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地摊经济”热潮来袭,摆摊吗,少年? 阅读写作导写
练
导语:
“地摊经济”向来饱受诟病,城管与商贩的猫鼠攻防战,已经上演很多年了。由于
摆地摊门槛低、投入少、收效快,因此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影响
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摊经济”起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科学“松绑”,从
被禁止,到被提倡,地摊经济正在“咸鱼翻身”。有政策的扶持,有人民的呼声,有现
实的需求,有形势的倒逼,“地摊经济”成了经济现象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但能激
发人们的创业欲望,也必将使中国经济重现生机。
城管喊小贩回来摆摊,意外吗?
(摆出矛盾点,设问为题,引发兴趣。)
①日前,江西九江瑞昌市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
指定地点摆摊经营。不少摊贩主接到电话后非常惊讶,惊呼“还有这么好的事啊,我要
叫上其他人也来摆”。
(开篇以商贩接到城管动员摆摊电话的新闻引出话题。)
②从被禁止,到被提倡,地摊经济正在“咸鱼翻身”。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流动摊贩
临时摆放点,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曾经,城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管
理小商小贩。城管与商贩的这场猫鼠攻防战,已经上演很多年了。
③如今,小贩居然接到城管打来的电话,不是要罚你,而是喊你去摆摊,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这么好的事,不会是骗人的吧?小贩担心被钓鱼执法,第一反应很正常,毕
竟被城管“撵”了那么多年。就像司机被交警拦下,第一反应肯定是自己违章了,摸不
着头脑之际,对方敬完礼,突然来一句,因为你礼让行人,要给你发个奖品,能不意外
么?
(现实性分析。论述地摊经济正在“咸鱼翻身”。“曾经”“如今”对比论证,鲜明
有力。)④当前经济形势下,保民生、保就业是第一位的,保留地摊经济,对中低收入群体、
低技能就业群体、失业下岗工人以及农村进城务工农民,能起到较大帮助,与此同时,
也让一个城市更有温度,更有“包容心”。城管喊小贩回去摆摊,因此值得点赞。开心
的不只是摊贩,城管也一样,谁愿意老被人骂呢。如今这画面,才叫一个和谐。
⑤此前,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
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不纳入文明城市考核内容,让地方上
压力小了很多,城管的压力自然也小了。这就像是高考指挥棒对考生的作用,评分标准
更合理,地方在“答题”时,就更能理性决策。
⑥“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合法职业,是底层人民维持生计的重要途
径。如果说减税降负是从成本上给市场主体解绑,允许占道经营则是从机会上给市场主
体赋能。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职业,是对就业最好的促进,是对民
生最好的保障。
⑦不仅如此,很多人的第一桶金,也是从练摊开始的。从街头摆摊到个体户,再到
小企业,最后成大集团,一些企业家不乏这样的成长历程。
(重要性分析。保留地摊经济有助于保民生、保就业,让城市更有温度和“包容
心”。)
⑧地摊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试错成本低。你以为自己有个好想法,或者你以为自
己是块经商的材料,想要去试一试,租个店面再装修一下,成本不菲,地摊把这些都省
了,直接面对市场试错,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⑨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地方开放过地摊经济。报纸上,“小商小贩是城市的宝
贝”“街头小贩应成为合法职业”,是常见的评论标题。可惜,小商小贩还是很快被归入
“城市文明之丑”的行列。这一次,也会这样吗?能不能通过规范引导,让靠劳动吃饭
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真正成为合法职业?
⑩既然地摊经济在疫情背景下有诸多好处,为何不能改“堵”为“疏”,变“严治”
为“善治”,让规范有序的占道经营坚持下去,而不只是作为疫情期间的“非常举措”。
(紧迫性分析。论述应该让规范有序的占道经营坚持下去,而不只是作为疫情期间的
“非常举措”。)⑪“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城管喊小贩
回去摆摊,让人想起歌曲“爱情买卖”的歌词,但是不是长久的“真爱”,就有待时间
的检验了。
(照应题目,希望期待。)
来源:2020 年 06 月 03 日 长城网
【时代警语】
既然地摊经济在疫情背景下有诸多好处,为何不能改“堵”为“疏”,变“严治”
为“善治”,让规范有序的占道经营坚持下去,而不只是作为疫情期间的“非常举措”。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城管喊小贩回
去摆摊,让人想起歌曲“爱情买卖”的歌词,但是不是长久的“真爱”,就有待时间的
检验了。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在城市治理中,一些地方时常出现“ (1) ”的尴尬。管的时
候事无巨细,但总是陷入“一刀切”,损害了群众商贩的利益,也让城市少了烟火气;
放的时候放任不管, (2) 。因此, (3) ,
确保精准管、有序放,既考验着相关部门和干部队伍的作风、能力,也折射城市基层治理的水平、效能。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最近,网上有一段神评论:谁也没有想到,2020 年下半年最大的黑马,不是直播带
货,而是“地摊经济”!
近日,一段城管喊商贩来摆摊的视频,上了热搜:“你,你,你是城管的?”“你
叫我去摆摊???”“你该不会是骗我的吧?”“我不相信,要不你哪天在现场,然后我
过去看一看”……
法制日报评论:地摊经济强势回归,是否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公
共卫生问题、占道经营问题等会再次困扰城市治理呢?2020 年大火的地摊经济能不能跳
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这个问题决定着地摊经济究竟能走多远,更考验着
我国的社会治理。(《地摊经济,社会治理的一场大考》)
过去,城管与流动商贩相爱相杀的故事,比比皆是。现在,二者的关系突然 180 度
大转弯,在感叹“人间烟火回归城市”的同时,也让一些网友疑惑:地摊经济重启,是
时代的倒退还是前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本文的阅读和自己的体验,谈谈
认识,不少于 500 字。
【相关链接】
松绑“地摊经济”关键在“管放”平衡
最近,“地摊经济”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不少社会新闻都与其有关——一位成都
姑娘白天在服装公司上班,晚上出门摆地摊,几个月下来收入颇丰,给自己购入一辆二
手奥迪车作为奖励;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有序开放“地摊经济”“马路经济”,江西南
昌一位大排档业主表示,每晚收入将近三万元;江西九江瑞昌不少小商贩接到了城管队
员打来的电话,主动动员他们到指定地点摆摊经营……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时下,夏日已至,凉风习习,走入夜晚的大排档,正是
感受人声鼎沸,街头巷尾洋溢着浓浓烟火气的时候。不少人一边品尝着各色小吃,挑选
着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一边也在跃跃欲试,打算一试身手。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中央释放的政策红利。放开“地摊经济”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
更是“疫情过后,民生为要”的最好诠释。
不过,也有人担忧,“地摊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窠臼?
如何确保“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而不是临时刺激经济的救急药?如何应对由
此增多的城市治理成本,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同时,维护居民生活的
正常秩序?
“地摊经济”的优势,显而易见——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
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足之处也不容小觑,比如以往普遍存在的占道经营扰
乱交通、垃圾遍地影响城市卫生、夜间噪音扰民、假冒伪劣商品难以追查、食品卫生无
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困难等。
面对“地摊经济”这道新考题,各地如何答卷,才能让经营者有“真金白银”的获
得感的同时,也让城市居民保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不仅要依靠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
升,更要依靠政策制定者在“抓”和“放”之间寻找最合适的平衡点。
首先,应做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今年 3 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
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提出: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
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工作前提下,允许在一定区域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
区和夜市、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一定区域贩卖经营。
这种先吃螃蟹的勇气,让人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柔性、包容与宽怀。但是,各地在
借鉴成都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自身城市特点以及居民习惯,充分考虑到南北方消
费差异,不宜“一窝蜂”地复制粘贴,应探索出适合本地的路径。
其次,就盘活“地摊经济”而言,各地的政府只有敢于给自己“添麻烦”,自我加
码,才能给很多受疫情冲击的个体添利润,为其减压。
为“地摊经济”松绑,不等于让城市回到脏乱差的老路上,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规
范化城市治理,让一“摊”烟火气更为有序。
长沙当地的先锋街道马路市场上竖立着“临时规范点管理制度”“临时规范点文明
公约”两块大牌子,写着“不占用机动车道、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发生油烟和噪音扰民,
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等内容,以此着手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围绕地摊经营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各地应当注意规划专门用于地摊经营的场所、增
强环卫力量投入、建立网络申报简易程序、加强食品卫生二维码追溯制度,等等。
再次,复苏经济刺激消费,应具备前瞻的思维,不仅盯着眼下看,更要怀揣向前看
的远望。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与“放管服”结合,将有形之手的力量用在刀刃上。针对
个别地区曝光的摊位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现象,应加强监管力度,清除摆
在“地摊经济”面前的绊脚石。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
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激活“地摊经济”的一池春水,为这份生机更好地保驾护航。不落窠臼,行稳致远,
才能让每个人的小期盼和城市的大情怀交融,在烟火气中塑造归属感,让个人发展与城
市繁华同频共振。
来源:2020 年 06 月 04 日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