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沈阳三模:自小担责,方可健康成长(附:文题解析及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沈阳三模:自小担责,方可健康成长(附:文题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沈阳三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5 月 21 日,一个淘气的 7 岁男孩,将一瓶墨水从高楼上泼下,楼下住户全遭殃。孩 子犯了错后,父母迅速行动起来,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把被“祸害”的衣物全部拿 回家中手洗,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人家,请专人来清理楼体外墙,在清理时让孩子 一直在太阳底下陪着,孩子妈妈陈女士说“必须让他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之后网友 们纷纷为该父母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请以家长的口吻,给这个 7 岁的孩子写一封信,讲明父母这样做的道理。 (2)请以网友张华的身份给孩子的父母写一封信,对他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 评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目要求作者针对具体时事进行思考,发表意见,做出评价。 孩子母亲带着惹祸男孩挨家挨户道歉并用实际行动补救的行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事 件为真实时事,议论时需要在此真实情境中展开。 2.典型任务的限制。文章体裁要求写成书信,这是形式上的任务限制。无论是以家 长的口吻写给孩子,还是以网友的身份写给孩子父母,都要围绕此事展开议论,可适度 展开,但不能游离于事件之外,落入空谈,这是内容上的任务限制。 3.价值判断的限制。孩子犯了错后,父母迅速行动起来,带着孩子挨家挨户道歉, 把被“祸害”的衣物全部拿回家中或手洗或买新的赔给人家,请专人来清理楼体外墙并 让孩子一直在太阳底下陪着。父母的这些行动都是极其正确的。“必须让他意识到错误 的严重性”这一理念也是正确和必要的,“网友们纷纷为该父母点赞”也明确告诉考生 不可质疑或批评该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实际做法。 开放性 1.议论层次、语言风格的要求是开放的。若选择以家长的口吻写信给孩子,预设的 家长教育程度、思维水平并无太大限制,既可娓娓道来,也可清晰说理,只要注意写作 对象是“七岁的孩子”,不要用超出其理解范围的表达即可;若选择以网友的身份写信 给孩子父母,则应明确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更可洒脱纵论,只要与任务要求的写作身份和 对象一致即可。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若写信给孩子,行文中应多举例譬喻,以便其理解。所举 的例子范围是很广泛的。若写信给孩子父母,这位有话可说的网友应该是对此事心有感 触,或是因耳闻目睹的种种不当教育事例而有所感发,因此,联想与思考的大方向是限 定的,但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很开放的。 解题 本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取向。题目限定了明确的 写作对象、话题范围,并隐含了确定对象后的内容要求。如写信给孩子,应包含对事件 的简要复盘、家长这样做的理由用意、对孩子日后行为的期待要求等;如写信给父母, 应包含对此事的态度判断、写信理由、看法评价等。 无论选择哪种身份,考生都不至于无话可说,但文章易写而难精,若缺乏恰切的思 考辨析,缘事析理的技术不到位,没有对象意识,容易陷入同意重复、自说自话、空谈 等窠臼,写作时尤须注意。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规矩从小立,家长榜样行。 2.负责任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父母之爱子,先教之对错误负责。 4.自小担责,方可健康成长。 5.承担责任,是人生第一颗要扣好的扣子。 …… 偏题立意: 1.责任担当不分长幼。(题目给了两个写作任务,一个针对孩子,一个针对家长,该 题目对象不明) 2.凡事有度。(忽略题目规定的价值判断) …… 下水文 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给陈女士的一封信于帅老师 陈女士: 您好! 最近几天,您教育孩子的做法在网上引起点赞无数,我也是点赞者中的一员。长久 以来,我们在网上见识过溺爱孩子的父母、顽劣的少年,偏狭的辩解、强不知以为知的 态度……种种子女教育的谬误,让人如鲠在喉。如今,您的教育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心 里畅快不少。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还请谅解我的唐突。 既为自家孩子活泼的天性喜悦,也因他偶尔的懵懂顽皮伤神,这大概是家长们的普 遍状态。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大多是自我中心式的,他不总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别 人的影响,错误一旦造成,如何补救、怎样教育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家长面前的难题。 世人常批评今日家长对孩子关爱得过分,为人父母者才知道,“过分关爱”里隐藏着多 少两难的权衡、重重的思虑。 或许是对子女教育思考得太多,或许是纯然出乎本能,总有人不能把握好教育的重 点,施行恰当的策略。他们便该学习您的这场“教科书式的子女教育”。行动迅速、道 歉恳切、补救及时、做法得当,且毫无父母越俎代庖之嫌——这是我的全部感受,相信 也是很多人的感受。您既没有让他置身事外,也没有把孩子置于力所不能的境地;既让 他充分地受到教育,也不至于过分难堪。我相信,不只身教,事后您也一定做了“言 教”,这场突发情况的处理中,蕴含了多少智慧,包含了多少果断与严肃、关爱和深情 啊。 我想,“爱”是恰当行动的核心,“准则”是爱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责任与担当” 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目的。若没有爱心,严格便成为酷烈;不坚持准则,爱便成了宽 纵;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爱之船便成了任意飘荡的孤舟。在您的教育行 动里,我有幸看到了全部。 言既至此,我还有想向您请教之处,还望您能拨冗略答一二。在您带着孩子道歉、 补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恶语相向的邻居?孩子是否抗拒、不理?事后“言教”时, 您如何让孩子心悦诚服?网上流传的只是大略,个中细节或许更体现着教育的真谛。如 蒙知悉,对我们的子女教育助益极大,盼望得到您的回复。此致 敬礼 张华 *年*月*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