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方向预测系列之一:2020年语文命题猜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命题方向预测系列之一:2020年语文命题猜想

ID:347524

大小:1.42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命题方向预测系列之一:2020 年语文命题猜想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2020 版与 2017 版课程标准对比版 一、具体变化及解读 位置 2017 版 2020 修订版 解读 前 言 第 1 页第 1 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由: “ 要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 发 展 素 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接班人。”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全 国 教 育 大 会 上 强 调,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 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 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 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 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 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 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 1.突出了领导地位。 2.不再在前言中强调教育 公平(在后面的内容中有 提及)。 3.“三坚持”是对“立德 树人”的具体明确(“德” 的表现)。 4.由对个人的重视(“素 质教育”)到对教育方向 (“造福人民”)的重视。 5.重提劳动——“德智体 美”到“德智体美劳”。 前 言 第 2 页“指导思 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 … …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接班人。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 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 的 教 育 方 针 … … 培 养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重视“全国教育大会” 的重要地位 2.再次提及“德智体美劳” 一 ( 一 ) 第 1 页 , “ 课 程 性 质” ………提高语文素养, 形 成 良 好 的 思 想 道 德 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 为 终 身 学 习 和 全 面 而 有 个 性 的 发 展 奠 定 基 础 , 为 传 承 和 发 展 中 华 文 化 、 增 强 民 族 凝 聚 力 和 创 造 力 发 挥 应 有的作用。 ………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 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 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 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 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发 挥 应有的作用。 1.删除了“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与修订版前言 解读第 4 点对应) 2.再次强调了“德智体美 劳” P22 学习任 务群 9 … … 学 习 在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过 程 中 涌 现 的 英 雄 事 迹 , 感 受 其 无 私 无 畏 的 爱 国 精神;…… ……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 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 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为社会 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 创造的高尚品质;…… 1.拓展了时间、人物范围, 时间由“建设”到“革命、 建设、改革”,人物由“英 雄”到“英雄模范”。 2.增加了“建设”的具体 内容 P22 第 1 点 第(1) 感 受 作 品 中 革 命 志 士 和 英 雄 人 物 的 艺 术 形 象 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英雄人物和劳 动模范的艺术形象 与上条对应,特别强调“劳 动模范” 二、涉及到高考语文备考需要关注的具体内容: 1.虽然全文有提及“教育公平”,但没有在前言中强调。这说明以前命题时要特别注意的教育公平(即选材 要考虑偏远地区学生能否读懂材料,要考虑材料的时代性——当代学生可能读不懂材料),现在不一定会作 为硬性标准——换言之,能跨越时空读懂材料,本身就可以作为语文能力高下评定的标准。 2.删除了“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标准。素质教育关注的重心是个人“素质”的 提高,而新标准是站在国家层面对人才提出要求,强调的是个人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换言之,以前强调个人素质,现在强调国家需求。特别是学生作文的表述上,要特别关注这种转换。3.“三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是对 17 版“立德树人”重要要求在内容上的具体明确——解决了“德”的具体标准。要注意这里的三坚持 与第 2 点是紧密相关的。 4.“德智体美劳”代替“德智体美”,“劳动”重归(上世纪)教育核心,是对当前重学习、轻劳动的教育 思想的纠偏,结合“体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的具体表述,特别是 “劳动模范”一词的加入,更是强调了劳动核心。所以歌颂劳动的文章极可能会出现在语文考试的选材中。 5.注意现代文阅读的选材范围,时间上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的整个过程——应该说从五 四至今都可以;人物上由过去歌颂“英雄”扩展到歌颂“英雄模范”——英雄强调的是在极端条件下的献身 精神,模范强调的是在普通岗位上的自我奉献。 2020 高考语文全国卷变化预测之文言文阅读 2020 年高考命题将承担向新课程新高考衔接过渡的使命任务。本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的一核导向和“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衔接照应”的命题原则,结合新课标的修订以及高考改革的有关精神, 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山东海南命制的基于旧课程新高考的最新模拟卷,依据 2019 年《考试说明》,(2020 不再制定新的考纲,可参考 2019 年的高考大纲及其说明)整合多方信息,对 2020 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变化做 出预测。 以下是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预测。 不变的是:考查目标依然是语言积累,文化传承;文本选材依然会是出自正史,忠臣良将,清官廉吏; 基本考点应该不会变。但在文本类型、考点选择、题型设置上可能会出现变化。 先看《考试说明》题型示例有关信息的列表: 《明史·韩文传》 《新唐书·韦凑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于文本类型,可能出现非连续性文本。理由:多年不变的《考试说明》两篇文言文阅读题型示例的第 四题翻译的题干表述分别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其中“文中”与“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所指的,不应该混同对待。我理解“阅读材料”可以突 破文本选材的限制,如 2013 年安徽高考的文言文选材就是节选自《说苑•奉使》和《史记•南越前传》的组 合形式,其他省市高考也有过类似的文本类型。 考点选择,回归实词词义的直接考查,断句与常识题可能轮考,常识题的考点包含双音节古今异义。理 由如下:两篇示例的第一题都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据说,这几年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词, 是因为与翻译题考点有重合,但我认为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功,翻译固然能考查到,但实 际做翻译题主要靠的是语感,不足以引起对实词积累的重视,回归实词词义的直接考查名正言顺。两篇示例 的第二题不一样,是否可以理解为考点的轮换呢?尤其第二篇的第二题题干表述是“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而高考一直以来此题的题干从来就没出现“文化常识”,似乎是约定俗成,认为此题考文化常识。再看示例 给出的四个词语:解褐、南面、故事、《春秋》,其中“南面”“《春秋》”可以视作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但“解褐”“故事”实在不好说是考查文化常识,可不可以解读为双音节古今异义呢? 关于题型设置,新高考模拟卷增加主观分析题值得关注:“14.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 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3 分)”这种题型在其他省市高考中早已成熟,以 2019 年高 考为例: (北京卷)11.文章第三段对伯阳父的说法进行了批驳,请具体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的。(6 分)(江苏卷)8.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4 分) (上海卷)19.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3 分) 20.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 分) 另外,多年来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型本质上属于“内容信息题”,如果附译文,此类测试效度几乎为零, 所以,从提高测试效度角度而言,增加“分析论证题”也是应该的。 总之,适当收集整理一些“旧”题型,是因应 2020 年高考“新”变化的必要准备。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