,一般是发言人表达的美好祝愿。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会议,来表示不同的祝福或祝贺。
三、优秀题目:
正视存在之困,自救精神之殇
——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战“疫”虽难,攻则必克
——抗“疫”期重读《蜀道难》
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为有畏“套中人”
—— ——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有感
冲破人生的套子
——重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名师下水作文 1
正视存在之困,自救精神之殇
——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郭鹏源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歌德说:“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放在充满奴性思想的别里科夫身上,恰如其分:他是沙皇专制的卫
道士、帮凶,又是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他顽固守旧、迂腐拘谨,形象委琐,可他如阿 Q 一样,有很多常人的影子:
终其一生,身体跃如,精神侏儒。时代的确弄人,可也得坦承沙皇时代也孕育了伟大的列宁,由此可见,病因首在
己。正是:存在之困须正视,精神之殇待自救。
大家都知:河有两岸,事有两面。自然,任何时代都既是希望之春,又是失望之冬;有人直登天堂,有人直堕
地狱。
包身工被资本家饲养,悲惨至极,可别忘了同时代也有对世事悲愤欲绝、奋起革命的陈天华;祥林嫂一生被礼
教束缚,精神受尽戕害而死,但现实中也有挣脱旧婚姻、不屈不挠的革命先驱秋瑾;有离开徐志摩后萎靡不振的陆
小曼,也有被离婚后走向商业巅峰的张幼仪。伟大与渺小、天堂与地狱从来都只是一念之隔。所谓:一念成佛,一
念成魔,从来不是虚谈。
伟大斗士鲁迅先生告诉我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即使触目所及满园创伤,即使处境艰难如于油锅之中烹煮,也该正视存在之困,“善养吾浩然之气”,从内里打破精神牢笼,追求
光和热。
抗战时期,战火连天,时局艰难,百姓流离失所,很多知识分子也无处安身,精神严重受挫。可为逃离日本的
统治、不甘愿做日本人顺民的北京高校逃离到后方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办学 8 年,条件简陋,时刻处于
日本空军的威胁下,但老师秉持“为民族独立而教”的精神,最终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共毕业 3882 名学生,参军
834 人,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8 名两弹一勋功勋获得者,4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74 位两院院士以及一百多位人文领域的大师。环境维艰,精神苦痛,可对“千秋耻,终当雪”、“多难殷忧新国运,
动心忍性希前哲”的追求,对“刚毅坚卓”校训的坚守,使钱穆们、闻一多们满腔热血不曾熄,边著述边授业,躬
耕不辍。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相形之下,身为老师的别里科夫该站立潮头却保守多疑,躲在各种套子里逃避现实,顽
固守旧、迂腐拘谨,多么匪夷所思,令人叹惋!
张爱玲哀叹:“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表面风光,内里破败;现实残酷,梦想骨感,从来如
斯。即使生活令人“愤怒如火,哀心如海”,也该弃黑暗慕光明,接纳自己、自强不息。
北大“学神”吴谢宇因精神多时被母亲牵制,无法自控,处心积虑击杀母亲而后快;世界一流女歌手蕾哈娜被
频频家暴却不自救;包丽自杀身亡。他们都拘囿于这样或那样的精神束缚,或以雷霆手段杀人欲放纵,或“享受”
其中不可自拔,或无路可走自尽身亡,生活在他们面前露出了狰狞的一面,可他们谁也没有真正地接纳自己,放弃
黑暗奔向光明。有人说:所有的精神侏儒,都会灰飞烟灭。好在 18 岁李星星年龄虽小,学问虽低,但被控制、被性
侵后还知道屡屡报警以自救,如此,精神的强大与学历无关,与经济处境无关,与时代无关,只在能否正视,能否
找到合适的路径。
世间没有绝对的坦途。乱世,刘和珍可以不为势力所屈,反抗杨荫榆,不惧恶意,不惧流言,沉勇从容,百折
不回;治世,华为屡遭封杀,却在纽约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以德报怨,笑傲世界。接纳自己,自强不息,心向光明
才是为人正道。
有人生命如长河,滔滔滚滚,奔腾倾斜;有人生命如小溪,潺潺涓涓,回环婉转。风雨侵袭,时常感受到剑拔
弩张之势、咄咄逼人之威,谁可以“凌厉越千里,逶迤过千城”?谁又可以在频繁的精神冲击后岿然挺立、飘扬成
一面鲜艳的破旗?相信我们可以得出一致的结论:无他,唯有自救者。
好,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作文 2
战“疫”虽难,攻则必克
——抗“疫”期重读《蜀道难》
胡记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千百年前,青莲居士嗟叹《蜀道难》;千百年后,芸芸众生直面“抗疫难”;面对蜀道,人们无能为力,唯有“侧
身西望长咨嗟”;面对疫情,国人众志成城,坚信战“疫”虽难,攻则必克!
战“疫”虽难,“地崩山摧壮士死”,但我们没有“以手抚膺坐长叹”!“义所当为,虽死不避。”疫情肆虐,多少坚强的眼泪感动着世间,多少可贵的生命赴死在战役沙场,多少视死
如归的精神照耀着祖国大地……他们或是医学专家,或是普通护士,或是普通的村医。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
他们化身战士挡在了 14 亿国人面前,用自己的坚守,为全国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墙。王维《少年行》中说: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面对疫情之“蜀道”,他们没有“以手抚膺坐长叹”,让我们感谢坚守,致敬
英雄。
战“疫”虽难,“使人听此凋朱颜”,但我们有中国精神,不惧艰险!
今日之中国,一个号召,数千名白衣天使急奔重灾区;今日之中国,一声令下,上千张床位的医院数日建成;
今日之中国,一句重托,十四亿人民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精神!白衣战士“最美逆行”,社区工作有条不紊,
科研攻关夜以继日,社会各界万众一心……我们坚信: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坡!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没有跨不过去的山!面对疫情之“蜀道”,我们不惧艰险!
战“疫”虽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但我们有大国担当,不惧“狼与豺”!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西方一些政客频频抛出抹黑中国的言论,试图转嫁矛盾,为自身抗疫不力推卸责任。面
对这抗疫之路上的“狼与豺”,中国坚持生命至上,报以大国担当!中国疫情大考,国人无惧他国制裁,上交了“守
望相助,同心同德”的答卷,让世界侧目;世界疫情攻坚,中国以“投以木桃,报以琼瑶”的大爱,体现了大国担
当。试问,有了这样的大国担当,纵使某国“磨牙吮血”,中国又何惧?
迢迢蜀道,跨越天堑,诗人嗟叹,无人能攀!今日疫情,亦如蜀道,纵防控之难,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待
到樱花烂漫时,全球共迎黄鹤返!我们坚信: 战“疫”虽难,攻则必克 ,“侧身西望”尽开颜!
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作文 3
冲破人生的套子
——重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刘 静
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重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感受——冲破人生的套子。
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写尽了人生的苍凉!重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感慨万分,拼命把自
己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像极了生活当中的我们,自以为把自己保护了起来,其实不过是鸵鸟遇到危险时把头埋
在沙子里的愚蠢!只有改变自己,冲破人生的套子,我们的未来才能由我们自己书写!
回顾人类历史,别里科夫式的人生实在太多了!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别里科夫每天穿着雨靴,戴着帽子,带着手套,更重要
的是他精神上的套子,对沙皇权威的畏惧,达到了连思考沙皇的错误都不敢的地步,一丝一毫地遵从不敢违背。“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在诗词里陆游思念了唐婉千千万万遍,也抵不住他畏惧母亲,亲手把爱人推向深
渊的事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敢把三千功名视为尘与土的岳飞畏惧皇
权,一道“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几十年的功业化作了东流之水,令后人叹惋!
思考当今社会,开始告别别里科夫式的人生!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北大才女王心怡一封《感谢贫
穷》的书信,引发了极大热议,有人不屑,认为贫穷是困境给予不了成长所需的任何营养,可我认为她超脱她人生
的套子,没有畏惧套子,没有被困在套子里!《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走出母亲织就的套子,寻得人生的美好;《我
是余欢水》里的余欢水被生活的一地鸡毛折磨得失去自我,落入人生的套子里,一场癌症晚期的误诊却让他走出套
子!当我们不再畏惧,勇于改变自我,就能够冲破人生的套子!
展望未来世界,多元的文化让别里科夫式的人生远离我们的生活!
罗曼·罗兰说:“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里徘徊。”未来的社会是新时代的青年们所创造,我们
活成什么样子的人,未来就能成为什么样子的社会!95 后小伙楼威辰卖掉房子,写下:“一生赤诚,不食烟火”的
墓志铭,支援武汉;18 岁的朱如归学钟南山爷爷驰援武汉;各地县长、央视名嘴学着李佳琪直播,助力农业发展,
他们都没有生活在人生的套子里,没有被财富压倒,没有被亲情绑架,没有被世俗羁绊!在这样多元的社会环境中,
人人不必成为别里科夫!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载。”胡适如是说。我同情面色总是苍
白的别里科夫,同情他被时代阉割的精神!读他时,我痛;合上书本,我思,告诫自己,敢于冲破人生的套子,勇
于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名师下水作文 4
从心所欲不逾矩,有为有畏“套中人”
—— ——重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有感
王琳琳
掩上书,却关不住思汹的涌绪。书中,躲在雨衣里瑟瑟发抖的别里科夫,最终被吓死在旧套中。“江山留胜迹,
吾辈复登临。”而今,却有了更多主动入“套”者,他们,在新“套”中从心所欲,却不逾矩,风采闪耀,熠熠生辉。
他们,恪守职业道德,不忘青春,芳林新叶吐翠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北大参军女生宋玺,深知军人的职责,克服重重困难,万里赴戎机,与战友们远
赴亚丁湾护航,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大学毕业生郁竹君,深爱“针尖上舞蹈”,毅然做了苏绣接
班人,一根细针,几缕丝线,变幻出唯美画卷,世象万千,让非遗登上世界舞台;旁人眼里沉闷的“佛系生活”,是
制香传承人徐金乐在其中的挑战,恪守传统品质的同时,研发适合现代人和年轻人的香品,让非遗距离我们不再遥
远。她,他,还有他们,年轻的中国航天科研团队,齐心协力,攻克难题,探索更遥远处的灿烂星空,追逐着星辰
大海的梦想。
青春的他们,恪守着职业道德的新套,又不忘他们青春的理想、青春的活力、青春的奋斗,让中国精神和中国
力量生机勃发。
他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流水激越洪波起。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正是对“地心说”的批判、“日心说”的构建,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正是
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唯物主义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的登场扫清了障碍。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在我们古老的国度
上,有发现井田制已不合时宜、大胆革新的商鞅,为秦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有“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
界”的共产党人,带领我们,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发展犹如长河,善于认识和把握这条发展“长河”的规律者,创新当其时,改革得其势,才能在历史大潮中顺
势而为,乘势而起,奔腾向前。
他们,心怀天下,把小我融入大我,一花开后万木春。
一滴水,唯有放进大海,才永不干涸。国与民,休戚相关,同心前行。于敏,28 年隐姓埋名,“愿将一生献宏
谋”,填补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7 年学飞机,9 年造
导弹,50 年放卫星。他们,以精诚在中国发展史上书写了荡气回肠的传奇。传奇的身后,是奔走的新一代:国产航
母副总设计师王硕威,以青春描绘海洋事业的壮阔图景;“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 大型客机飞上蓝天,港珠澳
大桥全线贯通……一群群勇于开拓的 80 后、90 后,将青春融入每一个部件,把激情浸入每一次的研发,让梦想在祖
国的万里长空腾飞,撑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望。
“我们想在最美的花季,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等若干年过后,相信它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新时代的我们,
固然平凡如斯,依然要不忘初心,做好自己,与时俱进。
平凡人生与非凡青春,皆在你我手中。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