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小众素材:哲学届天团驾到,作文格调up就靠它们了!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小众素材:哲学届天团驾到,作文格调up就靠它们了!

ID:347699

大小:1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小众素材:哲学届天团驾到,作文格调 up 就靠它们了! “西方思想家系列”来啦!高逼格写作素材!  PART1   化石级问题男孩:苏格拉底    -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 -  适用于认识自己,承认无知,不要自以为是等主题,如 2015 年江苏卷《智慧》,2015 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1 年江西卷《你拥有什么》。 范文 人类有一种弊病,就是自以为高明。有的人掌握一门技艺,明了它的理论,便沾沾 自喜,认为智慧在他人之上。更有甚者,以为自己在别的方面也最智慧。这些心态,其 实都是妨碍我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累赘,若想剔除这一病症,就要充分地、透彻地认识 自身。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眼见了刻在神殿石柱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便学会通 过询问他人、多多发问,来认识自己和世人的不足。 当他充分明了自己的无知、人类的所谓“智慧”实则分文不值这件事时,那剂真正 的“智慧”药剂才注入人的血液之中:承认自己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啊!也是如此, 人才能以一颗谦逊之心、低调之态去不断补全自身的不足,日益获得精进。  P A R T 2   洞穴里的帅气蜀黍:柏拉图    - 关键词:洞穴寓言 -  适用于虚拟与现实、探寻真相、直面真实等主题,如 2016 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2013 年天津卷《 ___而知之》。范文 乔布斯把世界装在一个手机里,实现了“掌”握世界的壮举,同时也使得网络彻底 蔓延到了人类的生活当中。然而,当我们热衷于在虚拟的无主体网络世界中扮演角色, 那些真实的、现实生活化的东西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我们,也会越来越无法接受和 融入真实的世界。 在柏拉图《理想国》第七卷的洞穴寓言中,那个挣脱手链脚铐、放弃看虚拟影像, 最后走出洞外的人是难得的。当然,真实的生活会给你打击,让你渴求回到从前的“舒 适圈”。即便如此,也请记住自己当初想要挣脱手链脚铐的那股冲动,它,是我们生而 为人的全部原因。  PART3   百科全书式大佬:亚里士多德  - 关键词:幸福 -  适用于幸福的定义、过有德性的生活、善是幸福生活之源等主题,如 2014 年江苏 卷《关于不朽的理解》,2013 年上海卷《更重要的事情》。 范文 无论是哪个时代,追求幸福都是永恒的话题。人们关于“幸福”的理念不一,不同 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情景下对“幸福”也会有迥异 的理解。但是归结到一处,我们会发现人们想要的“幸福”,莫过于过一个“美好的生 活”。 何为幸福美好的生活呢?是吃得好、睡得饱这么简单吗?大约不是。人,值得过更 为高尚的幸福生活,而这个理念,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通过他 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人们会发现幸福的美好生活,应该是追求人的至善,让自己活 得有理性、过得德性完满。  PART4   嚣张跋扈的天才:赫拉克利特 - 关键词:变化 -  适用于世事变迁、适应变化、变化造就和谐等主题,如 2015 年上海卷《造就和谐 自我》,2017 年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范文 时代变化迅猛,人的思想日新月异,有时候新买的手机还未开机,就已经步入了 “过时”的行列,被一波又一波的“新款”大流淹没。其实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如此,就 连我们人,也在时刻代谢、日日更新。有时我们拒绝这样的变化,希冀抓住过往,留住 昨日的自己,这何尝不是面对“变化”时的一种懦弱呢? 早期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就曾放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 为说明无物常驻、变化是永恒的事实。其实,在他眼里恰恰是变化促成了和谐与秩序、 进步与发展。要相信,持续变化着的状态,就是常态,只有明了事物的变化本质,顺应 它的存在,我们才能在面对变化的时代与变化的自身时,露出坦然的微笑,继续阔步前 行。  PART5   颠覆时代潮流的靓仔:卢梭  - 关键词:科学 -  适用于科学的另一面、拒绝安逸与奢靡等主题,如 2014 年辽宁卷《科技对生活的 影响》,2011 年广东卷《回到原点》。 范文 人类对科学的向往,催生了一个杂乱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同时也使得我们纯粹 的艺术生活逐渐变质为一种浅薄的“娱乐”。你可见那原本透露着物理学奥妙的量子力 学理论,被人滥用为教育孩子的“量子波动速读”? 你可见如今的短视频潮流当中被大量曝光的“作品”,何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 而去无所顾忌、哗众取宠?科学与艺术,似乎逐渐丧失了它们应有的纯粹感,成了被逐 渐滥用的技术以及没有节制的全民娱乐。 其实,在 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之风潮中,思想家卢梭早已看透了人类在接触科学与艺术的过程中会发生的“败坏”。 在他看来,科学与艺术对于敦化社会风尚是无益的,它只会滋生安逸的习性、刺激 虚荣的欲望。但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斩断科学与艺术的根苗,而是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去 审视周遭的所谓“进步”,避免进一步的人性堕落。  PART6   比个小心心的 “思想巨人”:笛卡尔  - 关键词:我思故我在 -  适用于求学与求知、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等主题,如 2013 年天津卷《___而知之》, 2015 年江苏卷《智慧》。 范文 古人韩愈曾写下《师说》,劝说人们从师而解惑求知;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思想家 笛卡尔写下了《谈谈方法》,劝说人们要通过怀疑接收到的“意见”而抵达真知。可见, 韩愈和笛卡尔对“真知”有着不一样思想进路,那么在“从”和“疑”二者之间,究竟 如何选择? 其实在笛卡尔眼里,我们并不是要为了怀疑而怀疑,“而只是为了使自己得到确信 的根据,把浮土和沙子挖掉,以便找出磐石和硬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心智没有师 长成熟,因而韩愈的“从”是必然要具备的一大要领。但与此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大 胆怀疑,也是在各种糅杂知识的沙粒中,不断深挖,找到最硬最干的部分去立足自身。 人总是要站在某一块土地上才能仰望星空,即便这块土地只有你两只脚那么大。批 判和确信,正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是求知的两个基础。忽视任何一个,都将陷入泥 潭。也就是说,“从”和“疑”是求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真知就是在“从——疑—— 从”的不断转换中逐渐显露的。 PART7  嗜书如命的中央空调:边沁  - 关键词:功利主义 -适用于对功利主义的反思、正确的抉择、幸福的计算等主题,如 2013 年四川卷《平 衡的生活》,2012 年广东卷《你想生活的时代》。 【范文】 18 世纪英国思想家边沁曾说,只有“痛苦”和“快乐”这两个强有力的主人,才能 指出人们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我们会做什么。快乐与痛苦,似乎就是人类历史上永恒 的命题,当我们在这个命题下极力地追求快乐,并机巧地避开痛苦,人生就能抵达最幸 福的彼岸。然而,快乐和痛苦真的能够计算吗?追求人类最大的福祉,难道真的可以用 换算的方式去机械地衡量吗? 幸福在现实情况下,并不完全依赖于功利的计算,很多时候它还取决于人心中的道 德律。当道德律发挥力量时,快乐也许只会成为一个“肤浅”的情绪,而痛苦却会摇身 一变而成为“痛并快乐着”的感受。 PART8  勾股定理的老父亲:毕达哥拉斯  - 关键词:万物皆数 -  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科技的利弊、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等主题,如 2014 年四川卷 《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2016 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范文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可以抵御一切,除了诱惑。古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沉迷于数 学的“美丽”,提出了“万物皆数”的理念,并由此延伸发现了黄金分割、勾股定理, 为数学学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新的知识一旦被摆上“神坛”,就成了诱惑人的 东西,带来的只会是一连串异化:数学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成了神秘化、邪魅化了的东西。 今天的数字,在人类心中似乎也成了神坛上的“产物”。我们沉迷于大数据时代, 一切事物都被量化了,甚至连人自身也不例外。 当屏幕背后的数据专家将鲜活的人化作一串数字纳入数学模型中;当大多数人的数 据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类面临的,是隐私匮乏的无处可逃之窘境,是人格尊严被降 格为经济利益的难题。人引以为傲的理性似乎不再为了人的世界服务,而是为了技术本身服务,技术本身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主导世界,成为任何伦理道德都难以阻挡的绝 对力量。 观摩了上述先哲天团(分明是男团本团 hhhhh),小伙伴们对谁的思想、谁的故事 所吸引、打动呢?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