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训练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顺德区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训练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解读

ID:347475

大小:195.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顺德区 2020 届高三 6 月适应性训练作文 审题立意分析解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清时期的工匠格外追求极致。雕刻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浮雕,不惜花费三位工匠一 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所以他们能够留下传世的高端家具;加工一块再平常不过的豆腐, 在刀功、火候、造型、搭配等方面都要做足功夫,切的如头发丝粗细再调配成佳肴,所 以他们创造了闻名于世的淮扬菜品。 而同时期的英国工匠也在思考:如何用煤作为燃料降低成本驱动排水装备,于是, 蒸汽机被发明出来。后来,瓦特冥思苦想,反复实验,最终大大降低了产生单位能量所 需的煤炭消耗量。从此,蒸汽机不断取代人力,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 今天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手机等各种现代通讯用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名师解读: 本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题目由材料、任务指令及写作 要求组成。 材料由两则具有内在关联的概述性材料构成,对同一时期明清“工匠精神”与英国 “工匠精神”进行了辨析,由此引发考生对“工匠精神”内涵与意义的深入思考。 第一则材料第一句“明清时期的工匠格外追求极致”,清晰地表明该则材料相关人 物身份为“工匠”,因此所雕刻的明清家具和精细制作的淮扬菜品毫无疑问均包含有“工 匠精神”。在理解明清时期的“工匠精神”时,需要留意材料所选择的体现明清“工匠 精神”的典型代表——高端家具和淮阳菜品。“雕刻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浮雕,不惜花费 三位工匠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可见家具制作耗时之久,制作之精良,从艺术鉴赏及传 承角度看,这样的高端家具无疑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样,“加工一块再平常不过的豆 腐,在刀功、火候、造型、搭配等方面都要做足功夫,切的如头发丝粗细再调配成佳肴”,就饮食制作而言,可谓精细至极,一道菜,宛如艺术品。但如果深入思考,同时 对比第二则材料中同时期英国工匠的思考点及着力点的不同,真正有思考能力的考生会 发觉,此处体现明清“工匠精神”的两个典型例子更多的是侧重生活享受方面,明清工 匠精雕细琢留下的是一件生活奢侈品,极致的视觉、味觉追求留下的淮扬菜品更多的是 为了满足口舌之欲。此处所体现的明清“工匠精神”的关注点是精致的物质享受,此种 追求精致的物质享受的“工匠精神”服务的不是普通的社会大众,而是极少数的达官贵 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没有起到太大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就材料的例子而 言,此时的明清时代的“工匠精神”追求极致,从艺术性而言,有其价值,但如果从推 动社会进步角度而言,则价值有限。 第二则材料中同时期的英国工匠的思考点关注点则完全不同。“如何用煤作为燃料 降低成本驱动排水装备”,这样的思考,直接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结合常识与考生应 有的基本认知,蒸汽机的发明无疑是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提升。而瓦特“冥思苦想, 反复实验,最终大大降低了产生单位能量所需的煤炭消耗量”,更是大大提升了英国社 会的生产力。“蒸汽机不断取代人力,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则直接点明了同时期的 英国“工匠精神”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影响了产业革命的进程。所以,英国工匠与 同一时期的明清工匠的思考点有着极其明显的差别,英国工匠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社会的 生产力,侧重技术的创新与发明;明清工匠思考的如何满足物质生活的奢侈享受,虽追 求细节的极致,但无助于社会的发展,更无助于生产力的提升,创新发明的意识明显不 足。 在对同一时期明清“工匠精神”和英国“工匠精神”辨析的基础上,题目明确了此 次写作的任务指令——今天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脑、手机等各种现代通讯用品更新换 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为此次写作的核心任务,对于这个问题的回 答,直接体现了考生对上述写作材料的认识与思考是否准确。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我 们需要的“工匠精神”应该是这样的——它应该体现在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劳作中;要 在辛苦的劳动中体现出创造意识。简言之,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促进社 会技术进步的工匠精神,能真正体现创造意识的工匠精神。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并弘扬的“工匠精神”。 因此,对于此次写作核心任务的回答必须要结合材料,尤其是通过辨析同一时期明 清工匠和英国工匠的思考点与着力点才能作出合理而准确的回答。其次,对于这个核心 任务的回答还必须要注意写作指令中所创设的特定情景——今天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电 脑、手机等各种现代通讯用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换言之,当今这个时代需要什 么样的“工匠精神”是有着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的,考生除了结合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外, 还需要结合当下通讯用品技术革新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创新 意识以及“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尤其是结合当下中美 贸易摩擦中的核心技术之间的较量,这个思考无疑有着特殊的现实指向。 关于命题意图,本题着力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落实, 引导考生对“工匠精神”这一貌似熟悉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辨析,同中求异,加强写 作中对思维的考查力度;同时,通过写作指令中特定表达情境的设置,增强核心论题的 现实针对性,引导考生关注、思考当下的现实生活与时代命题,增强改革创新的使命感 与责任感。 关于阅卷,首先看是否高度聚焦于核心写作任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 神”?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工匠精神”的意义与作用,而不是分析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 的“工匠精神”,则审题存在偏差。在此基础上,关注三个点,一是对于核心写作任务 的回答是否结合材料进行针对性的辨析;二是是否结合写作指令所设置的特定情景进行 现实思考;三是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的认识与思考是否准确。 特别说明:结合两则材料的语境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生对同一时期明清的“工匠 精神”和英国“工匠精神”的理解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对比,批评明清“工匠精神”缺 乏创新意识,而肯定同一时期英国“工匠精神”的创新意识;二是层进,在肯定明清追 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强调注重技术革新、助推社会进步的“工匠精神”的 历史与现实价值。但如果两者的意义理解完全并列,则反映了考生对材料的语境倾向把 握欠妥当,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缺乏深度。 (二)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知中学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读书周系列活动,活动的主题为“善读书,活读 书”。学校文学社社刊《行健》将在卷首登载一幅图画来宣传此次活动。如果让你从这 两幅图画中推荐,你推荐哪一幅?请写一篇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体现你的认识与思 考。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分析解读参考 本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考生须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 及要求后,根据题目所创设的特定情景,进行具体写作。 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构成。 材料为两幅漫画。结合考生的学习实际,考生应能明白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 形式。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 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简言之,漫画一般是有所指的,有特定的创作意图,同时,漫画的表达形式往往不是写 实的,而是多采用变形抽象、象征映射的创作方式。 图 1 依据整体画面理解,画面场景应为一室内。一穿着长衫的男子站在一堆书籍上,正通过室内仅有的一扇窗户眺望窗外,新风穿窗而过,漫画上写着“窗外别有洞天”。 结合题目中写作任务的相关内容,图 1 表达的是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 世界,读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或:不仅要读书,更要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阅 读要和人生体验相结合,在书本之外更有一个广阔世界。) 图 2 画面相对简洁直观。一青年被巨大的竹简紧紧夹住,动弹不得,痛苦万状,漫 画上写着“竹简困我手脚”。结合题目中写作任务的相关内容,图 2 表达的是如果只是 一味沉迷书海而不懂得甄别、思考,则会困于书中而不得解脱(或:要善于读书,要选 取有益的书籍阅读,否则徒增人生的痛苦。) 写作任务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重在提升考生的“做人”与“做事”能力。写作的核心任务为“如果让你从这两 幅图画中推荐,你推荐哪一幅?请写一篇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体现你的认识与思 考”,考生必须要对材料中的两幅漫画作出推荐选择,二者必选其一,并阐明推荐的理 由。要完成这个核心任务,需要关注两方面。 一是两幅漫画的内容及表现方式的对比,这涉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 与创造”的考查,考生对漫画进行对比欣赏(审美)的角度有(1)主旨的深与浅(正 与反);(2)内容的针对性;(3)创作的手法(含蓄与直白);(4)素材的选用(丰 与简);(5)视觉冲击效果••••••对比鉴赏(审美)的角度合理即可,允许考生自选对 比欣赏(审美)的角度。当然,要进行两幅漫画的对比欣赏(审美),并作出推荐选择, 考生就必须要对两幅漫画画面内容及表现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对比描述,考生必须要关注 漫画创作的细节,并思考这些细节与活动主题的关系,如此,才能作出合情合理的推荐 选择。 二是要充分结合写作任务所创设的真实情景,突出写作的应用性。在对两幅漫画进 行推荐选择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特殊的情境细节,并根据对相关特殊情境细节的理解 对两幅漫画作出评价选择。首先是“新知中学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读书周系列活动, 活动的主题为‘善读书,活读书’”,“新知中学”有特殊意味,所谓“新知”,即产生新 的知识;再联系活动主题“善读书,活读书”,说明两幅漫画均需达到一个既定的主题 目的——善读书,活读书。而“善读书,活读书”最终要达成的效果其实就是“新知”——产生新的知识,得到新的认知。其次“学校文学社社刊《行健》将在卷首登载一幅 图画来宣传此次活动”,说明被推荐的漫画是要刊登在学校文学社社刊《行健》的卷首 上的,因此考生需要意识到所推荐的漫画与社刊名“行健”之间的关系,行:践行,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健:健康,读有益身心的书,读书使人身心康健。考生可考虑所推 荐的漫画与诗刊名称意义的相关性。同时,所推荐的漫画要起到宣传“善读书,活读书” 活动主题的作用,考生就要考虑哪一幅漫画更有宣传鼓动的效果。 以上这些情景细节,在考生对漫画进行对比欣赏(审美),作出推荐选择时,应该 要有所关注、思考、分析。简言之,要把对漫画画面的对比欣赏(审美)与写作任务的 情境结合起来,进行针对的分析,分角度有条理地阐述推荐理由,方为比较理想的写作 状态。 关于此题的命题意图,大体如下。 (1)材料形式:漫画材料,生动形象,优化作文备考夯实薄弱环节。 (2)材料内容:漫画欣赏,审美教育,提升审美情趣涵养健康人格。 (3)情境真实:取材生活,聚焦阅读,点燃思想火花激发表达欲望。 (4)思维考察:想象引路,由此及彼,关注思维发展培养思辨能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