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作文原创押题: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
新闻背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东丽区华明街胡张庄村股份经济
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杨宝玲建议,应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
宜,释放出“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疫情下,面对经济乏力,就业困难的现象,曾经
“难登大雅之堂”的“地摊经济”可以说有效的帮助一部分低收入或是无收入者缓解了
“生存难题”,给他们带来温暖。
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回答有关就业的问题时,强调“打
破一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政策,让更多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并特意提到“西部有城
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 10 万人就业”。总理的关注,
折射出“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创造就业的拉动作用。
01
作文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地摊经济曾一度被贴上很多负面标签,比如占道经营影响城市秩序,商品质量得不
到保障,深夜扰民,产生垃圾破坏城市环境等。但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
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允许流动商贩经营。
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
经营场地。多地试水,却得到了各方点赞。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如你是一位在大都市读书的大学生,充分感受了大都市的地摊经济,然后给千
里之外的乡下家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②假如你是一位在大都市的创业市民,面对地摊经济的繁荣发展,你的创业取得了
一些成功,请你给市长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③假如你是一位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蓬勃发展的地摊经济、马路经济,受邀参加消费者协会组织的演讲活动,面对同为消费者的听众,你想说些什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立意
激活“地摊经济”,保就业暖民心搞活“
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保留地摊经济,给底层民众一点温暖“
地摊经济”需要要松绑,也需要升级
“小地摊”撬动“大就业”
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善法善政有助国进民进
地摊底色: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解绑“地摊经济”,考验管理智慧
地摊合法化,为底层民生松绑
“地摊经济”需要精细管理
让“地摊经济”释放中国经济灵气和韧性
“小地摊”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写作指导时评范文
“小地摊”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
问。在回答记者关于稳就业的提问时,谈道:西部有座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 3.6
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 10 万人就业。“地摊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
关键时期,有利于应对疫情冲击和加快恢复、稳定就业,一定程度上缩小疫情带来的经
济社会影响。
事实上,“地摊”停留在人们脑中是脏乱、无序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小地摊”激
活基层治理“新引擎”需要多措并举。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
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让“地摊经济”这个支点既撬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民生
活增加更多“烟火味”。
下好“先手棋”,强化顶层设计。事实上,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正是促进生活
服务业恢复的有力之举。一方面拉动灵活就业,让受疫情影响的“下班族”重获就业,
增加多源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便利居民生活、创造就业岗位、营造城
市文化。因此,要强化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保障,释放“新引擎”。城管、市监、安全、
卫健、工商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
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的合法地
位。例如:成都制定《关于建立城市管理“八项机制”深化柔性管理服务助力“六保”
任务落实落地的意见》,实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明确摆摊时间、摆摊地点、秩序维
护等问题,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好“平衡术”,提升精细水平。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
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
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不考核并不意味着不管控。要在“放”与“管”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通过提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规范提升“地摊经济”,避免摆地摊带来的占道经
营、无证经营、市场混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隐患和风险,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
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成立“劝导红袖套”党支部,发挥党员
示范引领作用,规范商家依规合法经营。
当好“服务员”,彰显治理温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
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
发展。发展“地摊经济”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政府这双“无形的手”在充当好“服
务员”的角色。一方面,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要“问之于需”,充
分征求商家对发展“地摊经济”的有效建议,合理解决诉求,一定程度上保障商家的权
益。另一方面,保障好消费者权益,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地摊
经济”的监管中,分片区、分业态和分时段地对摆摊设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及时有效
地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矛盾问题,保障好“地摊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发展“地摊经济”恰逢其时,是
落实“六稳”“六保”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彰显。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整洁形象固然不可丢失,但只要用心管理,在规范上下足功夫,保
证商品质量安全,“地摊经济”亦可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
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