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精选 6 月时评,汇聚最热话题,助力 2020 高考语文!
1.《江西日报》6 月 4 日第 6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了不起的杂货铺》,作者胡光
华。文章说,在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村,村里有个吴老板,远近闻名。吴老板大名吴连
香,54 岁。小儿麻痹症致双腿萎缩,双手撑地行走,上肢粗壮发达。她自小不认命,学
技术开店铺养活一家子,成为脱贫之星。先是养殖,再收山货。吴连香给村民带来丰厚
收入,自己却利薄,赚个两三万。2017 年,吴连香终于脱贫了。现在,就盼着 27 岁的
儿子找对象。永远不放弃希望,永远不屈服命运,这就是吴连香的本事。这个本事,撑
起了大山里了不起的杂货铺。
适用话题:脱贫攻坚、自立自强
2.《兵团日报》6 月 4 日第 8 版“悦读”专栏发表文章,题目是《心中要有一盏灯
——读小说有感》,作者张小勇。文章说,拜读贾平凹先生撰写的小说《带灯》,
感触很深。带灯是一名乡镇干部,职务是综治办主任,主要工作是调解基层矛盾。带灯
的工作非常琐碎,村里的所有问题都要管。不仅仅是工作需要,只要带灯能帮助的她都
用尽浑身解数去帮助人,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安危。带灯是一名浪漫多情的女性,一个
善良的知识女性。带灯的内心也有隐秘的纠结和痛苦,工作的苦恼、生活的无奈、情感
的挫败……小说开头说,带灯的原名叫“萤”。正如萤火虫一样,带灯心中装着一盏灯,
努力用微弱的光亮照亮四周。
适用话题:奉献、照亮他人
3. 《人民日报》6 月 3 日第 5 版发表“人民时评”文章,题目是《一步一个脚印
坚定前行》,作者彭飞。文章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广大代表委员返回各自岗位,继
续砥砺前行。如今,全国各族人民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起冲刺。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决
战脱贫攻坚只争朝夕。各地区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确
定的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我
们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适用话题: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危机与心机4. 《解放军报》6 月 3 日第 12 版“长征副刊”发表“人物纪实”文章,题目是
《枫杨还在生长》,作者赵风云、张良。文章说,5 月 15 日,服役满 34 年的老兵王忠
心光荣退休。其实,早在 1999 年时,服役满 13 年的志愿兵王忠心曾短暂离队。离队时
看到主路两侧的枫杨树绽放出嫩绿的叶子,他莫名地生出一个想法,假如有机会再带一
次兵,一定要让每个战士都种下一棵树。将来战士走了,树还留在军营里,和一拨又一
拨士兵一起成长。后因士官制度改革王忠心得以继续服役,离队半年后接到“立即归队”
电报的那一刻,是王忠心三十载军旅生涯中最幸福的一刻。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走丢的
孩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适用话题:爱国爱军、归属感
5. 《科技日报》6 月 3 日第 2 版“国际新闻”专版发表文章,题目是《人类细胞
首次实现可控可逆变透明》,作者张梦然。文章说,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 2 日发
表一项生物技术研究,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称,首次在实验室内成功将人类细胞可控、可
逆地变成透明。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的独特生物光子工具,并极大
推进人类对多种生物系统的透彻理解。当细胞可以变透明,人类也终于能更清晰地将这
小东西看仔细。此前,科研人员实现过组织器官的透明化,但可控可逆地透明化,还是
头一遭。
适用话题:科研创新、生物技术
6. 《中国纪检监察报》6 月 3 日第 2 版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这才是该追的
星》,作者杨艳。文章说,近日,一段视频走红网络:一位小朋友在参观消防队时,突
遇消防员出警。小朋友跳起来欢呼表示崇拜,发自肺腑的稚嫩童声暖化了众多网友,有
评论说,“这才是该追的星”。从清除马蜂窝到扑灭火灾,从消除安全隐患到抢险救灾,
消防员们果敢沉着、逆行出征,解群众于危急时,他们是我们身边可亲可敬的人,孩子
们愿意追这样的“星”让人欣慰。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把为人民奉献、为祖国作贡献的人
奉为偶像。46 年如一日专注于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扎根大漠 50 余年的“敦煌女儿”
樊锦诗,84 岁像一名钢铁战士逆行出征的院士钟南山。他们一心报国、辛勤耕耘,是
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脊梁,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追这种“星”永
不过时,学习他们的精神永不过时。适用话题:正确追星、向奉献爱国者致敬
7. 四川日报 6 月 3 日第 5 版“新闻纵横”发表文章,题目是《轻舞流萤点燃乡村
“夜经济”》,作者张红霞。文章说,在四川省邛崃市天台山,飞舞的萤火虫成为游客
关注的焦点,这里举办的第 12 届高山萤舞节从今年 4 月持续到 7 月。“六一”儿童节
期间,不少小朋友在家长带领下,来此感受萤火虫带来的梦幻夜晚。一个与萤火虫相关
的村级活动,让一个卖小吃的老人一天时间收入 2000 多元。近年来,四川省不少地方
利用萤火虫,深入发展农旅产业,点燃乡村“夜经济”。萤火虫成为夜间旅游的“吸客
利器”。
适用话题:振兴农村经济、创新产业模式
8. 《人民日报》6 月 2 日第 1 版发表评论员文章,题为《坚持人民至上——论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文章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
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人
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
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
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
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
更美好的明天。
适用话题:人民至上、建设祖国
9.《工人日报》6 月 2 日第 8 版发表“聚焦班组里的 00 后”专栏文章,题目是《人
工岛上“最靓的仔”》,作者杨军、杨宇。文章说,因为常年在人工岛上风吹日晒,冀
东油田井口工张盛龙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因为鼻梁上架着一副大框黑边眼镜,他又给
人一种严肃、沉稳的感觉。要不是一笑起来就露出的两颗兔牙,谁也不会想到眼前的这
个小伙儿今年才刚满 20 岁。像张盛龙这样的 00 后,尽管脸上还略显稚嫩,尽管肩膀还
稍显单薄,但扛起责任后,他们便成了勇敢坚强、充满活力的战士,是最靓的青春力量。
适用话题:青春力量、责任担当
10.《科技日报》6 月 2 日第 4 版“科报观点”发表文章,题目是《古建修缮步伐
不断加快 现代技术是否救得了古代建筑?》,作者唐婷。文章说,随着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文物古建修缮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
如何更加科学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也值得探讨和关注。我国古建筑修缮保护是一
个集文化弘扬、技艺传承、科技支撑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工程。科技手段虽然并不能解决
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所有问题,但却是古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延年益寿的重要支撑。
适用话题:保护文化遗产、现代技术手段与古建筑保护
11.《山西日报》6 月 2 日第 10 版发表文章,题为《5G 赋能 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瑞强。文章说,今年 5 月,山西阳煤集团新元公司井上、井下 5G 网络的开通和
优化工作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首个 5G 煤矿井下专网顺利建成。阳煤集团的井下煤矿 5G
网络,实现了与井下工业环网的融合,在 5G 与现有工业网络的融合组网技术上做了有
益探索。5G 应用将为煤炭行业带来巨大变革。5G 的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无
疑赋能工业互联网+,将催生全新工业生态体系,二者融合将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
适用话题:5G 应用、工业互联网+
12.《内蒙古日报》6 月 2 日第 4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敬畏自然 绿色发展》,
作者孔春梅、高国。文章说,当前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而深
刻。世界经济论坛《2020 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 10 年按照概率排序的全球 5 大风
险全部为环境风险,为历年来首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唯一选择。
全体社会成员理应具备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的敬畏之心。要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
领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系统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
生态体系,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适用话题: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浙江日报》6 月 2 日第 9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绿泊位”:杭州城市新风
景》,作者刘雪松。文章说,近日,浙江杭州市民发现地面上新画了 4 个停车位,绿色
打底,上面写着“限时停车 20 分钟”。这是杭州交警部门做的试点,通过为市民设置“绿
泊位”,让车主少吃罚单。20 分钟时间虽短,但可以方便群众;事情虽小,却可以温暖
人心。从多年前的“即停即走”,到余杭城管的违停短信提醒、10 分钟开走免罚单,再
到限时停车 20 分钟的“绿泊位”,杭州一直在探索如何让罚单更少、群众生活更便利。
“绿泊位”在这座城市遍地开花之后,成为一道文明进步的风景线。适用话题:城市管理、智慧管理
14.今天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 6 月 1 日将发表领袖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
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
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
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适用话题: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15.《人民日报》6 月 1 日第 3 版发表“钟声”文章,题目是《退出世卫 害人害
己》。文章说,美国一些政客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决意终止同世卫组织的关系,无
非就是为了“甩锅”卸责,为了政治私利蒙骗豪赌。这些摆不上台面的雕虫小技,早已
被世人看穿。文章强调,当前,全球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阶段,支持世卫组织履职尽责
就是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就是对生命权这一基本人权最大的尊重;反之,
单边主义、甩锅避责就是对生命的漠视、对人道主义的挑战、对生命权这一基本人权的
侵犯。疫情当前,要大仁大义,还是不仁不义,这是良知的拷问。奉劝美方早日认清一
个事实:“退群”的“如意算盘”终不会如意;美国不可能生存在自己臆想的“真空”
中,执意损害全球抗疫合作的任何行径,到头来只能是害人害己。
适用话题:大国担当,合作共赢
16. 《解放军报》6 月 1 日第 11 版“中国边关”专栏发表通讯文章,题目是《在
我心里,有国有家也有你》,作者王雪振、胡铮。文章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
孩子们的节日。这一天,即使再忙碌的父母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孩
子,都能在这一天享受到父母的陪伴。有一群孩子,生来就与军营结下不解之缘,年纪
不大,“兵龄”不短,爸爸是军人,妈妈是军嫂,他们有个特殊的称呼——军娃。有一
种儿童节,叫做军娃的儿童节。因为爸爸是军人,荣耀来自父亲那一身迷彩绿,生活中
少了父亲的陪伴,他们却多了几分成熟与懂事。
适用话题:爱国爱家、奉献17. 《中国纪检监察报》6 月 1 日第 7 版“新作为”专栏发表文章,题目是《牛头
支书》,作者蔡怡琳、张宏。文章说,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大家都称
党支部原书记高泉阳为“牛头支书”。他担任村主官 23 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
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2019 年军营村人
均收入超过三万元,而他的账户上连一万元存款都没有。今年 3 月,高泉阳因患肿瘤不
幸逝世。如今,军营村清澈见底的九龙溪在汩汩流淌,就像村民们的眼泪,大家说:“我
们要把牛头支书的发展规划一一实现,就好像我们仍然还在一起干。”
适用话题:爱民为民,奉献
18.《工人日报》6 月 1 日第 5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爱在荒漠高原》,作者邢生
祥、雷佳。文章说, 5 月 1 日一大早,付鉴和李海婷这对新婚夫妇在即将奔赴各自岗
位前依依不舍分别。丈夫付鉴是水质工艺岗技术员,他要前往青海油田进行水质采样分
析,监测水质情况。妻子李海婷是采油一厂的一名采油工,她要去跃进采油作业区,照
料好所管辖的油水井。两个年轻人在太阳初升的温暖中,手牵手走出花土沟基地公寓,
一路上打打闹闹,又在分别的时候,眼圈悄悄泛红。高原石油人的爱情是在漫长岁月中
一起奋战高原的决心,带着缕缕油香的欢欣。
适用话题:奉献、坚守岗位
19.《山西日报》6 月 1 日第 5 版发表文章《在故事中传递奋斗力量》,作者王荔。
文章说,2010 年,山西省运城市以“热爱家乡,共谋发展”为主题,开拍大型系列电视
片《河东之子》。10 年来,栏目先后采访国内外近百位运城籍在外成功人士,引发当地
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归雁有巢,乡愁有根。运城市以电视采访为媒介,激发运城籍在
外人才和家乡的沟通和联系,激发了“共谋发展”的热情。十年间,吸引运城籍在外人
才直接或间接投资近 30 亿元。
适用话题:奋斗、共建家乡
20.《解放日报》6 月 1 日第 12 版发表文章,题目是《永不褪色的时代光影》,作
者彭薇。文章说,如今已进入数码摄影时代,但去照相馆拍一套全家福,留下岁月的见
证,仍然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仪式。在彩色照相技术没有普及的年代,照相馆里的修图
技师成为最忙碌的人。然而随着彩色相片和数码相片时代的来临,传统照片着色修整技艺渐渐没了用武之地,传统暗房技术淡出了历史舞台。如今,上海的照相馆百花齐放,
留下了少数几个拥有传统品牌的老字号。每张老照片背后都有着鲜活的历史印痕。时代
向前发展,当我们回首那个年代,凭借一双双巧手制造了视觉奇迹的工匠们也创造了历
史,他们永远保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不褪色。
适用话题:时代发展、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