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备考专题:考试体作文加分之“神结构”分布(附:范文举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备考专题:考试体作文加分之“神结构”分布(附:范文举例)

ID:348140

大小:29.4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备考专题:考试体作文加分之“神结构”分布(附:范文举例) 【给力九段式结构分布】: 第1段:引材料(以你观点的角度着笔) 第2段:提出观点(一句话,简短而明确,可以是题目的变形) 第3段:正面说理(素材+材料内容+说理) 第4段:过渡(可以是对上文的总结;对下文的开启;一句话名言的引用;你的看 法与思考) 第5段:反面说理(素材+材料内容+说理) 第6段:总结(强调你树立此观点的原因,深化论点) 第7段: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谈现实意义,或从反面说缺失的后果,强调这 种你的观点在现实中很具有指导意义,很能带给我们和社会正能量) 第8段:结尾 1(总结观点,鼓励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第9段:结尾2(一句话,简短而有力度,可以是题目的变形,可以直接体现这个 观点的重要价值,可以提出期望或设想等) 【材料示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 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 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长大成人后,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 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 ④不少于 800 字。 【范文赏析】: 花开无声,方显人生 (1)花开遍野的时节,大多时候,我们未闻花语,却依旧可以嗅其清香,赏其 姿态。花开如此,做学问,过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国学大师王国维任教于清华园时曾要求学生做到“六不”,总的来 讲,便是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长短、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 他人言论。一言以结之,便是要安安静静搞学问,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方得《人间 词语》的横空出世。可见,花开无声,方显人生最美色彩。 (3)花开定然是悄无声息的,却可以绽放成最耀眼的星光,点燃灵魂最 深处的火。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使得莫言享誉世界,可他依旧缄默,从不吹嘘;小 金人的光芒散尽了人生的阴霾,可李安并没有像其他手捧小金人,目中无世人的导 演那样议论他人长短,反而更加谦逊;中科大院士的美名高高在上,不曾夸耀拼搏, 未曾放言高论,李小文依旧穿着他的草鞋,默默从事研究。或许是一直沉默,他们 对人生方才思索得更加清楚,或许是从未吹嘘议论,底蕴反而沉淀得更加深厚。他 们人生之花的开放,虽是无声,可香远益清,流芳千里。 (4)花开必然是无声的,却也能在寂静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我们总是敬佩杨 绛那样,走在人生边上,隐于世事喧嚣外,陶陶然专心治学,就算是遭遇文革的劫 难,也是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怨诉,无一句沉郁深重的怨恨,只是心平气和地道来一 个时代的荒谬和残酷。可是,倘若我们抛却了聆听自己寂寂心声的机会,偏是要将 人生花朵的开放鸣响于世,那结果又是如何? (5)反观当下,我们不难看到无数畅销书的作家恃才傲物,放言高论,最 后却身陷抄袭的旋窝,无法自拔;我们也不难看到无数当红名人,议论他人短长, 吹嘘自己盛名,在媒体上掀起一场场“骂战”,最后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笑话一场。他们的人生因过分渲染,虽是花开时节,却是落红遍地,再也找寻不到曾 经那一抹沁人心脾的幽香了。 (6)王国维先生的“六不”原则,在今天、在未来都有着制约人性道德的 意义。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有不过分渲染、不彰显、不闹腾,方显人生本色。 (7)花开无声,香气氤氲;花开无声,方显人生。 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1)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若苦药,需 要文火慢“熬”。亦有人说,人生是一碗汤,需要慢“熬”慢炖。无论把人生比喻 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经历需要的是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 “熬”。人生用一“熬”字,初听会觉得夸张,可如果能够静静地坐下来,细细地 体味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恐怕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觉得这一字用得实在精当。 (2)林语堂说过一句话:“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记不清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话,只觉得特别精辟,林语堂所说的“这壶茶”,已经不 只是“壶泡之茶”,应当是“心灵之茶”。 (3)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 中,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咸味儿的眼泪,甜味儿的幸福,酸味儿的记 忆,苦味儿的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地“熬”,耐心地过,永远保持美好的 希望和憧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会拥有人生里最为珍贵的历程。 (4)“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人 生经历,如果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需要慢慢去“熬”,慢慢去经历、品味 和体会。只有走过了这个过程,才能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用“熬”字来形 容人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一时的 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5)纵观历史,孙武能“熬”得住,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司 马迁“熬”得住,花了十八年时间完成鸿篇巨制《史记》……相反有的人经不住诱 惑,“熬”不住便把人生之路走得一塌糊涂。因此说,“熬”住就是一切。(6)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够“熬”住。“熬”就是不轻易放弃,不随便 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熬”得住,就能笑 到最后。“熬”要有耐心,“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每个人都在“熬”。 (7)“熬”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多姿多彩的历程。我们不能坐着、躺着、 等着离开,所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 充分享受“熬”,在这“酸甜苦辣咸”中缤纷每一个精彩的过程,每“熬”出一步, 都是苦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回忆里最美丽的画面。 (8)“熬”,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调适!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 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人生也是“熬” 出来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人生起步敬业始 (1)佛经里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有一个老太太,一天到晚总是阿弥陀佛地念个不 停;她的儿子听烦了,觉得母亲一天到晚老是阿弥陀佛的真没意思。有一天,老太 太正在念阿弥陀佛,这个儿子便喊道:“妈!”老太太问干什么,儿子不响了。老 太太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下去,念得很起劲。儿子又喊:“妈!妈!”那老 太太说:“干什么?”儿子又不响了。老太太有点不高兴了,不过还是继续念阿弥 陀佛,阿弥陀佛……儿子又喊:“妈!妈!妈!”这时老太太生气了,怒道:“讨 厌,我在念佛,你吵什么?”儿子说:“妈,你看,我还是你儿子呢,不过叫了三 次,你就烦了,你不停地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不也是很烦吗?” (2)这则佛家“公案”,很有看头,老太太酷似投入,整天不厌其烦地咏经念 佛,像是对佛门皈依得非常虔诚,崇信得五体投地;然而,心到佛知,实际她并未 进入到一种佛性自觉的状态。因为没进入这种状态,就无法摆脱尘缘的纠缠,于是 便在儿子一遍遍地呼叫中,很快掀起俗世的烦恼。她对儿子的气恼,实际就是一个 在朝圣路上亦步亦趋的生灵对尘世一步一回头的牵挂。这种牵挂,也许伴有几重无 奈,或是几多儿女情长的依恋。但说穿了,都是一种无法忘却的若即若离的回首。将这种状态引申到我们“劳苦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说她还是没有“投入”进 去。  (3)投入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投入是一种心灵的自觉,是一种全身心的拥有、 沉浸、专注,还有对任何干扰的忘却、舍弃与回避。我们说的敬业就是这样一种状 态。因为敬业,就体现为一种心灵的自觉。 (4)有一个轻浮的女人,离婚后一个人住在一套高层住宅里。这天早晨起床后, 她穿着睡衣坐在桌前梳头。她从镜中发现窗外有一个健壮的男工正吊在空中擦拭着 玻璃。她决定要给这个男工一个惊喜。于是她散披着一头秀发,穿着松软的睡衣, 站起身,不住地伸腰抬腿扭屁股,显出一副不胜娇慵的样子。 (5)但那个男工对她视而不见,依然聚精会神地擦着窗户。她不肯罢休,又脱去 松软的睡衣,露出里面薄如蝉翼的内衣,并向前走了两步,接近了窗户,柳腰款摆, 臀浪轻摇,好不惹人遐思。但那个男工仍无任何反应,依然无声无息地劳作着。世 上居然有这样不解风情的男人?这个女人就不信他会是铁石心肠,于是干脆把内衣 也全部脱去,全裸地站在窗前,瞪着眼睛痴痴地看着那个男工。这时候只见男工将 窗户打开,说:“夫人,请您不要害怕,我要问您,是不是您觉得这玻璃擦得模模 糊糊,什么都看不清?”  (6)这个女人却笑盈盈地所答非所问:“请告诉我你都看清什么啦?”  (7)男人便一边立刻关窗户,一边用颤抖的声音说:“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我肯定没有把玻璃擦好,模模糊糊的,我什么都没有看清!”  (8)怎样开始我们的人生,以什么样的姿态踏上人生这条路?我们觉得这位男 工的“反应”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人生就是应该这样,无论如何都要聚精会神于 眼前的事业。所以我们较先拿出的课题就是:人生起步敬业始。 【哲理美段欣赏】: 得失之间 (1)生命的诞生实属偶然,却注定在得失之间。生命选择了你就失去 了另一个你。你生就男儿身,便失去了女儿态。年少时,总以为天下什么都可以得 到。 (2)三十六行,能择几行?满天飞鸟,能逮几只?天下美景,能览几处? 难怪总有人长嘘,得不偿失;总有人短叹,失之交臂。人生苦短,能到这个世上走 一趟确实不容易,因为没有程票,每走一步全靠自己用心去把握。有时候经过种种 努力,眼见就要到手的东西,却不翼而飞。失得不明不白。业也有时候,心灰意冷, 毫无准备,天上却掉下一个“馅饼”,得的不清不楚。人生在世,顶天立地,秉承 天地之精华,是一种莫大的得。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种无奈 失。 (3)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中年的时候,舍不得失,只有到了暮年, 才知道有些东西,当你完全拥有时,才觉索然无味,有些东西,当你永远失去时, 方知珍贵无比。人,最初的得到(生),最初的失(死)是那么短暂,要来的阻挡 不了,要去的终究挽不住。收获多少不是成败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藏在细枝末节 里那种使你痛、使你恨、使你爱、使你终身难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苦铭心的经历。 (4)丰满人生在得失之间!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两个流浪汉在街边举着牌子,上面写着“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 帮助”。 一位先生上前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份工作。流浪汉拒绝了。 于是,这位先生也举了一块牌子,站在他们身后,牌子上面写着:“我 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 流浪汉很尴尬,想要换个地方,这位先生又跟了过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范文赏析】: 别用善良纵容懒惰 (1)“破产,无家可归,很饥饿,求帮助”,街边举牌的流浪汉是否让你的恻 隐之心涌动?“我给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但他们拒绝了”,那位先生在一旁举起 的牌子,看了又有何感受? (2)这位先生的举动在告诉我们:别用善良纵容不劳而获的懒惰。 (3)弯腰在行乞者面前的碗里放下零钱,是一种善良;为无家可归者准 备一份热腾腾的午餐,是一种善良。那这位先生的举动呢?没有直接的现金资助缓 解他们眼下的生活困难,亦没有贴心地提供吃食抚慰他们的饥饿,但他提供的工作 机会,却是最大的善良。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流浪汉,解决 了他们这一顿的温饱,那么下一顿、以至长久的安稳生活呢?一把零钱、一份午餐, 流浪汉依旧是流浪四方;但一份工作,或许眼前不比金钱与吃食物来得安慰更大, 却是能结束他们的流浪,给予他们谋生的能力,或许就此改变他们崎岖的一生。这, 不就是善良吗? (4)然而或许有人驳斥:“先生举牌的行为,岂不是断了流浪的生路?这怎么 可以算是善良?” (5)这怎么不算是善良呢?难道对拒绝工作的流浪汉仍施以物资援助,才算是 善良吗?非也。茨威格曾说过:“同情有点像吗啡,在最初的时候的确能缓解痛苦, 但长久以往却终致堕落。”别将同情论为善良,别用这种自以为是的善良去毁了别 人一生。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连行善也趋向功利化了。我们只以“见效快” 来作为检验行善的唯一标准,却不再思考受善者长久的未来。巴菲特曾在一次访问 中直言:“我愿意将我的全部财富捐给慈善学校,但我拒绝为四肢健全的乞丐留下 一个硬币。”巴菲特的做法,我们能理直气壮批判其“不善良”吗?同样,这位先 生的做法,我们能冠以“恶意”之名吗?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让流浪汉醒悟,让他 们以自己的双手换回安稳生活。 (6)当代,“理性行善”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被情感支配着的我们容易为一句 “很饥饿,求帮助”就激起澎湃的善意,极力满足弱者所需。却不知,我们的这种善良饲养了一群社会的寄生虫。我们应当对处于困难的人施以援手,但如何行善又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我们所议论的“职业乞丐”不就是因为我们自以为是 的善良而发展壮大的吗?理性行善,同那位先生一样,给他们面包不如给他们未来; 同时指出他们不劳而获的懒惰,为他人的行善作出提醒。 (7)先生立起的牌子,亦是在提醒这个社会:别用善良纵容懒惰。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 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 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 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 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 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 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 【范文赏析】: 让公平成为一种信仰 (1)法国大革命时期留下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开篇明义:人人生而平等, 一开现代社会自由平等观念之先河,为茫茫数千年丑陋愚昧的封建世界指明一条出 路。回首其后数百年,文明划破了漆黑的天幕,民主平等的曙光透入了每个人的胸 膛。 (2)然而,如今诸如“杭州图书馆”之类的种种歧视与排斥着实辜负了 你我心头的愿景。 (3)我只愿疾声呼号:请让公平成为一种信仰! (4)值得提出,社会的正常运作、和谐乃至繁荣都有赖公平的保障。有了平等, 才换来秩序;有了秩序,才赢得繁荣。罗马为何屹立君士坦丁堡千年而不倒?它倡 导多神教的宗教信仰自由,坚持一视同仁的万民法,承认人作为主体的自由生命意 志。这个亚平宁半岛的弃婴才成为了地跨欧亚的巨人,对于野蛮不开化的侵略不动 如山。唐宋时代因兼收并蓄而见证万邦来朝的辉煌;美利坚因为珍视肤色、性别的 平权而傲视诸国。它们都秉承了公平的信仰。 (5)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对公平的肯定即是对 人格的肯定、对生命的尊重、对秩序的敬畏——这正是法之精神所在。法制是社会 的基石,一旦有谁越过了道德的底线、把他人权利当做儿戏,法律自会来严惩他。 (6)这个规则使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杭州图书馆。 这是一个由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纳税人权利可以自行享受阅读图书资料的神圣之处。 正如杭州图书馆里阅读的流浪汉,他们也是被社会承认、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份, 他们的生命意志,唯有公平才能予以保障。 (7)在社会主义中国,你无权让任何一个拥有合法权力的人离开图书馆 ——这,便是法律精神——公平呀! (8)当这个社会有人还在埋怨:“允许让流浪者进入图书馆是对他人尊 重的缺失”,这个社会依旧需要把消除歧视、偏见作为首要任务,找回这些“有人” 所缺失的对生命的尊重。当人们心中的傲慢纷纷化作眼前的有色眼镜时,总会有一 部分人成为不公平的牺牲品——今天是他,明天就有可能是你是我。 (9)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疾呼:让公平成为一种信仰,毕竟人人 都是上帝眷顾的儿女!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的 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的表演所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 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 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贴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 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以上这件事,你是怎么看?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 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范文赏析】: 镭射光射有悖于公众艺术素养提升 (1)爱乐乐团在大陆演出,为禁止观众摄影录音,不仅不断在场地两侧打出字 幕,甚至用起了“镭射光笔直射”这般野蛮的方法,然而收效甚微。我认为原因在 于乐团负责人并没有对此现象进行思考,只知堵住下游,却不从源头治理。   (2)观众为什么“顶风冒死”摄影录音?归根结底是喜爱这个演出,否则为 何做这种吃力不讨好之事?因此,爱乐的处理方式太过强硬,丢了观众的面子,还 极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场子。   (3)然而为什么即使采取如此强硬的手段,大陆观众仍是屡教不改呢?我想 原因一言难尽。   (4)摆在首位的,便是观众对艺术的尊重程度,或是认识程度较低,对艺术 与娱乐的概念,观众混为一谈不作区分。在台湾或是西方发达国家,交响乐被视作 神圣庄重的高雅艺术,观众大多是了解并真心热爱交响乐之人。他们不觉得曲高和 寡,愿意用安静聆听的方式尊重音乐和音乐家们。然而大陆观众中,这样的知音比 重恐怕不会太大。有多少人是冲着“台湾爱乐乐团”的冠帽而去,又有多少人是为 在门面上“提升”自己而来。他们或许觉得悦耳动人,却不会意识到交响乐和演唱 会的区别。对于他们来说,这都是娱乐,娱乐就该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  (5)转型期中国的国民劣根性又何至于此?中国人不爱守规矩的习惯和大众 的侥幸心理,这一次不过是再次集体显现而已。一个人过马路、听交响乐,或许会 老实地遵守交规,静静聆听;一群人扎堆,就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壮景,以 及快门声和屏幕亮光遍布观众席的“盛况”。这也难怪工作人员会出此下策。 (6)我想,爱乐若真想营造良好的演出氛围,就该站在观众的思维上考虑和 处理,而不是一句自视清高的“不欢迎不尊重艺术的观众”,不给人留一丝情面。 这种“曲高和寡”的表态,只会将大陆观众推离交响乐更远,有悖于音乐存在的意 义,并对交响乐在民众的普及造成一定阻碍。 (7)若我是乐团负责人,那么在每场演出开始之前,我会身着正装站在舞台 中央,用温和但有力度的语调,向观众普及有关交响乐的常识,让观众理解摄影录 音对演奏者的影响。并且,搬出名家之语吧:“真正的音乐,是用耳朵听、用心感 受的。” (8)随着西方古典音乐流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西洋乐器,人们 的观念必将与时俱进。对待交响乐,也定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更真心的尊重。熄灭 镭射光笔,用温和的眼神带领大众走向艺术的曙光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