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 :苦难与信念 作文导写(附:审题分析+范文点评)
01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也许(节选)
舒婷
也许泪水流尽
土壤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哪些联想和感触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触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诗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操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审题引路】
命题材料是一首现代诗歌的节选部分,要紧紧围绕诗歌去解读深意,尤其要有出题人的意识,不
能过于浅显解读。
立意:1.苦难与希望共存
2.付出与接受(回报、支持)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苦难中的信念、担当、使命、希望等。
【佳作点评】
01 也许是一场雨
(标题镶嵌了诗歌的标题“也许”,巧妙地与材料联系起来)也许疫情,来势汹汹,就是一场雨。
正合了舒婷的诗,我们泪落如雨,我们渴望太阳。在雨中,专家们扛着沉重的责任,白衣天使们对苦
难发声,无数仁人志士在使命的召唤下逆行,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顾向雨中去。(第一句开门见山
把“疫情”和“雨”联系起来。第一段是标题的展开,又是全诗的缩写;通过“也许”“太阳”“泪
落如雨”“扛着沉重的责任”“对苦难发声”“在使命的召唤下”“没有其他选择”等词语或短语,
既将所有节选的诗句有机浓缩为一个整体,又巧妙地把文章与命题材料挂钩)凝望雨中,灰暗中有光明的身影,“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带着国人的期望逆行而上,
李兰娟、陈薇等专家在会上面色凝重。面前是新冠病毒的疾风暴雨,背后是 14 亿微渺的国民,一切重
压都落在了他们肩上,但他们的信念越是巍峨。钟南山院土指挥部署防疫,开方舱、建医院,苦口婆
心地劝说国人,丝毫看不到 80 多岁的样子,李兰娟院士亲自带队上前线,运用独创的“四抗二平衡”
治疗方法,一次次直面死神的威胁。责任越重、信念越不可屈,行动越发有力。是他们在雨中撑起了
伞,挡住病毒一次次的侵袭 。(本段直接引述命题材料诗句“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举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为例子,展现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如何在严峻形势中展现愈发坚定的
信念。)跑进雨中的,还有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们,看到不幸,看到灾难,看到泪落如雨,他们站了
出来,“为一切苦难疾呼”。防护服下,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护目镜下,脸上一道道红色的深痕,
累了,顾不上坐一坐,困了,倒在走廊上就沉沉睡去……就这样对抗着这场大雨,将伞撑到天晴。也
许,他们对于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的让它过去。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身患渐冻症,走路一瘸一拐,但
他笑而不提,四处奔忙,每日工作到午夜两点,连妻子感染了也抽不出时间陪伴,河南一医院的护士
见到女儿送来的饺子,痛哭着拒绝了和女儿拥抱的请求。他们为正义奉献,阻止着苦难的延续,将个
人不幸送入雨水中流去。(先从“面”上叙述白衣天使为大众疾苦奔忙而把自我辛苦和牺牲放到一边
的群像,再以金银潭医院院长和一个河南护士为例子,从“点”的角度写具体写他们如何“将个人的
不幸送如雨水中流去”,点、面结合阐释“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这
就是一场全国人民的大雨,“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我相信这就是使命。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建设者言:“既然是中国人,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生产者言:“人民需要
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领导者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民战疫,则不惧风雨。世
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感言:“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动员。”其实不只是。华夏遇雨,荆楚大疫,
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顾向雨中去,为祖国人民挡住这场雨 。(直
接引述“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引用建设者、生产者、领导者三个群体的宣言,
以及世卫组织总干事的感言,论证中国人民面对新冠肺炎病毒之“雨”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也
许泪水流尽,土壤更加肥沃”,我们歌唱太阳,我们渴望春天,即使是在雨中也不曾放弃,幸而,雨
过天晴。(直接引用“也许泪水流尽,土壤更加肥沃”,间接引用“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
唱着”总结全文。)
02 也许成就了骄傲
“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也许是小溪的奔流不止,才成就了大海的波澜
壮阔:“何须浅碧深池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也许是荷叶的默默无言,才成就了荷花的惊艳绽放;也
许……有了也许,成就显得如此可贵。(文章亮相,恰当引用古诗文,特别是四字句,节奏明快。点
明“也许”这一关键词,扣题,引发读者思考。)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面对突如其来的疾情,华夏大地陷入一种困境当中,面对此
景此情,医护人员奔赴救治一线,各行各业,大到国家组织,小到基层志愿者,他们都用最美的逆行,
为我们筑起生命的护城河。这让人不禁赞叹。在这些医护人员中,最小的只有 18 岁。一位护士长说:
“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白大褂,学着长辈的样子救人。”是的,他们也只是孩子,但他们知道,自
己穿上了防护服就是战士!他们的肩上,是祖国,是人民,更是对自己职业的信仰。因为信念,让他们勇于担当!(以诗歌关键句“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作为文章第一层次的观点句,论
述“因为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信念变得更为坚定”,态度鲜明。材料概述时,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段末又再次呼应段首。)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武汉金银潭院长张定宇,在抗击疾情期间,他隐
瞒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情况。甚至无法顾及被感染病毒在另一家医院隔离的妻子。他说:“只要我能
跑快一点,就能从病魔手中抢回更多的病人。”他用他渐冻的生命与时间赛跑,只为挽救更多人的生
命。疫情“吹哨人”李文亮,早在疫情爆发初期,李文亮便呼吁大家做好防治措施。基至在他被感染
住院期间,他仍希望自己早日回到医院继续抗疾,然而他没等到重新上战争,便被死神夺去了年轻的
生命。在这场战疫中,有太多的勇土弃个人于不顾,用生命挽救生命,为全体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
巨大的牺牲。(以诗歌关键句“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作为文章第二层次
的观点句,论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勇士的赞美之情。)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一封封毅然决然的请战书,一个个鲜红的指印,
一句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书写的不仅是他们的名字,更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若有战,召
必至。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无需动员,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向你诠释了勇敢无畏。疫情期间,雷
神山火神山拔地而起。面对让世界震惊的中国速度,其中不可或缺的是那群基建工人。面对紧集号召,
工人们纷纷响应,称“随时待命,随时出发。”外国人戏称中国是基建狂魔,但这只不过是几百万工
人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着,几十台机器开足马力 24 小时运转着。这不仅来自国家的召唤,更是群众工
人们无悔的选择。(以诗歌关键句“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作为文章第三
层次的观点句,论述了如何成为一名勇士?无数的勇敢者以国家的需要为自己的责任,做出个人义无
反顾的选择,奔赴国家需要的第一线。再次強調,为着国家,选择义无反顾的前赴后继。)
也许青山绿水依旧,但有人永远沉睡在了冬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开启了春天的大门。
如果说,在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么,在冰封解冻时,每一束阳光都有力量。(“也
许青山绿水依旧,但有人永远沉睡在了冬天”在表达作者深痛的惋惜之后,以含蓄隽永的散文化语句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开启了春天的大门”,再次歌颂了这些勇士们众义无反顾的坚守自己的
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力量汇合而成强大的国家力量,必将推动国家和
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议论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
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
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
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
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
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