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作文备考:体育相关作文试题及例文集萃
1.弘扬体育精神,传递体育正能量
作文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防控疫情期间,强华中学校园网络平台的“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送了三则与之相关的材料,鼓
励全校师生参与讨论。
①钟南山从小就喜欢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有涉猎。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 11 秒 2,年轻时举重的最
高重量是 100 公斤,卧推可以达到 70 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
录,至今无人能破。
②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
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
③有同学说,学业压力这么大,哪有闲心体育锻炼?有老师说,课时这么紧,还要让学生打球跑步吗?
有家长则认为,花时间运动不如参加数理化培训性价比高。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论坛直播中发言,向在线师生阐述
你的观点,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题
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在“防控疫情”的大背景下展开,“体育锻炼大家谈”论坛上推
送的三则材料也需要在这一情境下进行讨论。抛开情境,材料本身的观点可有不同解读,但若放在统一情境
下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三则材料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疫情期间,多数人被隔离在家,人们的身体素质更需得
到重视,尤其面对病毒对人体免疫力的破坏,我们更要看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本题一是考查考生的理性思
辨能力,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切题立意:
1.增强体质,远离疫情。2.学习与锻炼可以得兼。3.运动健身,体育强国。4.体育锻炼的性价比影响成绩性
价比。
增强体质 “疫”不容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很荣幸今天能够通过论坛与大家交流想法。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的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是对疫情最好的防控。增强体质,“疫”
不容辞。
“体育锻炼”一直被强调,却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正如大家所言,学生无“闲心”,老师“抢课时”,家长估量“性价比”,但我们更应看到近年来每况
愈下的学生体质和其日益突出的健康问题。没有一个好的体魄如何能在学习上一展拳脚?再看看我们的民族
英雄钟南山院士,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运动,并创下记录。钟南山院士是否因为体
育锻炼耽误了学习?我想钟院士今天的医学成就和耄耋之年奔赴前线的行为就能说明一切,甚至可以说正是
长期以来坚持锻炼的做法使其拥有了健康的体魄,从而保证了今天的他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义无反
顾。
再想想今天的你我,学习是否还能成为我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绊脚石”?
并不是学习阻碍了我们的锻炼之路,我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薄弱的意志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学习
固然重要,备战高考也必然忙碌,但适度的体育锻炼也必不可少,因为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才更有利
于我们在备战高考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
缓慢下降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升……这样下去,
我们的学习成绩没搞上来,反倒要把健康搞下去了。同学们,别找借口了,锻炼的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
疫情当前,我想有很多同学在学习之余,足不出户,蜷缩一角,刷屏、追剧、打游戏……沉浸到网络中,
很少进行体育锻炼。
虽然隔离在家,但我们还是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的。我建议大家转变观念,当户外锻炼不能实施时,我们
要利用家中有限的条件和资源积极进行室内锻炼。网络上推送了很多有意义的室内锻炼方式,大家可以利用
网上视频,跟着学做健身操,消耗能量。这样既能塑形,又能使身体得到锻炼,还能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大家也可在室内走步,可用哑铃、水瓶等器材辅助锻炼,打打太极、练练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锻炼身
体的同时也能修身养性,一举多得!希望春暖花开时,我们如期在校园相见,遇见的彼此都是健康、阳光的。
当然,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应是长远之计,疫情过后,我们仍要坚持。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义
不容辞。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身体为根,精神为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皮埃尔·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
②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毛泽东
③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
体格。——柏拉图
④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蔡元培
⑤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恽代英(中国共产
党早期领导人)
⑥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关于“体育运动”,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上述名句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
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解题
这是一道名言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此题承袭 2019 年全国汉语卷的命题方向,题旨指向“体育运动”,
切合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导向。本题在考查考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兼有价值引导的作用,目的在于引
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自身发展,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也会有话可说。但要说深说
透,并不是一件易事。
切题立意:
1.①+⑥ 体育运动,健身强。2.③+④ 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
3.②+⑤ 无体是无德志与智识。4.③+④+⑤ 有健全之身体,方能有健全之精神。
身体为根,精神为枝
树木若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有强健的根须。人也一样,身体为根,精神为枝。没有健康的身体,健
全的精神便是空谈。(比喻论证,由树根和树枝的关系强调体育运动之重要。)
柏拉图曾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
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精神教化固可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但没有健康的身体做支撑,一切便会归零。这
就如同拥有一辆报废汽车,就算有一桶上等汽油,也是无法开动起来的。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之重要,只有体
育运动才能造就强健的身体!(承接上段,进一步强调体育运动之重要意义。)
身体为根,精神为枝。但现实中很多人却本末倒置了。
当前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无视体育运动,甚至连体育课也大多被文化课抢占。我们
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目前这样的情况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真的优秀吗?如果我们
的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羸弱多病的书生,那这些人不但做不了未来的建设者,还可能会是浪费国家医疗资源
的“病汉”!教育,不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有体育运动素质的培养。正如毛泽东所说,文明其精
神,野蛮其体魄!(反面论证体育运动之重要意义。)
身体为根,精神为枝。体育为教育之根。(再次强化中心论点,承上启下。)
蔡元培说:“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人无强健体
魄,精神支撑则不会强大!当今之清华,有“无体育不清华”之说,清华大学学生必须上好体育课,游泳课
不及格不能毕业。人无健康体魄会怎样?当然开不出健全的精神之花。“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
康的身体来自体育运动。无体育的教育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当今教育当效仿清华——无体育不教育。(举
清华大学游泳课不及格不能毕业的例子,正面论证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
身体为根,精神为枝。体育为教育之根,为强国之根。
国家领导人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说:“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
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
为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要发展教育,发展教育不能忽视体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必须以体育为支撑。
身体为根,精神为枝。教育强国,体育强国。
3.体育锻炼谱写美好青春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三学生小李是同学眼中的学霸,身高 1 米 7 的他体重却只有 90 斤,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小
李说,因为身体瘦弱和性格内向,不喜欢体育锻炼。同时,高三学业繁重,所以他更愿意待在教室看书。
1917 年,年仅 24 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文章中“国力苶
(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于吾人实
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两句令你深有感触。作为小李的同学,请你给小李
写一封信,劝他改变对体育锻炼的想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试题解析】
本题目属于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两则材料角度不同,中心一致。 考生审题时,需要分别概括出
每则材料的侧重点:
第一则材料陈述小李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认为是身体不好和性格内向、学业繁重所致。很明显小李将
不锻炼的结果都归于外因,没有正确理解体育的作用及体育与学业的关系。考生分析问题时,只有回到小李
自身才能完成任务指令,即“劝他改变对体育锻炼的想法”。
材料第二段引用毛主席的两句名言,揭示体育对个人和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考生立意时可以综合理解,
写体育对个人的作用、体育对学业的促进作用、体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等。
题目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的“体育”不能等同于“体育课”,如果考生围绕现实生活中体育课存在的种种问题
展开论证,则会被视为偏题。
另外,文体限定为“书信”,考生需要正确把握书信的基本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和
日期都要具备,还需注意对象关系,以同学的身份写信,行文风格、叙述口吻等细节也会影响文章的品质和
阅读感受。
【立意参考】
本题为带有交际语境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领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作文命题聚焦“德智体美劳”中的“体”,紧扣时代要求。而在命题形式上,相较 2019 年课标 1 卷作文而言,
继承中有创新。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情景、写作要求三者构成。
写作材料为一具体事件。在对材料进行审读时,要注意一些细节,这是试题命制时有意为之的。“高三学
生”强调小李的特殊身份,为后面小李不喜欢体育锻炼创设了一个貌似可以接受的身份,其身份也具有较强
的代表性。“学霸”也就意味着成绩非常好,引出体育锻炼与学习关系的思考。“身高 1 米 7 的他体重却只有 90
斤”和后面的“体瘦”相关,引出体育锻炼和体质(身体发育)关系的思考。“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依据材料整体语境,这或许和只重视学习,不喜欢体育锻炼相关。“小李说”为转述,直接说明小李不喜欢体育
锻炼的三个原因:体瘦、性格比较内向、学业繁重。同时,此处也为考生的思考留下了空间。因为,这仅是
小李的认识,但认识是否存在偏差则有待考生思考。体瘦是否应该成为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体瘦与不喜
欢体育锻炼,究竟孰因孰果?性格内向与不喜欢体育锻炼有必然关系吗?性格内向是否是不喜欢体育锻炼而
造成的?那么,也就存在一种可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许能让小李的性格更为自信开朗。同理,学业繁
重是否应该成为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前领袖同志也曾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喜欢体育锻炼,强健身心,
不是更能应付繁重的学业吗?劳逸结合,通过体育锻炼让紧张的大脑有所舒缓、压力有所释放,不是更利于
学习吗?因此,小李所说的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其实正是试题命制时预设的思考空间。
考生需结合小李的具体实际及其思想认识,进行合情合理的批驳、分析、揭示,力求让小李对体育锻炼的
想法与认识(体育锻炼与学习、身心发展的关系)有所改变。
【参考立意】1.切题立意:
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2)文明精神,野蛮体魄。(3)练就“钢筋铁骨”,修好学问道德。
(4)体弱内向不是拒绝锻炼的理由。(5)民族之体强,复兴之路长。(5)学霸还需体强壮。
2. 偏题立意:(1)体育课再也不能“缩水”了。(材料的中心是“体育锻炼”,不是“体育课”,概念不同)
(2)不参加体育锻炼是个人自由。(价值判断有误,没有完成任务指令)优秀范文
体育锻炼谱写美好青春(58 分)
小李同学:
你好!
我们都知道,伏尔泰曾言:“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能够让我们身心健康,身体强壮,将更多的精
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可学习成绩如此优异的你却十分瘦弱,作为你的同学,我十分担心你的身体能不能扛
过高三如此繁重的学业,你可是我们班的“头号种子”啊!我真切希望你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高三学
习中更好地迎狂风,斩荆棘,破巨浪!
体强壮而力充沛,学有力而功加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也许对于你来说,是浪费了高三学习宝贵的时
间。但我却说,在课余时间体育锻炼,能让我们舒展一天的压力,“四月的天空如果不肯裂帛,五月的袷衣
又如何起头”只有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摆脱生活的束缚,高三的我们才能打好一场“持久战”,获得源
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可见,体育锻炼并不是将时间的肆意挥洒,更不是对自己的恣意放纵,这种劳逸结合的
方式是对时间和身体的充分利用,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毛泽东言,“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
效远”就是这个道理吧!
体强健而悦身心,悦身心而性开朗。也许对于内向的你,会认为在体育锻炼中交际实在比较困难。可是
我却说,体育锻炼恰好是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它不如广泛社交般复杂繁琐,要求面面俱到,体育运动只需
要简单的交流,何尝不是一个帮助你走向开朗的机会呢?纵有广西省高考状元杨晨煜在刻苦学习中热爱篮球,
在收获 730 分惊人成绩之间,更塑造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大男孩”;横有桌球王子丁俊晖学业不成,被人嘲
笑,但在桌球上播种了汗水,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在赛场上找回真正的自己。可见,体育锻炼不失为你逃脱
心魔的不二法宝。
体强劲而武风振,武风振而国力强。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上的“国力苶”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我
想对你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需要体魄强壮的青年。旧有言:“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如
果你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你一定能成为兼优精神和体魄的栋梁之才。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国家的新
血液,民族的曙光,我们打造成钢铁之躯必应由锻炼实现。“乳虎潜翼,鳞爪飞扬”,去运动吧!为国家和
民族 燃烧青春的血与泪。
高三的匆忙只是人生的一页,但更需要用激情和活力去书写。希望我的话语能帮助你“摆脱冷气”。红
日初升,其道大光。在充满朝气的青春,去运动吧!唯体育锻炼展现学子全面的风采,唯体育锻炼将我们的
年华谱写成动人华章!
你的同学:XX
2020 年 1 月 7 日点评:
本文审题精准,抓住了“劝说小李改变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这一任务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小李存在的三
个问题:高三学业太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一一驳斥,主体部分先立后破,劝导时道理充分,思路连贯,
能结合材料中毛泽东在《新青年》上的观点从国家和民族来谈,并能补充延展事例,引用得当,说服力强。
段首句借助顶针手法,一些诗句的引用和短句运用也增添了文采。
2 号文
强身健体,点亮生命(55 分)
亲爱的小李:
你好!
今日阅读毛主席的文章《体育之研究》,对其中“国力苶弱,武风不正”之忧虑与“体育于吾人实占第
一之位置”之寄望深有感触,令我不禁想到平日不爱运动的你。作为同学与朋友,请你听我一句劝:强身健
体,方能点亮生命。
也许你会说,你的身体瘦弱,根本不适合体育锻炼。此言差矣。“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这一可忧现象,
何尝不是由缺乏锻炼导致的?由于瘦弱而不运动,只会使身体离健康渐行渐远,恶性循环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更何况,羸弱不能作为逃避锻炼的理由。君不见,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老先生,不论是埋身于繁忙劳累的国
事之时,抑或是奔波于应接不暇的外交之刻,皆每日“雷打不动”地慢跑二十分钟,以此保持自己强健的筋
骨与高质的睡眠。朋友!七旬老人尚能坚持体育锻炼,我们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新时代的蓬勃青年,以体
弱之由不去运动,岂不羞愧?由此观之——强身健体,方能点亮生命之体魄。
也许你会说,你的性格内向,向来不喜欢喧闹的体育锻炼。此言错矣。毛主席在文章中谈到:“体强壮
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正因为内向,才更应该进行锻炼,以此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的水平。君
不闻,素有“精英摇篮”之美称的伊顿公学,在文化课之余,几乎将一半时间留给了体育课。在板球与划艇
的激烈角逐间,学生变得更加的开朗与外向,面对生活与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是学到了在课堂上难以传授
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朋友,这样看来,体育锻炼难道不是克服你的内向性格,学会外向积极对待生活的
一剂良药吗?由此观之——强身健体,方能点亮生命之德行。
也许你会说,高三学业繁重,何必浪费在教室看书的宝贵时间去运动呢。此言谬矣。“学问之进修勇而
收效远”,是运动能够给你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好处,又怎能以“浪费时间”一言蔽之!古时《吕氏春秋》有
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运动的事物方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亦只有常锻炼的高三学子能维持
长久的学习干劲与精力。否则,若因为学习压力无法释放而感到疲惫,效率岂不更为低下?在清华大学推崇
的“7+1>8”战略中,七小时的学习加一小时运动远大于八小时学习所得,也正是运动使学习提效的道理。
由此观之——强身健体,方能点亮生命之学问。
体魄壮后德行进,收效远时学问修。强身健体必常记,点亮生命行不休。愿你能改变陈见,爱上锻炼,
做一个学习与体育双成就的真学霸!
你的同学爱体
2020 年 1 月 7 日
4.关于“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倡议
【 原 题 再 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 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短跑……记者在
多地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
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作为一名校友,以“令狐冲”为化名,面向“阳光中学”的同学们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优 秀 作 文 】
关于“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倡议书
全校的学生朋友们:大家好!记得小时候,和我一起长大的一群农村娃,少人管束,学校没有什么正规的体育器材,也没有
什么专业的体育老师,真正的“体育课”都在学校之外:放学之后,个个像脱缰的马驹,上树掏鸟,下河捉
鱼,上学放学都要走几公里山路,回家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所以,除了个别孩子因为营养不良瘦弱些外,
很多人从小就锻炼了一副好身板。【本段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起,使得语言富有亲和力,也与下文中的
“如今的孩子们”形成对比。】 然而,如今的孩子们,特别是城市孩子的运动问题,这些年
却越来越被关注。其中原因也不难想象:城里孩子出门基本上就是坐车,课余时间也没有多少机会出去玩,
要不就是关在家里做作业,要不就是参加各种兴趣班,虽然不缺营养甚至营养过剩,养得白白胖胖,却手无
缚鸡之力。【提出问题(如今孩子的运动问题),并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原因分析,这是分论点一。】
当然,反思一下,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症结往往不只在于孩子,更在于我们。家长的过度“保护”,
学校的“因噎废食”、不敢承担责任,社会激烈竞争大环境下高考选拔的“唯分数”标准……或许都是造成
如此尴尬局面的重要因素。比如,之前媒体曾披露,全国多所高校取消了运动会上的长跑项目,并美其名曰
保护学生,避免受伤。当时曾引发舆论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说实话,不少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意识
到了问题之后,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去改变现状了呢?又有多少人真正认识到体育对于我们的孩子、对于我
们这个民族未来的价值呢?【本段从家长、学校、社会等多种角度,分析出现运动问题的原因,这是分论点
二。】
体育的意义,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说,“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思路更加开阔,
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本段通过引证,阐述体育的
意义。】
运动让人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可以帮助人们度过人生中的困境,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当年,克里
斯蒂安.贝尔等人主演的《斗士》,讲述了一个拳击手在运动中,不断自我超越,并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亲人,
最终实现了对于自我和家庭的救赎。影片用最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却成为囊括奥斯卡 7 项大奖的最终赢家,
何尝不是对于体育精神魅力的褒扬和认可—只有自我锻炼、自我完善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拥有健康的
体魄才能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斗志。【本段承接上段顾拜旦的话,具体阐释体育的意义,运用了例证法。】
运动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体育更是一种文化和观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体育不仅塑造一个人的体质,也可以塑造一个人的价值观。1917 年,毛泽东曾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
研究》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今天看来,仍不过时。【本段也
是阐释体育的意义,但是和上一段呈现递进关系,“更是”一词,体现了作者清晰的逻辑思维。】
学生朋友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社会的和谐健
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结尾言简意赅,发出倡议。当然,文章如果能把倡议的具体做法完善一下,
就好了。例如,从“居家运动”、“学校运动”等角度,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会更好。】
倡议人:令狐冲
XX 年 X 月 X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