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方圆”作文 例文举隅
加入VIP免费下载

直击高考作文:“方圆”作文 例文举隅

ID:348087

大小:19.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方圆”作文 例文举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 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 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 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 方圆相合,方显智慧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 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 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 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 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 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 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 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 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 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 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 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 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 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 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 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 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 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 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 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 之地。 “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 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 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 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 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 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 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 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 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 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遗臭万年。 郅都不懂爱民如子的善心,一味迎合汉武帝,严刑酷法,杀人如麻,终被写入《酷吏列传》,受人诟病。他的确“方”,方得刚正古直令人敬畏;而缺了这“圆”,“方”只 会被打得棱角尽失,难以为善。 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 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压着的传说,法海之所以被人民诟骂,或许正是因 为他过于方正,不肯行圆。最终拆算了白娘子和许仙,可惜他终日对着门前的西湖之水, 竟没有懂得这人性如水,思方行圆之道。 善心当以方为桨,以圆为舟,不畏风浪,普度众生。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似水人生 鲜牛奶的方盒子,是为了节约货架空间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矿泉水的圆瓶子,让 人手握的圆润而舒适。方与圆,不是对立,它们两相结合,甚而融为一体,彰显的不仅 是器物的妙用,更是人生的智慧。 “刚柔并济”,可形容文风的不拘一格,也可赞美人的刚强与温柔的结合。“上善若 水任方圆”,水能方,便是刚;水能圆,便是柔。能够灵活变通,辩证统一,这是水的 智慧,也是人生境界。 “方”,代表着方正、刚强,是人应坚持的道德、职业原则,散发着不屈的万丈光 芒。文天祥被俘虏而死不投降,大骂外敌而令敌人尊重;“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 处黑暗魏晋社会却毅然反抗统治者,不改刚烈本性。人们的行为,必须有底线才不会无 限沦落;坚守自身的原则,便是以“方”的棱角来保卫心灵的一方净土,不为奸恶所屈。 于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战乱之时全力保护中国、日本的古老建筑;于是,资深学者资 中筠“不为千人之诺诺,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发出正义的言论。 “方”的刚强,也要伴以“圆”的灵活,而不至于呆板,能够灵动飘逸。 圆形本就给人温润之感,为人的“圆”便是要懂得变通,变则活,它不是圆滑世故, 而是圆润温和,为每件事寻求恰当的法则。如果不懂“圆”的道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 光如何能与当权的张居正友好相处,得到有力支持?如果不懂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孔子又怎能教子路克制,教公西华勇敢?不懂“圆”的变通,人将无法适应环境而与之格格不入。就像《枭逢鸠》中的枭一 样,自己叫声狞厉被人厌恶,不思考改变自己,却要东徙,终无济于事。 梁思成在谈建筑时说:“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约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极大的变通 的灵活性。”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方”,以准条、原则来约束自己,也要能随环境情况 而变。这正如一潭湖面如镜的水,在底下也一样波澜壮阔,暗流涌动。 “方”,不是固执的一成不变;“圆”,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圆滑。现实中有的人不 懂得变通而被社会抛弃,有的人在不停的变化中迷失了自己。 在人生之中,我们应如水一般,能方能圆,彰显大气智慧。方,便立世;圆,便处 世。 方圆之间写人生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 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 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 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 的宿命。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 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 中坚定地伫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 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著,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著,方是圆的动力 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宁要不完 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 远。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 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 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 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 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 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 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 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 游,书我精彩人生!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