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高考作文:求序避俗--高考作文的结构技术
与依赖于理性分析的“严谨”“精巧”不一样,结构有序通常是被感受到出来的。
因此,解决高考作文的“结构有序”问题,关键在于制造阅读的“有序感”,作文清晰
的思路和作者行文的逻辑性,只有借助“有序”的显性呈现,才能便于评卷者在短时间
内有效感知到!在一定规模的高考作文统计分析基础上,从评卷者的视角出发,笔者主
张通过“标记技术”来有效解决结构有序的“落地”问题。
所谓标记技术,就是通过使用某种标志,使作文结构在视觉感知上能够有效呈现出
一种有序感。事实上,任何一种逻辑的文章结构,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标记方式”,
只不过有时候是显性呈现,有时候是隐性呈现而已。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笔者将实现
“结构有序”的高考作文标记技术,概括为以下三种:
一、文字标记技术
文字标记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文字符号来标记出结构的有序性。高考作文中
的文字标记,可以划分为两类。
1.逻辑提示语。这种技术是通过使用具有逻辑关系提示性质的词句来标记出结构
的有序。在时间受限的前提下,文章的“逻辑”是需要“提示”的。具有逻辑关系提示
性质的词句有很多,如条件逻辑提示语、因果逻辑提示语、时空逻辑提示语、对比逻辑
提示语等。比如 2019 年浙江卷的一篇优秀作文《过吾之生活,净吾之心灵》,全文有 6
个自然段,各段的开头简要罗列如下:
①浩瀚的宇宙银河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一颗耀眼的晨星……
②诚然,外界的看法有对有错,适当听取他人对自己公正的点评无可厚非……
③但是,若我是创造生活的“作家”,我会聆听“读者”的呼声……
④所以,无论别人怎样,怎么对你的“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两点……
⑤当然,身处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彩虹屁”抑或是“机关枪”……
⑥最后,我还是会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过吾之生活,净吾之心灵……
第 2 段的“诚然”,提示与前文的让步逻辑关系;第 3 段的“但是”,提示与前文转
折逻辑关系;第 4 段的“所以”,提示与前文的因果逻辑关系;第 5 段的“当然”,提示与前文的“衔接”逻辑关系,意在话题转移;第 6 段的“最后”,提示与前文“分总”
逻辑关系,具有很强的收束意味。对于评卷者来说,单是通过浏览主体部分段首的逻辑
提示语,就能很明确地感受到考生的行文逻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这位考生非
常善于使用“逻辑提示语”来实现文章结构的显性呈现。
同样是 2019 年浙江卷,优秀作文《纳诫以自善,秉己以自立》则使用了“正如、
因此、诚然、由此观之、故曰”这样的逻辑提示语,文章结构也有效实现了“有序”的
目标。
当然,一篇千数字的高考作文,并不一定要有这么多密集的提示语,也无须内隐这
么多的“逻辑关系”。只要恰当植入逻辑提示语,就能快速有效地达成“有序”的结构
要求。
2.同构性语句。这种方式是通过使用具有同构性质的语句来标记出结构的有序。
“同构”往往蕴含着“同型、同向、同质、同类”的内在信息,因此能够有效呈现出
“有序性”。同构性语句既有表达上的形式同构语句,如“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也有
内容上的语义同构语句,主要包括词语同构和句样同构两种。比如 2018 年全国卷Ⅰ的
一篇优秀作文《中国少年,与时代一起携手同行》,主体部分有 3 个自然段,各段的开
头简要罗列如下:
①中国少年们啊,请抓住现在的机遇与机缘。不现……
②中国少年们啊,希望你们坚强刚毅,勇敢地面对挑战。我相信……
③中国少年们啊,我最后要说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请拥有使命感……
每一段的开头,都是以“中国少年们啊+N”的基本句式来构成的,“中国少年们啊”
除了揭示本文的写作对象外,它的反复出现,使得三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同构性,文章
结构因此而变得清晰有序。
要掌握好文字标记技术,以下三点特别重要:
一是积累逻辑提示语。运用逻辑提示语的前提是积累一定数量的相关词语,这可以
通过阅读时评等各类文章,不断增强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聚集行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自己的逻辑提示语词库,比如揭示因果逻辑关系的提示语就有“为什么、因为、
所以、究其原因、其结果”等。二是强化同构意识。同构是一种生成表达的力量,无论是一个词语、短语还是一个
句子,其实都具备“同构”基础。我们需要在形式或内容方面,提高自己的同构意识,
比如形式方面的判断句式、排比句式、条件句式等,都可以同构出不同方面的语句。
三是通过写作训练加以巩固。技术是为了运用,但关键在于训练。无论是逻辑提示
语还是同构性语句,都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练习,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将积累和意
识转化为写作的操作行为。
二、数字标记技术
数字标记技术,就是借助数字符号来标记出结构的有序性。我们通常把“数字标记”
称为“序号”。“序号”这一说法,本身就凸显了其排序的作用。数字标记技术,在篇幅
较长的文章中,使用率是非常高的,比如大多数论文或论著,就是借助数字标记来实现
其“有序性”的。在高考作文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运用数字标记技术的佳作。比
如 2018 年浙江卷的优秀作文《三“味”浙江人》, 主体部分就是直接使用数字标记来
彰显文章结构的有序性,三个自然段的开头简要罗列如下:
①一是文化昧。浙江是文化大省……
②二是人情味。人情味是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
③三是“钱塘味”。钱塘江,曾名“浙江”……
三个段落以三个数字标记,清晰有序。2018 年天津卷的优秀作文《“器”之断想》,
也是采用数字标记技术,主体部分分别是“一、怀才抱器;二、不器之器;三、随才器
使”。此外,这里还运用了“四字句”的形式同构技术和“器”的内容同构技术,这就
使得文章结构不仅清晰有序,而且还给人以精巧之感。
数字标记技术,除了使用常态的“一、二、三或第一、第二、第三”这种数字符号
外,还包括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变形的数字符号。比如 2019 年上海卷的优秀
作文《“中国味”与“外内观”》,其主体部分的开头简要罗列如下:
①首先,通过和外来文化的比较,才能发现本土文化的特质……
②其次,发现本土文化的特质,进而能巩固我们的文化自信……
③再次,借鉴外来文化的先进之处,也能让我们改变本土文化的滞后之处……
这里的“首先、其次、再次”就是数字标记的一种变形运用,同样可以很清晰地呈现出作文的结构次序来。
数字标记技术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其关键在于强化我们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
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千字左右的作文篇幅中,数字标记不宜过量;否则,每一个数
字下的文字量过小,容易给人以肤浅不实之感。
三、段落标记技术
文字标记和数字标记,其实都是符号标记。就高考作文结构而言,除符号标记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文段的凸显安排来实现作文结构的“有序性”,这就是段落标记技术。
其关键在于制造“独立段”,让段落在卷面呈现上形成结构的“有序感”。比如 2018 年
全国卷Ⅰ的优秀作文《青春如梦,逐梦正当时——致 2035 年的你们》,其主体部分就是
由三个独立段(每段八个字)分别标记的,具体如下:
①铭记历史,学会感恩。
②抓住当下,不负青春。
③放眼未来,创造辉煌。
从卷面上来看,这三个独立段非常醒目地呈现出作文结构的“有序性”。仔细研究
这三个独立段,它们还是“四字句”的形式同构性语句,而“历史、当下、未来”又是
时空逻辑提示语。这篇优秀作文的结构,也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标记技术,因此,更为坚
实而有力地实现了结构的“有序”目的。
又如笔者 2018 年写的全国卷Ⅰ下水作文《青春舞动时代——致 2035 年的青年朋
友》,主体部分也采用了独立段的段落标记技术,有效呈现出结构的“有序”,具体如下:
①那一刻,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原来可以离老百姓那么近,那么亲。
② 那一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为祖国的蓝天画上美丽的彩虹。
③那一年,我知道,任何人的青春词典里,无论遭遇多少磨难,其实都收不进“失
败”这个词语。
段落标记技术往往通过卷面排版的方式来达成“结构有序”的目的,因此,主体部
分的独立分段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只要具备了这样的独立段意识,掌握这种技术也是
不难的。
以上我们从“标记方式”的独特角度,阐释了高考作文的结构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流行的行文结构划分结果,通常是并列结构、递进结构、总分结构以及“引议联结”
等。这种划分的优点是比较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结构的内在逻辑问题,但对于高考作文的
实际写作来说,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以“标记方式”所研发的结构技术,恰恰能
较好地解决有序显性呈现的“落地”问题。
关于文章的有序问题,时至今日,其基本方式几乎已经穷尽。对于有创新评价的高
考作文和有审美疲劳的评卷者来说,普遍流行的有序结构方式,可能正面临一种生存困
境,这种困境集中表现为:一方面,这些流行的结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有序”要求;
另一方面,这些结构方式因泛滥使用而变得陈旧乏味,一旦因循守旧继续使用,则可能
带来审美的负效应。因此,高考作文的结构技术,实际上还面临一个“避开流俗”的现
实要求。避俗的主要手段,就是在坚守“有序”要求的前提下,积极追求结构的“非常
规”呈现。所谓“非常规”就是变形,比如整饬的排比段结构,可能需要变形为长短结
构;标准的小标题,可能需要变形为某种新颖的样式。总之,就是既要守正,也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