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作文押题:“中国担当,天地共鉴”导写(附:写作指导及 2 篇范文)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 分)
2020 年的春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武汉似乎按下了暂停键。其实生活并没有暂停,感动洋溢
在周围。
一辆自行车见证了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血液检验科医生 24 岁的甘如意,不辞劳苦
四天三夜从 300 公里外的老家赶回武汉参加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一张记者通行证见证了央视一线记
者——“憨憨”张鹏军最早进入武昌医院和汉口医院采访了很多危重感染者,讲述隔离区里的战“疫”
生活。一批批运往日本的物资箱见证了“青山一道,风雨同担”的大国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
在这场战“疫”中,你觉得自行车、通行证、物资箱或者其他的物证,哪些更可以见证英雄事迹,
见证大国情怀,见证中国的“战疫精神”?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读懂写作要求,读懂命题者潜藏的信息。
材料一共分为三段。第一段交代背景,就是 2020 年的新冠肺炎全球性暴发。
第二段给考生介绍三种见证物。一是自行车,相关人物,医护人员甘如意,武汉疫情告急的背景
之下离开老家回到战疫前线的工作单位,交通阻隔的情况下,骑自行车四天三夜赶回武汉。这是医护
人员逆行的身影,也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故事的缩影。二是通行证,普通人都有一份出入通行证,记
者进入战区需要记者证。央视记者深入战“疫”一线,近距离接触危重感染者采访直播报道,这也是
中国战“疫”阻击战中的逆行者,是他们记录了中国医护工作者、中国人民的伟大。三是物资箱,中
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诸多其他国家先后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伸出援手,输送医疗物资帮助他
国。经不完全统计,先后帮助 82 个国家。这里列举给日本的物资箱,写着“青山一道,风雨同担”口
号,也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国的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三个见证物,不同行业,不同角度,
一个核心战“疫”,一种情感“感动”。
第三段写作要求,请你在“自行车、通行证、物资箱或其他物证”中比较和权衡,选择一件物证,
更能见证英雄事迹,见证大国情怀,见证中国的战“疫”精神。
这道题类似于 2015 年的全国卷Ⅱ,三个都具有正能量,角度不同而已。一是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
当,一是记者记录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一是国家的使命和担当。任选其一,进行简要比较即可,解说
所选物证的原因或者相关的故事。
【学生习作】
中国担当,天地共鉴
吕佳时一辆自行车,见证了弱小女子甘如意勇于守护生命的伟力;一张记者证,见证了“憨憨”记者深
入疫区靠近真相的担当;一个个物资箱,“青山一道,风雨同担”,疫情当下,中国的大国担当,天地
共鉴。
“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个人背后有强大的国家做支持,是国家给了我们勇气、
信心、担当,所以我更认为那一个个物资箱,以及物资箱上印刻的大国担当,见证了大国情怀,见证
了中国的战“疫”精神。
有人说,日本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着实感动了中国人。我们不否认,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中国的天下观和世界观由来已久。翻阅古籍,《尚书》讲的“协和万邦”,《周易》
讲的“万国咸宁”,《论语》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
“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的今天,没有哪个
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管控措施,
有效阻遏了疫情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同时,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合作。为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展现了大国担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信义、讲情义,在国际社会处于战“疫”最关键、最吃紧阶段时,
我们并未袖手旁观,置身事外,而是火线驰援,雪中送炭。“青山一道,风雨同担”是我们对日本“投
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情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是我们与韩国人民携手并肩抗击疫情的决
心;“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同一座花园里的花朵”,是我们与意大利“在疫
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
在战“疫”全球阻击战中,我们以“中国速度”为世界战“疫”赢得宝贵时间,用“中国精神”
铸就战“疫”的铜墙铁壁,用“中国情怀”温暖感怀世界人民。中国大国道义的精神,弘扬并践行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担当,天地共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命运与共,大道不孤!携手战“疫”,人类
必胜!
点评:本文题目有气势,吸引读者。第一段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有文采,在排比中进行类比,彰
显观点,开门见山,点题扣题。第三段,古籍论说的引用,不仅体现中国“天下为公”的思想由来已
久,也体现中国的历史担当、国际担当,同时引用又增加文章文化底蕴,让文章内容充实,文化氛围
浓厚。作者关心国家时政,有心将中国对外国援助物资箱的文字内容记忆,同时很恰当地体现了中国
担当。
【学生习作】
白衣战袍,逆风而行
吕佳灿
一箱箱物资,是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是我们“天下大同”理念的传承。一位
位战“疫”记者,是疫情忠实的报道者,是百姓看世界的眼睛。他们无一不感动着我。但是最贴心的当数医护人员,因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因为他们不过是我们身边闪着亮光的普通人,因为他们披上
奔赴抗疫前线的广大医护人员,逆风而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而白衣战袍就是这场战
斗的先行者和逆行者。
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件件白衣战袍,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将心中对祖国最深的挚爱
化作逆风而行。他们以生命高贵的鲜红,在阻挡病毒的五指峰间穿梭逆行。
君环看,有多少白衣战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多少姣好的面庞已经勒痕深深;有多
少“我等你回来”连续工作 72 小时不肯休息……是他们,8 小时工作,穿 4 层衣服戴 2 层手套;是他
们,一天洗手 100 多次,手已经脱皮皲裂。但他们说:我们只是坚守自己的职责。这是他们逆行的誓
言,是他们出征的号角。
君细看,84 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披上战袍,奔驰武汉。他未如其名,没有过“采菊东篱,
悠然南山”的生活。而是于耄耋之年肩负救济苍生、驱病除疫的使命,赴鄂高铁上那疲惫的身躯,那
紧蹙的眉头,映刻出最美的身姿,成了全中国最坚挺的靠山。
君莫忘,“我是党员我先上”,徐辉用生命诠释坚守的使命;“等这场疫情结束,我们见面就结婚
吧”,彭银华的这句话却永远无法兑现……
忆往昔,看今朝。治愈人数与日俱增,单日确诊病例与死亡人数连续下降,疫苗研究工作也高效
有序进行。这场战“疫”,中国一定能赢!1998 年的抗洪,2003 年的抗击“非典”,2008 年的汶川救
灾,2014 年的抗击非洲埃博拉。一次次抗争,一代代接力,将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使命在复兴之路
上薪火相传。从个人到团体,再到整个民族,身负使命,逆风而行,我们必将在这场战“疫”中涅槃
而生。
我知道,我不是因为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我是为了践行一个平凡、美丽、无私的梦想而来的。
今天,疫情限制了我的活动范围,却从未限制住我追逐梦想的步伐。我的梦想,是疫情早日结束,让
患者享受春天,让逆行者转过身,拥抱世界;是成为一名白衣勇者,像这些人一样身怀绝技,不懈努
力。我的使命,是现在努力学习,为祖国加油助力。是驱病除疫,尽职尽责,发光发热,让世界少一
点痛苦。
点评: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君环看”“君细看”“君莫忘”,三个并列的段落,详细而生动
地展示白衣战袍这一物证在战“疫”中的奉献、勇于担当。同时采用文白夹杂,让文章语言生动有弹
性。“忆往昔,看今朝”,作者宕开一笔,回顾中国历史,战胜灾难,众志成城,今天的战“疫”不是
第一次万众一心,也不是最后一次,中国历来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将白衣战袍的物证进行升华,它是
一种精神的传承。文章最后有作者个人的感触,让文章与读者拉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