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各地名校 押题作文预测 导写(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经典细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
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网络文摘
②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
③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
国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各国代表共商大计,为达成公平而有效的协议而
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作为中方发言人的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
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和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次涉及宏大主题的写作,考生综合三则材料和提示性话语,并由平日对社会时政的关注,不难
推导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作文题的写作核心。
材料①是说,当灾难来临时,所有国家、所有人群都会受到影响。
材料②则重点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人与人)之间是有机关联的整体。两则材料既暗示着不同国家、人
群之间祸福相依、休戚相关的联系,也暗示着全人类都应该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
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③则以中国先贤的政治文化理念,指明建设的方式或具体做法,即以德为先,友善处理人与人、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三则材料分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措施之一),共同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写作的核心。在行文时,最好能适当引用、概述或诠释三则材料的内容,以更好地从材料出发,得出
相关观点。
优秀作文
同呼吸,共命运
尊敬的各国代表:
①大家好!再次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沈阳,我谨代表中方作如下发言。
【开篇情景意识足,点明自己的身份。】
②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叫做地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人类。
③从贝加尔湖畔,到尼罗河边,从密西西比河以东,到多瑙河以西,从珠穆朗玛峰,到安第斯山脉,
从非洲草原,到欧洲平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及人类的脚步,闪耀人类的光芒。这是全世界的收
获,也是全人类的幸福!但,挑战与危机如影随形,天灾与人祸纷至沓来。【②③两段,首先运用引证法,提出人类拥有共同的家园,接着提出人类面临挑战和危机,引起了下
文对“命运共同体”的论证。】
④当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涨,低陆城市岌岌可危时,当山火、地震、海啸云集而来时,当全
球空气和水污染加剧,资源日益枯竭时,当恐怖主义横行,战争与杀戮肆虐泛滥时……我想,不会有一个
国家能幸免于难!而且,如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处理好所有的危机和挑战,无论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还是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亦或是此刻全球气候、卫生、安全等危机重重,紧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妄
想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曾经、现在乃至未来,应对、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
国家和所有民众!
【第④段运用例证法,从气候、环境、安全等角度,有力地论证了所有国家共同应对、解决问题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
⑤唇亡齿寒,巢倾卵破。某些国家仍执迷不悟,沉醉于单边主义带来的“财源滚滚”,奉行所谓的独
立和自由,将自己幻化成一座孤岛,妄想着与外界隔离,认为团结一心都是在为别国谋福利,此举实为无
知、短视和倒退!
【第⑤段驳斥了某些国家的错误做法。】
⑥须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远隔千里的大洋彼岸可能迎
来一场飓风。六大洲在几万年前,也曾紧紧相连。而联合国的成立,G20 峰会的举办,一带一路的重启等,
都是为了让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团结。在全球化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一件高端商品的完成需要多个国家
的相互协作,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需要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世界轻易分割!
【第⑥段从政治、经济角度,再次论证全球化的重要性。】
⑦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每个国家既是单独的个体,也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只有汇入
整体的洪流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强的力量,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
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气度,来消除与他国的隔阂,与世界携手共进!
⑧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分国别,不论肤色,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西方
伟大的智者拉封丹曾大声疾呼: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山川异域,风
月同天”、“亚当子孙皆兄弟”!
【以上⑦⑧两段,从“怎么做”的角度,阐发中国主张。但是第⑧段,似乎放在第⑥段之后,逻辑上
更好懂一些。】
⑨“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全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然的手中,更掌握在我
们自己手中。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总阶段,再次呼应主题。】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作文原题【柳州 4 月统测】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也许(节选)
舒婷
也许泪水流尽
土壤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哪些联想和感触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诗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操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
考生作文点评
也许是一场雨
某考生
(文章的标题镶嵌了诗歌的标题“也许”一词,巧妙地与命题材料联系起来。)
也许疫情,来势汹汹,就是一场雨。正合了舒婷的诗,我们泪落如雨,我们渴望太阳。在雨中,专家
们扛着沉重的责任,白衣天使们对苦难发声,无数仁人志士在使命的召唤下逆行,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
顾向雨中去。
(第一句开门见山把“疫情”和“雨”联系起来。第一段是标题的展开,又是全诗(节选)的缩写;
通过“也许”“太阳”“泪落如雨”“扛着沉重的责任”“对苦难发声”“在使命的召唤下”“没有其他选择”
等词语或短语,既将所有节选的诗句有机浓缩为一个整体,又巧妙地把文章与命题材料挂钩。)
凝望雨中,灰暗中有光明的身影,“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带
着国人的期望逆行而上,李兰娟、陈薇等专家在会上面色凝重。面前是新冠病毒的疾风暴雨,背后是 14
亿微渺的国民,一切重压都落在了他们肩上,但他们的信念越是巍峨。钟南山院土指挥部署防疫,开方舱、
建医院,苦口婆心地劝说国人,丝毫看不到 80 多岁的样子,李兰娟院士亲自带队上前线,运用独创的“四
抗二平衡”治疗方法,一次次直面死神的威胁。责任越重、信念越不可屈,行动越发有力。是他们在雨中
撑起了伞,挡住病毒一次次的侵袭 。
(本段直接引述命题材料诗句“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举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为例
子,展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如何在严峻形势中展现愈发坚定的信念。)
跑进雨中的,还有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们,看到不幸,看到灾难,看到泪落如雨,他们站了出来,“为
一切苦难疾呼”。防护服下,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护目镜下,脸上一道道红色的深痕,累了,顾不上坐
一坐,困了,倒在走廊上就沉沉睡去……就这样对抗着这场大雨,将伞撑到天晴。也许,他们对于个人的
不幸,只好沉默的让它过去。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身患渐冻症,走路一瘸一拐,但他笑而不提,四处奔忙,
每日工作到午夜两点,连妻子感染了也抽不出时间陪伴,河南一医院的护士见到女儿送来的饺子,痛哭着
拒绝了和女儿拥抱的请求。他们为正义奉献,阻止着苦难的延续,将个人不幸送入雨水中流去。
(先从“面”上叙述白衣天使为大众疾苦奔忙而把自我辛苦和牺牲放到一边的群像,再以金银潭医院院长和一个河南护士为例子,从“点”的角度写具体写他们如何“将个人的不幸送如雨水中流去”,点、
面结合阐释“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这就是一场全国人民的大雨,“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相信这就是使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建设者言:“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生产者言:“人民需要
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领导者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民战疫,则不惧风雨。世卫组织
总干事谭德塞感言:“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动员。”其实不只是。华夏遇雨,荆楚大疫,这是我们
身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顾向雨中去,为祖国人民挡住这场雨 。
(直接引述“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引用建设者、生产者、领导者三个群体的
宣言,以及世卫组织总干事的感言,论证中国人民面对新冠肺炎病毒之“雨”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许泪水流尽,土壤更加肥沃”,我们歌唱太阳,我们渴望春天,即使是在雨中也不曾放弃,幸而,
雨过天晴。
(直接引用“也许泪水流尽,土壤更加肥沃”,间接引用“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总
结全文。)
总 评:
这是一篇可以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过目不忘的优秀考场作文。文章标题《也许是一场雨》巧妙地将
作为命题材料的诗歌标题《也许》镶嵌进去,且“雨”是一种为人熟知的具体自然物,在此语境中又具有
象征意味,所以这个标题意涵丰富。正文照应标题,通篇以“雨”喻“新冠肺炎”疫情,充满画面感、意
蕴感和抒情色彩。首段引题,巧妙运用相关的词语和短语,把命题材料的诗句不着痕迹地浓缩为一个整体;
主体部分三个自然段分别以命题材料中的三个诗句(复句)作为分论点,辅之以典型的事例,饱含深情地
叙述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竭尽全力、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剩余的其他两个诗句作结,
一句直接引用,一句间接引用,不仅使全文自然闭合,更通过“幸而,雨过天晴。”这样意味深长的话语
升华了主题。文章构思巧妙,思想深刻,意境宏阔,内容丰富,事例典型,感情真挚、浓烈而又有节制;
表达上没有华丽辞藻堆砌,但意脉贯通,句式多变,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机组合、自然切换,引用
恰如其分,叙写张弛有度,一气呵成。“凝望雨中,灰暗中有光明的身影”“阻止着苦难的延续,将个人不
幸送入雨水中流去。”“我们歌唱太阳,我们渴望春天,即使是在雨中也不曾放弃。”“只顾向雨中去,为祖国
人民挡住这场雨”等等这些表述传递满满的正能量,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深受感动又备受鼓舞。要特别指
出的是,文章通过“雨”这个虚实结合的上位概念涵盖“疫情”和“抗疫”,表现中国人民“风雨无阻”
的抗疫精神和“雨过天晴”的抗疫前景,这是从《也许》这首诗的整体意涵出发而非某个诗句或关键词来
立意,是最为切合题意的!文章在内容、情感、文采、创意等几个方面的发展等级都具有突出表现。全文
只有“我相信这就是使命”一处见到“我”,如果适当增加一点自我的成分到文章中就更佳;原文个别词
语、标点使用略有瑕疵。瑕不掩瑜,这是一篇展现生活宽度,彰显生命厚度,折射社会温度的考场一类卷
范文。评 5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