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大连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
【试题呈现】
【2020 大连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电影《风声》里有一句台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
身。”“我辈”是一个代词,本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但是在这句话里,我们每个人
似乎都能感受到这两个字包蕴着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
感”。无论何时,“我辈”都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
“我辈”!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
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意图】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里说:“直面挑战、躬身入局者,皆为我辈”。这句
话给我的启发是对“我辈”的思考。电影《风声》里民族存亡之际奋不顾身的人是
“我辈”;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也是“我辈”……考虑到作文
要贴近热点但又不唯热点,不想直接以疫情为话题命制试题,所有就有了这个题
目。【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主要侧重“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中的“我
辈”的理解,虽然当代不是民族存亡之际,但依旧是充满挑战的时代,在不同领域
“我辈”都是积极参与者,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而努力,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
发展而努力 。“我辈”是值得我们仰视的英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题的审题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关键词是“我辈”“责任感”“主
场感”。学生审题的第一个任务是明确什么样的人是“我辈。”在民族存亡之际,
“我辈”是当仁不让,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人;而“无论何时”,“我辈”又都
是一群“令人心生敬佩的人”。再说“责任感”与“主场感”,“责任感”易于理
解,而“主场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语,但学生通过“主场”和修饰语“义不容
辞”也是可以理解到位的。简单来说就是勇于承担,不逃避责任,具有主人翁意识
的人。这两个词的词义肯定是有交叉的,但绝不是同义词,而且各自有定语,实际
上是把责任感狭义化了,也是对二者做了有意的区分!具有“责任感”“主场感”
的我辈中人都是直面挑战,承担责任的人,都是令人敬佩的人。在这个层面学生有
很多合适的事例,但是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作文只能是二类下(45 分以下)。
审题的关键句是“而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
“我辈”,“我辈”正在参与构建着这个时代。“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
辈”?那么应如何成为“我辈”?这是学生写作中的应有之意。所以文章中不能只写别人是如何直面挑战,承担责任的,还要落实到个人身上,每一个个体应该承担
什么样的责任,又如何承担责任;而这个责任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家庭、自身。
这样才是比较全面的审题。
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可以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为例,阐明他们
身上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备受称道的九零后,谈谈当代青年该如
何肩负社会责任,如何努力成为“我辈”。
立主场担责 显我辈风采
佟倩
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电影《风声》里这令人心生敬畏的真情告白
包蕴着的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彰显了“我辈”风采。
展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具有“责任
感”的“我辈”的精神内涵。高喊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英雄林
则徐,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仍投入虎门销
烟的运动之中。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就一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是什么让这些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在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抉择中义
无反顾地牺牲个人与小我,是救亡图存的“责任感”,是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更是以
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的“主场感”。正是拥有这“主场感”,林觉民才会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深谙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
者,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将一已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义无反顾地为祖
国献身,彰显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情怀。
回望五四百年,试想,若那些先进青年没有将国家命运背负在身,中国大变革的号角
就不会被吹响;若那些先进青年没有这份家国情怀,就不会有人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端
绪。他们以自觉启智、筚路蓝缕回应了时代的呼唤,诠释了具有义不容辞“主场感”的
“我辈”的使命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新冠疫情爆发之时,驰援武
汉的医疗队伍中出现了一批批的 90 后白衣天使,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
勇敢奔赴前线,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保护着亿万中国人。这是“后浪”们躬身入
局所展现的使命与担当。
国家危亡,我辈只能奋不顾身;国家振兴,我辈必须奋斗不息。这是历史的回响与共
鸣,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召唤。时代的洪流中需要你、我、他舍我其谁、躬身入局的当仁不
让;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我辈”勇担重任的义不容辞。我辈热血荐轩辕
隋昕
《风声》里顾晓梦说:“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正是有千千
万万的我辈中人,才有今天的泱泱大国。“我辈中人”“铁肩担道义”用责任筑时代,
“我辈中人”“寄意寒星”,用热血荐轩辕。
“我辈”并不是遥远的名词,也不是英雄的别称,而是每一个勇担责任,对国家有主
场感的的普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我辈”舍身忘我,牺牲奉献。他们在枪林弹雨的沙
场上,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今天的中国,不再炮火连天,但依
然有无数志士仁人,矢志报国,奋不顾身,投身祖国的建设中。他们不分年龄、无论性
别,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我辈”汇聚成时代强音。
“我辈”当仁不让,勇担责任,他们的责任感令人敬佩。袁隆平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
饱满的稻穗,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几十年来,始终未
变。孙家栋的一次次挺身而出成就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困难面前,他绝不低头;在责任
面前,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为了中国的核事业,他隐姓埋名
28 载,舍小家为大家,用一生书写了当仁不让传奇的故事。他们以“我辈“的责任意
识、主人翁意识,成就了英雄传奇。
但“我辈”不是英雄的专有,每一个在挑战面前义不容辞的平凡人都可以是“我
辈”。疫情来临时,“我辈”是坚持逆行的医护人员,是坚守岗位的社区干部,是甘于奉
献的志愿者,是心系祖国的海外儿女,是千千万万捐款捐物、足不出户的普通人。他们知道,这是自己的主场;他们知道,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战胜困难,他们更知道只有“不以善
小而不为”,只要将“善小”做到极致,一样可以创造奇迹,一样可以与英雄比肩。
你、我、他都可以成为“我辈”。当我们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希望融为一体,实现
个人价值的过程就是完成时代使命的过程。作为青年人的我们,树立远大理想,做好眼前
小事,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是一种责任担当。而我们的每一次全力以赴都让我们更接近
心中的“我辈”。
《风声》里,顾晓梦说:“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种
精神就是“我辈”的精神,是责任担当,是义不容辞。无论何时,“我辈”都奋勇向前,
将以热血荐轩辕。
如是“我辈”出鞘际,定为华夏复兴时
任乐然
岁月如淘沙之江,淘尽了未销的兵戈折戟,却绕不开中流里的砥柱如磐。
——题记
斯言诚哉:无论何时,“我辈”都是那样的令人心生敬佩。无数个“我辈”成为了各
自时代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独领风骚的千古英豪,也是但问耕耘的凡夫俗子,更是无畏前
行的滚滚“后浪”;他们无私无畏、坚守初心,他们当仁不让、在所不辞,他们不辱使命、义薄云天。正是这些“我辈”的存在,才铸就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更让华夏民族
向着复兴崛起而砥砺奋进!
伟岸如“我辈”。
他们,是时代的改写者,在大厦将倾的年代里,曾经扳动历史的齿轮,因他们的当仁
不让,华夏的救亡之路有了引航的曙光。
国将不国之际,总有一批“先锋”之士率先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敢为人先的“洋
务派”,主动担当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责任重担;寡不敌众的康、梁义士,积极尝试
了“维新变法”;永不言弃的孙先生,把民族的存亡视为己命,当仁不让地领导了辛亥革
命,为中华之崛起架起了一座座如虹的大桥。
平凡如“我辈”。
你们,是社会的大多数,在波澜不惊的一生中,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你们的义不
容辞,华夏的复兴之路有了坚强的后盾。
一封封“请战书”,是逆流而上的“抗疫”战士无声的宣言。你们不顾安危,义不容
辞地奔赴到风口浪尖上的湖北武汉。不舍昼夜地工作,只因你们是这个时代中最普通的
“我辈”,隔着雾气的护目镜,你们疲惫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该做的... ...
后浪如“我辈”。
我们,是华夏的新动力,在羽翼未丰的年龄里,有着敢梦敢闯的能量,因我们的不辱
使命,华夏的崛起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和无尽的力量!
而今正在奋笔疾书的我们,是华夏民族最有力量的一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
史上,无数前辈为了民族的兴旺打下了雄伟基业;现在,“我辈”继往开来,定当不辱时代交给我们的复兴使命;未来,“我辈”当为国而学、为国而拼,唯有“行健不息需自
强”,才能“学问笃实生光辉”!
如是“我辈”出鞘际——时代需要每一个“我辈”,古如此,今亦然。
定为华夏复兴时——“我辈”应献身自己的时代,肩有担,不容辞!
我辈之心铸华夏之魂
韩煜涛
“只因民族已到危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电影《风声》的一句台词将我深深
打动。当仁不让、义不容辞,“我辈”二字力当千钧,展现了中华民族立身发展的精神力
量。
“我辈”二字蕴含着巨大的包容力量。“我”昭示着一种“认同”,有着共同情感、
共同立场、共同志向的人们都可以归为我辈之列,最终归结为一种共同的责任。“革命尚
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先生遗训激励无数热血儿女的爱国奋进之心,“同志”一
词就与我辈一样,将众人之心包容其中,凝聚为民族的伟力。1937 年,陕西泾阳,中国
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星八角军帽在眼泪中换为国军军帽。此后,八路
军开赴抗日前线,于平型关取大捷,夜袭阳明堡机场,在娘子关重创日军,扬我国军威,
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国军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二十二次大会战,以牺牲百万
军人的巨大代价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幻想。代表阶级不同、政见不同,这些
在民族大义面前都可以先行放下,只因为大家同属“我辈”,有着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情
感与精神立场。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民族危亡之际,只有共同的国土之上、共同的
人民之中、担当共同责任的你、我、他。“我辈”二字蕴含着光荣的使命精神。辈字代表家族、亲友间的世系次第。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由于个体生命的短暂,人类必须在一代代人的不断更替中,实
现生命的延续与文明的传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五千年泱
泱华夏正是依靠一代代肩负历史责任的“我辈”走到今天。“还我青岛,还我河山”,
1919 年的“我辈”为国家尊严、主权完整奔走呼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
军”,1939 年的“我辈”,为保国守土、民族独立浴血奋战;“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49、1959、1969 年的“我辈”伴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战
天斗地,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今日之“我辈”也没有令人失望,据官方统计,在为
抗击新冠肺炎而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 4.2 万名医护人员中有 70%是 80 后、90 后。我
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00 后作为新时代最年轻的“我辈”,是民
族复兴事业的关键力量,我们要在凝聚与团结中获得自我认同,在奋发有为中接受历史使
命。“不缘打破工夫到,那得中流砥柱平。我辈济川真事业,何时赤手活苍生。”
天下兴亡,“我辈”有责
钱兴怡
过去,民族存亡之际,无数“我辈”,奋不顾身,担当起整个时代的重任,挽狂澜于
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我辈”,所虑者只止一身,那又何来“沉睡雄狮”的苏醒、
“东亚病夫”的崛起呢?就更不要提如今迅速发展的伟大中国了。所以天下兴亡,“我
辈”有责!危难之际,“我辈”勇当先锋。当《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当民族危机不断
加深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毅然发动了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
靖宇率部拼死抵抗,宁死不屈;身处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许多“我辈”担负起救国救民的
责任,舍身成仁,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武汉疫情肆虐之时,更是无数“我辈”奔赴前
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地挑起时代的重任,“国有难,召必回”……古往今
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国家之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我辈”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
时至今日,动荡、战争远去,和平代替了硝烟,但我们仍处于充满挑战的当下,不容
懈怠,而“我辈”也必然会责无旁贷,挺身而出,扛起国家前进的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力量!
时代召唤,“我辈”当立主场。为了缓解粮食危机,袁隆平走进了水稻的茫茫绿海,
不辞辛苦、不分昼夜,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的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神舟上天,嫦娥奔月,蛟龙下
海,大飞机 C919 的成功试飞,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完成,Fast 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
用,5G 基建的全面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正式贯通……每一项成就都是“我辈”勇攀高
峰、攻坚克难的最好证明,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我辈”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我辈”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还是新时代下我们每个怀揣着中国梦的你、我、
他。今天的我们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当下优越的生活,但我们绝不能因此麻痹
大意、冷眼旁观、坐享其成,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勇立潮头,
在各行各业为这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留下“我辈”独特的足
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只要
“我辈”坚定努力不放松,勇于肩负起复兴国家的重任,定能让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天下兴亡,“我辈”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