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直击:长郡一模--少年“包公”让我们重拾诚信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作文题【长郡中学 2020 届高考模拟卷(一)】
阅读下面的漫画与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7 月 26 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突破常规思维,聘请 18 名少
先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 25 名作弊考生。
此举因“大人的事小孩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选取一则漫画,聚焦考生熟悉的考场情境,设置了小学生监考公检法竞
职成员,当场抓出作弊人员的瞬间画面,并辅以新闻时事解说——“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 25
名作弊考生”。漫画与时事有机结合,使得情境真实亲切,内容指向明确,考生联想思考当在此基础上
展开。“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写作任务有三:一是阅读漫画与文字,二是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三是
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材料中的“大人的事小孩干”是关键信息点,也是写作思维的触发点,考生必
须就漫画中的“大人作弊”“小孩监考”这一角色易位进行深度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悟出漫画所暗
藏的“诚信危机”。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认为小学生是“秉公执法”,对其举动必须点赞。公平、公正、诚信地
参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每个公民的具体要求,而小学生监考的是“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大
人与小孩谁更“秉公执法”?“大人的事小孩干”折射出什么问题?材料中说,公检法系统聘请少先
队员担当“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句话含有对现实的批判,意在表明大人竟然不
如小孩诚信守法。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本题因“大人的事小孩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提醒考生只要扣住
大人和小孩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便是符合要求,大人聘请小孩担当监考官的做法,可褒可贬;小孩检
举大人考试作弊,必须点赞肯定。大人的事到底要不要让小孩干?“大人的事小孩干”收到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如果大人干会怎么样呢?大人为什么还不如小孩?可以针砭时弊,批评社会现象;可以思
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材料给出的评价是“引起强烈关注”,至于是如何关
注的,考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聘请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这一做法可赞、可批、可辩证:①小学生监
考,诚实可靠,铁面无私,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同时提高了招考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的参与度,是
一种制度创新,值得肯定。②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竟然有 25 人作弊,让小学生去当“监考官”,直
面假丑恶,给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这种做法不宜提倡。③信不过大人而叫小学生担当监考官,
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全社会诚信度的缺失,加强全社会诚信教育,实属当务之急,这个任务不应该
让小孩来完成,大人们却应当深刻反思。④诚实可靠,铁面无私,童心是拯救假丑恶的良药……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
己擅长的体式展开。既可以写成文学类文体,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认识;也可以写成议论性文体,表明
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还可以写成实用类文体,比如写给 18 名少先队员的感谢信,写给各位参加竞职考
试考生的倡议书等等,文体选择自由灵活。
解题
本题属于图文组合类材料作文,漫画与时事相结合,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讽刺的力度,用小学生
担当监考官“秉公执法”的形象画面激活考生思维。主要考查考生理性分析和评判时事热点问题的能
力。材料中的“大人的事小孩干”是关键信息点,考生可以从“大人的事为什么要小孩干”“大人的事
小孩干得怎么样”和“小孩干大人的事到底行不行”等方面联系现实进行追问和思考。本题注重塑造
考生的“社会品质”,引导考生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自我成长需面对的问题。如何看待社会的
不良现象,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每一个“小孩”和大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于童心处觅诚信。
2.大人的事小孩干,到底是形势所逼还是推陈出新?
3.少年包公让我们重拾诚信。
4.让小孩“秉公执法”,大人怎么了?
5.小学生监考是创新,但更多是无奈。
……
偏题立意:
1.创新是时代的高歌。(标题大而空,没有针对材料中请小学生监考一事)
2.事情不问大小,责任不分年龄。(同上)
3.大事小做,各有其华。(忽视“大人的事小孩干”这个关键点,“各有其华”在材料中找不到来
头)
4.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没有直击漫画与材料隐藏的核心内容)
5.一片冰心在玉壶。(胡乱引用,盲目追求文采而失去对材料关键信息的挖掘,“冰心”与“诚信”
相去甚远)
……
范文展示一
莫让诚实之光,沦为人性之殇
佚 名
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聘请 18 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 小学生“秉公执法”,
当场抓住 25 名作弊考生。小学生身上所闪烁的诚实之光,是当下社会紧缺的“必需品”。然而我们更
应关注的,是这场“秉公执法”的监考“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所暗藏的“诚信危机”。
“大人的事小孩干”,缘何收获如此意外的效果?
我想,当是他们的诚实得以托举起公正的结果,而大人与之年龄、阅历不相符的办事准则已成为
全社会的诟病,是以引发众议。人们常说“童言无忌”,而正是由于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与勇气,才使孩童身上的诚实之光愈发可贵。鲁迅先生有言:“所有伟大的人格素质中,最重要的便是
一个‘诚’字。”大人常年流连于名利场中,与功名利禄打交道,为世间纷扰所困,忘了自己曾经也是
一个“孩子”。然而当人生的黄昏降临,蓦然回首,却发现丢了最为重要的“诚”,实为惑矣。大人因
囿于面子、维护学生尊严等种种因素,丧失了监考官应有的责任担当,竟不如孩童的诚实揭发来得公
正,实为人性社会之殇。
“大人的事小孩干”,又为何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大人的事小孩干”,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言外之意大人不能“秉
公执法”,如果大人不能“秉公执法”,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试想,若每个大人都在成长过
程中丢失了诚信,中国就真的生病了。回望曾经,毒奶粉、注水肉、假疫苗给国人带来的惨痛伤害还
历历在目,豆腐渣工程、地沟油炸油条、苏丹红鸡蛋造成的国人信任危机犹未消除。不过好在还有格
力、华为等良心商家、企业恪守初心,做好人民生活的“监考官”,这才不至于让人民的答卷上混沌一
片,不让诚实之光沦为人性之殇、散落满地无人拾起的窘境上演。
莫让诚实之光,沦为人性之殇,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小学生的“秉公执法”收获了想不到的好效果,而我们社会的诚信长城却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建设。
当我们每个人都举起心中澄净的诚实之光,簇拥起诚信的火把,才可为诚信中国伟大之业的建设注进
精神动力和无限滋养。那时,《礼记》中所描写的“货恶之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的大同社会也有望
实现了。
莫使诚实之光,沦为人性之殇。《战国策》中有云:“唯天下之至诚,方能经伦天下之大经,立天
下之大本。”当“诚实”二字成为人生的“压舱石”,小到一场竞职考试,大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治安,
都无从烦忧苦恼了吧。愿华夏大地上燃起诚实之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是以诚信中国方可到来,人性之殇无迹可循矣。
点评
本文紧扣漫画和材料的核心立意,将小孩的诚实品质与大人的诚信缺失并置而观,引发对“诚信
危机”的理性思考,立意精准大气,行文思路清晰。鲁迅、《战国策》、《礼记》中的三处名言点缀其中,
形成筋骨句,巧妙贯通全文,使得文章气韵流畅。结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
崩”化用《诗经·小雅·天保》的歌词,展示“诚信”得以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景,清新雅致,意蕴悠
长。
范文展示二
打破常规,返璞归真
唐芊芊
凉州区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聘请 18 名少先队员担当“监考官”一事,似乎显得有点荒唐,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那么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呢?
小孩子的世界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他们不会颠到黑白。
相较于大人来说,大人的顾虑太多,杂念太多,他们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管得太松就是失职,
管得太严又怕“引火烧身”,往往会形成监考的“中庸之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监考这件事情
上,似乎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是监考,而是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人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不断成
长的过程中白纸也被染上了多样的颜色,小孩的白纸上更干净、无暇,没有过多的干扰因素。
打破常规,返璞归真,大人不妨留住一份天真。
按照常规思维,大人应对事件的处理能力肯定要比小孩强。大人在做选择时,往往会更明智,如
结合多种因素,最终选出最合适的那一个。可是,一位名人曾说过:“当你无法做出选择与判断时,
不妨问问小孩子,他们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似乎我们总以为小孩子没有主见,判断不准确,可他们
的选择却是最单纯也是最天真的。大人有处世经验与更充分全面的思考能力,可在某些方面,正因为
有了这些“经验”,反而会使人做出错误的选择。此时,小孩的天真与不经世事,就显得尤为宝贵。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人身上最先有的棱角,都被打磨光滑。于是,人开
始慢慢失去自我,变得世俗功利,利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此时孩子身上的单纯就显得十分珍贵,就
越值得人们追求。
“大人的事小孩干”并不是无理、可笑的行为。有些时候,它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明朗、更真实,
从而达到人们所期待看到的样子。那么,我们也要开始反思:为什么连小孩都可以做好的事情,大人
却难以做到?是少了那份单纯?少了对追求真实的渴望?少了对正确选择的向往?在成熟长大的过程
中,我们需要保留原来的初心,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打破常规不是刻意求新求奇,而是为了对症下药;返璞归真也不是一定要往回走,而是为了让我
们向前走得更远更稳。希望大家都能保留孩童时的那份纯真,守住初心,返璞归真。
点评
本文紧扣漫画和新闻评论的核心信息,将凉州区打破常规的做法与对大人们返璞归真的希冀融为
一体,一褒一贬,引发对“其效果却使人意想不到”的理性分析,立意不同凡响,行文脉络清晰。“相
较于大人来说”“按照常规思维”等标志句让全文的逻辑线索一目了然。结尾用两个对称句巧妙收束全
文,在声声呼告中寄语国人以理性感召和美好期待,有水到渠成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