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备考专题:近 3 年全国高考语文规律!
教育部最新消息,2020 年将有 1071 万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又增加了 40 万。2020 年,高考
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再加上疫情影响,今年高考可谓难上加难。高三学生现在是不是很焦虑,压力
很大呢?
其实高考是非常有规律的,努力固然重要,考试也是有套路的。
我们对比了 2017-2019 年全国卷语文试卷,结果发现了这些规律...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你能 get
多少?高一、高二的学生也要提前掌握哦!现在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总结:从 2017 年到 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近三年来三卷的题型都没
有变过,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选材以历史、文化、文学相关,其中
又以文学和文化常识为主导,这个符合现在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选文一般在 1000 字左右。从
试题难度方面来看,近 3 年试题考查的更加灵活,选项设置的陷阱更加隐蔽,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
定要将各选项跟原文进行认真比对分析,注意细微的变化。从学生的准备上来说,平时不妨可以看
一些历史文化、文学方面的杂志,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总结:
从近三年对实用类文本的命题上看,出题人在文本的选择上,2017 年至 2019 年以新闻考察为主,
考察学生对筛选概况信息的能力,以及新闻背后所折射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题型上,考察客观
题何主观题两类,2 题客观题,1 题主观题。客观题在于对材料的分析,主观题偏重材料的对比分
析,材料的侧重点,以及解决措施类等。主观题从 18 年开始比之前多了 2 分,分值有 4 分变成 6
分,选择题从原来的 8 分变成了 6 分,可以看出更注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整合的能力,同
时 2019 年的主观题比前面 2 年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不再是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总结: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 2017 年到 2019 年所选的文本以小说为主,并且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外
国小说为辅。篇幅在 1500 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
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不同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
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的品鉴能力。学
生要掌握基本的答题套路,同时要能够有鉴赏作品的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总结:
从 2017 年到 2019 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出题比较稳定。
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 19 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 12%。其中客观题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
约在 600—700 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 考 阅 读 文 段 从 思 想 上 来 说 必 须 是 “ 文 以 载 道 ” , 从 文 字 难 易 程 度 上 看 必 须 是 “ 浅 显 易 懂 ” ,
2017—2019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官职调动的词语、历史典籍、科举制度、人的称谓为高频考点,应多关注,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
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文言文翻译比较平稳。
(二)古代诗歌阅读
总结: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总体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
想内容。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
对减少,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诗歌的主观
题问法上打破了常规问法,但仔细分析还是对诗歌情感的考察和诗歌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需要考
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题,单纯的背诵答题公式和术语无济于事。
3、名篇名句默写总结:
由上表可知,从已考查过的名篇名句来看,能先为默写内容的句子在致为:①思想深刻的句子,主
要是道德教化,弘扬正面的人格精神,侧重思想性、教育性;②写景叙事特别精妙的句子;③格式
上比较工整的句子,在结构上侧重于对偶,体现审美性。近三年考查的名句多出自先秦和唐宋作品,
先秦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散文思想性强;唐宋诗词和散文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