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重磅原创押题:“倍速生活”设计、评析和名师范文集锦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考作文重磅原创押题:“倍速生活”设计、评析和名师范文集锦

ID:348150

大小:23.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高考作文重磅原创押题:“倍速生活”设计、评析和名师范文集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蒋勋《品味四讲》:研究中国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宋代绘画里凡是画亭子的地方, 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绝对不会随便添加上去。因为这个亭子表示,你人生到了最美 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所以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 一下。 ②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 “慢慢走,欣赏啊!” ③在上下班路上学习、在吃饭时间看视频、出门旅游要不停“打卡”……如今,追 剧时的“倍速模式”(指用户可使用软件加快视频播放速度)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 活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青年称自己过着“倍 速生活”,其中一线城市青年比例最高,达 78.9%。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 ①你的表哥在一线城市工作,工作繁忙,压力较大。请你给他写封信,劝他平衡工 作与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美学。 ②你所在的学校打算进行一次线上辩论会,你认为“倍速生活”利大于弊(正方) 还是弊大于利(反方)。请确定立场,写一篇辩论词。 ③你是一名记者,请给某省级报纸旅游专栏就“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不慢慢 欣赏风景”的现象写一篇评论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精神、批判质疑【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现代社会具有快节奏的特点,人们的生活也必然受到其影响。材料三中提到的 “倍速生活”已经成了不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高速运转的同时,人,也当慢下来。 如材料一所说:“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快和慢,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生活才能 美满。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从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其 一,完成写作任务。“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 体特征”是题目的典型任务,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同时要贴合任 务指令中的背景,并且符合书信、辩论词、评论文章的格式要求。 3.价值判断的限制。 “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慢慢走,欣赏啊”,这两句是材料的重点, 也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关注“快与慢”的 关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慢慢走,欣赏啊”两句关系到作文的立 意。而三个写作任务有不同的立意角度。可以认为“倍速生活”利大于弊,也可以认为 “倍速生活”弊大于利。可以劝人平衡工作与生活,也可以就“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 却不慢慢欣赏风景”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选择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生活美学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慢慢走”,“倍速生活” 有哪些危害,哪些方面特别需要放慢节奏,人们怎样去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应该说 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 考生可以选择任务一写书信,劝表哥平衡工作与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美学。也可 以选择任务二写辩论词,阐述自己对“倍速生活”的见解。还可以选择写新闻评论就 “人们出门旅游疯狂打卡,却不慢慢欣赏风景”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体选择是自 由的。 【解题指导】 本题属于多任务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形式上与 2019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 相似,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快与慢”的关系,深刻思考 人生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更注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考查。多任务的 形式给了学生文体选择的自由。同时三个任务都指定了具体的写作情境,考生在写作时 一定要贴合写作背景,符合书信、辩论词、评论文章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平衡工作与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美学 2.“倍速生活”利大于弊 3.“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4.外出旅游疯狂打卡源于快节奏生活和民众浮躁心态 偏题立意: 绘画的美,阅读的美。(没有联系三则材料来理解) (1)书信体格式,包括五个部分如下: 1 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给……的一封信”。 2 称谓,要求写明接受单位的名称、称呼、个人的姓名,一般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 格写,后加冒号。 3 正文,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身份明确。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4 结尾,在文章最后写上一些敬意或祝福的话。如:此致(空两格),敬礼(隔一行 顶格写。) 5 落款,落款要署上写信人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右下角。(2)辩论稿的写作格式: 1.称谓“对方辩友”(顶格写),另起一行空两格可有简单的问候语,比如“您好”。 2.另起一段言简意赅表明我方观点。 3.正文部分,可设三个驳论点,或反驳其论点,或反驳其论据,或从其论据和论点 的关系上进行反驳,并立足材料,找到合适的论据论证我方观点。 4.最后总结全文,重申我方观点。 名师范文 1 务虚共平衡一色,幸福与圆满齐飞 —— 给表哥的一封信 廖鹏 亲爱的表哥: 你好! 很久没有见面了,甚是想念!还记得幼时在乡间,岑寂月圆之夜,你教我徐徐吟 唱:“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诗意氤氲中,眼见扑腾飞起的萤火虫, 你完成了对我美学的启蒙。在炎炎夏日,你教我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在漫漫暑气中,目睹田田荷叶,灿灿荷花,你让我参悟,生活处处有诗意。 而今,你在一线城市工作。我听舅妈说你工作繁忙,加上成家有了小孩之后,你肩 上的负担更重了,你的压力也愈大了。听说城市里有些年轻人过着“倍速生活”,几乎 每天都把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你应该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吧! 表哥,我写这封信给你,是希望你能够平衡生活和工作,不要忘了夏日的绿叶红花, 也不要忘了秋夜的点点流萤。 表哥,多一点务虚,才有诗意氤氲。 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言道:“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 虚之美。”古人虽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 乏务虚的范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忽然返航。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亦乐乎。王羲之等兰亭集会,群贤毕至,赏茂林修竹之景,著锦绣灿烂之文,信 可乐也。张岱独往湖心亭赏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会心而笑,亦是乐事。古人的这 些雅事皆不掺杂功利成分在内,因而纯粹得动人心魄,令我心驰神往。你繁忙的生活也 需要诗意点缀。 表哥,多一点平衡,才有圆满人生。 “最美好的生命,不是一个速度不断加快的生命,而是速度在加快跟缓慢之间有平 衡感的生命。”蒋勋在《品味四讲》中如是说。凡事过犹不及,只有把握好一个度,才 能圆满。你压力山大,房贷加上孩子的抚养费用,确实是一大笔开支。可是,人才是目 的,而不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啊!只有你自己每天过得开心而充实,才能更好地工作, 才能更好地陪伴家人。古人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 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你需要,停下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一个平衡。 人生当然逃不开眼前的苟且,但是在弥漫的苟且中,也有诗意的璩隙,毕竟如莱昂 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只要你平衡好工作与生活, 不在“倍速生活”的高速运转中,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你一定能于忙碌中觅得诗意与 远方。 还在上网课的我忙碌而充实,我也会静下心来阅读名家的著作,为自己构建一个精 神家园。因为我没忘那夏日的绿叶红花与秋夜的点点流萤。表哥,就写这么多了,我待 会还要写网课作业。 祝你 天天开心! 表弟:李华 2020 年 6 月 18 日 名师范文 2 “倍速生活”不可取,何妨吟啸且徐行 ——“‘倍速生活’弊大于利”辩论词 廖鹏 尊敬的对方辩友:你们好! 何为“倍速生活”。现代社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交通通讯都日趋便捷。人们因为 都市的快节奏状态而被迫开启倍速模式:刷剧 1.5 倍速甚至 2 倍速,剧情刷完了,演艺 人员的匠心却消解了;听大咖解读名著的人越来愈多,静下心来“把卷沉吟过二更,依然 有味是青灯”似成奢谈。为了达到目的而加速行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就成了必然的 结局。 所以我方坚定认为:“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对方辩友,我方相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美就不见了。 在《品味四讲》中,蒋勋先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阐述生活美学。他说:“所有 的生活美学都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有人说,我每天工作那么忙, 只够挣扎在生存线上,哪有资格来谈生活美学。生存与生活,一字之差,却存于一心。 你慢下来,就是生活,而快起来就只是生存了。工作日忙碌时固然要为生活而奋斗,但 忙完工作,在双休日你要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来享受生活美学。不倍速,则美彰显于 一衣一食,一住一行中。 对方辩友,我方坚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 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谆谆教诲萦绕耳畔, 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款款吟歌悦人耳 目。很难想象,开启“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 晚才回家,甚至有时不回家。妻子则忙着工作上杂七杂八的事,孩子写着没有歇止的作 业,成长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幸福吗?而丰子恺在陪伴子女吃西瓜时,一边吃西瓜,一 边发出有韵律的声音,而那充满音乐韵律的声音引得五岁的的儿子瞻瞻诗兴大发。在丰 子恺心里,“儿童”占有与神明、星辰和艺术同等的地位。他愿意接近、理解儿童,所 以他能够常常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们心灵相通。不倍速,则家中温情浮漾。 对方辩友,我方深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则本末倒置。 哲人康德“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或工具”的论断振聋发聩。反观当下,有多少人, 随众而行,却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却困在了文山会海中,劳形于 文牍,违己于利欲。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却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别人的观点,而错失了自己直面经典,“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欢愉。就如詹青云所说:“使唐僧成为 唐僧的不是经书,而取经的路”。沦为工具是可悲的,而一个将众人推入“倍速生活” 的社会也是可叹的。不倍速,则生活之树森茂喜人,生活之泉活水自来。 “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则美杳无踪影,情荡然无存,本末定然倒置。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名师范文 3 访风景于崇阿,何妨静观慢赏 廖鹏 朱光潜的《谈美》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论断:“慢慢走,欣赏啊!”。在阿尔卑斯山谷中 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的标语牌上也赫然刻着这句话。访风景于崇阿, 需要静观慢赏。而反观当下,国人外出旅游的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出门旅游疯狂打卡, 却没有慢慢欣赏风景的闲情逸致。这不由得引人深思。 林达曾言:“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所以,我们不仅要看 到国人旅游疯狂打卡的表象,而更要看到其背后犹如冰山之重的思想本质,那便是快节 奏生活和民众浮躁心态对当代社会的毒害之重。生活上的快节奏势必也会同化旅游上的 快节奏。如同有人倍速看电视剧一样,两倍速或快进看完剧情,有了与人交流的谈资或 核验了自己对剧情走向的判断,目的就达到了。而导演、演员的匠心却无慧眼识出。旅 游时,重在旅游过,而没有在徜徉山水中尽享“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没有于“蝉噪 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顿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样的“到此一游”非常普遍。 此外,国人的浮躁心理也难辞其咎。就如同有人调侃的“健身五分钟,拍照一小时”一 样,人们旅游时,为了营造人社而在朋友圈拍照打卡。为了拍出一张精美的照片而煞费 苦心,于是沿途中的美丽景致反而从人眼中消失了。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说,宋代绘画里的亭子表示: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 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如果在旅游时,没有停下来的悠闲,旅游便变成了对 自己的一次折磨。本想找个地方于假期中放松身心,结果却在赶网红景点和朋友圈晒照中消磨了对旅游的期许。 古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山水田园对失意文人的抚慰。今有 李子柒于中华美食中,展现山水田园对芸芸众生的诱惑。在此,我劝告各位游客,慢慢 走,欣赏啊!假期就是用来放松的,请不要急着打卡发朋友圈,请用身体去感知大自然的 律动,与日月星辰对话,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跟每株草耳鬓厮磨。你才 会明了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羲之于《兰亭集序》中感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访风景于崇阿,静观慢赏,耳得之声,目遇之色,皆为视听之娱,不亦乐 乎?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