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导高考作文:千姿百态磨开头,魅力也在“起笔”中
“起笔”即文章的开头,对一篇文章来说,它是至关重要的。来裕恂《汉文典》中
说:“起法:昔东坡作《韩公庙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数十遭。忽得匹夫一句,以
下即一挥而就。”古人关于文章“起笔”的经验之谈,对中学生练习记叙文不无启迪作
用。其实,多角度地打磨好记叙文的开头,足以展示其“起笔”的艺术魅力。
一、顺起——直接叙写
即根据人们一般的认识顺序或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落笔,以领起全文的笔法。一般
有以下两种方式:
1.交代要素法。
即在开头用一小段文字把记叙的主要要素加以交代,给人初步的印象。这种起笔法
类似于“新闻提要”。如《黄敏叔叔来我校》的开头: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全国自强模范”黄敏叔叔应邀来到学校,给一千多名学生
作了一场生动的演讲。
这个开头直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以及人物、内容,要素齐全,与
新闻导语相似。
2.环境勾勒法。
即在开头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为人物的表现及事件的发展创设背
景。
(1)描写自然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节令、天气特征等。如《雨中行》的
开头:
窗外,又下雨了,雨丝慢慢地飘落下来,织成了一张温柔恬静的帘子。我的心,也
被这景致所感动,欣欣然走出户外,再一次体味在雨中独行的快乐。
这个开头描写了大自然的雨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并烘托了“我”的心理。
(2)勾画社会环境,营造气氛,点染意韵。如《风景,这边独好》的开头:
残阳如血,摇摇欲坠,上苍将还没来得及吞没的最后一丝余晖毫不吝啬地洒向每一
个角落。父亲右手扶着犁,左手扬着鞭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夕阳下的父亲好似一头为儿女、为生计而奔波的牛,孜孜不倦……
这个开头勾画了父亲在夕阳下辛勤劳作的情景。有景色烘托,有细节点染,可谓形
神兼备,为下文铺写“风景”巧妙张本。
二、直起——快捷切入
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文题或点明中心,以牵动全篇的笔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直接点题法。
打一个比方,即“五步之内,必有芳草”。就是在开头 50 字内点明文题的笔法。
如《尴尬》的开头:
有些事说起来本就让人很尴尬。今天就是我身边尴尬场面最多的一天。还是让我再
尴尬一次说给你听听吧!
这个开头在 50 字内三点“尴尬”,擦亮标题,也富含轻松风趣的意味。
2.揭示主旨法。
即在开头用一小段议论性的文字揭示主旨擦亮全篇的笔法。如《诗意地守候精神家
园》的开头:
心只要在跳动,神经就跟着紧张。烦琐的事让我精神疲惫,这时我的灵魂就想回到
精神家园——那个无关物质利益,也无关思想觉悟的宁静之所,那个会让你日益浮躁的
心灵有一种如水的舒畅与洁净的地方。
这个开头用议论的方式,用“宁静”“舒畅”“洁净”三个词点示了文章的主旨。
3.切入画面法。
即在开头以简捷的方式切入生活画面的笔法。如《变》的开头:
“大家快来看呀,张文的作文发表了!”我抱着一叠报纸跑进宿舍。“快,给我看
看!”“给我一张!”正在吃饭的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
这个开头以同学们争看报纸的画面切入,快捷而有生活气息。
三、逆起——别开生面
即从与人们的认识顺序或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相逆的角度落笔,以领起全篇的笔法。
它往往文势突兀,别开生面,给人以独特的感受。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1.巧用抑笔法。这种笔法多用于写人的文章中,即先用寥寥数语写出该人物的弱点或他人对其的偏
见,借“抑”的方式引入。如《门卫老贾》的开头:
门卫老贾迎着阳光站着,他总是一脸的凶神恶煞,丝毫没有年近花甲之人应有的和
蔼可亲。
这个开头先写老贾的凶相,给人一种凌然生畏的感觉,这是“抑”笔的运用,为后
面的“扬”蓄势铺垫。
2.设置悬念法。
以设置悬念的方法开头,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关注,增添刨根究底的兴趣。如《面
对诱惑》的开头:
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这个独句段构成的开头,“担心”“终于”等词紧紧牵动了读者的神经,引人入胜。
3.倒叙回放法。
即改变记叙顺序,先写结果,再“回放”事件具体过程的笔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
的起笔法,目的是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之情。如《第一次登上领奖台》的开头:
在我的小房间里,张贴着两张奖状:一张大点的,比较雅致;另一张呢,虽小得可
怜,却是我最珍惜的一张,因为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第一次成功的标记。
这个开头运用了倒叙法:先交代房间里的两张奖状,再突出那张“小得可怜”的奖
状,点出它是“我”第一次成功的标记,紧扣了标题,接下来回放“第一次成功”的经
过,可以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
四、翻起——貌离神合
即文章开头用翻腾笔法跳离文意以领起全文的笔法。翻起之后,再切入文意,这样
能在正反对比中更加衬托、强调题旨。如《家乡的阁楼》的开头:
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忽然有一
天,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别化妆了,还我无粉黛素面!”
还你素面,原是何等苍白!
这个开头熨帖地运用了翻起笔法。先说对家乡深怀赞美之意,然后用“线崩珠散,
散珠呻吟”等语句跳离开去,前后构成对比、映衬,便于下文深挚地表达对家乡的怀想之情,有貌离神合之妙。
五、排起——预先设伏
即在开头使两人或两事并列,以领起全文的笔法。这种笔法一般是预先设伏,以暗
示下文将要出现的矛盾冲突。如《“武则天”当选》的开头:
班委会要改选了,班长候选人一男一女。照本班传统,男选男,女选女。我班男生
31 人,女生 29 人,所以我们男生胜券在握。
这个开头点示“本班传统”,并交代男、女生人数及男生优势,这种“预先设伏”
的笔法,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出了紧张的气氛。
排起法还有一种方式,即借助简笔罗列,交代某种情形,以引出下文。如《面对父
亲》的开头:
上完了小学上中学,上完了高中上大学,然后是跑工作、结婚、生孩子、买家电、
购房子,经历了十八年的折腾之后,我这才想起在乡下蜗居的父亲。
这里先罗列一些“我”求学、谋生的情形,在忙碌打拼之后才想起父亲,从而为下
文内容的叙写和主旨的揭示而张本。
六、问起——引人思忖
即开头用问句来领起全文的笔法。它具体包括设问起、诘问起、疑问起等几种。
如诘问起。即对人发问,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之中。如《“扶”起人间的美丽》
的开头:
当你目睹一个老人不慎摔倒在地的情景时,你难道不该上前去扶一把?你上前扶起
的,难道不是人间的美丽?
七、引起——牵动下文
即在开头引用一小段与题目或题旨相关的文字,以领起全文的笔法。
引起是穿针引线,导出下文。如《站在篱笆的门口》的开头: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默念着美
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篱笆那边》,我来到了一丛篱笆前,停下了脚步。
这个开头引用的狄金森的“篱笆”诗句,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便于导入下文。
引起不仅有结构上的牵引作用,还能够使引用文字融为全文的“血肉”。如《折子戏》的开头:
“你着上凤冠霞帔,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拉开了,一出折子戏。”
命运似乎有意捉弄人。一连几天的阴雨,终于晴了。我去看她,阳光很好,也有柔
和的风。她,躺在冰棺里,皮肤依旧白皙,犹如睡美人般安详。
第一段引用的是关于“折子戏”的歌词,一方面点示了文题“折子戏”;另一方面
与下面的描写相配合,成为全文的“血肉”。
八、浑起——象征点染
即在开头用概括性的文字来领起全文的笔法。这种起笔法可以起到象征写意、点染
题旨的作用。比如《收藏感动》的开头:
许是受到一篇名叫“收藏青春”的文章影响,我也开始学着收藏感动,收藏生活中
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多年以后,当我再次翻晒这些久藏的往事时,泪水仍会濡湿
我的双眼……
这个开头借助虚笔概括地写出,意在为具体地描写“收藏感动”而作必要的点染,
具有象征写意的味道。
总而言之,文章的开头是千姿百态的,需要我们从整体上通盘考虑,细心打磨。而
这种打磨的结果,自然能平添“起笔”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