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作文热门押题素材——局限
人人皆有局限,但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缩小它的范围。突破局
限,既需要好学不厌,亦需要虚怀若谷。有许多饱经风霜的人,茫然地漂泊在旅
途,浑浑噩噩;有许多满腹经纶的人,困于自我的囚笼,沾沾自喜。
唯有不满足求知、不轻视歧见的人,才能拥抱一个更宽广、更丰富、更自
由的世界。
NO.1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吕氏春秋》
【出处】《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解析】向东边看的人就看不到西墙,向南边望的人就看不到北方,这都是为意
念有所集中造成的。
【素材运用】 大千世界,须弥芥子,众事纷扰,难辨真假。处于包罗万象的如今,我们生
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茫然之心的确不可避免,但欲“一览众山小”,还是需
要登上顶峰,多方思考,俯瞰整个山头。
单方面的思考,常常无法落到问题的实处,甚至使恶劣事件愈演愈烈。驶过
峥嵘岁月,中国已然从哀鸿遍野里走出,屹立于世界之林。但随之而来的,如何
和日共处也成了一个莫大的问题。有的人过分亲近,毫无戒心,甚至数落自己国
家的不是;有的人过于偏激,裹着爱国的外套,做出洗劫日本超市、砸日本车等
毫无素质的行为。殊不知两相结合方为上上策。同日相处,既需要勿忘国耻,也
要集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留以谨慎,共同进步。一侧观察,一方思考,往
往造成得不偿失。多方留心,多方糅合,才能寻问题之根源,一铲而尽。
所谓“穷则思变,变则思通”,辩证思考,思想变通。身为后辈的我们,也
应承君子教诲,历史千年,多方看待。有人叹秦之暴政,贪欲无边,却难以看见
秦统一天下的赫赫战功,统一文字、流传文化的伟大。有人赞扬项羽推翻腐败
王朝,却难以承认他刚愎自用,进入咸阳后造成杀虐无数的事实。事无完备,
人无完人。因为私人感情而左右评价,蒙蔽双眼,不分皂白,既是对往前历史
的不尊敬,也不能够反映客观而真实的故事背景。狭隘偏见只能驶向万丈深渊,
全面看待才是对待过去的最佳王道。
《吕氏春秋》中曾提到过:“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
所在也。”诚如斯言,面朝一方者难以窥见他方风景,埋头奔驰者难以直达目标,
有时左顾右盼、多方比较才能走得更远,鹤立鸡群、纵观成败才能知晓得更为全
面。开阔视野,永不故步自封,学术无界,绝不画地为牢。兼之,群之,多看之,
勤思之。全面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终铸青年精神。
点评:
作者先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文段中心思想:全面思考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
貌,再笔锋一转,通过论述“单方面思考”的弊端强调“全面思考”的重要性,
并引用对日态度、秦王和项羽的事例,古今交融,论证有力。最后两段,作者先引用《吕氏春秋》这句话进行总结,首尾呼应,再顺势将这种“批判性全面思考”
的态度升华到“青年精神”的高度,将“我”的责任感融入其中。
不足之处在于,文段中有几处成语用得不够恰当,如“哀鸿遍野”可改为
“凄风苦雨”,“左顾右盼”应改为“眼观六路”,“鹤立鸡群”可改为“高屋
建瓴”。
NO.2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尼采
【素材运用】
当“金榜题名”和“衣锦还乡”成为许多人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学习在许多
人眼中仿佛变成了一种工具,不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牟利。不管是选专业还
是挑工作,倘若不能“服务”于“体面地赚钱”,便会遭人诟病。但总有一些人,
不愿向功利主义妥协。他们日复一日地深耕于自己的专业,或是佶屈聱牙的古文
字学,或是艰涩难懂的哲学或美学。他们当然知道,在这个时代,这些专业难以
做出成就,难以收获名利,但正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获得了精神的富足和
灵魂的喜悦。许多人说,有了面包和牛奶,才能思考诗和远方。但在今天,城
市中的大多数人早已能买无数面包,可他们还要追求“满汉全席”。他们嗤笑
那些为了理想放弃高薪的人,他们“听不见音乐”,“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
了”。殊不知,那些“跳舞的人”在名利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NO.3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
镜子。——林清玄
【出处】林清玄的作品《窗子与镜子》
【素材运用】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
子。窗子之外的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镜子之内的是自
我的世界,看到的是外表面容之下的一颗复杂而不太完美的内心。人从窗子之外
获得的是眼界的提升和知识的洗礼,而须从内心中自我反省,进而修身养性,
明是非,辨善恶。这本是一个双向发展的过程,体现的是内外双修。无论是对人
还是国家,把握好外界与内在的平衡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清朝自视国大富强,
闭关锁国,带来了中国几近停滞的发展;纵观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一带一路,
中国立志建设百花齐放的百花园,得到的是世界的接纳与共同发展,中国透过窗
子看向世界,最终赢得了空前的发展。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告知我们只有善于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
积累经验,获得成长。反观秦朝,处在一味浪费的奢靡当中,毫不反省存在的弊
病,最终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下场,这告诉我们,不善于反省的国家
和民族是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的。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请用开阔的心灵面向世界,
用反省的态度面向自己。
点评
整个文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作者先引用原句并进行
解释,指出“人要通过窗子获得眼界,通过镜子进行自省”,再列举中国从“闭
关锁国”到“改革开放”、秦王朝覆灭的事例分别论述“窗子”“镜子”的重要
性,最后再次提炼总结,呼应开头。
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段中加粗句上下文衔接不够顺畅,“窗子”应该对应
“镜子”,建议改为:人从窗子之外获得的是眼界的提升和知识的洗礼,而从镜
子之内获得的是自我反省,进而修身养性,明是非,辨善恶。
此外,最后一段基本上是对第一段的复述,没有起到升华的作用,且在此处
引用唐太宗这句“名言”也不够妥当。建议改为: 然而,无论是“向外开窗”还是“镜前自省”,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前者需
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求同存异的态度,后者需要勇于反思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决
心。若想两者兼具,冷静、理性、包容、谦虚,缺一不可。
NO.4
《傲慢与偏见》:我们都平等地通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
在那个时代,舞会作为上流社会的主要社交场合,能成就许多佳偶良缘,伊
丽莎白和达西的初次相遇就在舞会上,但他们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英
国社会整体的价值观——门户观念深入人心,金钱至上的婚姻观根深蒂固。处
于上层社会的达西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他并非天然排斥门户的不对等,但
切身的经历让他难以放下心防,对伊丽莎白保持了疏离的态度。
出身小地主家庭的伊丽莎白,不同于其他几位姐妹的过分流连,不同于母亲班内
特太太的趋附拜金,不够“出色”的出身并没有局限她的眼界和境界,在她的
认知里,她与达西等人并无高低之分。除了与达西的正面交锋,伊丽莎白始终保
持着不卑不亢的姿态。在婚恋问题上,她多次表示与母亲班内特太太意见不合,
无论是达西还是后来带着继承遗产的目的而刻意接近的科林斯,伊丽莎白从来不
畏世俗观点的裹挟,而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面对出身贵族的宾
格莱姐妹的鄙夷偏见,她自信应付,面对达西姑母的诘问,她从容作答,尽显机
智。正是这份不卑不亢的精神状态成就了她和达西美满爱情。
NO.5
网红城市如何变“长红”:在寻常中的不寻常,重新发现城市魅力。重庆洪崖洞 | 图片来源:搜狐
当名胜古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到此一游”纪念照片的背景,当名山大川变
成各种社交平台上流水线般的日常打卡,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
向陌生城市那些未曾被熙攘人群踏足的角落。
在重庆,游客惊喜地发现了电影《千与千寻》现实版场景洪崖洞,而重庆市
民习以为常的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空中巴士长江索道竟也成了外地人镜头中
能带来视觉震撼的“大片”。同样,在长沙,美丽的山水洲城令人流连忘返,重
要节日绽放的橘子洲烟花被无数网友转发。许多对当地人而言“日经而不觉”的
地方,反而拥有吸引外地游客的力量。当无数照片、视频通过社交平台频繁转发,
粉丝便纷至沓来,普通的生活场景便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景点”。
“网红城市”最大的“卖点”并非是多么宏大的山水风景,恰恰是在当地
居民看来极其寻常的“细节”,彰显了城市个性。一碗面、一杯茶、一壶酒,一
条小巷、一道流水、一座建筑,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凝聚成每个
“网红城市”独有的“网红”光环。
这对于城市治理者,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当外界用全新的眼光衡量这座城市
的价值时,那么城市也要“学会重新认识自己”。每个城市本身所拥有的特色资源和文化底蕴,是其差异化发展的源泉。城市只有依靠不断创新和改革,努力放
大自己的特质,才可能在现代城市竞争中取胜。
直通高考
往年的高考作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局限”的立意,但只要出现关
于全面思考、关于开阔眼界的立意,上面的句子都有可能适用哦,例如:
2019 年上海卷《认识“中国味”》
2016 年全国卷三《小羽的创业故事》
2014 年湖北卷《山顶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