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预测:乡村的出路,城市的温度(辩论词)(附:预测理由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作文预测:乡村的出路,城市的温度(辩论词)(附:预测理由及范文)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市第一高中学校辩论社团组织了一个以“城乡融合”为主题的讨论会,其中 三个学生代表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热议,他们是: 城里生城里长的晓城说他不喜欢城市涌进那么多的农村人,觉得他们抢夺了原 本属于城市人的资源,给城市发展带来问题和压力;他认为农村外来人口的涌入对 于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农民工孩子晓村说相较于城市生活,他更喜欢乡间的青山绿水,一棵树长在乡 下才好看;他认为城市文明永远取代不了乡村文明。 晓楠说爷爷奶奶生活的山村是她每年寒暑假度假的地方,城市是父母工作自己 学习的地方;她认为乡村是乡村,城市是城市,各有其美。 该社团为了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城乡融合”政策,树立正确思想,决定以他 们三人提出的问题为辩论题目,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辩题,明 确立场(支持的视为正方,反对的视为反方),写一篇辩论稿,交给该社团,作为 该社团选择辩手的主要依据。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切合身份,符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预测理由】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时代重要 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 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是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高中学生会产生诸多疑惑,常被困扰,对此,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辩论稿是最能体现学生思辨能力和论证思维的一种议论文体,可立可破,可放 可收,符合现在高考作文突出文章实用性考查的大趋势。自 1991 年全国卷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题目,辩论稿从此在高考作文平台销声匿迹,再次考 查的可能性增加。 【审题立意】 解题:作文是关于“城乡融合”的大主题展开的,因此,所有的讨论争辩必须 是在这个大主题的范围内进行。 小城是原生的城里人,他所说的话虽然只是为原生的城市人考虑,带有强烈的 片面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过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确实会给城市的发展 带来许多的问题。同学们完全可以在“利与弊”孰大孰小的问题上进行争辩;深入 思考城乡融合过程中,城市对农村人口该如何接纳、融合,如何体现一个城市的温 度。 农民工子弟晓村作为城市的外来人口,显然还没有融入城市,没有适应城市生 活。他属于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被动地跟随父母来到城市,依然留恋着乡村生活的 孩子,他的看法也是可以争辩的,可以带出学生们对外来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生活的 思考,也可以带出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明的出路和乡土情怀的释放等问题的探讨。 长辈是农村人而自己已是“城二代”的晓楠她熟悉城乡两种生活,肯定了城市 和乡村各自的美好。晓楠的经历正是现在许多学生的经历,她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 性。但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城乡可以各美其美,也可以美美与共;将城乡完全割裂 来看是不可以的;所以选择这个辩题,可以在对待城乡融合的态度上进行理性探讨 和争辩。 立意:因为是辩论活动,每个辩题下只有两个正反两个立场,所以立意相对单 一。 选择晓城的看法作为辩题,正方观点为:农村外来人口的涌入对于城市的发展 弊大于利。反方观点为:农村外来人口的涌入对于城市的发展利大于弊。 选择晓村的看法作为辩题,正方观点为:城市文明永远取代不了乡村文明。反 方观点为:乡村文明必将被城市文明所取代。选择晓楠的看法作为辩题,正方观点为:乡村是乡村,城市是城市,各有其美。 反方观点为:乡村不仅是乡村,城市也不仅是城市,未来城乡融合,城乡美美与共。 警示:写作要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切合“城乡融合”的大主题,符合文体特 征(辩论稿)。 【佳作示例】 城市腾飞,外来者功不可没 朱雨轩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自此,对于外来 人口为城市带来的是喜是忧这一辩题的热度居高不下。在城中成长的晓城认为,外 来人口给城市带来问题与压力。然而,对此我方提出反对意见: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大量农村外来人口的涌入,对城市发展利大于弊。(结合材料,联系背景,明确观 点和立场,任务完成较好) 其一,“新城里人”的涌入,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马克思曾指出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充足人力的建设。以深圳为例, 其早年以劳动密集型工业起家,而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外来人口充任了“夯土机”, 奉献了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与本土人共创“深圳奇迹”。将这曾经的小渔村,打造 成了中国南海边一颗耀眼的世界明珠。不仅是深圳,世界各大著名城市皆如此,几 乎所有的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我国目前处于改革深 化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深圳,更多的深圳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在国家发改委公 布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中明确指示:“城区人口在 300 万 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人口在 300 万以上的大城市,要全面放开 放宽落户条件。”(以深圳作为论据,非常有说服力;能联系改革开放大背景,视 野开阔) 其二,农村人口的涌入,为城市带来崭新的生机与活力。同一群人固守同一座城, 那么城市未来将永远逃不过这群个人想象力边沿的五指山;又何谈创新,何谈发展?外来者的加入是一座城市吸纳汲取各方文化理念的机会;兼收并蓄是一座城市打破 桎梏的灵丹妙药,吐故纳新是一座城市迅速发展的不二法宝。与外来人口同来的, 还有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建设城市的一腔热血,这恰是安逸的城里人所缺乏的。 君不见东北地区正在为人口减少,城市缺少活力而发愁?相比之下,若是今天还有 人如晓城同学一样认为,城乡融合大潮中涌入城市的农村人是一个城市的负担,是 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呢?(本段正反对比论证将对方观点批驳的体无完肤) 针对正方错误观点,我方认为正方未能正确对待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阵痛, 戴着有色眼睛看待为城市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外来农村人口,更是未能全面深入理 解我国城乡融合的理念。诚然,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确实给城市带来问题和压力, 但和他们带来的利好相比,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克服的困难,而不是成为不接纳他 们的借口。诚然,一个城市人口增加必然带来原有资源再分配的问题,但面对资源 的紧缺,正确的做法不是节流而是开源;而且人力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城市化 是大势所趋,城乡融合是必由之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已作出批示——城镇化是 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所有逆历史潮流的观 点和理念必会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使论证全面深刻)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会善待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城市中的农村外来人口是城市 发展建设的功臣,理应受到善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必助力城市腾飞!在此, 我重申我方观点:农村外来人口的涌入对于城市的发展利大于弊!(总结全文,提 出建议,看到希望,重申观点) 总评:辩论稿是一种有鲜明特征的议论文。本文论点鲜明,论据恰当,论证有 力、全面、深刻。开篇入题迅速,有明确的任务意识。论证部分层次感鲜明,结构 略显板滞,但作为辩论稿,这是优点。结尾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有力的说理中 带有情感的召唤,很容易引起共鸣。从内容上看,说理辩论中,有破有立,有理有 据,很有说服力。从形式上看,语言简明,有对话意识比较强;论证方法多样,训 练有素。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