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名校押题之“审美情趣”作文精粹(附:高分思路及参考立意)
【衡水九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三月,窗外的世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很多孩子却隔离在家,无法出 门。
为了引领学生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境,深圳光明区东周小学美术科陆 续推出 12
节线上微课,给学生们提供了高质量的线上美育课程。这些课融合 绘画、文学、科普、
手工、平面设计等多种元素,对学生进行非说教式的生命 教育,在潜移默化提升了学
生的审美素养。
(2)近日,在教育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表示,
要防止学校美育功利化倾向,“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是美育真正面向 人人的前提条
件”。王登峰表示,美育功利化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原因在于学 生的成长、升学的评价
体系里美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考在即,树人中学就高三后期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教学,广泛征求同学们的
意见,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经历见闻,以一名本校高三学子名义,给校长写一封信,体
现自己的 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态度明确,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高分思路】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明确作文的任务要求:联系材料展现的美育的
独特价值和现存弊端,对高三备考阶段是否应该继续开展艺术课表达个人的看法。写作
文体为书信,收信人是本校校长。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文的关键在于理由的阐述。
既要做到立场鲜明,论据充分,同时要体现辩证说理,语言稳重得体。
参考立意
1.如果选择支持继续开设艺术课,可从“艺术课让被疫情封闭在家的学生感受生命
之美”“艺术教育有助于缓解过大的心理压力,助力学习效率提升”“美育符合高考改革方向,也是备考重要内容”“美育提升个人素质,有利于长远发展”等角度来谈。
2.如果选择反对在高三后期继续开展艺术课,可以写“美育虽然重要但收效较慢,
高三后期应该多学其他见效快的科目”“美育具有非功利属性,不应占用功利性较强的
备考时间”等。
【河北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
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真”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为美是
“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生活,美无处
不在。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
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对本校(统称“国美中学”)即将举办的关于“认识美,发现
美,创造美”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高分思路】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 2019 高考全国卷Ⅰ的命题形式,以美为切入点,先
对美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指出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
引发考生的思考。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价值观。
本题的审题难度较大,考生若写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
美、人性之美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写美是真和善,是“清水出芙蓉”,或写“认
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符合题意;考生写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
丑等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才切合题旨。写发言稿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不能缺称呼、问
候语、祝福语或致谢语;更要特别注意对象感、对话感、现场感。
参考立意1.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2.生活中处处有美,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3. 无视美,你的生活就远离了美。
4. 混淆美丑,便会以丑为美。
【云南省东川明月中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上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也有人说:何必往上走,从山脚看,世界也有别样的美丽。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你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请综合材料
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分思路】
材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登山看风景”的看法。第一句,强调从山顶上看,可以
尽收美景;第二句强调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第三句强调从山脚看,世界也
有别样的美丽。
参考立意
1.抓住第一句话的“绝顶”可立意为:如“绝顶”是更高的追求,是远大的目标,
在人生的旅途中,就应该给自己高远的目标追求,激发自己去努力奋斗;如“凌绝顶”,
目标实现,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如“一览众山小”,不被遮挡,
能让自己不受蒙蔽,感受生活真实的美等。
2.抓住第二句话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如把“半高
处”比喻为人生的旅途中,前有目标,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后有收获,见证奋斗的
足迹。何必登上山顶,“美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等。
3.抓住第三句话,从山脚看,世界也有别样的美丽。“别样的美丽”可联想到:如带着梦想、为了“山顶”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去奋斗;如带着谦卑的态度,从事物的根基
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等。
4.结合材料分析,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
收获精彩,点明论点“人生何处不精彩”。
【深圳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
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
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
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分思路】
“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
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
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
参考立意
1.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
2.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
现者;要面包,更要水仙;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
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
界更高。
【黑龙江省哈三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美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360 百科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
素养。——新时代领路人“全国教育大会”讲话
2018 年、2019 年春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
咏流传》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全新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
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高分思路】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令明确,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全面理
解,体现考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
有机关联,可从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主次关系、相互依存关系等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本题要求考生在“美育”这一关键词的统摄下,在有不同侧重的材料间找到彼此的有机
关联,来确定最佳立意。
四则材料分别谈到“美育”定义,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学校美育,美之呈现
形式。四则材料为同质材料,无需同中找异。只需在相同材料下找到彼此的侧重点,将
其建立联系。如材料二、材料三就可以合并为学校开展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
文素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而这正是在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再结合材料
4,学校或社会如何开展美育?如何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由《经典咏流传》我们可
以知道,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落实美育。
综合四则材料之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这就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管如何去论美育,都要将其与只重知识、智
力层面培养人才的传统方式区别开来。如今的世界俨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
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创造美,“使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应是新时期对美育的呼唤,也应是本篇作文的
最终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