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意象 描摹 衔接——好画面是这样炼成的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意象 描摹 衔接——好画面是这样炼成的

ID:347894

大小:17.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意象 描摹 衔接——好画面是这样炼成的 记叙文,尤其是涉及写景的记叙文,往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画面感染读者。在进行 景物描写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合理选择意象,确保“有物”;准确描摹画面,确保“有 形”;巧妙衔接语段,确保“有脉”。 一、意象——使画面建构起来 “象”本指物象,是“客观之物”。但是当客观之物进入文学作品时,它就会不自 觉地带上作者的主观之情,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候的 “象”,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象”。 “有象”,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要涉及描写,则必须有“描写对象”,否则描 写就无从谈起,这是其基本意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个“描写对象”还要承担 表现作者情感的重任。这就是“意象”。而几个意象叠加最终构成画面。 请对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例文(一) 校园变了模样。嫩绿的草丛中点缀着几种不知名的小花,鲜艳极了。那些大树,伫 立在风中。你瞧,这棵棕桐树冠上,已经抽出了一片嫩绿的新叶!那几棵桃树,现在, 已经有了一些生机。几声鸟鸣传来。原来,在一棵大树上藏着几只小鸟。 例文(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 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我们发现: 例文一几乎没有任何画面感。作者抓住了几个“象”:草地,花儿,大树,鸟 儿……但是,呈现的仅仅是“自然状态”,是“客观存在”,没有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所以,严格来讲,上面所列数的几个“象”,只能叫做“物象”,这并未能达到我们想要 的效果。 例文二则全然不同。作者选择具体的对象,借助细致的描写,运用个性的语言,把 它们一一呈现到读者面前,使得读者对文本的画面“如临其境”。在作者的笔下,意象 被描写的生动具体,和谐有序地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 接下来,就是组合“意象”形成画面的过程了,这将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涉及 两类语言的组合,我把它称为“描摹语”与“衔接语”。 二、描摹——使画面生动起来 描摹语就是对“意象”具体生动的描摹。 仔细阅读《荷塘月色》例文中的“描摹语”,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其构成特点。 (1)叠词式短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式短语。这些叠词短 语无论是定中式还是状中式,都采用了偏正结构,,都有非常明确的中心词语,但在突 出中心词语的时候,叠词又具有了一种音韵美。 (2)准确传神的动词、形容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象更加清晰具体,情感更加准确到位。 尤以第五段更为明显。“泻”字化静为动,表明了月光自上而下地照射在荷塘里,加强 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浮”字表明了雾气的朦胧,淡雅,突出了雾气 由下而上的动感轻盈…… (3)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的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的”;通感“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综上所述,在对景物展开描写时,我们可以借鉴的描摹手法有:对景物或动作进行 限制的叠词(放在修饰对象前面来限制),准确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放在修饰对象后面 来传神),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对描摹对象进行想象与联想)……此外还有常见描写手 法的综合运用,比如:动静关系,虚实关系……还要遵循一定的描写顺序,比如:从高 到低,由远及近…… 当然,在描写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描写,也不可能只对一个事 物进行描写,至少在两个景物之间需要一些过渡衔接,以达到从甲事物到达乙事物的目 的。这样的过渡衔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衔接句” 三、衔接——使画面圆合起来 衔接语就是有效衔接各个描摹对象的过渡性语句。 我们仍以《荷塘月色》为例,来了解衔接语。 作者由一句“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①,很自然的从荷塘引到了叶子的 描写;借助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②,又自然的把描写对象变 为“白花”。在对花的描写告一段落时,又通过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③,转到对于“香”的描写。也因为有“微风”所以有了下文的“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 动”,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摹。看起来很神奇。 我们来分析这几个“衔接语”的特点。①句简化后是“荷塘上面是叶子”;②句简化后 是“叶子中间有白花”;而③句简化后则是“风中传来清香”……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衔接句”的句式特点大体以“某处是某物”和“某处 有某物”为主。即大多为“判断句”和“存现句”。之所以文本和谐流畅,自然优美, 只是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些修饰语与限制语而已。 剥茧抽丝之后,我们发现,原本高不可攀的经典文本,其实,最基本的原理很简单。 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写作记叙文时,都能够有效使用“意象●描摹●衔接”法,使 我们的画面描写也能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