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前重磅指导:高考语文冲刺 提分策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高考前重磅指导:高考语文冲刺 提分策略

ID:347685

大小:8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高考前重磅指导:高考语文冲刺 提分策略 一、高三后期语文学科提分策略 一、加强文言文实词积累,回归课本和经典课外篇目,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二、加强理解性默 写记忆,尤其能体现家国情怀的诗文。高中的十四篇是重点。 三、注重专项练习,形成稳定的答题习惯与思维。比如,语言文字应用题 20、21 题的各类题型、 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等; 四、限时训练,重速度和准确度。规划好各种题的做题时间,训练好速度,根据要自己的优势题 型,保分增分。 五、读写结合,重视语段写作。练习一事一议,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概括表达,分析论证(驳 论),总结升华。另外:学生自主复习时,有的放矢,落实到位。 成绩偏低的,查漏补缺,强化记忆;中等水平,整理反思,规范提升;优等学生,研究方向,提 炼规律。 原题再现 (中国精神) 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这本书精选了从晚 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 进化史。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 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 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 《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カ了吗》、舒婷《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 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 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 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审题: 作文材料主要是引导考生思考包蕴有精神气韵的、年代已久的诗文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否价值与作 用的问题。 材料共有三个维度的内容。 第一个维度:人无精神则不立。人无精气神,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精神可以理 解为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可以是“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是“破旧立新、 守正出新”的自我变革精神等等。无论时代怎样更迭,人要活得向上、向善,就必须多读书,多读涵 咏向上精神之书。 第二个维度:民族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第三个维度:国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由个人到国家,凝聚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责任,每个中国人都应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把中国精 神长记心间,践行在行动中。学生切入点多元化,写作角度较多。 特别提醒:写作应先回应部分同学的质疑,考生行文时要注意限制性要求,“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 或思考”,也即考生需要结合自己对百年中国精神体验或思考的阅读体验来写,必须把“我”融进去, 切忌大话连篇、空洞无物。 同时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行文应明确当下继承和发展中国精神是必要的这一观点, 论述由浅入深,由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进而阐述该怎样实施这一观点。既有血有肉,又有思维深度 的好文章才是上上之作。 一、2020 高考作文考什么? 跑不出这 4 个命题热点二、2020 高考作文怎么考? 情境化写作是重点 三、2020 高考作文仿真命题 提前演练下吧 命题关键词一 疫情之下的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中学生在家上网课,学习状态有很大差异。有的同学能够严格自律, 学习有规划,按时作息;有的同学认为在家上网课没有学习氛围,不习惯独自学习;有的同学缺乏自 主学习方法,没有老师的现场辅导与管束,很不适应;也有同学虽然有时想学习,但无奈网络上其他 内容吸引力太强,更不用说游戏了……事实上,人一辈子都离不开学习,学会学习至关重要,对处于 学习黄金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会学习,包括良好的习惯、适合的方法、自我管理或自律意识、 媒介素养等,这也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作为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针对上述现象,将在下周学校网络升旗仪式上演讲,请你替他写一 篇演讲稿。 ②作为高三(18)班班主任,针对所在班级部分同学的学习现状与认识误区,给全班同学写一封 公开信。 ③一名职业为教师的学生家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准备与同学们来一场“云对话”,请你帮他写 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津 这道作文题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为具体内容,紧密贴合疫情期间网上 学习实际命制,没有审题障碍,也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强化具体情境的应用性考查方向,三 项写作任务,“写作者”(或发言者)的身份各不相同,读者(听众)对象也略有不同。 写作之前,考生要思考“我是谁”“写给谁”“什么情境”“谈论什么问题”等几个问题。与之对应, 写作时心中始终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或读者意识、情境意识和针对意识。其中的身份意识,不是简单 提一提“我是×××”,写作者心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将这种身份意识融入写作实际中,包括语气 的轻重强弱、用词的谦敬色彩、表达的语体风格等,都可能呈现明显不同的特点;准确把握对象或读 者,可以避免自说自话;重视具体写作情境,明确写作针对性,可以避免放大话题,做到有的放矢。 更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主要罗列了部分中学生线上学习暴露出的问题,暗示了要“解决什么问题”或 “达到怎样的效果”,三项写作任务都意在引导考生采取立驳结合的写作思路,在辩驳错误观点的基础 上达成共识——这也是写作这道作文题的重中之重。 立意和内容方面,扣住“学会学习”这一主话题,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我管理或自律 意识”“媒介素养”等选择一至三个方面来谈即可。当然,写作过程中要遵循任务指令中的文体要求, 注意格式等细节问题。 命题关键词二 全民小康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 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朝阳中学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和 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百年奋斗目标,特举办以“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面貌、新气象”为主题 的征文活动。要求应征文章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可以谈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可 以从历史与现实对比中,谈我们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也可以抒发青年学生的豪情壮志,谈“我”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什么;还可以通过写家乡面貌、家庭生活的变化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景 象……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 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紧贴时政热点的题目,要写好这个题目,同学们必须对“2020 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 会”有深入了解,明白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和指标,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 再分析题目材料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材料共三句话,前两句是情境指令,最后一句是内容指令,同 学们写作时应明确自己的身份是“朝阳中学”的学生,作文的内容要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 意义。材料最后一句中的“可以谈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可以……也可以……还可以通过写家乡面 貌、家庭生活的变化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景象……”进一步提示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 此题目主题宏大,写作范围广,相对来说不太容易把握。因此,选取的角度就是写作成功的关键 所在,“以小见大”就是较佳的写作策略。同学们可以用对比手法,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自己家的 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自己家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也可以从自己观察到的某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映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和成就。不论写什么内容,都要以“我” 的视角,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出“今昔对比”,以抒发“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时代 情怀。 命题关键词三 命运共同体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此财属我家,你休拼命拉。“贝”被拉散架,“亡”归你两家。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写作指津 对漫画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时,首先,要抓住画面内容的核心元素,并剖析其内涵。这幅漫画, 核心要素是“赢”,两个人都为了“赢”而拼命拉拽,含意是什么?无非“争利益”,这是“贝”的属 性决定的。其次,理顺元素之间的关系。这幅漫画中,两个人都冲“贝”而来,互不相让。这蕴含什 么?联系现实,不难理解,这是“零和博弈”,不是合作共赢。再次,全面理解漫画的内容。需要强调 的是,漫画作文题以画面为主,文字相对较少,但正是这较少的文字,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 特别注意。如这幅漫画的配文“此财属我家,你休拼命拉”,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又暗含了一个信息要 点——“我家”,两个人的共同心声是我为“我家”,不顾“你家”,含意何在?联系现实,可知这指向 “闭关主义”(各顾各)与“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问题。同时,配文“‘贝’被拉散架,‘亡’归 你两家”,也预测了事件发展的结局,不合作,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 当然,“合作方能共赢”问题,也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问题,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也与我们每个 人和社会团体息息相关。对于个人和团体的成长与发展来说,合作共赢是一门必修课。 综上所述,全面审读,深入联系,只要紧扣“开放”“合作”“共赢”这几个核心概念,立意也就 不会跑偏。 二、语文高考这样命题 一、阅读+表达作为一门基础的语言类学科,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故此新高考语文试题, 着重考察考生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 所谓阅读素养,即要求考生拥有合理的阅读思维,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既能多角度、多层面 的接受和理解内容,还能批判性、创造性地阅读。 表达素养,即要求考生能基于表达目的,使自己的阐述目标明确、对象明确、话题集中,同时还 能充分考虑语态、语境等因素,使自己的表达简明充实、生动鲜明。 二、三类知识的背诵记忆 新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三类知识的背诵记忆: 第一,语言文字,如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字词、句法等。 第二,文学审美,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文体;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方 式;《语文课程标准》内的相关知识。 第三,中外文化常识,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基本常识。 三、三个情境 新高考语文命题离不开三个情境: (1)体验情境(个人) (2)认知情境(学科) (3)生活情境(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四、现代文阅读 新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性阅读能力。判断一个考生是否具备这种 能力,便是看其能否遵循作者的倾向和意图,提炼、分析、评价文章中的主要概念、观点等关键信息, 并能简明生动地将关键信息表达出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