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高考作文写作:三代人,三个圈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三代人,三个圈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348218

大小:251.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直击高考作文写作:三代人,三个圈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题为“三代人”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图画内容及含义,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本题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的题目是“三代人”,漫画的内容是:爷爷 小时候玩“滚铁圈”,爸爸小时候玩“呼啦圈”,如今“我”玩“朋友圈”。考生在写作 时应“结合图画内容及含义”,找出三幅图片中隐含的“变”与“不变”的要素,即变 的是时代、是三代人童年的“圈子”,不变的是任何“圈子”都会对身心成长产生影响。 考生在联想与思考时必须紧扣“圈子”的“变”与“不变”来行文构思,探究“圈子” 对人身心成长的影响,脱离了漫画内容和含义的写作,则属于离题。 2.思维限制。作为漫画类作文题,考生必须把握漫画背后隐藏的命题人的意图,它 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才是我们写作的关键所在。三幅漫画之间既存在对照关系——爷爷、 爸爸的童年游玩方式与“我”的方式进行比照;还存在主次关系——爷爷、爸爸充满活 力的童年衬托我略显沉闷、缺少活力的童年。考生在写作时,应在横向、纵向和交叉的 对比中把握漫画的内涵,思考、理解“圈子”与“成长”的关系,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去 构思、探究与联想。 3.立意限制。仔细观察三幅漫画,爸爸和爷爷小时候玩的是运动健身圈,玩得兴高 采烈;而“我”玩的是虚拟的朋友圈,看似简单快捷,但“我”身背一个大书包,带着 高度近视镜,耷拉着脑袋,表情抑郁。人们虽然也能通过朋友圈收获交往的乐趣,但建 立在虚拟基础上的朋友圈,却是缺少生机和活力的,甚至因为过度依赖手机,对身心健 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综合三幅图来看,写作的重点在第三幅漫画“我的圈子”上。漫 画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童年需要什么样的交往方式;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生活圈; 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开放性 1.写作角度具有开放性。关于“我”的圈子生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会有 不同的出发点,或赞同或反对,只要言之有理都是可行的。 2.选材具有开放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赞同或反对的角度去选 择材料:如从反对的角度谈当今“低头族”的网络社交综合征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或 结合古人“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谈如何辩证地看待和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圈”;或 结合前两幅图谈回归自然对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好处,从而呼唤自然随性的“圈”等等。 阅读积累不同,对漫画的理解不同,所选择的材料也会有所不同。 3.文体具有开放性。考生在作文时,文体的选择也是相当自由的。可以写展现三代 人“生活圈”变化的叙事性或抒情性散文;可以辩证探讨当今科技发展对儿童身心的影 响,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回忆父辈或自己童年“圈”事的记叙文……只要明确文体特 征,把握住“圈子”对人成长的影响就可。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远离虚拟“朋友圈”,找回“逝去”的“圈”。 2.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我们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圈”。 3.别让“朋友圈”圈住了你我的童年。 4.沉溺“朋友圈”不可取,多“圈”并用更健康。 5.童年需要“朋友圈”,也需要呼啦圈。 偏题立意: 1.我的童年我做主。(没有把握住漫画的真正内涵) 2.爸爸妈妈,请把童年还给我。(未能读懂漫画的内容) 3.三代人的童年圈。(浮于漫画表面,未能深入解读漫画含义) 4.玩物丧志。(过于偏颇,读图不够仔细,理解不够理性)下水文 理性看待“圈子” 张锐 这一组题为“三代人”的漫画中,爷爷的童年快乐地滚铁圈,爸爸的童年快乐地摇 呼啦圈,“我”却刷着朋友圈。三代人,三色童年,三种不同的“圈子”,让我们在感叹 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朋友圈”正在圈去我们的童年。 真的全是“朋友圈”的问题吗?未必!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圈子”。 缺衣少食的年代,爷爷爸爸滚个铁圈、玩个呼啦圈都是那样的快乐,可为何时代进 步了,科技发展了,“朋友圈”里的孩子却变得不快乐了,而且眼睛上还多了两个圈? 那些让我们快乐的圈圈为何消失了?其实,并非全是“朋友圈”的错,看看孩子背上的 书包就知道:书包太重了,作业太多了。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面对三个圈时不能兼顾, 于是选择了看似休闲又比滚铁圈和呼啦圈有乐趣得多的“朋友圈”。他们的背驼了,眼 镜度数增加了,成绩却下降了,久而久之,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孩子不能自拔,对周遭一 切漠然以待。长此以往,心为“圈”役,身心健康都受影响。 但我们也不必谈“朋友圈”色变,而应理性看待“圈子”。 不必把一切问题归到“朋友圈”上。时代发展了,科技发展了,难道还要让孩子彻 底放弃“朋友圈”,彻底和这个时代脱节,让生活退回到滚铁圈、玩呼啦圈的年代吗?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老夫子的话给当下的人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 指导。 理性看待“朋友圈”,既不能一味恐惧,也不能盲目乐观。 管子曾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理性使用“朋 友圈”。父母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的教育。社会应规范 网络信息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奏响时代强音,让孩子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立鸿鹄之 志,抱朴守正,笃学敏行,“圈”出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昂首迈进新时代。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理性看待“圈子”,谨慎入“圈”,何惧之 有?我们要不断思考如何利用它来丰富生活,而不是拖累生活。要学会更理性地去辨析与选择,从容地应对时代的变迁。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圈”中优 势,合理规划、分享探究、精心筛选、完善整合……将其运用到学习中、生活中,让自 己与时俱进的同时提升自我、丰富自我。 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既需要“朋友圈”,也需要呼啦圈。只有理性看待各种“圈 子”,合理使用各种“圈子”,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