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辅导:任务驱动型作文九问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 年高考作文
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中,明确指出 2015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的作文
题均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并对其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
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
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二、高考为什么改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
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
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
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
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
探索。因此,2015 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
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有何联系?
任务驱动型作文脱胎于新材料作文,依然是新材料作文(社会生活类),继承了新
材料作文的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增加任务型指令,增强写作的针对
性,是对新材料作文的延续和完善。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成为它区别于传统的新材料作
文的标志。通过具体明确的任务驱动型指令,既有效解决了传统新材料作文泛角度的弊
病,又起到了防套作和防宿构的功能。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要命题材料上有何特点?
试题为突显了作文育人的教育功能,试题材料在思想上必须遵从“一点四面”。“一
点”是立德树人。“四面”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
从内容上看命题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可供争议的小事,且事件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
要叙事性,事态发展具有层级性,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名应为“任务驱动型叙
事体新材料作文”。如 2015 年全国卷Ⅰ所涉事情先是女儿小陈举报了父亲,然后是警方
查实并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再是警方将举报发在官方微博赢得众多网友点赞
与质疑,最后经媒体报道后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二是真实性,即让考生在真
实的语境中表明对事件的看法。三是矛盾性与争议性,事件往往具有争议的焦点,并非
简单的是与非可以回答。四是能以小见大。如 2015 年全国卷Ⅰ的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
电话的小事,却关乎了生命安全、交通法规、亲情与公理、亲情与法制等。五是思辨性,
要求考生说理时能就事件本身的矛盾做出分析,并能从概念辨析中体现辩证思维。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要求上有何特点?
较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则更加具体明确。加强了写作的
针对性与方向性。“任务驱动”包括:(1)限定了写作范围与对象,要求就事论事;
(2)限定写作内容与角度,在行文上要求就事论理;(3)按驱动任务可分为决定式写
作任务和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
如 2015 年全国卷Ⅰ:“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
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
立意,完成写作任务。”2015 年全国卷Ⅱ:“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
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后面的写作要
求一般带有“谁”“怎么”等疑问词,以“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人中”的形式直接
指向“材料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暗示考生说理不能离开所给事情,离开则属
离题;然后更进一步地提示写作对象,这就加强了写作的针对性与方向性。如“给小陈、
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等,限定了写作内容与写作角度。
六、任务驱动型作文按写作要求可分为两类?
按写作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可分为“决定式写作任务”与“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
“决定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
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如 2015 年课标全国卷Ⅰ中女儿举报父亲就很有争议性。
“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具有可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充分
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如 2015 年课标全国卷Ⅱ中三位风采人物的选择就是一个不
必达成一致的可讨论性的话题。
七、任务驱动型作文说理时要注意什么?
(1)忌空泛议论。任务驱动型作文如果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丢开材料空泛议论自
己所提取的话题,则是脱离了任务指令,脱离要求而未完成任务,将被视为离题作文。
(2)忌广泛议论。“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并非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按照任务
指令,只要选择某一个对象专论一点即可,不必且不宜面面俱到。
(3)宜文明阐述。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即在的过程中,要针对表达交
流中出现的具有多义性并有可能影响双方意见表达,易产生分歧,对表明己方立场、观
点、理由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概念进行厘定。
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要选取一点深化细化,在多维度比较的方式中呈现思维的
深化,且必须由简单粗糙、轻易否定、封闭说理的弊端走向深入的理由阐述及开放的文
明交流的新轨上来——既要申述自己的看法,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呼应他说。
八、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的写作模式怎样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结构展开论述。可具体分四步:一是简
引材料,提出观点。这一步要叙事简洁、观点分明。二是就事说事,运用正反对比、假
设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就事论事,这一步要论述充分。三是就事说理,联系现实,可
适度拓展,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这一步要论述深刻。四是呼应开头,总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九、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如何备考?
在训练策略上,适当增加“任务确定”等写作训练系列,要让学生有比较明确的任
务驱动意识,明确写作要求的驱动指向,做到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选择写作方向,确定
写作角度,选取写作对象,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完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
在材料储备上,要多听新闻联播,多阅读《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的时评,从中领
悟就事说事、就事说理的论述技巧。在理论修养上,师生还可阅读公共说理艺术的书籍,提高理论思辨能力,如曹林的
《时评写作十讲》和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等著作。这也是教师指考
生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必须课。唯其如此,我们方能举重若轻从容应对任务驱动型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