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材料作文导写及优作选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一文中写道:在成长途中,或许你偶尔打一个
盹儿,就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
只想眯缝一会,可竟真的睡着了。
也许类似的情况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作文导写 ★
核心概念辨析
《不小心睡着了的光阴》是材料来源文章的标题,也点出了几个核心概念:“不小
心”、“睡着”和“光阴”。
“在成长途中”、“许多美好的事情”,是对“光阴”的阐释。因此要扣住成长的经
历,错过美好事情来理解“不小心睡着”的比喻义。
材料提出了两层对“睡着”的理解。
第一层是“偶尔打一个盹儿”,喻指一时的糊涂、疏忽或暂时的逃避、放弃。
第二层是“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装睡,或只想眯缝一会”。与前一种的区别是,这
种情况下人原本是清醒的,甚至是自觉避免睡着的,但后来不自主地进入了第一种状态,
最终也错失了成长和美好。
细分之下又有两种情形。
“装睡而真的睡着了”喻指有意识地回避或假装忽略一些事情,却久假而不归,弄
假成真,真的丧失了关注世界,参与生活的成长动力。
“眯缝一会儿而真的睡着了”喻指一时懈怠,懒洋洋地做事,无意中却因循成习惯
性倦怠,颓丧日久而无法振作,失去了成长的能力。
“原本并不想睡”才是本材料要强调的“不小心”,喻指错误不是故意的,属于无
心之失,为“失落”、“错过”、遗憾等张本。
逻辑联系梳理前后两层是递进关系,第一层是第二层的铺垫,重点在第二层。文章题目《不小心
睡着了的光阴》也暗示出“不小心”是立意的重点。如果仅仅扣住第一层的“睡着”,
虽不算偏题,但是难有精彩的立意。
第二层内部是并列关系,“装睡”是弄假成真,“眯缝一会儿”是积重难返。因此可
在两种情况中任选一种展开思考,构思成文。而两点都是“不小心睡着”的一种表现形
式,也可以笼而统之。比较好的立意构思见范文。
常见误区提醒
1. 以材料的喻体直接作为写作的对象,仅描写真实睡觉的情景。
2. 重点放在了“错过”和“美好”上,没有重点写“睡着”,更与“不小心”关系
不大。
3. 把“睡着”解释为犯错、犯罪等,扩大了核心概念的范畴。
4. 选材贫乏,题材雷同。一半以上作文描写因学习不认真,贪玩游戏,造成了成绩
下降,还有很多都是亲人去世之类。
5. 大量出现“要勤奋”,“要专注”,“要自觉”,“要珍惜时间”等立意,泛泛而谈大
道理,立意流于平庸。这是仅仅扣住第一句而必然造成的结果。
★ 佳作选评 ★
年轮上的印记
孔思悦
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发现那棵树已经被砍掉了。
我蹲在树墩旁边,伸出手,缓缓地摹着它的年轮。我知道,有三道,是属于我的。
但那三年的时间,我仍从未看清,它是如何被刻上去的,这印记。
三年时间,我的班级永远是前楼中间那个,三年时间,我永远坐在窗边。
可是直到我站在这树的年轮边上,我才惊觉,原来窗边那棵树,无论我在哪个楼层
上学,永远都是这一棵。
窗边有树,我当然是知道的。烦听课了,我就支着下巴望到外面去。我还记得那是
水杉,笔直笔直地立着,它的枝伸得离窗口很近,叶是那种在回忆中晃你眼的绿,夏天有虫在枝上鸣叫,但我从未找到它们,也未曾认真去找。我对这棵树,仅有这样一点印
象。我的眼虽然望着窗外,心却也不放在看景色上。我觉得一切都很烦恼,学校里更不
会有什么好看的景色。老师骂我:你喜欢人家树么,快好好听课!
大家都在哄笑,我也笑,还有一点得意。现在想来,我利用了那树的存在,为自己
对课堂的逃避找了一个完美的,说起来也好听的理由。但是事实上,什么也没有,我心
里没有树也没有课堂。
那时的我,多么骄傲。我总能拿到班级里最高的分数,同学们信服我,老师对我比
他人更加宽容。我心中的高手风范,就是波澜不惊,无悲无喜。我习惯于表现出满不在
乎的样子,我不在乎讲课,不在乎树,不在乎时光。
全是自己骗自己。
毕业以后,我独自一人去了现在的中学,手机里有所有同学的 QQ,但一整个暑假
我谁都没有联系,包括那些只差一点就能成为好朋友的人。我觉得那些过去的东西大概
也没什么有趣,从前的时光又烦恼又缺乏波折和刺激,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直到一次
路过我的学校,才抱着一看的心理走进去。我看到那棵不被在乎的树毁去,剖开的身体
上裸露着年轮的印记。
等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
切莫在时光里沉睡,趁你不注意,它正偷偷地篡改年轮上的印记。我真想观看每一
刻的风景,然而幸或不幸,骗过我的只有自己。
文章好在把装睡的感觉写出来了。自己假装满不在乎周围的一切,但是心里是清醒
的,在意老师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而恰恰是过于在意,因此故意表现出不在意。结果
久假不归,真的和在乎的人和事断了联系,错过了很多美好,令人追悔莫及。此种心情
很多学生都有,但具未写到。更妙的是,孤独空虚之感借由一棵树具象化,树犹如此人
何以堪,神作!
水边的阿狄丽娜
赵寻
家中的钢琴上布满了灰尘,轻轻一拽暗红色的盖布,便跳动出无数尘埃,琴凳早已挪作他用,几本曲谱堆在旁边,纸张泛黄,摊开在《水边的阿狄丽娜》那一页,沉睡了
多年。
这一个盹似乎打得太长了。
曾几何时,这架钢琴还是崭新的,黑色的漆光亮得如镜子一般,倒映着激动,期待
的神采,曲谱一本本小心地叠放好,又不停地把琴凳的暗层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水
边的阿狄丽娜》这一页是常被打开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乐曲,梦寐着技巧成熟的那
天,可以弹奏出它。
往事历历在目,一瞬间,我多么想回到从前,我揭去了暗红色的布,黑色的漆如旧
般闪亮,琴谱上的音符也一如当年,除了泛黄的色彩,似乎一切未曾改变过。
然而——
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辨认谱子竟是如此的吃力,“噹”的一声琴音沙哑混浊,双手
无措地摆在琴键上,杂音嗡嗡地回荡。
哐,一觉醒转,梦亦消散。
我站起来,愣愣地合上琴谱,感到熟悉又陌生。
只不过是打了一个盹,就已物是人非。
那时的话语还萦绕在耳边,“学习太忙了,我想暂停一下学钢琴了,以后再说
吧……”殊不知生活却像一台不停加速的跑步机,越来越快,越来越令人喘不过气来,
现在看来,那时还只是闲适的漫步。然而,我却选择了休憩,也正是这微眯片刻,竟真
的睡着了,一直睡到天光乍亮,大梦初醒,恍惚间错过无数,一无所有。
我再次打开到《水边的阿狄丽娜》那一页,残存的笔记依稀可见曾经的美好。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美丽的阿狄丽娜,竟终成了水中的泡影,随时光消散了,这个女神式的名字,我原
是如此爱它,却于莫名的眯缝间与它失之交臂了。
我将再也无法奏出如水的乐曲,因为时光将我顺水推舟,送句下一个昏昏沉沉中,
尽管我并不想。
斜阳余晖,照在灰尘上显得格外明显,阿狄丽娜,你会苏醒吗?
化虚为实,将美好具象为一支乐曲,美丽的名字,美丽的女子,美丽的音乐,让你切实感到美好被不小心睡过去了。文章扣住材料第二句“眯缝一会儿”,把眯缝的状态
描写清楚,原本只是暂停一下,不料一歇到底,大梦难醒,与美好的音乐难续前缘,令
人唏嘘。妙手天成,毫无斧凿之迹,妙哉!
越睡越累,越走越明
隽之祎
行走在人生中一段最美丽的道路上时,理论上应该是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永
远大睁好奇的明眸,对“山有小孔,仿佛若有光”的前方永远饱含奔跑兑现的热情,对
“初极狭,才通人”的挫折永远拥有锲而不舍的勇气,毕竟相对于复杂的社会环境,青
春正宛如是桃源之行,洋溢着理想与浪漫的气息。但总有人在这条路上睡着,或许是疲
累只想小憩,或许是自欺欺人于自我的失落与沮丧之中,闭眼便觉天地昏暗,然而花朵
于枝头绽放,“眼闭花即谢”之说不过是太过自我了。
倦怠之时固然需要休息,然而一直以装睡之态来争几时轻松就未免不太划算。“认
真做一件事并不比随便要来得累,你的情感会摊平你的快乐,你的成果也会弥补你的辛
苦。”即使是不经意的打盹,也会带来极其沉重的心灵负荷,我已在生活中明确感触到
了这一点:拿起手机想查个单词,在浏览各种信息中错过学习的黄金时间;对于集体活
动懒于参与,一心不愿多浪费时间,便只凝视他人舞台上的靓丽身影惊叹羡慕;哄骗自
己要适时放松不要累坏了身体,到头来,荒废大把光阴未曾向知识之海中取饮一瓢……
当真以为时间无尽,青春无期,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又何况是易朽的青春,只
是那惊鸿一瞥,华发满头,你与自己在讨价还价,自降高度,砍去知识、智慧、情谊与
成就,徒留怠惰、虚荣、悔恨与牢骚,“只有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恐惧,和不肯刻苦钻
研的怠惰,便是我的全部了。”回忆成长之路,你希望这是你的叹言吗?
过度的睡眠只会使身体陷入混乱,从而越睡越累,形成恶性循环。渴望摆脱现状,
首先便要拥有前进无止息的精神,绝不留任何遗憾。
“不小心睡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醒来之后仍不觉错过,不知“到乡翻似烂柯人”
的时光流逝,与之对抗的,便是前进的精神,不必去顾虑走下去是否有成效,前方是否
诸多艰险,如果你知道你是否会为今日之惰怠而悔恨,那就不要给自己这个机会,直向所渴求的光明前行。你的渴睡,可能只是一种对自我的不自信和对未知的逃避,未必说
你精神力不足,所谓信念和精神都是在你看到心之所向时形成的,那一刻一旦到来,你
也会成为最富有勇气的英雄,飞蛾扑火固然悲哀,岂不壮丽?
比起自我催眠淹没于自卑自弃,永远面对这世界,向前走着,纵然根源不过是只到
过一次的理想之国,和睡得浑浑噩噩、疲累不堪,为黑暗所困相比,不亦美梦哉?
故作轻松,装作懈怠,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和对未来的恐惧。一针见血,醍醐灌
顶。作者可以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源自敢于剖析内心,敢于自我忏悔。大智大勇!至刚
至健!伟哉!至于语言精美,化用巧妙,不用多言了。
盹儿成了长眠——现代人的困境
林嵩博
倘若我们向罗素发问最美好之事,三句回答中取其二必定是:对爱的殷切渴望,对
知识的无止境追求。
而我们却发现,于当今之世,周遭之人对此二者多抱一种漠视态度。打盹儿何以会
错过诸多美好之事,因为打盹儿之时我们几近丧失自我,而对美好近无丝毫渴望。而
“打盹儿”似已成今世之人所为最多之事。我们甚至能够断定,他们是在长眠,仅偶有
一时得以苏醒。
对爱的漠视即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漠视,对知识的不屑即是对自我的暴弃。加缪曾言:
人最根本的激情便是在统一召唤与清晰地看到自我的禁锢之间耗尽心力。而此时,此等
激情何在。这时候,古希腊人的阳刚与完美在他们眼中已成阴暗,德尔菲之神谕也因此
黯淡无光。这些乃是他们长眠的本质。
光阴也曾醒转过,可后又因物欲而堕落而长眠,有人说,这是社会的病态。我们却
也得承认,这乃是无论何时也难以避免的。而众人的庸常使有识之士格格不入,难以适
应,他们或许不得不掩饰孤独而与众同乐。也有人仅欲尝试一乐,暂时沉沦,却发觉难
以摆脱那不知满足的心了。此等状况若仅短期闪现,仅是令他日后失落,而若就此长眠
不醒,则叫我们悲哀了。
光阴睡着了,一个小盹儿也许错过许多美好,这却是圣人也难以避免的。而光阴长
眠不醒则是病态,却仍是现代人的正常处境。海德格尔认为其原因乃是“好奇、闲谈与模棱两可”,此时,人的自我隐于公众意识之中,沦为“物”,人之存在也由此被遮蔽。
而一种莫名的忧惧将能够将他们唤醒。“存在”由此成为“此在”。也正是开显了状态。
至此,我们得以明晰这种病态的长眠于存在领域的实质。
浮士德饱读诗书却不过换来象征终极关怀的地灵的一句轻蔑:你只不过是像我。由
此我们发觉认知的局限与知识的“一文不值”,苏格拉底式的求知之道也由此破产。而
值得庆幸的是:虚无主义之后的哲人终于发现渴求知识并非为依靠知识而达于超感性世
界,而不过是人根本的一种激情,正如加缪之言,这乃是人最根本的激情。而“爱情”
则更不必说,同样乃是根本的激情。我们终于发觉美好乃是人根本上的乐趣。倘若我们
借助卡夫卡的《变形记》则能够使我们有更深入的认识。所谓“变形”即是某些因素使
人最根本激情遭遇阻碍造成的后果。而“因素”于狭义而言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局限,
广义观之,则更深一层,假使我们同意叔本华的话,便会认为这是非上帝的局限。而尼
采则认为,这是现阶段人类的局限。
将《变形记》的永恒意义用于当今社会之上,我们也必将发现,我们为何长眠,长
眠之因便是时代的局限与我们根本的激情间发生的矛盾。
我们终于真正认识了“打个盹儿便错过许多美好的事情”的真正含义。正是时代的
局限使我们沦于遮蔽之状态,而与最根本的激情产生矛盾。
名师点评:
文章卓尔不群之处在于从哲学层面探讨人们睡着的根本原因,思力雄沉,直指源头。
根本激情被时代局限禁锢,而人的物化造成生命力的凋谢,这才是我们会不小心打盹儿
以至于长眠的根源。哲学概念的运用既增加了文章的深度,也提高了理解的难度。是一
篇体大思深的神作!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只能欣赏,不需模仿。