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公平"作文 导写及名家名作欣赏
【主题阐释】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一个现代社会而言,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
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对其成员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党中央提出,
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教育、医疗、
司法、市场,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日益贴近我们的生活。
【推荐理由】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诉求日趋多元而且激烈。如何让公正的阳光温暖每一个
心房,是摆在党和国家领导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如何在利益博弈中主张自己的权利,
如何在相互妥协中实现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多赢,如何在利益分配中保持良
好的心态,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认真思考、智慧应对的课题。
【我来出题】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小和尚,在寺庙里干几乎同样的活,但饭量大不相同。甲和尚每天早上都
要吃六个包子,而乙和尚每天只能吃两个。久而久之,乙和尚总觉得不公平,强烈要求
寺庙改革早餐制度:每人发六个包子的早餐费。谁知新制度推行不久,甲又大叫不公平:
在寺庙里干几乎同样的活,乙凭什么就可以有积蓄钱财的机会呢?
其实,不仅寺庙如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也是这样。
关于“公平”,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和感受?你有怎样的见解和主张?请站在甲
和尚、乙和尚、寺庙管理者或旁观者的角度,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
(1)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 800 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
公正是个大话题。大题小做,才容易充实饱满。否则就容易空洞。公正是什么?为
什么要实现公正?如何才能实现公正?这三个基本问题,都可以派生若干子话题。三百
六十行,行行都有公正问题;个人、集体和国家,面对不公正,都有自认为正确的态度;
争取或者维护公正,都有自认为正确的策略。
有意识地搜集整理、深刻领会,不仅有利于考场作文得高分,更有利于开阔自己看
人看社会的眼界、提高自己做人做事的境界。
【美文引路】
社会公正是中国梦的基石
田成有
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赛道上,没有人有资格抢跑。社会应该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
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为政府所
重视。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也是进入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的内在目标。
社会公正、机会公平,和每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我个人为例,从一个“山里娃”
到大学生,从法学教授到法官,以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和高考制度、法官选任制度、领
导干部公开选拔等机制分不开。这些看似抽象的制度,其良好运转,维护了一个社会的
机会公平,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人的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是无法选择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保
证每个公民都站在同样的权利起跑线上。在通往幸福人生的赛道上,没有人有资格抢跑。
机会平等,意味着人们不受家庭出身、个人所处阶层的影响,不受任何种族、性别、年
龄差别的影响,而只受个人自主活动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影响。社会应该毫不偏袒地为所
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可能,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
进步。
近年来,一系列引发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背后,凸显的往往是社会公正问题。在
“炫富”引发的滔滔民意背后,可以看到公众对分配公正的企盼;透过“萝卜招聘”等现象,折射的是公众对公平的就业环境的渴求。“公生明,偏生暗”,公平政治的推行和
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中国社会未来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自古以来,民众都期盼良善而有作为的主政者能够
实现社会公正。好的主政者往往可以为社会的公正和发展创造条件,但在现代社会,社
会公正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良善的制度和法律。就目前而言,让公正成为社会保持健康
活力的稳定器,衡量人们满意度的天平,应以十八大确定的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
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国家要让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有盼头、有奔头,让每个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靠,推动人民维持有尊严的生活,这样才能保证无
数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权利平等,中国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有尊严的美丽中国。
【拓展阅读】
免费也要公正至上
张琦
上世纪 90 年代,德国慕尼黑机场落成,需要配备大量的电子显示屏和电脑。
闻知消息的西门子公司表示,愿免费为机场提供高质量的显示屏和最新款的电脑。慕尼
黑机场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些产品,并将它们安装在了机场的各个大厅。
配备了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慕尼黑机场的路线指示变得更加明确,
所提供的服务也快捷了许多,而机场享受这些服务完全是免费的,没有花费一分钱,因
而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而作为机场电子产品的提供商,西门子公司也获益匪浅,因为机
场能使用自己的产品,实际上等于在为自己打广告,变相宣传了自己公司的产品。由此
看来,西门子公司和慕尼黑机场的合作实际上是一项双赢的活动,双方都是获益者,它
们各取所需,进行了完美的配合。
没想到的是,机场启用不久,合作的双方都被告上了法庭,理由是慕尼黑机场
和西门子公司的合作违反了公平竞争法,侵犯了其他公司为机场免费提供电子产品的权
益。法官认为即便是免费提供产品和服务,机场也应该展开公平竞标,如果使用方不经
过竞标就同一家公司展开合作,将会侵犯其他公司的同类权益。于是法庭依法宣判,西门子公司和慕尼黑机场败诉,二者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此后,德国的公共服务场所在接受厂家提供的免费产品之前,都会开展竞标活
动,在竞标中胜出的企业或者公司才有资格成为产品的提供者,这项习惯延续到了现在。
(摘编自《中国交通报》张琦文)
名师老师点评:
也许,在德国人看来,只要能彰显出公平至上的理念,那么一切的繁琐都是值得的。
但愿这样的理念,能在我们这块国土生根发芽,蓬勃长大。
【拓展阅读】
从一个小故事看“公正”
佚名
有个农场主的葡萄熟透了,如果今天不把葡萄全部摘完的话,葡萄就会烂掉,而他
自己又不可能在一天内把葡萄全部摘完。于是他就在市场上找了一群人,对他们说,“如
果你们能在今天能帮我把葡萄全部摘完的话,我就每人给你们一个金币。”这群人听后
非常高兴,就跟这个农场主来到葡萄园里摘葡萄。
当到中午的时候,农场主发现葡萄很多,这些人不可能在一天内把葡萄全部摘完,
于是他又到市场上找了一群人,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在今天能帮我把葡萄全部摘完
的话,我就每人给你们一个金币。”这群人听后也非常高兴地跟这个农场主来到葡萄园
里摘葡萄。
当到下午 2 点钟左右的时候,这个农场主发现这现人虽然非常卖力的摘葡萄,但他
们还是不可能在一天内把葡萄全部摘完。于是他又到市场上找了一群人,对他们说,“如
果你们能在今天能帮我把葡萄全部摘完的话,我就每人给你们一个金币。”这群人听后
也非常高兴地跟这个农场主来到葡萄园里摘葡萄。
当日落西山的时候,葡萄终于全部摘完了。农场主把最后一批人叫过来,给了他们
每人一个金币,于是这群人非常高兴地走了。他又把第二次招来的人叫过来,每人给了
他们一个金币,这群人并没有表现地非常高兴,但没有说什么,也走了。当他把第一次招来的人叫过来,给了他们每人一个金币的时候,这些人不高兴了。他们说:“为什么
我们干的活比后来的这些人多,给的钱怎么都是一个金币呢?”
看到这个故事的人,相当多的人第一直觉就是与第一批人同样的感觉——不公平。
如果您是当时在场的第一批工人的话,您认为这件事公平吗?
我们不妨做一下简单分析:首先,这件故事中,每一批人的劳动协议都是工人与农
场主双方认可同意的,而且也很满意。但最后农场主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对任何一批人
都没有违约,却导致两批人的不高兴。
一个双方都履约的协议,结果却事与愿违。问题在哪里?责任人是谁?假如农场主
把发放报酬的顺序颠倒一下,按照工作的顺序第一批人先拿,第三批人最后拿,所有人
都会高兴。后一种发放顺序并未改变任何其他条件,带来的则是皆大欢喜,没人感到不
公平。
名师老师点评: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站在不同角度、价值观不同、考虑因素不同或信息不同,
公平感也会不同。在没有换位思考的情况下,横向比较永远不会有客观的结论。当感到
“不公平”的时候,先自己同自己比较一下,看一下自己的尽责程度与报酬是否相匹配,
是否如约而定,或许对自己的感觉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