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青岛二模:不负韶华,做推动时代的“后浪”导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青岛二模:不负韶华,做推动时代的“后浪”导写

ID:347684

大小:21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青岛二模:不负韶华,做推动时代的“后浪”导写 作文题【2020 山东青岛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网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一经播发便火爆全网。“你们 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向你们的 大气致敬”“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饱含深情的真挚表达,在互联网 上掀起了“巨浪”。 《后浪》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以欣赏、赞美、致敬的姿 态,为年轻人加油鼓劲;也有不少人表示,有些年轻人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 这样的夸赞。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某网站发布的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饱含深情地表达 对年轻人的欣赏、赞美,引起了巨大反响。演讲内容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 人充分肯定;也有不少人对有些年轻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不是这样的“后浪”,并 不值得如此夸赞。考生的认识与思考不可脱离这一情境。 2.典型任务的限制。“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包含着写作任务指令,意味着考生应以“新时代的年轻人”的身份紧扣材料内容写,且 要针对上述材料发表认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材料体现的价值观是:肯定那些具有自信、大气、爱国,为 时代奉献,具备为祖国建功立业品格的年轻人;对那些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后浪”应 持批评态度。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可以从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充分肯定,以欣赏、赞美、致敬的 姿态,为年轻人加油鼓劲的角度立意,肯定他们的奋斗、担当、创新等品格,表达学习 其精神,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等思想情感;可以从“不是这样的‘后浪’”的年轻人的 角度立意,通过分析那些年轻人“佛系”“无感”等状态产生的原因,表达引以为戒, 绝不同流合污之意等。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 2.文体选择自由。“明确文体”,意即考生只要不写成“四不像”文章,可以根据自 身实际,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皆可。 解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等。题目由材料、 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重点看前两部分。材料的第一段内容涉及五四青年 节之际,某网站发布的演讲——《后浪》,饱含深情地表达对年轻人的赞赏、激励, 引起 了巨大反响;第二段承接“巨浪”二字提及两种不同反响——或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 或对有些年轻人持否定态度。提示语中的“对上述材料”主要指的是针对那两种态度, “认识与思考”提醒考生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总的来说,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在 含义,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行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做推动时代的“后浪”。 2.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 3.奔涌吧,后浪! 4.不负韶华, 努力成为国家最好看的风景。 …… 偏题立意: 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表意模糊,未能抓住材料中心内容立意) 2.潮平两岸阔。(远离材料,“潮平两岸阔”只是扬帆远航的条件,题目强调的是对 “后浪”的态度问题) 3.雨打梨花深闭门,忘却青春。(立意价值观有偏差) …… 范文展示 做推动时代的“后浪” 百年前的五月四日,在民族危难时刻,青年学生扛起了救国大旗,把热血倾注于捍 卫领土的斗争中。百年后的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推出的视频演讲——《后浪》,表达了对新一代年轻人的赞美与激励。《后浪》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不少人给予年轻人充分肯定, 也有不少人表示,有些年轻人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我认为新时 代的年轻人堪称推动时代的“后浪”。 《后浪》之声,并非来源于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对年轻人的祝辞;《后浪》之赞, 不只落于少部分的社会精英,而是指向所有有理想、敢奋斗的新生力量。这样的肯定, 让蓬勃的“后浪”们,感受到了来自整个时代的炽热目光。诚然,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 中啃老者有之,“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者有之,心态佛系者有之, 陷于颓废和绝望之“丧文化”泥沼而难以自拔者有之,但这远非主流。 “猛志固常在。”《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中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普通人把个人 的生涯与历史的变革,时代的进步融汇到一起。这是个人的幸运,更是公众的福祉。” 在 2020 年严峻的疫情之下,许多年轻人做到了这一点。 在 4.2 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 1.2 万多名“90 后”,相当一部分还是 “95 后”甚至“00 后”。刚满 20 岁的“00 后”护士陈玉婷,在疫情肆虐之时,主动签 下请愿书,成为援鄂医护队的一员。她说:“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深知肩负的责任 与使命。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抗疫一线,有多少这样英勇 的“后浪”,将点滴的努力聚成汪洋大海,推动着我们走出最艰难的日子。哪有什么白 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冒死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后 浪》中的赞美,他们当之无愧——“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 的你们”。 不忘初心,担当使命。除了抗疫英雄,还有许多年轻人用奋斗谱写青春。 风雪担书梦,山村教师张玉滚挑起了大山未来;女研究生韦慧晓毕业即申请入伍; 博士生巨彪在军工企业基层车间挥汗如雨;北师大硕士研究生黄文秀毕业后回到大山, 为山区扶贫事业积极奔走,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把青春挥洒在了祖国大地上,用 壮丽的青春,用无私的奋斗谱写对祖国至纯至深的爱。 作为见证了居家隔离停课不停学、高考推迟一月的高三的我们,能否担得起“后浪 “之赞? 正如萧伯纳所说,“我们要把人生的火炬燃得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前浪”对“后浪”的认可,就像“前浪”们交给我们的火炬,是所有年轻人共同追逐 的一道光。它激励着我们,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努力达到时代对我们的期许。它激励着 我们,向更广阔的天地探索,让世界“因为我们而更喜欢中国”。 马克思曾言,“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 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新时代的年轻人们,无论前路是否崎岖,征程 是否遥远,都当在奋斗中追逐理想。自信、大气、勇毅、坚强,做推动时代的“后浪”!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标题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正文开头概引材料亮观点,第二段可以说 是过渡段,姑且承认年轻人中的确有“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者,接着从勇敢、担当等角 度正面论证年轻人“后浪”之谓当之无愧,接下来联系高三学子实际情况论述“怎样 做”。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倡议。此文结构较严谨,脉络较分明,亦较有文采,不时透 出才气。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