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中语文新高考
任务驱动之时评类材料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 月 29 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
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
弃入学资格,共计 69 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 69 名 2019
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
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是屡见不鲜。此事引起
了社会广泛的争议,有人说,“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该把这
些学生都列入诚信黑名单!”有人说,“他们合理利用规则、追
求最大利益的做法,无可厚非。”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校方、当事考生、第三方中任选一身份,
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上述两种说法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
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立意指导】
1.具体情境限制:现实情境:高校“录而不读”的现象
个体情境:针对高校“录而不读”现象的争议:支持着认为
“他们合理利用规则、追求最大利益的做法,无可厚非。”反对
者认为,“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该把这些学生都列入诚信黑
名单!”
2.典型任务限制:
任务一:结合材料内容,在校方、当事考生、第三方中任选一
身份。
任务二:阐述你对上述两种说法的观点与思考。
任务三:提出希望与建议。
3.价值取向限制:
根据“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吗?该把这些学生都列入诚信黑名
单!”和“他们合理利用规则、追求最大利益的做法,无可厚非。”
提示,可以将文章主题指向尊重、珍惜教育资源,诚信,遵守规
则,追求利益等,也可以据此探讨规则与利益的意义。此外,还
可以深入分析“录而不读”原因,进而将主题指向不忘初心,砥
砺前行等。
4.开放:
(1)内容与主题的开放:
可以针对两种说法明确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然后围绕两种说法
或探讨规则与利益,或探讨教育资源和诚信,将主体指向遵守规
则,合理追求利益,或言而有信,珍惜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分析“录而不读”的原因,指出两种说法的对与错,进而将主题指
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
(2)论证与选材的开放:
选材方面,在确定论点之后,最好围绕论点展开联想和想象,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勾连思考,搜集理论素材和事实素材,以备构
思和内容上的取舍。
论证方面,在确定文章论点之后,既可以采用归谬法、类比论
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在具体论证的过程中,
可以综合运用原因分析法、让步分析法、假设分析发、比较分析
法、辩证分析法、背景分析法、批驳分析法等方法,以确保文章
的语言逻辑。
(3)谋篇与表达的开放:
谋篇方面,既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逻辑顺序安排(纵贯式结构),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并
列式结构),也可以采取逐层深入的思路进行论证(递进式结构),
也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论证(对比式结构)。
表达方面,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和自己的语言表达优势进行语言
风格的选择,可以是“动之以情”的激情文字,也可以是“晓之
以理”哲思文字,也可以情理兼备,让读者既被情感感染,同时
又能被理性说服;当然,也可以侧重于记叙或描写,在记叙或描
写中展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
【写作示范】
受教有义,获利遵道湖南大学的一则取消部分新生入学资格的公告引起社会各界
关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事实上,“录而不读”并非湖
南大学仅有的情况,国内还有很多大学有此现象。对此,反对者
认为这是在浪费教育资源,属于失信行为;支持者认为合理利用
规则,追求最大利益并无过错。作为第三方,我认为受教须有义,
获利当遵道。
受教须有义,义在初心纯正,恪守规则。汪国真有诗曰:“既
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相信读研,以及选择在哪所
大学入读是考生的初心;我也相信,这些大学一定是考生的“诗
和远方”。既然选择,考生应该也必须初心不变,恪守研究生入
学的相关规则,在读研的道路上“风雨兼程”。如此,才不负学
校的伯乐之恩;如此,才不至于浪费教育资源。否则,高校的人
才选拔规则势必会因个人的“钻空”而被打乱,甚至陷于瘫痪,
最终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便不至于此,高校也会完善相
关制度,那时人才选拔规则也会因个人的破坏而失去温度,最终
受害的仍然是一批批的考生。所以,接受教育,必须不忘初心,
“言必信,行必果”。
也许有人坚持,“我合理利用规则,最大限度地追求个人利益,
合情合理合规。”的确如此,作为考生,每个人都有通过考试获
得入学资格的权利,自然也有申请放弃入的自由。但是放弃的原
因就有些让人发笑了,或言出国,或言工作……仔细推究,不难
发现,出国、工作等才是他们真正的初衷,读研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后的备选。一旦获得出国、工作等机会,他们必然
会毫不犹豫的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没有违
背规则,甚至合理利用了规则,追求个人利益也无可厚非。然而,
作为受到高校青睐的入学新生,作为可能成为未来国家人才的研
究生们,在个人利益之外,是不是应该有更值得自己追求的东西
呢?
获利当遵道,道在不囿私利,不忘情怀。《论语》中说:“富
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当下很多人似乎
更愿意选择出国求学,总以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总以为工作
是自己的第一要务……于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弃研究生入学资格于
身后。我想,既然能够获得入学资格,说明自己有成为更高层次
人才的潜质,再加上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
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相信很多高校不仅不会限制学生发展,还会
为学生成长提供较国外更优越的条件,考生应该珍惜。贵为受过
高等教育的学子,应该不囿私利,拥有超越个人利益的大道情怀,
毕竟身为中华儿女,应该对我们生活的土地“爱得深沉”。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真心希望选择读研的考生:受教有义,获利遵道。道义在心,一
切也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