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作家李尚龙曾发文说:“废掉一个年轻人,只需要三样东西就够了。哪三样呢?一根网线,
一台电脑,一部电话。”
有人看后则补充道:“废掉一个年轻人,两个办法就够了。给他一部手机,给他一个沙发。
回家葛优躺,看视频。大脑废了,四肢也废了。”
对此,某班将以“电子产品和网络能否毁掉一个年轻人”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
你以“正方”或“反方”的“一辩”的身份拟写一篇辩论稿,选好角度,准备在辩论赛中进行主
辩陈述用。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说理充分,论辩有力;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辩论稿”,属于演讲的格式。
标题:点明中心,表明论题。
称呼:尊敬的评委老师、辩手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开头:点明中心,可以技巧开头。我方的辩论观点是:
主体:层次清晰,角度深刻。可分论点引领。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赞同。
结尾:深刻有力,给人启示和回味。客套语:本方主辩陈述完毕,谢谢大家!可以写日期。
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文章都应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
【聚焦范文】
本一颗自律心,电子产品皆为浮云
13 班 张熠南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当春日暖阳下的一卷诗书被低俗荒诞的短视频取代;当落木萧萧时的枫林漫步地点变为“王
者峡谷”……越来越多的声音中夹杂着担忧与关切:年轻人要被毁灭了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自律力的缺失是沉沦网络的根源;自我懈怠是被电子产品奴役的罪魁祸首。故言:本一颗自律心,
电子产品皆为浮云。(强调!)
时代之潮浩浩汤汤,每一个时代都有充满诱惑的事物吸引着摇摆的人去自取灭亡。泱泱大国,2
有沉迷游戏而废寝忘食者,亦有兢兢业业欲为民请命者。“玩物丧志”虽是至理名言,但它是以被
玩物所奴役为前提的。若我们只将电子产品视为有益补充而非生活全部,若将其当作开拓世界的
利刃而非苟且沉沦的舒适区,则“年轻人将被网络毁掉”之谈实为杞人忧天。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坐拥父辈打拼的奋斗红利,置身于互联网浪潮,合理利用网络是时代对
我们的考验,却也是时代的厚赐。沉香古朴的竹简早已渐行渐远,墨香依旧的书卷却也身影模糊,
我们选择了电子书碎片式阅读,也选择了生命的高效;“尝趋百里外”“负箧曳屐”的从师方式不
再,足不出户的网课斩获时间与知识的双赢;“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如
此消磨时光的沟通方式已被湮没,俯拾皆是的社交软件为交友提供更多可能。电子产品与网络为
年轻人吹起饱满的风帆,编织了一种前所未有生活方式。(辩证分析,深刻有力!)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碎片化阅读中你是否仍怀
有耐心钻研的初心?网课学习中你是否坚持宝贵的课堂习惯?互联网社交中你是否丢弃修养与底
线?怀一颗自律心,不忘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把握工具与人的主次关系,网络的诱惑对新时代青
年而言,也只是浮云堪过, 不会沉溺其中。(用三连问引人思考,引出并突出中心观点!)
李子柒依靠短视频用心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欣赏诗意田园;中国电竞队 IG 夺魁全球决赛,
电子游戏是“洪水猛兽”,亦是追梦者的奋斗人生;互联网创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
诸于电子行业,占据时代先声……可见“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合理利用坚守初心,互联网
给了年轻人更多崭露头角的机遇。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怀一颗自律心,不被电子产品奴役,我辈青年定
会踏过浮云,不滞于物,探索人生的山高水远。
还以清名,施其功用
27 班 闫思晗
尊敬的正方辩友,各位评委:
大家好,针对本次辩题,我方观点是:还网络清名,施网络功用。(开篇亮明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李尚龙以为“网线、电脑、电话”可以毁掉年轻人,是说网络时代的诱
惑更改现代生活。有人主张“手机、沙发”即可“废”一青年,讲的无非是懒惰与享乐主义的荼
毒。事实如此吗?我方不免要提出三个问题:是人用网还是网用人?被毁的年轻人,网络是“主
犯”还是诱因?究竟是什么毁掉了年轻人?(灵魂三问深刻!)
网络作为虚拟平台,提供的是联系外界的渠道,创造的是改变提升的路径,载录的是广博丰
盈的资源。如何使用,则在使用者本身。年轻人因缺乏正确的判断与自我的约束能力而沉迷网络,
错在人而非网络,例如杀人犯持刀杀人,我们依法论罪的是人,哪里有处决刀的道理?(活用课
本,“王无罪岁”,好!)同理,人不善用网而颓靡,怎么偏说是网“毁”了人呢?
我们知道杨震拒金,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流传千古;我们感叹苏武牧羊,一生苦居异
乡历尽艰辛亦不降敌;我们敬重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一心忠诚不易初心慷慨赴死。那么我们就
明白,毁掉年轻人的从不是诱惑,是一颗无法抵挡诱惑的心。
所以我们要问,是什么让网络成为了“罪人”?
研究表明,沉迷网络的年轻人大多自卑孤僻,难以面对真实生活,于他们而言,网络承接了
情绪外泄,建立了表达渠道,成为他们在某一维度里走出自我的契机。因此我们要说,网络绝非
青年成长的拦路石,而是教育失位的遮羞布、“替罪羊”。(清醒!深刻!)当我们冷眼旁观,一句
“网络毁掉年轻人”来定义这个庞大的社会现象时,也就忽视了经济飞速发展下一代人的迷惘与
焦虑,掩盖了亲情的缺失和教育的失当,抹杀了年轻人精神世界里的空洞与茫然,我们将罪责归
咎于网络,而轻易脱身。(思想深刻,语言犀利!)
当网络背负恶名,我们用什么来拯救迷失的年轻人?
是时候承认了,网络不能毁掉年轻人,当少年被摘下“网瘾”头衔,他们的内心方可展露,3
社会的缺失方可弥补。只有如此,才可在喧嚣之中托迷途人归岸,还网络以清名,而施其功用。
反方陈词结束,谢谢大家。
淮南为橘淮北枳,严于律己方为真
28 班 吕泽北
尊敬的评委老师、对方辩友:
我方论题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开篇亮明观点!)
孟子曾用来揶揄梁惠王的“刺人而杀之,非我也,兵也”与“电子产品原罪论”何异?电子
产品与网络何罪之有?电子产品毁掉年轻人分明是自甘堕落的借口。(活用课本,观点明确!)
电子产品与网络一出现,就能毁掉一个年轻人?也不尽然。鱼传尺素的年代,也有整日提笼
架鸟的纨绔子弟;万物互联的今天,也有借助网络各领风骚的弄潮儿。电子产品与网络毁掉一个
年轻人并非是一个颠扑不破的铁律,“导之东则东,引之西则西”,就如同让甘美之橘变成苦涩之
桔的是所处的土壤,而非树本身。毋庸讳言,自律的缺失才是真正毁掉年轻人的罪魁祸首。(辩证、
深刻!)
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让我们感叹“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万紫千红总是春”,不能因为自己
内心的单调而抹杀更多光明。网络和电子产品同样能为人生赋能。君不见疫情当下,师生之间天
南海北一线牵,更多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君不见面对西方媒体的选择性失明,中国的
年轻人们利用网络向世界传达事实,表露来自东方的智慧;君不见利用网络樊锦诗开发数字敦煌,
让千年的壁画再度“飞天”;君不见复兴号高铁的呼啸而过,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哪一个离得开网
络和电子产品?网络和电子产品不该被年轻人们当成自律缺失的遮羞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借助电子产品和网络“凭崖览八极”的攀登者,也
有沉溺于海量信息“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碌碌无为之辈。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流量明星,李子柒却
逆流而上,严于律己没被网络洪流所裹挟,不仅吟唱了自己的人生诗篇,还让中华文化在他邦开
枝散叶。同样是“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怎能武断电子产品和网络会毁掉年轻人呢?
“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恰当,有力!)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议。在
这个信息催眠的时代,能否严于律己,正在成为一项挑战。是被网络和电子产品摧折奋飞的翅膀,
还是利用之而登上进步的阶梯,全在你我之手。众声喧嚣更需自律的品质,不被洪流席卷,不被
浮华眩晕,你我要时刻高悬达摩克里斯之剑。
这正是:淮南为橘淮北枳,严于律己方为真。(水到渠成,观点突出!)
谢谢大家!
莫怨外物喧,谨修自律身
29 班 王瑜然
尊敬的正方辩手,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方的辩论观点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能毁掉一个年轻人。(开篇亮明观点!)
先贤柏拉图曾言: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欲望的控制。是言不谬。与其将失败归咎于电
子与网络,对其忌讳畏惧,不如静修己身,持心自律。
身居喧嚣人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我曾无数次听到青年沉迷网游竟抢劫偷窃作为生
存之道,也曾目睹公共场合低头族无视红灯险酿悲剧。如此种种不禁令人生出一种一部手机,一
根网线,废掉一个年轻人的忧虑。乍听有理,细想无据。沉溺网络,依赖电子产品的背后,是个
人自制的缺失与内心自律的空白。(语言简洁有力!)
古语有云:勤而自律,心似明镜。外物喧豗既已无法改变,自律自制便是康庄大道上的指路
明灯。洛杉矶四点的太阳与日夜不息的训练屏蔽了外界的评价议论,也见证了曼巴精神的万众瞩
目;坚持数年的节制饮食与高强度运动打消了外界的猜测质疑,也成就了刘雯的名模之路;日夜4
闭门研读与反复枯燥的发声训练,弥补了张建一的先天劣势,也奠定了其优秀歌唱家的基础。是
自律之心为他们驱散了外界纷扰,擦去心灵蒙尘,获得生命的荣光。
林清玄告诉我们:“于喧嚣中突围,方可以灵魂浸润灵台,跨北海,超物外。”电子网络的
多重诱惑下,手持自律方可雕镂本心,永不漫漶。周源拨开迷雾,在一字一句中书写知乎辉煌;
扎克伯格擦亮心窗,一笔一画中描绘脸书传奇;黄森坤屏蔽嘈杂,一言一行中传递电商强音。(精
炼!有力!)信息潮流席卷而来,自持规矩,律己于身,亦可以在新时代百流交汇处弄潮,博一
方天地。
互联时代,青年人是被点燃了的药焾,迫不及待地去点亮生命的焰火。自律使用电子网络,
我们的时代享受着“开放融通,互利共济”信息便利,开创着“万物互联,万众创新”的创新路
径,汇聚着“以开放求发展,以互联谋共赢”的多元思想,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的今天,青年
不应做时代的看客,而应做民族前行之船的舵手,以自律作桨,开拓新的大江大河。
毁掉年轻人的从不是网络和手机,而是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下自律的缺席,但物质生活的繁荣
带来的不应视本心的泯灭,而应是性灵的提高。莫怨外物喧嚣扰乱心中安宁,谨修自律方是灵魂
长久的滋养,电子与网络永远拂不乱自律者心中的一池春水。
密林蓊郁,前路愈明;山鸟纷鸣,此心愈宁,无怪外物,心怀自律。莫怪网络手机,青年自
律亦可笃志前行。
本方主辩陈述完毕,谢谢!
其心其神澄如明镜,所见所闻何以为患?
高二 35 班 董雪儿
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和网络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开篇亮明观
点!)
有些人担忧当代的年轻人会整日沉迷于网络,不思进取、不愿努力,在电子产品和网络的麻
痹之下失去健康的身心,成为消极懒惰、随波逐流的“废人”。这样的现象确实需要警惕,但如
果细加推敲便能发现——能够毁掉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从来都不是网络和电子产品本身。
试想,如果每一个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年轻人都能树立起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使用网络
时处处节制,不沉迷虚拟世界、不忽视身心健康;在网络空间中遵规守纪、谨言慎行;面对网络
信息冷静思考,做出判断;在网络环境中不轻信不盲从、不随大流;在网络社交中讲文明、有素
质;明辨虚拟与现实的差异所在,人人守得住自我管理的底线,人人辨得明“善假于物”的道理
—— 没有了“大学生熬夜打游戏猝死”的悲叹,没有了“网络暴力摧毁了某网友的平静生活”的
控诉,没有了“某明星粉丝滥用举报功能、恶意攻击他人”的闹剧,“网络毁掉当代青年”一说
又从何而起呢?所谓网络摧毁青年,很大程度上只是失去自控能力与理性思维的青年们尴尬的借
口。(分析透彻!思想深刻!)
那么,部分当代青年的自控能力不足带来了网络成瘾的风险,互联网上也确实存在一些可能
对青年的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良信息,难道将网络移出青年的视线,就可以一劳永逸地防
止一部分人的精神走向颓废腐败吗?花花世界纷繁喧嚣,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充斥着光怪陆离的
种种诱惑,即便远离了有些人视若洪水猛兽的互联网,那些意志薄弱的青年仍有可能因为其他来
源的诱惑而误入歧途。此时,难道也要像正方辩友所持的观点那样,将所有传播文化信息的载体
都定义成摧毁当代青年的罪魁祸首吗?被网络摧毁的表象之下,往往躲藏着缺乏在不良诱惑面前
大声说出“我拒绝”的底气的事实,将个人之过加诸外物之上的行为确实太不理智,且不够光明
磊落。
更何况,在科技飞速发展变化的当代,互联网与电子科技已然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得
力工具。从衣食起居到学习娱乐,网络带给这个时代太多的红利:辅助青年村官们打赢脱贫攻坚
战的“互联网+产业”,多家博物馆开设的寓教于乐的“云观展”活动,疫情期间帮助居家隔离的
莘莘学子不废学业的线上授课……电子设备与互联网为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带来的裨益数不5
胜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仍要因为个别人的不当之举而一刀切地判定电子产品和网络是摧毁
年轻人的元凶,这不是有失偏颇的吗?
总而言之, 若是一个人精神不够强大,那么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摧毁他身心的祸端;然而
如果他心明眼亮、正直自律,那么想必他不仅难以被身外之物摧毁,而且还会尽力让它们成为促
进自身进步的动力。其心其神澄如明镜,所见所闻何以为患?由此可见,对方的观点“电子产品
和网络会摧毁年轻人”便无从谈起了。(说服力强!使对方无可辩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