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
作文题【2020 年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
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
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2)高中毕业典礼后,给长辈写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
这是命题人给定的个体与群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材料以“精准扶贫”、疫情中出现的“热句”以及人
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性价值观作为现实场景素材,进一步为考生营造鲜活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
导考生将“个体”“群体”关系放在个体发展、社会问题解决及社会发展、国际交往等多个层次中深入
思考。“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一句则既有总结、引导作用,也
给出了立意指向,锁定了写作重点。无论从哪个层次审视,作文都必须紧紧围绕“个体、群体和人类
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要求考生在“结合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所给任务中选择一个。不论
是任务一还是任务二,都对考生的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应用场合、应用文体及写作目的进行了限定。
考生也应洞察各个信息点间的联系。如材料内容和任务关系层面,不论选择哪个任务,都应将写作目
的与材料内容的关系打通,不可脱离材料内容或抛开任务泛泛而谈,同时还要与写作对象、所选文体
特征打通融合,这是本次作文的难点。
3.价值判断的限制。“携手同行,互联互通”是个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法则;不论是“精准扶
贫,共建共享”的休戚与共,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都
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人应该深思、理解和认同的内容。而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
系的梳理,又使考生必须将自己放入时代背景中去深思,也让自己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砥砺,这是材
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价值判断的限定和期待。
开放性
1.任务选择相对自由。作文提供了两个任务供考生选择。对同学的鼓动和勉励,青年立场的表达,
为文风恣肆澎湃的考生留下了空间,也为逻辑缜密、思考深入的同学提供了理性交流、收放自如的可
能;和长辈交流职业选择和人生方向,也很适合娓娓道来、融情于理的写作。任务的设置可以使考生
根据自己的所长做出选择,在选择比对任务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代入身份,融入写作情境,建立写
作信心,完成作文。
2.感性之切入相对开放,道理之阐发相对多元。“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
感受和认识”:感受,可从感性认识出发,可作理性总结升华。不论是疫情中大热的诗句,还是精准
扶贫进程的推进,亦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都可以引发考生真实的感受;认识,虽被限定
在“个体”“群体”“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重点上,阐释关系的维度和层次却是多元的——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外交;从古至今,再到未来;从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横向联系,到个体与群体的纵
向递推……作文阐释的重点和层次的选择为考生施展拳脚、个性表达留下了空间。
3.写作个性的呈现是开放的。就本次作文而言,基于任务的可选择性,考生既可以以说理为纲,
理性阐发;又可以以感性为表,个性表达;更可以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选文体的特征与优势,
使自我情感与作文论述自然融合、巧妙生发。值得注意的是,任务二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讨
论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更为考生对职业选择的个性化理解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如考
生可以基于自己对山区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职业的理解,巧妙地完成本次作文,呈现更多的个性特征。
解题
本题属于单则材料多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学科素养层面,本题检验了考生能否基于理性思考
与青年立场,对看似宏大的命题和道理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写好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具有开阔的
国际视野和高远的前瞻意识。在关键能力层面,材料内容虽为单则,但材料的层次划分和内容的梳理
整合对考生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
的阐释和任务呈现的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搭建方面,考生要具备相应的关联思维,方能理顺众多信息
点间的联系。在必备知识层面,除去准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表达能力之外,考生还应对“精准扶贫”、疫
情等社会热点以及“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化价值观予以充分关注。是否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拥有充足
的知识和观点储备,决定了本次作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本次作文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对考生
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基础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对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性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解
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巧妙的引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投身集体洪流,共建命运共同体。
2.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3.携手同行,举国一体,世界一村。
4.胸怀家国,放眼世界。
5.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6.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
偏题立意:
1.团结就是力量。(未准确抓住写作重点,有偷换概念之嫌)
2.明职业规划,做时代新人。(只取任务要求,忽视材料内容)
3.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行。(立意较为片面,写作时若操作不当则容易丢掉“个体”“群体”与人
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
范文展示一
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标题简洁精当,集中呈现写作重点,亮出观点。)
周子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个群相融,命运共
同”。
这一演讲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毕业后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将与“无穷的远方,
无数的人们”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明确个体与群体的关联、融入生命的共同体中,是我们毕业生成
长的必修课;另一方面,在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们作为这一特殊时代的青年人,
必须思考我们应以怎样的方式拨开时代迷雾、开辟光明未来。树立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是我
们的使命与责任。(此段乃本文亮点之一,既贴合毕业典礼演讲的情境,也准确阐发了谈论个群关系的
现实意义。亮出青年立场,发出青年声音,有的放矢。)
个体与群体,是紧密相连、必不可分的。
个人可以是群体的引领者。在互联互通、精准扶贫的道路上,黄大发、黄文秀等人的名字熠熠生
辉。这些优秀党员干部各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群体走出贫困。群体可以是个人的帮扶者,
是个人的归属与支柱。正是无数父老乡亲的辛勤劳作,给予王丰华、秦玥飞等扶贫干部以信心和鼓舞,
让优秀个体发扬“君子通大道”的精神,挥就村村脱贫的传奇。(将材料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放入精准
扶贫的语境中阐释,对材料信息点的处理较为巧妙。)
个体与群体的血乳交融,引发我们青年一辈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应当发挥“螺丝钉”精神,谨记《大学》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导,
提升自我修养,为社会进步发光发热。同学们,将来的我们,可能是通讯公司业务员、交通工程师,
也可能啊站在田埂、扎根乡土的干部。我们不仅是个体,而且是和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战友、是扶贫攻
坚事业的一员,请不要忘记,将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紧紧连接。我们坚信,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一
个个群相融、命运与共的共享中国将会建立。(在“青年何为”的语境中再次阐释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既落实了写作重点,又完成了任务要求,流畅自然。)
当我们将个体与群体的概念放入到世界坐标系中,我们对应得到的参照物是民族国家与人类世界。
(逻辑上形成递进,由个体与群体关系,进一步向个体、群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阐述延伸,展
现了较好的思维品质,此乃本文又一亮点。)
个群相融,在此时表现为命运共同。这里的命运共同,一是指各民族间的深度交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早已成为“地球村”;二是指各国家间休戚与共、互助
合作。应对新冠疫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世界性难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凭一己之力
挽盛世于将倾,唯有携手合作方可开创未来。
同学们,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当今一些无视人类命运共同、挑起纷乱与冲突的极端行
径,让我们摆正认知、坚定命运共同理念,我们终将看到,各国医护人员齐心协力抵抗病虐、各国青年友好交流、各国贸易兴盛、各国文化“万紫千红共争春”,一个和谐美好的命运共同体终将建立!
(再次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提出“青年何为”,贴合语境,掷地有声。)
让我们坚定个群相融,命运共同的理念,建设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谢谢大家!
范文展示二
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梁馨尹
亲爱的爷爷:
您好!今天没能在毕业典礼上见到您,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您说些心里话。不如就上回您问我想报
什么志愿讲起吧,也好借此机会,向您谈谈我对未来职业规划的看法和个人畅想。(此段贴合任务情境,
以祖孙情打动读者,切入自然,任务完成巧妙。)
还记得您总跟我说,我们这一辈人特别冷漠,每个小孩都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当时我还在想:这或许就能成就个体幸福呢!这一定不过是社会原子化的趋势写照。(后退一步,
展现自己曾经的思维局限,为文章话题展开寻找必要性与针对性。)可是在经历高考冲刺后,我才惊觉
人际联系之紧密,我才真切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扩展性力量,群体对个体的包容性关怀,在一次次加
油鼓励,一次次拥抱哭泣后,我明白了独与群的互联互通,我明白了群中的携手同行,于此时,我不
愿再做独善其身的“孤举者”,而要成为并步齐驱的“众行者”。(联想符合写作身份,以高考之体验,
阐述个体与群体关系,自然巧妙。)因此,我想报考社会公众学系,跳出时代认为 00 后难以摆脱的自
私窠臼,报身群众性、服务性、公益性事业,融入和谐多元的公共空间。
当然,您或许又要问我:你知道社会工作都要到最偏最苦的地方去实践吗?你有信心、有能力帮
助别人吗?你真的做好准备与他人命运休戚与共吗?
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假想爷爷发问,自然引出下文“精准扶贫”社会热点与“人类命运共同
体”全球热点与自己职业选择的一致性,自然打通“职业选择”的任务和材料内容要点的关系。)我知
道国家正在践行“先富带动后富”原则,号召我们新一代生力军共建乡村,共享扶贫成果,我也知道
地球村的某些角落里,受歧视受侮辱挨饿忍冻的人们等待正义的解救,我正是希望自己的职业使命能
与更多人的命运相连结,才愿意选择这条守望相助的“羊径小路”,期待“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
崇峻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在社会工作和服务普罗大众中走出来,引向高蹈共赢之路。
还记得疫情中您在微信群里转发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进入人类命运
共同体层面)
我深深感动于人们的同理心和社会担当,感动于中外的友好合作和真诚共享。新冠疫情中全人类
的互利共赢和友善互助让共建大同世界的共同信仰再次被构建,让既得利益者和暂时领先者走出粉红
泡泡的幻想,让精神困顿和灵魂麻木的个体少了“关我何事”的冷漠。全球不分国界,社会不分你我,
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国家都在人类共同体的历史上担起了合作的普遍性责任,让自私自闭的欲念
寸草难生。(此段在疫情背景下,结合材料内容及要点再次阐释个体、群体关系,引出和再次强调自己
职业选择的必要性。)我作为即将投身大学学习和社会建设的青年后浪,若不抓住时机,将合作互助的
弓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枕戈待旦,怎能真正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个人之光,燃生命之火?“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起”。爷爷您已筚路蓝缕启山河,我怎能不担时代之责,走好命运共同体
的协同大道呢?相信您也会认同我的梦想,赞许我践行合作济世之道。(本文对象意识与任务情境意识
都很突出,全文始终有与爷爷交流对话的感觉,自然流畅。)
敬祝
身体健康
孙女于 6 月 4 日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