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0高考语文必备:6月最新时评精萃,20个话题全面精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冲刺2020高考语文必备:6月最新时评精萃,20个话题全面精准!

ID:347839

大小:25.3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冲刺 2020 高考语文必备:6 月最新时评精萃,20 个话题全面精准! 精选 20 组 6 月时评精萃,配合不同作文话题,助力 2020 高考语文! 1.《人民日报》6 月 15 日第 5 版发表“暖闻热评”文章,题目是《一束灯光,照亮希望》,作者张楠。 文章说,前不久,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小区内的民房起火,消防车到达时,一名穿着校服的孩子打开手 机手电筒,全程奔跑引路,及时救出 4 名被困人员。指路的少年叫杜秉泽,是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中 学九年级 7 班的学生。 面对火情,杜秉泽用奔跑赢得了救援时间。一束手电光,一道少年奔跑的身影,刺破夜色,为遭 遇事故的人们带来希望的光亮。为救援奔跑,也是在为生命竞速。奔跑的背影,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 责任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一代是闪耀的群体,在 4.2 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中,有 1.2 万多名 是“90 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 后”“00 后”。 面对疫情,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不惧艰险、奔跑在前的青年一代,不愧是托 举起祖国未来的如磐基石。 话题:青年责任与担当 2.《人民日报海外版》6 月 15 日第 1 版发表“望海楼”文章,题目是《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 河》,作者姜忠奇。文章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治理黄河,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 域。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中华民族的血脉 也将永久延续。 回首来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岁岁安澜的黄河治理奇迹;阔步向前, 我们一定能够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 出新的更大步伐。 话题:民族复兴,环境保护 3.《光明日报》6 月 15 日第 2 版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北京人艺为话剧在线演出开了好头》,作者 韩浩月。文章说,6 月 12 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 68 周年,北京人艺组织了一场线上院庆演出, 老中青三代演员表演《雷雨》《哈姆雷特》《日出》等经典作品片段,实时观看人次达 500 万。 在网络视频内容泥沙俱下且不乏粗制滥造的背景下,北京人艺的这场演出活动理应成为在线直播 行业新的标杆。话剧演出机构不妨按照北京人艺院庆演出提供的经验,进行一些前期的摸索与实践。 对内容有信心,对在线演出市场有信心,并做好创意推广的工作,相信会有一 个非常可期的未来。 话题:传承与创新 4.《科技日报》6 月 15 日第 1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硬科技集聚,科创板首年成绩亮眼》,作者王春。 文章说,文章说,6 月 13 日,科创板开板迎来一周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 肩负着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承载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希望。在资本的“竞技场”上,科创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过去的一年里,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的 25 家步入 “百家时代”,总市值已破万亿,更为重要的是,诸如中芯国际、芯原微电子、奕瑞科技等一批硬核 高科技企业正密集赶来。 历经设立、开板、上市与改革,科创板这块“试验田”的果实已经初长成。 话题:科技创新、改革 5.《中国纪检监察报》6 月 15 日第 2 版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者汪曦永。 文章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放眼今日之中国,从城市到乡村,从海港到厂区, 从实验室到科研所,到处是埋头苦干的身影,到处涌动着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潮。当前,国内外形势不 确定性加剧,风险挑战增多、矛盾困难叠加。 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努力拼搏,用坚实的步履踏破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开创更 加美好的明天。 话题:奋斗、团结、拼搏 6.《工人日报》6 月 15 日第 1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让灵活就业者在劳动中不再“裸泳”》,作者钱 培坚。文章说,今年以来,上海各级工会通过组织和服务的“双覆盖”,将工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新 就业形态,加速推进灵活就业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做好灵活就业群体职工的保障和服务工作。目前, 上海工会已在全市吸纳 10 万多名灵活就业劳动者加入工会“大家庭”。这些贴近灵活就业群体职工的 “配套服务”,让灵活就业者真正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话题:尊重劳动者、服务人民 7.《中国青年报》6 月 15 日第 1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为山村小伙伴架一座“桥”》,作者张燕、杜 沂蒙。文章说,前不久,重庆市秀山县东风路小学少先队员刘伊宸,利用半年时间,为山村里的小伙 伴筹建了一个小小图书馆。伊宸的老家在一个小山村,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伊宸在学校发起捐 书倡议,号召大家把不用的书捐出来。1 个月的时间里,刘伊宸募集到了 200 多本书。 刘伊宸说,多读书,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对很多山村里的小伙伴来说,书籍 就像一座无形的“桥”,可以让他们看见山外面的世界。 话题:读书、成长、爱心 8.《重庆日报》6 月 15 日第 8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周鸿:一个把手机当锄头的新农人》,作者雷太 勇、朱丹红。文章说,现年 52 岁的周鸿是重庆市双溪村杨梅园的农村电商带头人,村民和网友都亲切 地叫她“鸿姐”。“鸿姐”很忙,既要照看她的 120 亩流转地,还得每周固定时间搞两场直播带货。 “鸿姐”很红,她全国粉丝无数,红遍大江南北。“鸿姐”穿着朴素、不施粉黛,为了让网友有直观 感受,她既可以拼命吃杨梅吃得肚饱,也敢于将一大把青花椒扔进嘴里嚼得口麻。“鸿姐”周鸿从小 生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既熟悉又充满感情,她既对农村的“宝贝”如数家珍,又深知城里人缺什么、想要什么。“鸿姐”还热爱学习,坚持不懈与乐观豁达是一种品格,这往往也是做成一件事情之所必 需。在直播带货大热、不少人梦想着一夜“网红”的今天,“鸿姐”给了人们很多启示。 话题:积极乐观、热爱农村、坚持不懈、热爱学习 9.《陕西日报》6 月 15 日第 11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一方水土:西北联大在城固的深深足迹》,作 者陆晟。文章说,抗战时期,烽烟遍地,平津沦陷,江浙易手,挽救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为留存高等 教育的火种,部分高校西迁南渡。抗日救亡的爱国师生来到陕西省城固县,组建西北联合大学,在当 地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他们开风气之先、传播马列思想、推动当地科教文卫事业、确定张骞真墓…… 城固给了他们一处安放课桌的地方,他们回赠城固的,是留存至今的精神财富。如今,硝烟散尽,我 们难以听到慷慨燕歌,但是我们依然铭记那个时代。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源于热血报国的每一个人。当年的火种,燃到今日,已然 燎原。感受温暖的火光,我们更应该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不忘那些手捧微光、奉 献自我的人们。 话题:不忘初心、奉献、爱国 10.《人民日报》6 月 12 日第 1 版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文章 指出,神州大地上,处处可见紧张有序劳动的身影。无数人在为美好梦想打拼,为幸福生活奋斗。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 奋斗精神的人民。今天的中国,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 创造出来。14 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风浪、直面挑战,脚踏实地、 艰苦奋斗,我们必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话题:艰苦奋斗、脚踏实地 11.《中国青年报》6 月 12 日第 7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志愿青春正当时——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西部计划”工作展示》。文章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是一项重大人 才工程。“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又是一年西部计划招募时,来自全国各地成千 上万的高校毕业生即将踏上去西部的征程。 他们在最美的青春年纪毅然选择投身建设祖国边疆,用奋斗绘就青春底色,把 青春献给西部,把热血挥洒在边疆,用实际行动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旋律。 话题:青春筑梦、青春奉献、奋斗 12.《新疆日报》6 月 12 日第 5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一位养蜂人的感悟:科技就是生产力》,作者 张婷、魏紫芸。文章说,45 岁的张福源家在新疆哈巴河县玛胡村,13 岁时因意外事故造成了肢体残疾,他立志要改变家庭命运。2007 年,张福源购买了 50 箱蜜蜂,研究起蜜蜂养殖技术。为破解冬季蜜蜂 死亡率高的难题,2012 年他发明了微电脑控制室温、自动补给氧气技术,在哈巴河县推广。如今,张 福源已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户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不仅开办了合作社,还带领周围的村民共同致 富奔小康。 话题:立志创新、全面小康 13.《人民日报》6 月 11 日第 2 版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文章指 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 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认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过上全面小康的生 活”,而且“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话题:民族团结、全面小康 14.《光明日报》6 月 11 日第 5 版“红船特刊”发表文章,题目是《产业兴旺同步推进“脱贫、富民、 振兴”——四川广元创新实施产业扶贫“三园联动”的实践探索》,作者郭晓鸣、薛兵。文章说,脱 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三重任务叠加,如何确保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富 民和促进乡村振兴,是贫困地区必须直面的重点难题。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四川省广元 市,是川陕革命老区、典型的农业大市,立足辖区 7 个县区均是贫困县的市情实际,广元市始终坚持 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通过产业扶贫“三园联动”的模式和机制创新,为破解“脱贫、 富民、振兴”同步推进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话题: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 15.《中国青年报》6 月 11 日第 2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少先队辅导员张利华“出品”的故事》,作 者张曼、杜沂蒙。文章说,1999 年 7 月,学音乐的张利华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中心学校龙潭 小学工作。他带领队员们成立少先队鼓号队,组建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歌曲、少数民族乐器”为特色 的学校“小土豆”民族少儿艺术团。他带领多个民族的队员一起学习演唱民族歌曲,了解家乡民间乐 器,穿上特色民族服装登台表演。他尽己所能,关爱身处乡村的队员们,鼓励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奋斗。20 年里,孩子们的成长、少先队组织的积淀,给张利华带来内心充实的幸福感。 他说:“平凡的我,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年轻的我,有一颗快乐的童心。我愿永 远和红领巾一起成长!” 话题:奉献、平凡与伟大 16.《文汇报》6 月 11 日第 8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离别不留遗憾,暖心毕业礼满载祝福》,作者储 舒婷、姜澎。文章说,今年的毕业季,注定与众不同。再逛一次校园、和室友拥抱告别、拍一组毕业 照、校长和老师亲手拨穗……这些以往最常见的和大学“告别”的方式,对今年的毕业生而言并不那 么容易。在骊歌响起的 6 月,上海不少高校为今年的应届生打造非同一般的“毕业礼”。除了外滩亮灯、送上毕业定制礼物,不少高校还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毕业季“限定活动”,栽下花海欢送毕业生, 空出林荫大道错峰办典礼,仪式感一点不少,让毕业生在离别的日子不留遗憾,倍感温暖。 话题:毕业,人生的仪式感 17.《江西日报》6 月 11 日第 12 版“文艺评论”发表文章,题目是《向田野致敬——长篇小说创作谈》,作者刘华。不久前,作家刘华长篇小说《大地耳目》出版,这部作品以田野调查的口 述形式,生动描写了锦江镇“才艺满江歌满湖”的独特民俗风情,展现了村落文化背景下的民间艺人 命运遭际,深刻反映了当下乡村的精神现实。作家刘华在文中说,向田野致敬,向二十年来在田野上 认识的人物和景物致敬。 小说中的主人公,那些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手艺人,他们身上焕发的生活理想和信 仰力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资源。民俗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 生活的淳朴形式,是激励人心的乐声,抚慰人心的絮叨,凝聚人心的拥抱。 话题: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18.《人民日报》6 月 10 日第 5 版“人民观点”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 情——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③》。文章指出,湘西十八洞村的围炉夜话,河北阜平农民炕 上的盘腿而坐,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察时“武汉人喜欢吃活鱼”的殷殷叮嘱……领袖念兹在兹的, 始终是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 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一点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 点,14 亿人汇聚的民生需求点都是经济增长点。 话题:民生、为人民服务 19.《人民日报海外版》6 月 10 日第 4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绿色,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作 者彭训文、叶子。文章说,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见证着一个个奇迹诞生。当曾经“飞鸟无栖树” 的塞罕坝生长出百万亩人工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当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库布 其沙漠变成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实现“双缩减”;当 九曲黄河万里沙岁岁安澜,2500 多年的黄河治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 换了人间的神州大地不断铸就“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话题:绿色发展、环保 20.《中国青年报》6 月 10 日第 7 版“冰点人物”发表文章,题目是《奔跑吧,零工》,作者杨海。 文章说,数字“6”如今对陈珂有着特殊意义。每次消费前,他都要把商品价格除以 6——作为一个外 卖骑手,6 元是他每单的平均收入。他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数以亿计”的“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 就业人员”中的一个。陈珂说,通过送外卖自己打消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也不会再轻易怨天尤人。 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确信双脚正结结实实地踩在路上。除了外卖骑手,这些“零工”还可 能是快递员、滴滴司机、代驾,或者网络主播。他们处在不同城市,曾经从事不同的工作,现在他们 不得不做出改变,去适应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外部环境。话题:脚踏实地、奋斗、坚守平凡的岗位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